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汇总

合集下载

肇庆市志

肇庆市志

肇庆市志(县级)第一章民族第一节汉族一、土人、客家人中唐以前,本地土著居民被称为“夷俚”,“夷僚”。

晚唐时,土著居民多籍没为豪强地主控制下的“洞丁”。

见于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诗中自注(见《文学遗产章》)。

宋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端州知州冯拯推行“括丁法”,把“洞丁”变为朝廷户籍下的丁口。

“土人”一词,见于北宋神宗时魏泰《端溪砚》一文,亦见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四广东路·肇庆府·山川》条下《石室山》注文。

南宋以后,中原汉人大量经南雄珠矶巷迁居肇庆,强化了肇庆土人中的中原汉族文化成分(详见《姓氏章》)。

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肇庆红巾军起兵,有瑶民与客家人组成的以李天参为首的武装队伍占据高要南部,与“土人”组织的地方团练对抗,被称为“土客之争”。

咸丰十一年十月,清政府设“剿瑶局”于肇城忠勇路,镇压瑶民。

同年冬,李天参到潮州、惠州等地请有客家人参加的红巾军到高要支援。

同治四年春,复有客家人组成的黄翊泰大同军支援瑶民武装,转战高要县南部,同年冬失败。

清肇罗道王澍强迫遣散瑶民,将瑶民田地卖给汉人。

李汉魂主编的《广东年鉴》,已记载民国年间高要早无瑶族人。

此后小湘榄坑山、羚羊峡龙门山及肇城北岭一带便居住有客家人。

本市东郊黄岗镇东冈管理区大塘面杨、赖、莫、区;大路田黄、刘;金鸡黄、余;水基金、蔡、余;马头岗余诸姓客家人,多系从九坑河三洋山于清末民初迁来。

坎脚钟、郭;鸡寮彭、罗、廖、钟诸姓客家人,多系建国后从羚羊峡龙门山迁来。

据云,居龙门山之前,系广宁排沙区石贤塘人。

而马头岗彭姓客家人,系民初从四会石狗迁来;马头岗郑姓客家人,系清末从四会江谷辗转经石牛头、黄沙田迁来;马头岗潘姓客家人,系清末从紫金辗转经水南迁来。

大塘面与金鸡朱姓客家人,系民国初年从榄坑山(原系瑶山)迁来。

本市西郊睦岗镇兰龙管理区有五条客家村130户669人。

中国地方志集成目录

中国地方志集成目录

目录北京府县志辑(全7册)200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2)天津府县志辑(全6册)200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2)河北府县志辑(全73册)2006.10上海书店 (2)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2005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4)辽宁府县志辑(全23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6)吉林府县志辑(全10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7)黒龙江府县志辑(全10册) 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8)上海府县志辑(全10册)1991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社 (9)江苏府县志辑(全68册)1991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9)浙江府县志辑(全68册)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11)安徽府县志辑(全63册)1998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4)福建府县志辑(全80册) 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16)江西府县志辑(全87册)1996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8)山东府县志辑(全95册)2004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20)湖北府县志辑(全67册)2001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2)湖南府县志辑(全86册)2002年7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4)广东府县志辑(全51册)2003年上海书店 (26)海南府县志辑(全7册)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27)四川府县志辑(全70册)1992.8 成都巴蜀书社 (28)贵州府县志辑(全50册)2006年成都巴蜀书社 (34)西藏府县志辑(全一册)1995年成都巴蜀书社 (36)陕西府县志辑(全57册)2007 南京凤凰出版社 (37)宁夏府县志辑(全9册)2008.12 凤凰出版社(暂缺内容) (41)甘肃府县志辑(全49册)2009-05凤凰出版社(暂缺内容) (41)青海府縣志輯(全5册)2008年12月鳳凰出版社 (41)台湾府县志辑(全五册)199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42)乡镇志专辑( 全32 卷共33 冊) 1992年 (42)北京府县志辑(全7册)200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至三册光绪顺天府志一百三十卷、附录一卷第四册康熙昌平州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光绪顺天府志十八卷光绪昌平外志六卷第五册康熙宛平县志六卷康熙延庆州志九卷、续补一卷光绪延庆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康熙怀柔县新志八卷第六册民国密云县志八卷首一卷民国顺义县志十六卷、首一卷康熙通州志十二卷民国通县志要十卷金士坚修第七册民国平谷县志六卷康熙大兴县志六卷乾隆房山县志一卷民国房山县志八卷民国良乡县志八卷天津府县志辑(全6册)200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册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 一第二册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 二第三册民国天津县新志第四册民国薊县志 , 乾隆宝坻县志第五册康熙静海县志 , 民国静海县志第六册光绪武清县志 , 光绪宁河县志河北府县志辑(全73册)2006.10上海书店第一册乾隆正定府志第二册乾隆正定府志第三册光绪正定县志第四册光绪获鹿县志、乾隆行唐县新志、同治续修行唐县新志第五册同治灵寿县志、嘉庆束鹿县志、同治续修束鹿县治、民国晋县志第六册康熙藁城县志、光绪藁城县志续補、民国续修藁城县志、光绪直隶赵州志第七册民国高邑县志、雍正井陉县志、光绪续修井陉县志、咸丰深泽县志第八册乾隆新乐县志、光绪重修新乐县志、民国重修无极县志第九册乾隆赞皇县志、光绪续修赞皇县志、民国元氏县志、同治藁城县志第十册咸丰平山县志、光绪续修平山县至、光绪平山县续志、民国宣化县新志第十一册乾隆宣化府志第十二册乾隆赤城县志、同治赤城县续志、民国龙关县志、光绪怀来县志第十三册光绪蔚州志、民国张北县志第十四册道光保安州志、光绪保安州续志、民国怀安县志第十五册民国阳原县志、民国万全县志、民国隆化县志第十六册道光承德府志第十七册第十八册光绪永平府志第十九册光绪永平府志第二十册民国迁安县志、民国昌黎县志、民国卢龙县志第二十一册康熙玉田县志、光绪玉田县志、民国临榆县志第二十二册康熙遵化州志、光绪遵化通志第二十三册光绪抚宁县志、光绪乐亭县志、民国安次县志第二十四册民国滦县志第二十五册康熙丰润县志、光绪丰润县志、康熙三河县志、民国三河县新志第二十六册同治霸州志、民国霸县新志第二十七册民国香河县志、乾隆永清县志、光绪续永清县志第二十八册民国固安县志、光绪大城县志第二十九册民国文安县志、民国清苑县志第三十册光绪保定府志第三十一册光绪涞水县志、光绪定兴县志第三十二册第三十三册民国涿县志、民国容城县志第三十四册道光安州志、乾隆新安县志第三十五册光绪蠡县志、乾隆博野县志、民国定县志第三十六册同治阜平县志、光绪唐县志、光绪广昌县志第三十七册乾隆直隶易州志、民国新城县志第三十八册民国雄县新志、民国徐水县新志、民国高阳县志第三十九册乾隆祁州志、光绪祁州续志、光绪重修曲阳县志第四十册民国望都县志、民国完县新志、民国满城县志略第四十一册乾隆河间府新志、乾隆河间县志第四十二册民国沧县志第四十三册康熙盐山县志、民国盐山新志、乾隆肃宁县志第四十四册康熙吴桥县志、光绪吴桥县志、乾隆衡水县志第四十五册光绪东光县志、民国交河县志第四十六册康熙青县志、民国青县志、雍正阜城县志第四十七册民国南皮县志、乾隆饶阳县志第四十八册乾隆任丘县志、道光任丘县志续编第四十九册康熙献县志、民国献县志第五十册民国景县志第五十一册嘉庆枣强县志、枣强县志補正、康熙安平县志第五十二册同治深州风土记、道光武强县志重修第五十三册同治武邑县志、民国冀县志、雍正魏县志第五十四册雍正故城县志、光绪续修故城县志第五十五册光绪广平府志第五十六册光绪广平府志、民国广平县志第五十七册咸丰大名府志第五十八册咸丰大名府志第五十九册民国大名县志第六十册康熙元城县志、同治续修元城县志、民国邯郸县志第六十一册光绪永年县志、顺治曲周县志、同治曲周县志第六十二册雍正馆陶县志、民国续修馆陶县志、嘉庆涉县志第六十三册民国成安县志、民国邱县志第六十四册民国鸡泽县志、民国武安县志第六十五册民国肥乡县志、光绪临漳县志第六十六册民国磁县县志、民国刑台县志、民国宁晋县志第六十七册乾隆顺德府志、民国柏乡县志第六十八册乾隆隆平县志、光绪唐山县志、民国任县志第六十九册民国南宫县志、光绪钜鹿县志第七十册康熙沙河县志、民国沙河县志、民国威县志第七十一册康熙临城县志、道光内邱县志、民国新河县志第七十二册民国清河县志、同治平乡县志第七十三册民国广宗县志、康熙南和县志、光绪南和县志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2005年南京凤凰出版社第一册乾隆太原府志(一)第二册乾隆太原府志(二) 道光阳曲县志道光太原县志第三册光绪续太原县志第四册乾隆大同府志第五册道光大同县志光绪天镇县志第六册崇祯山阴县志第七册雍正阳高县志第八册乾隆广灵县志第九册雍正朔平府志第十册民国马邑县志光绪左云县志雍正朔州志第十一册乾隆宁武府志咸丰续宁武府志光绪代州志第十二册乾隆忻州志光绪忻州志第十三册雍正定襄县志光绪定襄县补志第十四册光绪五台新志乾隆崞县志光绪续修崞县志第十五册道光繁峙县志光绪繁峙县志乾隆保德县志第十六册同治河曲县志同治榆次县志光绪榆次县续志第十七册光绪平遥县志第十八册民国昔阳县志第十九册乾隆太谷县志民国太谷县志第二十册嘉庆灵石县志民国灵石县志第二十一册光绪平定州志光绪平定州志补第二十二册光绪盂县志光绪寿阳县志第二十三册乾隆兴县志光绪兴县续志光绪祁县志第二十四册乾隆介休县志嘉庆介休县志第二十五册康熙永宁州志光绪交城县志乾隆孝义县志第二十六册光绪汾阳县志雍正石楼县志第二十七册乾隆汾州府志第二十八册康熙文水县志光绪文水县志乾隆长治县志第二十九册光绪长治县志乾隆应州续志第三十册乾隆潞安府志(一)第三十一册乾隆潞安府志(二) 康熙宁乡县志民国临县志第三十二册雍正泽州府志(一)第三十三册雍正泽州府志第三十四册民国襄垣县志第三十五册道光壶关县志康熙黎城县志光绪黎城县续志第三十六册乾隆高平县志同治高平县志光绪续高平县志第三十七册乾隆凤台县志光绪凤台县续志第三十八册乾隆阳城县志同治阳城县志光绪续阳城县志第三十九册乾隆沁州志光绪沁州复续志第四十册雍正沁源县志光绪沁源县续志民国沁源县志第四十一册乾隆武乡县志民国武乡县志光绪潞城县志第四十二册民国平顺县志乾隆陵川县志第四十三册民国重修安泽县志光绪屯留县志第四十四册光绪汾西县志雍正平阳府志(一)第四十五册雍正平阳府志(二) 光绪吉州全志第四十六册乾隆临汾县志民国临汾县志第四十七册民国永和县志光绪翼城县志第四十八册乾隆新修曲沃县志乾隆续修曲沃县志第四十九册光绪续修曲沃县志民国新修曲沃县志第五十册民国襄陵县新志乾隆蒲县志光绪蒲县续志第五十一册民国洪洞县志民国洪洞县水利志补第五十二册道光赵城县志道光太平县志(一)第五十三册道光太平县志(二) 光绪太平县志第五十四册道光直隶霍州志光绪续刻直隶霍州志第五十五册同治浮山县志光绪浮山县志第五十六册民国浮山县志光绪解州志第五十七册乾隆乡宁县志第五十八册民国解县志第五十九册光绪直隶绛州志民国新绛县志第六十册乾隆闻喜县志第六十一册光绪垣曲县志乾隆绛县志光绪绛县志 *第六十二册光绪河津县志同治稷山县志第六十三册光绪续修稷山县志第六十四册民国芮城县志乾隆解州平陆县志光绪平陆县续志第六十五册光绪夏县志第六十六册乾隆蒲州府志第六十七册光绪永济县志第六十八册光绪虞乡县志民国虞乡县新志第六十九册乾隆荣河县志民国荣河县志第七十册民国万泉县志辽宁府县志辑(全23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第一册宣统承德县志书/(清)都林布修;(清)李巨源,徐守常纂;(清)金正元增修;(清)张子瀛,闻鹏龄增纂民国沈阳县志/赵恭寅修;曾有翼等纂宣统新民府志/(清)管凤苏纂修民国新民县志/王宝善修;张博惠纂民国辽中县志/徐维淮修;李植嘉等纂第二至四册康熙辽阳州志/(清)杨镳修;(清)施鸿纂民国辽阳县志/裴焕星,王煜斌修;白永贞等纂光绪辽阳乡土志/(清)洪汝冲修;(清)白永贞编第五至六册光绪海城县志/(清)管凤和龢,陈艺等修;(清)张文藻等纂民国海城县志/廷瑞,孙绍宗修;张辅相纂第七至八册民国抚顺县志/张克湘修;周之桢纂民国海城县志/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岩纂第九册宣统怀仁县志/(清)马俊显修;(清)刘熙春等纂民国桓仁县志/侯锡爵修;罗明述纂民国续修桓仁县志/常荷禄修;赵国栋纂第十册宣统抚顺县志略/(清)赵宇航,(清)程廷恒修;(清)黎镜蓉等纂民国兴京县志/沈国冕,苏显扬修;苏民等纂宣统昌图府志/(清)洪汝冲纂修民国昌图县志/程道元修;续文金纂宣统康平县乡土志/(清)李绍纲等编康熙铁岭县志/(清)贾弘文修;(清)董国祥纂;(清)李廷荣补辑第十一册民国铁岭县志/陈艺修;蒋龄益,郑沛纶纂民国铁岭县志/黄世芳,俞荣庆修;陈德懿等纂民国铁岭县续志/杨宇齐修;张嗣良纂第十二册万历开原图说/(明)冯瑗纂康熙开原县志/(清)刘起凡修;(清)周志焕纂民国开原县志/李毅修;王毓琪纂民国西丰县志/萧德润修;张思书纂;曹肇元补修;希廉等补纂第十三册康熙盖平县志/(清)骆云纂修民国盖平县志/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纂光绪盖平县乡土志/(清)张国珍编民国盖平县乡土志/章运熺修;崔正峰,郭春藻纂光绪盘山厅乡土志/(清)柴朴编民国复县志略/程廷恒修;张素纂第十四册民国凤城县志/马龙潭,沈国冕等修;蒋龄益纂民国庄河县志/廖彭,李绍阳修;宋抡元等纂第十五册咸丰岫岩志略/(清)台隆阿修;(清)李翰颖纂民国岫岩县志/刘景文,高乃济修;郝玉璞纂民国宽甸县志略/程廷恒修;陶牧纂宣统彰武县志/(清)赵炳荣纂修第十六册民国安东县志/关定保等修;于云峰等纂康熙锦州府志/(清)刘源溥,(清)孙成修;(清)范勋纂康熙锦县志/(清)王奕曾修;(清)范勋等纂民国锦县志略/王文藻修;陈善格,朱显廷纂第十七至二十一册民国义县志/赵兴德等修;薛俊升,王鹤龄等纂康熙广宁县志/(清)项蕙修;(清)范勋纂光绪广宁县乡土志/(清)萧春雨编康熙宁远州志/(清)冯昌奕等修;(清)范勋纂民国兴城县志/恩麟,王恩士修;杨荫芳等纂第二十二册民国北镇县志/王文璞等修;吕中清纂;杨焕文续修;刘振翮续纂民国建平县志/田万生修;张滋大纂民国锦西县志/张鉴唐,刘焕文修;郭逵等纂第二十三册民国绥中县志/文镒修;范炳勋等纂民国朝阳县志/周铁铮修;沈鸣诗等纂乾隆塔子沟纪略/(清)哈达清格纂吉林府县志辑(全10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第一册民国长春县志/张书翰,马仲援修;赵述云,金毓绂纂民国德惠县乡土志/石绍廉编民国双阳县乡土志/吉人修;吴荣桂,陈永奉纂光绪打甡乌拉乡土志/(清)打甡乌拉总管衙门纂修第二册民国农安县志/郑士纯修;朱衣点纂民国延吉县志/吴录贞修;周维桢纂第三册民国吉林方正县志/杨步墀纂修民国宾县志/赵汝梅,德寿等修;朱衣点等纂民国珠河县志/孙荃芳修;宋景文纂民国磐石县乡土志/姚祖训修;毛祝民纂民国珲春县乡土志/林珪修;徐宗伟纂宣统辉南厅志/(清)薛德履修;(清)张见田,于龙辰纂民国辉南县志/白纯义修;于凤桐等纂第四册民国辉南风土调查录/王瑞之编民国安图县志/马空群,陈国钧等修;孔广泉,臧文源纂光绪柳河县乡土志/(清)邹铭勋,奎斌编民国通化县志/李春雨,李镇华修;邵芳龄等纂第五册光绪通化县乡土志/(清)佚名编民国临江县志/刘维清,张之言修;罗宝书,邱在官纂民国临江县乡土志/俞荣庆编民国抚松县志/张元俊修;车焕文纂宣统西安县志略/(清)雷飞鹏等修;(清)段盛梓等纂光绪西安县乡土志/(清)孟宪彝,(清)金正元编第六册光绪海龙府乡土志/(清)海龙府劝学所编民国海龙县志/白永贞纂修民国海龙县志/王永恩修;王春鹏纂第七册民国辑安县志/刘天成,苏显扬修;张拱垣,于云峰纂光绪辑安县乡土志/(清)吴光国修;(清)于会清纂民国双山县志/李筠生修;李安仁纂民国双山县乡土志/牛尔裕编光绪东平县乡土志/(清)赵国熙编宣统奉天省靖安县志/(清)朱佩兰纂修光绪靖安县乡土志/(清)赵炳南编第八册宣统长白汇征录/(清)张凤台等修;(清)刘龙光,王大经纂民国怀德县志/赵亨萃,李宴春等修;赵晋臣,孙云章等纂光绪怀德县乡土志/(清)孙云章编光绪怀德县乡土志续补/(清)孙云章编宣统辽源州志书/(清)佚名纂民国辽源县乡土志/佚名纂第九册光绪奉化县志/(清)钱开震修;(清)陈文焯纂光绪奉化县乡土志/(清)陈嘉言编民国梨树县志/佚名纂民国梨树县志/包文俊修;李溶纂;曲廉本续修;范大全续纂民国奉天省洮安县志略/蒋国铨纂修光绪开通县乡土志/(清)忠林编第十册民国东丰县志/邢麟章,王瀛杰修;李耦纂光绪洮南府乡土志/(清)孙宝瑨编宣统安广县乡土志/(清)佚名编民国大赍县志/于英蕤纂修民国镇东县志/陈占甲修;周渭贤纂光绪伯都讷乡土志/(清)伯英纂修民国扶余县志/张其军纂修黒龙江府县志辑(全10册) 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黑龙江府县志辑1 宣统呼兰府志/(清)黄维翰纂修民国双城县志/高文垣等修;张鼒铭等纂民国双城县乡土志/魏绍周修;温广泰纂黑龙江府县志辑2 民国呼兰县志/廖飞鹏修;柯寅纂光绪阿勒楚喀乡土志/(清)廖飞鹏编黑龙江府县志辑3 民国吉林方正县志/杨步墀纂修民国宾县志/赵汝梅,德寿等修;朱衣点等纂民国珠河县志/孙荃芳修;宋景文纂黑龙江府县志辑4 民国绥化县志/常荫廷修;胡镜海等纂民国望奎县志/严兆霖修;张玉书等纂民国庆城县志/佚名纂修民国青冈县志/兆麟纂修民国安达县志/佚名纂黑龙江府县志辑5 -6 民国宁安县志/王世选修;梅文昭纂民国安达县志/高芝秀修;潘鸿威纂民国肇州县志略/张樾纂修康熙宁古塔志/(清)方拱乾纂修康熙宁古塔纪略/(清)吴桭臣纂修黑龙江府县志辑7 光绪三姓志/(清)佚名纂修民国吉林依兰县志/杨步墀纂修民国宝清县志/齐耀珷修;韩大光纂黑龙江府县志辑8 民国汤原县志略/伊双庆纂修民国桦川县志/郑士纯,朱衣点等纂修黑龙江府县志辑9 民国拜泉县志/张霖如修;胡乃新等纂民国林甸县志略/伊双庆纂修民国依安县志/梁岩修;何士举纂民国讷河县志/崔福坤修;丛绍卿纂黑龙江府县志辑10 民国瑷珲县志/孙蓉图修;徐希廉纂民国黑龙江通北设治局通志/熊良弼纂修民国嫩江县志/赵富安纂修民国布特哈志略/孟定恭纂民国景星县状况/佚名编上海府县志辑(全10册)1991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册嘉庆松江府志(一)第二册嘉庆松江府志(二)第三册光绪松江府续志第四册民国上海县志光绪重修华亭县志重修华亭县志拾补校讹第五册乾隆娄县志光绪娄县续志光绪南汇县志民国南汇县续志第六册光绪青浦县志民国青浦县续志第七册民国川沙县志康熙嘉定县志康熙嘉定县续志第八册光绪嘉定县志民国嘉定县续志第九册光绪宝山县志民国宝山县续志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光绪重修奉贤县志第十册光绪金山县志康熙崇明县志民国崇明县志江苏府县志辑(全68册)1991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第一册嘉庆新修江宁府志第二册同治续纂江宁府志第三册道光上元县志第四册同治上江两县志第五册光绪浦埤乘光绪靖江县志第六册光绪六合县志民国六合县续第七册同治苏州府志(一)第八册同治苏州府志(二)第九册同治苏州府志(三)第十册同治苏州府志(四)第十一册民国吴县志(一)第十二册民国吴县志(二)第十三册乾隆长洲县志第十四册乾隆元和县志第十五册道光崑新两县志第十六册光绪崐新两县续修合志(一)第十七册光绪崑新两县续修合志第十八册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第十九册民国镇洋县志雍正昭文县第二十册光绪吴江县续志乾隆吴江第二十一册康熙常熟县志第二十二册光绪常昭合志稿第二十三册乾隆震泽县志震泽县志续第二十四册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第二十五册光绪江陰县志第二十六册民国江陰县续志第二十七册乾隆镇江府志(一)第二十八册乾隆镇江府志(二)第二十九册光绪丹徒县志(一)第三十册光绪丹徒县志(二)第三十一册光绪丹阳县志民国应阳县第三十二册嘉庆溧阳县志光绪溧阳县第三十三册民国重修金壇县志光绪溧第三十四册民国高淳县志乾隆句容县第三十五册光绪续纂句容县志第三十六册康熙常州府志第三十七册光绪武進阳湖县志第三十八册光绪武阳志馀第三十九册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第四十册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光宣_ 第四十一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第四十二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二)第四十三册光绪增修甘泉县志(一)第四十四册光绪增修甘泉县志(二)第四十五册道光重修仪徵县志第四十六册嘉庆高郵州志道光续增高第四十七册光绪再续高郵州志民国三第四十八册咸丰重修兴化县志民国续_第四十九册民国宝應县志第五十册道光泰州志泰州新志刊谬民国续泰泰州志第五十一册光绪泰兴县志宣统泰兴县第五十二册光绪通州直隸州志第五十三册民国南通县图志光绪海第五十四册光绪淮安府志第五十五册同汉重修山阳县志民国续第五十六册光绪安东县志民国泗阳县第五十七册民国重修沐阳县志乾隆重第五十八册光绪盱眙县志稿民国宿遷_第五十九册光绪盐城县志民国续修盐第六十册民国阜宁县新志嘉庆东臺第六十一册同治徐州府志第六十二册民国铜山县志第六十三册民国沛县志咸丰邳州志第六十四册嘉庆海州直隸州志道光云第六十五册光绪丰县志光绪睢宁县志第六十六册乾隆江都县志嘉庆江都县第六十七册光绪江都县志民国江都县第六十八册民国泰县志稿浙江府县志辑(全68册)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册民国杭州府志. 一第二册民国杭州府志. 二第三册民国杭州府志. 三第四册康熙钱塘县志嘉庆钱塘县志补第五册康熙仁和县志嘉庆余杭县志光绪余杭县志稿第六册光绪富阳县志富阳县新旧志校记富阳县新志补正民国昌化县志第七册宣统临安县志临安县志补第八册光绪严州府志第九册民国建德县志民国寿昌县志第十册光绪於潜县志光绪淳安县志民国遂安县志第十一册康熙萧山县志第十二册光绪嘉兴府志. 一第十三册光绪嘉兴府志. 二第十四册光绪嘉兴府志. 三第十五册光绪嘉兴县志第十六册民国鄞县通志. 一第十七册民国鄞县通志. 二第十八册民国鄞县通志. 三康熙鄞县志第十九册乾隆桐庐县志光绪重修嘉善县志校勘光绪嘉善县志剳记第二十册光绪平湖县志民国平湖县续志第二十一册康熙海盐县志海盐县志补遗光绪海盐县志第二十二册民国海宁州志稿第二十三册光绪桐乡县志第二十四册同治湖州府志. 1第二十五册同治湖州府志. 2第二十六册光绪石门县志光绪乌程县志第二十七册光绪分水县志民国续修分水县志光绪归安县志第二十八册同治长兴县志民国德清县新志第二十九册同治安吉县志道光武康县志第三十册同治孝丰县志雍正宁波府志第三十一册光绪奉化县志民国奉化新志万历秀水县志康熙秀水县志第三十二册民国天台县志稿第三十三册民国象山县志象山县志文存疑第三十四册民国南田县志民国镇海县志镇海县新志备稿第三十五册光绪慈溪县志. 1第三十六册光绪慈溪县志. 2。

广东方志整理研究

广东方志整理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 中国地方志 门 目 分类研究 ” ( 目批号 :O Y A 7 O 6 项 9 J 8 O O )和 2 0 年 度佛 山市哲学社会 科学课 08
题研 究项 目 “ 佛山地方志数字化整理模式研究” ( 目编号 :w一1 )研究成果之一 项 5
48
2 1 年 3月 02
1 3 年 郑 慧英 发表 在 《 93 广州 大 学 图书 馆季 刊 》第 1
献 。本文 研究 对 象是 旧方志 ,下 同 。据李 默 先 生
卷第 2 上 的 《 期 广东 三大 图 书馆所 藏 全 省 方 志 录 》 ,
9 5年 的 《 广 统计 。们,仅广东 现存 旧方志 ( 9 9 以前 的 14 年 这是首 篇 广东 方 志联 合 目录 。尔后 ,13 通志 、府 志 、县 志 、厅 志 ,不 包 括 乡 土 志 、 山 水 州大学 图书馆 季刊 》第 2卷 第 1期 上 发 表 了 王齐 宣 志 、岛 屿志 、寺 庙 志 、文物 志等 专志 以及 其他 各 种 地方 性 记述 )就 有 4 1 ,可查 考 的 有 8 1种 。这 3种 6 《 陵大 学 图书馆 所 藏两 广方 志 目录 》 金 ,这 是 首篇 单

馆藏 的方 志 目录 。13 9 6年 , 《 民月 刊 》第 2卷 新
批 旧方 志 内容 丰富 ,资 料齐 全 ,是 岭南 地 区史 料 宝 第 3期上 发表 了瞿宣 颖 《 东方 志要 录 》 9 6年 , 广 。1 3 库 。这 些 详 实 的地 方 史 料 ,对 于 广 东 文 化 大 省 建 罗香林 先生任 广 州市 立 中山 图 书馆 馆 长 ,曾主 持 编 设 、现 代社 会经 济 和科 技发 展 、乃 至整 个 广东 社 会 辑 《 广州市 立 中 山 图书馆 方 志 目录 》 ,收 志 10 00余 的发 展 进 步都有 着 参考 价值 和借 鉴 意义 。

历代广东地方志编修简述

历代广东地方志编修简述
风 土 、 方 物 、 民 族 与 人 物 的 专 著 相 继 出 现 ,如
为 后世方 志纂 修奠 定 了基础 。 自此 方志 从地 理书 籍 中分离 出来 , 形成 自成一 体 的 、 向社 会各 门类 学科 渗 透 的独 特体 例 。 南 宋纂 修方 志进一 步发 展 , 最 终从 图 经 发 展 为志 。宋 人纂 修 方 志 , 一般 由郡 守 ( 知州) 主
先 秦古 籍《 禹贡》 、 《 山海 经 》 , 是方 志借 以发 生 的 渊源体 。 它 同样记 载 了岭南 方物 与 自然地 理等 资料 。
两汉 时期 .已有 不少 的方 志著述 .出现一 批郡 书 、地理 书与 图经 。而岭 南最 早 的方 志 著作 .为东
二 、宋 元 至 明
宋 代是 中国方志 发展 的重要 时期 宋 初仿 唐制 三年 一 造 图经 的制 度 .规 定 每逢 润 年 诸 州上 地 图 ,
楚之 《 祷杌 》等 诸侯 国的地方史 ,而 岭南 当是 尚属
荒服 之地 ,政令 未及 。寂 然无 闻 。但 封 建王朝 对岭
南 的一般 地理 .也 曾作过 探测 。
战 国时 , 《 禹 贡》 为 中 国最 早分 地 域 记载 地 理 、
贡赋 等状 况 的专著 .可说 是九 州 的地方 志 .它记 载 南 方 的 民族 物 产 贡赋 , “ 三百 里 蛮 .扬 州 贡齿 、革 、 羽 毛 、惟 木 、珠 贝及 织 物 ;荆 州 贡 羽 毛 、齿 、革 、 惟 金 三 品” 。广 东 天 文分 野 是 荆 扬 二 州 交 错 之 地 . 广 州 以东 入扬 州 ,连州 、高 州 以西人荆 州 。
春官 . 夕 史》载 , “ 外 史 ” 的任 务 之 一是 “ 掌 四方 之

职官志二

职官志二

黄色:与地方基层的关系绿色:官员生态蓝色:官员的作用【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职官志二•宦绩传•四六O】宋郎简,字叔廉,临安人。

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

知宁国县,徙福清,调随州推官。

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淡于进者。

”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窦州。

县吏死,子幼,赘婿伪为券,冒有其资。

及子长,屡诉于官,不得直,乃讼于朝下。

简劾治。

简示以旧牍曰:“此尔翁书耶?”曰:“然。

”又取伪券示之,弗类也,始服罪。

后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

卒年八十有九。

特赠户部侍郎。

【理讼】毛应佺,字子真,吉水人。

祥符初,举进士。

授临安尉,累擢【信宜县志卷五·职官二·宦绩传·二•四六O】知窦州、军州事。

性宽和,守撝【huī,谦抑】损。

当官不示圭角沽赫赫誉。

所去,民皆思之。

窦州地近合浦,产珠贝、犀象、沉檀。

前之剖符者,往往舳舻衔尾,竭其土物。

应佺北归,尽室一舟,无铢锱南国之货也。

天圣中,赐窦州虑囚,敕书云:“敕毛应佺,朕念三圣之爱育蒸黔垂着典法,申戒官吏,简恤刑章,深切丁宁,斯为至矣。

方郡守长,如能刻意遵奉,与我共此,何患不臻于讼息而治平哉!今歊【xiāo】燠戒时,动植咸茂,而圜墙幽圄,犹有系缧,愀然以思,当食兴叹。

汝宜体是忧恻,加于抚循,无使狴犴之间,重有沦胥之困,躬勤省察,称朕意焉。

敕书到日,汝可速指挥泥饰,洒扫狱房,尝须净洁。

每五日一度,差人就狱内监逐人力,刷汤枷杻,及逐日供给水浆,兼罪人内如有疾病者,立便差人看承医疗。

其委无骨肉者,支与吃食;有人供送茶饭者,亦须画时转送,不得邀难减克,无使罪人或至饥渴。

所有合归法者,候处断之时,给与酒饭。

如小可罪犯,便须逐旋决遣;若是大段刑禁,事关人命,亦须尽理速行勘断,不待淹延。

仍散下管内,汝宜尝切提举,无令旷慢。

及候依此逐件施行讫,闻奏。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夏热,汝比好否?遣书,指不多及。

”又赐衣敕书云:“敕毛应佺,汝外分忧,寄善布化条,眷言守土之良,适及颁裘之候,特申渥赐,用洽朝仪。

陈大震:古稀之年撰成现存最早的广州地方志

陈大震:古稀之年撰成现存最早的广州地方志

27我的岭南情作为岭南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广州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没有自己的地方史志,后人了解和研究岭南文化极为不便。

这种现象在元朝初年得以改变。

一位古稀之年的前朝遗老撰写了一部记录广州所领七县的地方志。

这部书让后人知道了700年前的广州概貌,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老人叫陈大震,年轻时是南宋的清官。

1公元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广东增城西郊沙村有条街叫牌坊街,街尽头有一座普通的院落。

院子的主人公正是陈大震。

75岁的他,晨读书,昏练拳,教子育孙的同时,会会文友,倒也清闲自在。

一天,陈大震收到时任广东道廉访使(广东道监察主管)的朋友陆垕的信札。

陆垕信中提议陈大震编撰广州志,并提供两项援助:一是推荐广州路教授(县府以上传授学业、掌管教育的官员)吕桂孙协助,二是陆垕自己可为地方志进行文字校核。

陆垕准备广东道廉政材料时,发现广州地方志居然是空白。

虽然有两本前些年完成的地方志,但书中有多处明显错误,根本不能用。

而其他材料则大多来自前朝史书的零星章节,查阅不便。

“我堂堂大元朝,疆域纵横几万公里,区区广州,在地图上不过黑芝麻点而已。

如果我等不注重修史,若干年后,人们如何能知道它?”于是,他写信请陈大震出马,编修广州地方志。

陈大震回信表示应允。

一则答谢陆垕的赏识,封建士人对知遇、赏识之恩尤为看重,陈大震也不例外;二是他久有修史之心,宋元更代,官场有番作为,殊为不易,能写一部史书留言后世,未尝不是好事。

陈大震本是南宋宝祐年间的进士,曾任广东博罗县主簿、广东雷州知州等职。

他清正廉明,处事果断,善断难案,被百姓称为“神判”。

雷州知州任上时,他计划写一部关于广州路的地方志。

奈何杂务缠身,想法只是想法。

此后,宋元换代,战乱纷争不止,他辞职回到沙村,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宋端宗召为尚书侍郎,元世祖授其广东道儒学提举,他都推辞了。

身在乡间,心系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陈大震修广州志的想法一直没变,他给老友陆垕回信后,便潜心查阅关于广州及岭南的史料,并着手构思书名。

《传是楼记》原文和翻译

《传是楼记》原文和翻译

《传是楼记》原文和翻译1、《传是楼记》原文和翻译《传是楼记》原文和翻译原文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

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

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

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目录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目录
福建通志列傳補編
(清)陳善纂修
清刻本
閩中沿革表 五卷
(清)王捷南編
清道光 19 年刻本
福建內地府州縣總圖
(清)朱寶善繪
清末刻本
廣東考古輯要 四十六卷
(清)周廣等纂修
清光緒 19 年刻本
廣東圖說 九十二卷卷首一卷附總圖二十二卷
(清)毛鴻賓等修 (清)桂文燦等纂
清同治 9-10 年刻本
廣東輿地全圖
(清)張人駿編
厲時中編
民國 9 年石印本
平陸縣圖志歌略 一卷
王從龍撰
民國 19 年鉛印本
安徽會館錄 五卷
( 清)胡肇智編
清同治 6 年刻本
華州兵事志
劉東野編
清宣統 3 年石印本
甘肅省統部沿革表
張維等纂
民國間抄本
甘肅通志稿民族志 : 族姓志
鄧隆纂
民國間稿本
甘肅通志稿民族志 : 移徙
鄧隆纂
民國間稿本
甘肅通志稿文化志
鄧隆纂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目录
书 名: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
主 编:俞冰
册 数:65册
I S B N:
开 本:精装标准16开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
定 价:38000元
【出版说明】
《中国稀见地方史料集成》是一部大型方志类丛书,共收书四百余种。本集除《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收录的地方志外,还收入了全国各地区的沿革、地形、四至、村寨、道里、水陆程途、事略、图录、文献征略、地名录、采访录、考古录、族姓、民族、宗教、移徙、边防、关隘、文化等地方文献,尽管《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收录,但它们也确属地方志资料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其中全部是稀见或孤本资料,如:《鄂多理城考》、《绍兴县志采访稿》、《河北省安新县地方实际情况调查报告》、《武清县城乡总册》。还包括大量各地的“事宜清册”和“统计表”,(如:《华容县咨询各项事宜清册》、《汝州宪纲清册》、《宁乡县查明各项事宜清册》、《山西省道县沿革表》、《新疆道里表》、《內外蒙古路程表》)。上述内容虽为地方志范畴,但其中大部分还不能单独成为现在概念上的地方志整体架构。正因如此,大量此类地方文献被社会所忽视。为此我们专辑多家图书馆方志资料,把它们收集起来,揭示它们并加以整理、编辑,使之便于学人所用,为社会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明代)一、省部(四部,嘉靖2部,万历2部)(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嘉靖〕广东通志初稿明戴璟修、张岳纂。

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

四十卷,首一卷。

...正德、嘉靖初年,广东抚、按曾议修省志,均无结果。

戴璟巡抚广东以临代之时,聘请十余人,合十郡事物,不足三个月便已成编,未免潦草。

《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门类亦多未当,如人物之外,别立道学一门...... 字数:298-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广东通志初稿四十卷首一卷,明戴璟,修,张岳纂。

戴璟字孟光,号石屏,浙江奉化县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戴璟发凡举例,订分野至杂著六十四条,各按旧志纂录,尚多抵牾疏略。

戴璟卸任后,未成稿。

复博采《一统志》,搜逸芟芜,增订人物,历时三月而告竣。

《广东通志稿》嘉靖十四年刻...... 字数:598- 来源:四库大辞典·上(嘉靖)广东通志〔嘉靖〕广东通志明黄佐纂修。

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

...戴璟《广东通志》成书二十二年后,即嘉靖三十六年(1557),有司病“戴志”参杂芜猥,未臻允协,敦聘黄佐开局重修。

其弟子欧大任、黎民表各任分纂,历三年零四个月成书。

全书分图经、事纪、职官表、选举表、舆地志、民物志...... 字数:278-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万历)广东通志〔万历〕广东通志明郭棐、王学曾、袁昌祚纂修。

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

...此志万历二十六年起修,翌年开局,书成于万历三十年。

全书分藩省志十三卷、郡县志四十九卷,艺文志三卷和外志七卷四个部分。

所集资料宏富。

其体例分藩省志,以记全省之事,设郡县志,以叙各府、州、县之事,比...... 字数:231-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万历)粤大记粤大记明郭棐撰。

万历刻本。

...万历五年(1577)始,二十三年完稿,历时十八年。

这是一部记载广东地方事迹、人物和典章制度的书。

全书分五类:事纪类。

有“廖永忠平粤”、“海岛澄波”等目,每述事毕,必加评语。

科第类,分科列名,每人叙有简历。

宦绩类,分“性学渊源”、...... 字数:288-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粤大记》明代广东方志。

广州府南海县人郭棐撰。

...内容分5大类:事纪类、科第类、宦绩类、献征类、政事类。

末附有《广东沿海图》和地名营寨港口等情况,海防价值较高。

全书以史为主,辅以地理,共载广东人物574人,不见于正史的也有收录。

后代广东各类志书所收人物大都引自该...... 字数:159- 来源:广州百科全书二、廣州府部(紫色为元代方志)(九部,永乐1部,成化1部,嘉靖4部,万历2部,崇祯1部)(成化)广州志(大德)南海志(嘉靖)广州志(天顺)东莞县志(万歷)顺德县志(崇禎)东莞县志〔嘉庆〕东莞县志彭人杰主修,黄时沛纂。

嘉庆二年(1797)重修刻本。

...鉴于前郭、周二志,繁芜已甚,讹缺仍多,故须重修,事增于前者十之四,文省于旧者十之二。

分为沿革、疆域、气候、山水、田赋、盐政、水利、屯田、人物、方技、艺文等三十四门。

此志颇重人物,志中“例言”中称“志乘...... 字数:228-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嘉靖)新寧县志(嘉靖)增城县志(嘉靖)香山县志香山县志泛指现存有关香山县的地方志书。

现存的香山县方志共有7种,包括明朝邓迁、黄佐纂修的《嘉......专门的“澳门篇”,详细介绍澳门的实际情况。

有些则在“海防”或“纪事”等栏目中记述澳门。

因此,研究澳门的地理、历史等问题,必须参考香山县志。

... 字数:271- 来源:澳门大辞典(万歷)新会县志(永乐)广州府辑稿三、韶州府部(四部,嘉靖3部,万历1部)(嘉靖)韶州府志(嘉靖)仁化县志(嘉靖)仁化县志广东地方志。

明胡居安纂修。

...分建置、疆域、山川、形胜、城池、坊都、铺舍、津梁、关隘、田粮、户口、风俗、贡赋等四十九目。

为该县第一部地方志书。

记事颇简略。

仅土产目较详,分谷、果、茶、药、竹、花、木、羽、毛、麟、甲、服用等十二类,一百五十余种。

其气候...... 字数:241- 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万歷)仁化县志(嘉靖)翁源县志(嘉靖)翁源县志广东地方志。

明李孔明纂。

...全书包括分野、气候、山川、疆域、城池、形胜、沿革、里图、风俗、水利、物产、户口、贡赋、力役、驿传、公署、学校、寺观、仓库、铺舍、桥渡、古迹、兵制、关隘、岁贡、名官、词翰等四十目。

二万六千余字。

每条前有小序。

山川、物产目记...... 字数:333- 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四、南雄府部(二部,嘉靖2部)(嘉靖)南雄府志(嘉靖)始兴县志五、潮州府部(九部,永乐1部,正德1部,嘉靖3部,隆庆1部,万历1部,崇祯2部)(嘉靖)潮州府志/(明)郭春震纂修;(隆庆)潮阳县志/(明)黄一龙修;(明)林大春纂(隆庆续修)潮阳县志广东地方志。

明黄一龙修,林大春纂。

...大春字石洲,潮阳(今属广东)人。

嘉靖进士,官户部云南司主事、提学副使。

是志始创永乐间,至此为四修,隆庆六年(1572)成书,约十一万字。

为是地现存最早志书。

卷首有序,修志移文,图经及县全图。

正文分建置沿革、县事纪、职...... 字数:272- 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崇祯)揭阳县志/(明)冯元飚修;(明)郭之奇纂;(嘉靖)大埔县志/(明)吴思立修;(明)陈尧道等纂;(万历)普宁县志略/(明)阮以临修;(明)黄秉中纂;(正德)兴宁县志/(明)祝允明纂修;〔正德〕兴宁县志明祝允明主修。

允明号枝山、字希哲,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正德十一年(1516)任兴宁县知县。

...卷一为郡县建置、沿革、分野、疆域、至到、城隍、乡都、山川,卷二为官署、学校、宫室、坊陌、津梁、步寨、寺观、古迹,卷三为户口、风俗、人材、科第、物产、征赋,卷四为...... 字数:220-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嘉靖)兴宁县志/(明)黄国奎修;(明)盛继纂;(崇祯)兴宁县志/(明)刘熙祚修;(明)李永茂纂;(永乐)潮州府辑稿;六、惠州府部(十部,嘉靖5部,万历3部,崇祯2部)(嘉靖)惠大记/(明)郑维新纂;(嘉靖二十一年)惠州府志/(明)李玘修;(明)刘梧纂(嘉靖三十五年)惠州府志/(明)姚良弼修;(明)杨载鸣纂〔嘉靖〕惠州府志明杨载鸣编次,姚良弼校刊。

书成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

...首为郡事纪,曰“天人之际、古今之变,鉴戒昭矣”;次为表三:沿革、秩官、选举;志六:地理、建置、赋役(上、下)、学校、祀典、兵防(上、下);传四:名宦、流寓、人物、列女;再次外志、杂志、词翰志共十...... 字数:202-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嘉靖)惠州府志广东地方志。

明姚良弼修,杨宗甫纂辑,杨载鸣编次。

...良弼字孟贤,钱塘(今杭州)人。

嘉靖进士,官惠州知府。

宗甫,江西分宜人。

官教授。

载鸣有《惠志略》已著录。

修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次年成书。

篇首为序。

图分府总图及所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 字数:371- 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嘉靖)惠志略/(明)杨载鸣纂;(明)李大有等编校(万历)惠州府志/(明)林国相,(明)程有守修;(明)杨起元纂;(明)龙国禄增修;(崇祯)惠州府志/(明)梁招孟修;(明)郑伯升纂(崇祯)博罗县志/(明)苏元起修;(明)韩日缵纂;(万历)永安县志/(明)郭之藩修;(明)叶春及纂;(嘉靖)海丰县志/(明)张炎道修;(明)李日巽纂;(万历)龙川县志/(明)林庭植纂修;〔嘉庆〕龙川县志胡瑃主修,勒殷山总纂。

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该志分天、地、人三部,天部记各图、星野、气候、祥异;地部记疆域、建置沿革、编年纪事、山川水利等十九类;人部记赋税、经费、屯田、职官、选举、人物等十五类。

龙川是秦古邑,南越王赵佗故地,卷三十三宦绩中有记...... 字数:182-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七、瓊州府部(三部,正德1部,嘉靖1部,万历1部)(正德)琼台志(正德)琼台志海南地方志。

明唐胄撰。

...首卷为琼州府、府城、府治及辖县共十六图。

依次为郡邑沿革表、沿革考、郡名、山川、分野、疆域、形胜、气候、水利、风俗、土产、户口、田赋、乡都、墟市、桥梁、公署、仓场、驿递、兵防、平乱、海道、黎情、职官、名宦、人物等四十目。

约三...... 字数:460- 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正德〕琼台志明唐胄辑。

正德六年(1511)始纂,十六年刻本刊行。

...记事上起海南设郡,即汉元封元年(前110),下迄正德五年(1510),其内容为疆域、沿革、气候、山川、水利、土产、户口、田赋、乡都、墟市、桥梁、公署、仓场、盐场、驿递、学校、兵防、海防、黎情、楼阁、坛庙、寺...... 字数:229-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正德琼台志》明代上官崇修,海南琼山人唐胄编辑,正德十六年(1521年)刊行,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出...原志书共四十四卷,现缺第二十二、二十三、四十三、四十四卷。

...字数:136- 来源:中国黎族大辞典(万历)琼州府志琼州府志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明谊修,张岳崧纂。

明谊,蒙古正黄旗人,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琼州知...《琼州府志》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全书共四十四卷首一卷,内容有:卷首序图表、舆地志、建置志、经政志、海黎志、职官志、选举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共十门。

此志...... 字数:521- 来源:四库大辞典·上琼州府志qióng zhōu fǔzhì海南岛地方志书。

分为明代周希贤本和戴熹本,清代贾棠本、萧应植本和明谊本。

其中,明代周...清代贾棠本于清康熙三十七年由贾棠修,康熙四十五年刊行,已佚,现仅存道光三年传抄本;萧应植本于乾隆年间由萧应植修,陈景埙等纂,乾隆三十九年刊行;明谊本于道光年间由明...... 字数:233-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琼州府志》海南岛地方志书。

分为明代周希贤本和戴熹本,清代贾棠本、萧应植本和明谊本。

...戴熹本于万历年间由戴熹修,欧阳灿纂,万历四十四年刊行,共12卷。

清代贾棠本于康熙三十七年由贾棠修,康熙四十五年刊行,现佚,仅存道光三年传抄本。

萧应植本于乾隆年间由萧应植修,陈...... 字数:244- 来源:中国黎族大辞典(嘉靖)海丰县志/(明)张炎道修;(明)李日巽纂;八、肇慶府部(六部,嘉靖1部,万历2部,天启1部,崇祯2部)(万历)肇庆府志/(明)郑一麟修;(明)叶春及纂;(崇祯)肇庆府志/(明)陆鏊,陈烜奎等纂修;广东地方志。

清屠英等修、江藩(1761—1830)等纂。

二十二卷,首一卷。

英字木斋,和州(今安...是府所辖约当今广东西江、新兴江、漠阳江流域及开平县境地。

志创于万历,入清康熙、乾隆两修,至道光屠氏为四修,道光十一年(1831)成书,约七十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