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初中物理运动经典习题及详解答案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1、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我站在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容易判断2、在选取平时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考虑到运动方向关系,以此做出正确判断。
三、速度是矢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量可以分为矢量和标量。
凡是既要用大小又要用方向才能完全描述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只用大小就可以完全表示出来的物理量叫标量。
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时间等物理量是标量。
速度、力、等物理量是矢量。
四、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速度。
用数学式表达是。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它是复合单位。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它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速度——时间图像。
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v表示速度。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它的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2—1中所示的MN。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时间轴上找出时间P,过该点作时间轴的垂线NP,它与速度图线MN交于N,所围的长方形面积恰好就是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B.小刚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路程大C.两人的速度一直相同D.小刚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2、如图所示四种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图中国旗的长度约为6mB.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1kgD.南极的气温约12℃3、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B.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C.甲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甲相对于扶梯是运动的4、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此刻考场内的温度约为5℃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为500gD.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练习题1. 问题描述:一辆汽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前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突然减至每秒6米,持续5秒后又恢复为10米/秒的匀速行驶。
求这段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以及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2. 解题思路及步骤:自动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速率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将该问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从起始到速度减小的过程,然后计算从速度减小到恢复的过程。
最终将两个阶段得到的结果相加,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3. 计算第一阶段:初始速度v1 = 10 m/s,行驶时间t1 = 5 s,速度减小后的速度v2 = 6 m/s。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首先计算第一阶段的总路程d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使用速度的平均值与时间的乘积来计算总路程。
速度的平均值 = (v1 + v2) / 2总路程d1 = 速度的平均值 ×时间 = ((v1 + v2) / 2) × t14. 计算第二阶段:第二段的速度恢复为v1 = 10 m/s,行驶时间t2 = 5 s。
同样地,计算第二阶段的总路程d2:总路程d2 = 速度 ×时间 = v1 × t25. 计算总路程:总路程 = d1 + d26. 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7. 计算结果:根据上述步骤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第一阶段的总路程d1 = ((v1 + v2) / 2) × t1 = ((10 + 6) / 2) × 5 = 40 米第二阶段的总路程d2 = v1 × t2 = 10 × 5 = 50 米总路程 = d1 + d2 = 40 + 50 = 90 米总时间 = t1 + t2 = 5 + 5 = 10 秒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 90 / 10 = 9 米/秒因此,该段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米/秒,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90米。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运动的快慢(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运动的快慢(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B与CC.C与DD.A与C2.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以下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0mm B.洗澡时淋浴水温为70℃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6s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3.6km/h3.以下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1mm4.以下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从楼上落下的物体B.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D.进站的火车5.从速度公式v=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反比 C.随路程或时间而改变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7.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m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C.学生书桌高约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8.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符合实际的是〔〕A.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m D.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9.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0.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A.v与s成正比B.v与t成反比 C.s与t正比 D.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无关11.以下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B.人的正常体温是39℃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150JD.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1A12.火车速度为120km/h,以下速度最接近火车运行速度的是〔〕A.4km/min B.3 5m/sC.72km/h D.3 40m/s13.如下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拉力的可能方向是〔〕A.B.C. D.【二】多项选择题14.〔双选〕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成为一体之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运动的B.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在此过程中要放热C.两个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其中必有一个是空心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下图.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6.一水平传送带如下图,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运动,两传动轮间的距离为D、某时刻将一小物件P轻轻地放在左侧,一段时间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并随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直至从右侧卸下.物件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A.传送时间等于B.传送时间大于C.物件先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后不受摩擦力D.物件先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后不受摩擦力1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进行跑步训练.他们通过的某一段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小华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8.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m/sC.同学们800m赛跑用时约2min 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19.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C.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20.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起跑时,我们说兔子比乌龟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时间看路程〞的比较方法B.乌龟先到终点,比兔子跑的快,采用的是〝相同路程看时间〞的比较方法C.兔子睡前的赛跑速度加上睡后的赛跑速度再求平均值即是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 D.求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用整个路程除以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即可21.关于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体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C.速度越大,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D.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三】填空题2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一定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的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 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下图,试根据照片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2〕甲球受到的阻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受到的阻力.23.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_m/ s,当t1=4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m.24.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25.在以下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或数字: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________;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是4.2________;汽车2 min内匀速行驶了3600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26.我们生活中经常说汽车行驶的速度多少〝码〞,一码表达的物理意义每小时一千米,阜阳到蚌埠的公路全程限速72码,合________m/s.【四】计算题27.从东台到南通120km,一辆小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一半路程后,又以4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一半的路程,求这辆小车从东台到南通的时间?【五】实验探究题28.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下图,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六、综合题29.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快慢有三种办法: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③比较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1〕百米赛跑还没有到达终点时,听到观众席上有同学喊:〝快看,2道跑在最前面,我们班的李霞最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2〕物理教师说:〝飞机速度可达700m/s,汽车速度只有30m/s,因此飞机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3〕运动会上,终点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用时最少〔最早到达〕的运动员最快,这是采用了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30.〔1〕以下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各是什么?〔2〕按交通规那么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泸西需要多少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B与CC.C与DD.A与C【解析】【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如果是v﹣t图象,那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如果是s﹣t图象,那么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 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试题(含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为对接模拟图。
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地球B.卫星发射基地C.“天和”核心舱D.太阳2、目前,自贡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A.1cm B.10cm C.20cm D.50cm3、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4、以下给出的数据中,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0.5t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5、小明坐校车上学。
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校车驾驶员B.沿途的路灯C.路旁的树木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学完测量知识后,炎炎进行读数练习。
炎炎读出图甲中木块长度是4.00cm,可知他是利用了______(填“A”或“B”)刻度尺读数;如图乙所示是炎炎用停表记录自己绕操场慢跑一圈的时间,此时停表示数为______s。
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

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描述物体运动是一个基本的内容。
通过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准确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运动相关的知识。
以下是一系列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理解。
一、简答题1. 什么是物体的位移?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计算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使用位移公式,即位移(Δx)等于物体在x方向上终点位置(xf)减去起点位置(xi)。
即Δx = xf - xi。
2.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如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移动相等距离的运动。
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都是恒定的。
通常可以使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3. 什么是加速度?如何计算平均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
计算平均加速度可以通过使用加速度公式,即平均加速度(a)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除以时间变化量(Δt)。
即a = Δv / Δt。
4.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如何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下,向下运动的运动。
描述自由落体运动时,需要表示物体的下落加速度和下落位移的变化。
二、计算题1.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800米,他步行到学校用了20分钟。
求小明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等于位移(Δx)除以时间(Δt)。
给出的位移是800米,时间是20分钟,将时间换算为小时为20/60=1/3小时。
代入公式可得 v = 800 / (1/3) = 2400 米/小时。
2. 小红从A点向B点匀速行驶,全程2000米,行驶时间为240秒。
求小红的速度。
速度(v)等于位移(Δx)除以时间(Δt)。
给出的位移是2000米,时间是240秒。
代入公式可得 v = 2000 / 240 = 8.33 米/秒。
3. 小华开车从静止开始以10 m/s²的加速度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为25 m/s。
2021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物体的运动测试卷(附答案)

2021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物体的运动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面是关于一位中学生的测量记录,其中错误的是()A. 质量50kgB. 身高160mC. 体温37o CD. 跑完1000m用4min2.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合适的是()A. 分度值是1cm的15m的卷尺B.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C. 分度值是1cm的1.5m的钢卷尺D. 分度值是0.1mm的游标卡尺3.如图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个点)从坐标原点0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2s,然后以4c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2s到P点(图中未标出)。
若物体直接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P点,所用时间也为2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A. 3cm/sB. 4cm/sC. 3.5cm/sD. 5cm/s4.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为39℃B. 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C. 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D. 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第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甲、丙间的距离,则()A. 三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 甲的运动方向一定与乙相反C. 乙的运动方向可能与甲相同D. 丙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甲相反6.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声音在空气在的传播速度大约是,一位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秒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A. 680米B. 340米C. 170米D. 85米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B. 由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C. 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8.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车一定向左运动B. 乙车一定向左运动C. 甲车一定静止D. 乙车一定向右运动9.如图是运载火箭发射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发射前,火箭静止在发射塔上,受平衡力,发射升空时,火箭受非平衡力B. 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白气团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 发射时,火箭喷出的燃气对空气施加的力的大小等于空气对火箭施加的力D. 发射时,飞船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10.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A. 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估计值偏小B. 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不垂直C. 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D. 由于测量时尺子没有放正11.一例动车全长为200m。
物理初二物体转动练习题

物理初二物体转动练习题物体转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围绕固定轴线旋转的运动。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物体转动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给出一些物体转动的练习题,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物体转动的必要条件?A. 质量B. 速度C. 力矩D. 位移2. 轴承是一种常见的减小摩擦力的机械装置,它在物体转动中的作用是什么?A. 使物体维持直线运动B. 支持物体转动C. 减小物体的质量D. 提供物体的动能3. 物体围绕一个轴线旋转时,哪个物理量决定了物体的转动惯量?A. 质量B. 速度C. 加速度D. 作用力4. 下面哪种情况下物体的转动惯量最小?A. 质量大、质心距离轴线小B. 质量大、质心距离轴线大C. 质量小、质心距离轴线小D. 质量小、质心距离轴线大二、填空题1. 质点沿着直径为d的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则质点的角速度为______。
2. 一个轻质杆的一端固定在轴上,杆的另一端挂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下落时,杆在轴上的转动惯量为______。
3. 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质心距离旋转轴的距离为r,则该物体的转动惯量为______。
三、计算题1. 质量为2kg的物块以20m/s的速度绕固定轴线旋转,轴线上的转动惯量为4kg•m²。
求物块的角动量。
2. 一个质点以2m/s的速度绕半径为0.5m的圆轨道匀速运动,求该质点的角速度和角动量。
3. 一个质点绕轴旋转的圆形轨道半径为2m,转动惯量为8kg•m²。
当质点的角速度为2rad/s时,求质点的动能。
四、应用题1. 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围绕一个水平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惯量为0.1kg•m²。
若物体的旋转周期为4s,求物体的角速度和转动动能。
2. 一个半径为0.2m、质量为3kg的圆盘以1rad/s的角速度绕轴旋转。
如果圆盘上有一只质量为0.5kg的小狗坐在圆盘边缘,求小狗受到的离心力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
一、填空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工具是.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的,若以流水作为参照物,人是的.
4.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某人的中指长约0.7
5.
5.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20m/s,乙车速度是600m/min,丙车速度是54km/h,则三辆车中
速度最大的是车,速度最小的是车.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m/s.
7.在太空中遨游的地球同步卫星,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8.月球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8×108m,一束光从地球发出到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s.
9.甲、乙两车站相距45km,汽车用3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路程,通过剩余的爬山公路却
用了1.5h,则汽车在爬山公路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0.假设氢原子为一球体,其半径约为0.0528nm,问合__________cm,合__________m。
11.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10s内,前2s的平均速度是8m/s,后8s的平均速度是2m/s,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12.一物体通过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再通过另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在t1=t2的条件下,通过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在s1=s2条件下,通过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13、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
半路程骑自自行车。
整个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则步行的是图中
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m/s。
14、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
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
二、选择:
1.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 进站的火车
D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2.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信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河岸
B 山
C 山上的树
D 轻舟上的人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说明这子弹()
A 速度很小
B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
C 速度为零
D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
5.飞机上的乘客看到机场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飞机
C 机场建筑物
D 机场上的人
6.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 B 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西运动D甲、乙都向东运动
7.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莫及.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8.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
A.5m
B.50m
C.500m
D.5000m
9.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B C D
10.站台上停着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动了,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
A .甲车开始开动
B .甲、乙两车开始向相反方向开动
C .乙车开始开动
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11. 请根据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D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三、计算:
1.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43.2千米/时的速度穿越500米长的山洞,求火车穿越山洞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2.上海和南京相距约300千米,某汽车以60km/h 的速度行驶了90分钟,然后加油和吃饭用了20分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将速度提到了70km/h 到达了南京,求该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摩托车用90km/h 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km 处的卡车,追了270km 才赶上,求卡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43.2千米/时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
问:则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少米?
5.有甲乙两列火车,其长度各是200米和300米,甲车的速度是54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米/秒,那么(1) 若两车相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
(2) 若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
6.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飞机,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到甲保持静止不动,丙看到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对于地面各作何运动. 甲 乙
t (s) v (m/s) 5 10 15 20 t (s) s (m) 5 10 15 20 t (s)
s (m) 5 10 15 20 t (s)
v (m/s) 5
10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