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电阻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5电压电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5电压电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6.5电压电阻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热爱。

我始终坚信,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应该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技能。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以活动为主线,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电压和电阻的模型,以及相关的实验器材。

学具包括笔记本和彩色笔,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五、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电压和电阻的模型,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描述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活动二:进行电压和电阻的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

活动三: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共同思考如何运用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最大的难点。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

1、如图所示各电路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正确是(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4.5V; 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此时灯L1和L2两端的 电压分别为( ) A.4.5V 3V B.2V 4.5V C.3V 1.5V D.3V 7.5V 3.在进行某实验中,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注: 电压表本身无故障), (1)若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出现 如图所示的情况,其原因是: 。 (2)若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 滑片P,小灯泡的亮暗程度不变化。原因可能是滑动 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导线分别接在如图丙所示的 接线 柱或 接线柱。
【例3】: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表是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
①要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 两根导体。 ②要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 两根 导体。
【小荷才露尖尖角】: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能有电阻 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四)、考点四: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三、建构网络 系统知识
(时间:2分钟)
四、回眸要点· 夯实基础 (时间:1分钟)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 , 所以 的作 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是 , 1V= mV,1mV= μV。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一个蓄电池的电压_____.对入体的安 全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____.工业用电电压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 (1)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2)电压表应该 联在电路中; (3)被测电压 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 0~ 15 V 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 ; (5)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 两端的 电压。 5.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 ,数学表 达式:U= ; 6.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 ,数学表达式:U= 。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件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件

易错点二:电阻的单位换算问题
总结词
电阻的单位换算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技 能,容易出错。
VS
详细描述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但在实际应用 中,经常需要用到千欧(kΩ)和兆欧( MΩ)等单位。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避免出现误差 。此外,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也不同,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
实验三:欧姆定律的验证
总结词
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及表达 式
详细描述
掌握欧姆定律的原理及表达 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及适用
范围。
总结词
掌握欧姆定律的验证方法
详细描述
了解欧姆定律的验证方法,包括实验电路 的设计、测量与计算等,掌握实验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词
理解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的概念及特性
详细描述
习题二:电阻的测量与误差分析
总结词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理解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详细描述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可以通过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多种方法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受到测量仪器、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存 在误差。误差分析是评估测量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误差分析可以找出误差来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习题三: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了解欧姆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之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 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在家庭用电中,欧姆定律用于计 算电器设备的功率和电流;在工业生产中,欧姆定律用于 设计电路、控制设备运行状态等。通过了解欧姆定律的实 际应用案例,可以加深对欧姆定

初中物理_电压 电阻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压 电阻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5)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校零 量程 正负 并联
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
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压电阻复习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压电阻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主要复习第三章“电压电阻”的相关知识。

复习内容包括:电压的概念、电压的测量、电阻的性质、欧姆定律以及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电压、电阻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压、电阻、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充电宝,让学生思考充电宝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回顾:复习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3. 讲解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并通过示例解释其应用。

4. 课堂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

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电压、电阻、电流之间关系的例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欧姆定律:I = U/R。

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简述电压、电阻的概念。

2. 写出测量电压和电阻的方法。

3.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中的电流,已知电压为5V。

4. 分析一个实际电路,找出其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电压、电阻的知识,使学生掌握了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在课堂实验环节,学生亲自操作,验证了欧姆定律,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主题:电学一
时间:9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
电阻、电功率等概念,能够运用基本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2.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U=IR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4.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复习电学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20分钟)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单位,欧姆定律的公式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他们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4. 练习和讨论(25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并让他们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5.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复习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技巧。

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也较好。

但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促进他
们的自主学习和提高。

初中电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电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电学复习课教案课程目标:1. 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 熟悉电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法,如测量电阻、电压和电流等。

3. 能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调节等。

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2. 电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复习。

3. 电路故障分析的复习。

4.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调节的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 提问学生对于电学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法的了解。

二、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15分钟)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的度量,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

三、电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复习(20分钟)1. 测量电阻: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2. 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3. 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方法。

四、电路故障分析的复习(15分钟)1. 短路:电路中出现低阻抗路径,导致电流过大。

2. 断路:电路中出现高阻抗路径,导致电流无法流通。

3. 电路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

五、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调节的复习(10分钟)1.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调节电路中的电阻,改变电流的大小。

2.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根据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和电阻值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3. 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出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电学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法。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路故障分析和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和调节。

教学资源:1. 电学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阻、滑动变阻器等。

复习课【电压和电阻】【课时1】

复习课【电压和电阻】【课时1】

2、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
选取2、4
2、研究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材料 长度 控制的不变量有__、__。 电流表示数 电阻大小 甲(0.5mm2) 小 大 乙(1mm2 ) 大 小 实验结果: 越小 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越粗,电阻__。 导体
3.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两根导体做实验?
◎本节小结
测量: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 电压特点串联电路:U=U +U 并联电路:U=U =U 电压和电阻 意义、单位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使用方法
作用、单位
1 1
2 2 达标来自测题1.某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30欧、2安” 的字样,它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 ( )为 最大阻值 30欧,允许通过的 ( )为2安。
大位置。(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
元件)
一、电压表
构 造: 量 程:0-3V;0-15V 分度值:0.1V;0.5V
注意:
电压表内阻非常大,在电路 中相当于开路,可认为没有 电流流过
①电压表要_____在被测用电器的两端。 并联
②使电流从_____流入,_____流出。 正极 负极
③在预先不知道电压的情况下,应选用 _______量程,并进行_____。 较大的 试触 ④可以把电压表直接并在电源两端 电压表的读数: ①先看_____ 量程
最大电流
达标检测题
2.说出下图中当C、A接入电路时,电 流流过滑动变阻器的路径。
C P A B D
达标检测题
3.把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 连入电路的电阻变( ),电路中的电流 小 变( ),灯泡的亮度变( )。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复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本章基础知识,加深对电压、电阻、变阻器的概念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理解。

2.通过例题分析和练习,熟练掌握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分析电路图。

3.通过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分析,能熟练运用物理规律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难点:正确分析电路图
三、知识框架:
四、教学过程
(一)电压
1.形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作用: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

3.通常用字母U 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 。

4.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 )
换算关系:1 kV =103 V =106 mV =109 μV
5.常见的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家庭电路电压220V
6.电压表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符号为 .实验室中
常用的电压表有3个接线柱,若将“-”和“3”两个接线柱接
入电路中,表示量程是 V ,分度值是 V ;若将“-”和“15”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表示量程是 V ,分度值是 V.
7.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电压表要与用电器 联,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标“ ”的接线柱流出。

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电源,此时测的是 电压。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 (选填“L 1” 或“L 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灯两端的电压为 V 。

(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电源两端的电压。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定值电阻、变阻器 电 压
表 测量
表达式:U = U1 + U2+ …… + U n
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且电源电压。

表达式:U = U1 = U2= …… = U n
例2如图甲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电路
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实验时,灯L1和灯
L2的规格应。

(填“相同”或“不相同”)
(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两灯都不发光,于是分别把电
压表接在图甲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测得数据分别是U AB=3V,U BC=0V,U AC=3V;小明检查发现只有灯L1和灯L2中的一盏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3)处理好故障后,小明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是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该:断开开关。

若电源电压是3V,则灯L2的电压是V。

(4)正确实验后,小明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结论:。

(请使用文字叙述)(三)电阻
基础知识复习
1.定义:表示导体对电流作用的大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 1 MΩ = 103kΩ = 106Ω
3.影响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和
等因素有关。

例3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对“导体电阻跟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使用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电阻的大小,此过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分别将C、D两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出的结论是。

(3)分别将(填编号)两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出的结论是: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若实验中将电流表更换为小灯泡,通过观察灯泡的明暗也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但不足之处.
(5)接下来小红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整根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然后用大功率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再对镍铬合金丝吹冷风.在整个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小红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四)变阻器
基础知识复习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来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参数: 例如:“50 Ω 1.5 A”字样
“50 Ω”表示 ;
“1.5A”表示 。

3.作用:(1)通过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的 和部分电路两端的 。

(2)保护电路。

4.使用方法:
(1)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的用电器 。

(2)滑动变阻器要采用 的方法接入电路中。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的位置。

P
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对电路起 作用。

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某一位置时,灯太亮了,要想让灯更暗些,则应将滑片P 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3)开始实验后,甲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很暗,这可能是 .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想利用该电路图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为了节省时间,他使电压表所接的b 接点不动,只断开a 接点,并改接到c 接点上,调节滑片P ,测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会导致 。

(5)纠正错误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得出的数据如表1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同桌小南立刻指出该实验方案上存在的一个不足:。

表1
五、小结。

电压 电阻
电压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形成: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符号:U 作用: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国际制单位:V , 常用单位:kV 、mV 、μV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电阻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U 1+U 2+……+U n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U=U 1=U 2=……=U n 定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 国际制单位:Ω,常用单位:MΩ、kΩ
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导体、半导体
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作用:通过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保护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