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卒中患者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重要建议

营养支持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重要建议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营养支持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中国心血管病学会起草的《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一些关于营养支持的重要建议,旨在帮助医务人员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优质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一、能量摄入优化脑卒中患者因为疾病导致的高代谢状态,常常伴随着能量不平衡。
适当的能量摄入对于病情的恢复和康复至关重要。
根据指南的建议,对于脑卒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适宜的能量摄入量。
指南还提到了脑卒中患者的代谢量计算方法和每日能量需求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能量摄入方案。
二、蛋白质摄入增加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建议,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每公斤体重应摄入1.2-1.5克的蛋白质。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加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此外,蛋白质还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三、碳水化合物控制虽然脑卒中患者需要适当增加能量摄入,但是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的释放,进一步加重胰岛功能不全。
指南建议,脑卒中患者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重要的是,要选择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全谷类、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
四、脂肪摄入选择合适脂肪摄入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指南建议,脑卒中患者每天应摄入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坚果、鱼类等。
同时,要避免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降低血脂和血压的水平。
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机体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量可能增加。
指南中提到了钙、镁、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补充建议。
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予这些补充物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过量造成不良反应。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在现有的众多脑卒中治疗措施中,疗效最确切的是脑卒中组织化综合治疗一卒中单元(srokeunit,SU),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SU 内配有专门的吞咽评估和营养治疗专家,为脑卒中患者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使有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能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一个因素。
尽管目前有关吞咽困难和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法和疗效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营养支持正成为急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由于观察时机、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和评估方法不同,已报道的发生率为8%-35%。
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因素引起的进食障碍。
病情严重时,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导致的频繁呕吐等,直接影响患者的进食;神志清醒的患者可因咽喉肌运动障碍导致吞咽困难,心理因素也会引起食欲缺乏,脑卒中所致的肢体或面部瘫痪或感觉异常、视力视野受损、共济失调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进食,具体表现在进食时坐不稳、盘子里操作困难、把食物送进口里、张口或闭口、食物在口里咀嚼和吞咽等各个步骤均有障碍及进食速度太慢等,严重者必须别人帮助或借助管饲才能进食。
许多研究发现,营养状况的恶化常发生于吞咽困难和需要别人喂食的患者。
其次,脑卒中和其他急性重症疾病一样,起病后能量消耗增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8%~62%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入院时低于正常,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白蛋白逐渐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尽管接受了营养支持,但各种营养学参数仍呈下降趋势。
临床观察发现,104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占16.3%,住院1周后增至26.4%,2周后增至35%。
此外,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病前就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牙齿脱落、胃肠功能减退或其他慢性疾病也影响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
因此,住院时间越长,营养障碍的发生率就越高,在老年患者更为明显。
二、营养不良的评估评估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测量有关躯体营养参数。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ma n a g e me n t o f i n g e s t e g f o r e i g n b o d i e s [ J 】 . Ga s t r o i n t e s t E n d o s e , 2 0 0 2 , 5 5 ( 7 ) : 8 2 0 .
[ 6 ] 于 中麟. 消化 内镜诊 疗学 图谱【 M】 . 济 南: 山东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1 9 9 6 : 1 8 0 .
肠 内营养支 持对 急性重症脑卒 中患者预后 的影 响分析
刘 凤 鸣 谢 逢春
( 广 西南宁市第一人 民医院重症 医学科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2 )
各种 形状 的异物在取 出过程 中尽量充气 ,可减少黏膜损伤 ;异物
取 出到食 管上端及咽 喉部时 ,嘱患者大 口哈气 ,这样一 方面可 以减少
参考文献
[ 1 】 曾维琳 胃 镜 诊治 食管异 物[ J 】 . 吉林 医学, 2 0 1 0 , 3 1 ( 1 7 ) : 2 6 5 4 .
【 摘要 】 目的 分析 对 急性 重症脑 卒 中患者进行 肠 内营养 支持 的预后 影 响 。方法 选 择 5 2名 急性 重症脑 卒 中惠者 ,将其 随机 分成 两纽 ,均进
行 常规 治疗 ,对 照组进 行 全 胃肠外 营 养 ,观 察 组给 予肠 内 营养 支持 ,然后 观 察患者 的 N HS S评 分 、血 清 白蛋 白、血 红蛋 白、三 酰 甘油 水平
能 改善预 后 。
【 关键 词 】 急性 重症脑 卒 中;肠 内营 养支持 ;预 后
中 图分类 号 :R 7 4 3 .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9 - 0 1 0 8 - 0 2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n
GLU( mmol / L) 治疗前 治疗后 7 d 治疗后 14 d
治疗前
Hb( g / L) 治疗后 7 d 治疗后 14 d
治疗前
Alb( g / L) 治疗后 7 d 治疗后 14 d
44 10. 3 ± 3. 9 11. 2 ± 3. 6 11. 4 ± 4. 2 12. 07 ± 1. 23 11. 85 ± 1. 19 11. 76 ± 1. 12 34. 8 ± 4. 3 38. 8 ± 3. 5 46. 2 ± 3. 6
第一作者: 仝旭亚( 1976-)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重症医学研究。
院费用,肠内营养组〔( 4. 8 ± 2. 2) d、( 14 100 ± 3 220) 元〕短于 ( 少于) 肠外营养组〔( 6. 4 ± 3. 7) d、( 17 840 ± 4 590) 元〕( P < 0. 05)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仝旭亚 ( 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河南 濮阳 457000)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23-5336-02;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23. 132
3讨论 重症脑卒中因为其出血量大,出血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常
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严重影响疾病 的恢复。患病后患者因重度脑损伤应激性发生各种代谢反应, 呈现高代谢反应,而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影响了营养的摄入
吴桂群 手术治疗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 60 例 第 23 期
0. 31
3. 00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是在重症病情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高代谢和高能耗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在危重患者中,营养支持是一项复杂而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促进康复。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足够的能量:危重患者代谢速率相对正常人增加,急性期和康复期的能量需求很高。
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评估每日能量需求,并通过合适的途径供给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
2.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的基本物质,对危重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患者在急性期和康复期均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保持氮平衡和支持免疫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情况,评估每日蛋白质需求,通过静脉或肠道途径供给合适的蛋白质。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的稳定是维持细胞功能和生理平衡的关键。
危重患者由于高能耗和高代谢率,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经过严密观察和检测,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确保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危重患者的消化功能通常受损,可能无法经口进食,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供给营养。
如口服、胃肠道、肠外等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逐步增加营养支持的速度,以避免过度负荷和消化系统的不适应。
5.个体化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不同的病情和代谢状态需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在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多学科合作: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需要由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如医生、营养师、护士、药师等。
各学科应密切协作,及时进行营养评估、调整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主要包括提供足够的能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个体化营养支持以及多学科合作。
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个性化鼻饲营养支持

【 关键 词 】 脑卒 中
个性 化
肠 内营养
d i1.9 9 ji n 17 3 2 .0 1 1.4 o:0 3 6 /.s .6 1— 3 X 2 1 .2 0 6 s
急性脑卒 中 4 % ~ 0 0 7 %患 者 出现吞 咽 障碍 , 分患 者 部 需要鼻饲摄人营养 。重 症脑卒 中患者 早期 给予肠 内营养 支 持, 以改善 急性 期脑卒 中患者机体 的 营养 指标 , 降低 并发 症 的发生率 。为 了加强 重症 脑卒 中患者 的肠 内 营养 支持 ,
L a,DI IXi NG ih Mez u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重症脑卒 中患者 个性化 鼻饲 营养支持 的效果 。方 法 将 5 4例 重症脑 卒 中患者 分 为对 照组 和实验组 , 照组 鼻饲 力衡 全肠 内营养支持 , 对 实验组 鼻饲个性化 匀浆膳食 。结果 实验 组和对 照 组第 1 天与 第 2 1天的血清 白蛋 白、 巴细胞 总数 情况 比较 , 淋 P均 <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 , 两组 间第 2 1天的
血 清白蛋 白、 巴细胞 总数 情 况比较 , 淋 P均 >00 , .5 差异 无统 计 学意义。 两组 患者 均得 到有效 的 营养肠 内支 持,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 ( 如误 吸、 腹胀等 ) 的发 生低 于对照组 , 差异有 显著性 ( P<00 ) . 5 。结论 个性 化鼻饲 营 养 支持使 重症脑卒 中患者得到有效的肠 内营养 支持 ,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义 , 有 可 比性 。 具
12 方 法 .
化 的鼻饲卡, 具体格式见表 1 。患者鼻 饲卡悬挂在病床床头 , 护士鼻饲操作后填写各项 内容并签名。护士可根 据鼻饲卡的 内容对患者每周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 分析 , 并及 时调整 营养
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0%,而伴有营养不良的死亡率为37%。也有报 道表明: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62%。
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原因
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 卒中后吞咽障碍:咀嚼无力、饮水呛咳等 特殊部位的脑卒中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激活,促使糖皮质激素分 泌增加,至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多 应激反应、频繁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胃粘膜出现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 神经内分泌系统 卒中后抑郁等
02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的分类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型---人体测量指标下降、皮下脂肪、肌肉消耗、体重下 降,血清蛋白可基本正常。 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下降、组织水 肿,人体测量指标可基本正常。 混合型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型---兼两种特征,较严重,预后差;伴多器官 功能障碍、感染率及并发症高。
营养干预
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满足90%液体目标需求、>70%(70%-90%)能量目 标需求、100%蛋白质目标需求及100%微量营养素目标需求的营养不良治疗四达 标。患者检查指标逐渐恢复平稳,病情趋于稳定,评价效果好。
营养干预
时机:ESPEN指南推荐: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胃肠道功能存在的患者尽早(24h
查工具、微型营养评估简表、重症患者营养风险评分等。其中
具有循证
医学基础,被ESPEN推荐为非急诊住院患者的筛查工具。
当
时即为存在营养风险,建议请营养师进行营养评估,决定
是否给予和给予何种营养支持。当
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两 种 不 同 营养 支持 模 式 对 急 性 重症 脑卒 中 患 者 的影 响
杨海 新
( 聊城 市人 民 医院
摘
山东 聊城 2 2 0 ) 500
要 目的: 讨临床 急性重症脑 卒 中患者的有 效营养支持模 式。方法 : 13 探 将 0 例合 并吞咽 困难 的急性 重症脑卒
的代谢 状况, 增强免疫力 , 少并发症的发 生, 减 促进 患者尽早 康复。
关键词 营养支持 ; 脑卒 中; 困难 吞咽
中图分类号 : 4 35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2 6 2 1 ) 1 0 2 0 10 7 5 (0 1 3 — 0 4— 2
急性重症脑卒 中是 多种脑 血管疾 病 的严 重表 现形 式 , 由 于其致残率 、 病死率 高 , 对公众健康产 生重大影 响。关注脑 卒 中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 予及 时 、 理有 效 的营养 支持 , 提 给 合 对
中患者分为对照组 5 例和观察组 5 , 1 2例 对照组采取 匀浆膳营养支持方法 , 观察组采取 个体化 营养 支持方 法。比较 两组
患者入 院时和营养支持 治疗 2 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 1 d 观察组 患者治疗 2 后 的各项 营养指标均优 于对 1 d 照组 , 并发症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 00 ) P< .1 。结论 : 重症脑卒 中患者 应尽 早给 予个体化 营养 支持 , 急性 可明显 改善 患者
道神经 一内分泌免疫轴 , 进激素 的合 成与释 放 , 进 胃肠蠕 促 促
动, 对维持肠 壁免疫系统及其细胞 的功能 , 减少并 发症均 有重
要意义 。当患者有病 情变 化且 有消 化道 功能 障碍 时 , 可及 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卒中患者营养支持南区神经内科 陶菊 2013.6主要内容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营养评估 营养供给途径 营养支持的并发症 营养支持的护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营养支持是卒中患者综合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内容: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脑卒中的结局。
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营养不良是影响脑卒中患 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营养不良是卒中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
营养不良也是影响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原 因之一。
6天内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4% 8% 34%因此,应用合理的营养支持,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非常重要。
营养评估需不 需要吃能不能 吃吃什么怎样 吃营养评估营养评估(nutritional assessment)是通过膳食调查、人体测量、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查及多项综合评价方法等手段,判定 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 估计营养不良后果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治疗 的疗效。
营养评估饮食结构 膳食调查 进食的频率和量 人体测量 饮食习惯 临床检查 年龄及活动水平 实验室检查 宗教信仰 经济状况 多项综合评价 血浆(清)白蛋白 淋巴细胞数 氮平衡 肌酐身高指数 免疫功能 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评估NRS2002总评分计算方法一、营养状态受损评分:没有:0分 正常营养状态 轻度:1分 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25%--50% 中度:2分 一般情况差或2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50%--75% 重度:3分 BMI<18.5且一般情况差,或一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3个月内体重下降 15%),或者前一周食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低75%--100%。
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没有:0分 正常营养需要量 轻度:1分 需要量轻度提高:髋关节骨折,慢性疾病有急性并发症者(COPD、糖尿病) 中度:2分 需要量中度增加:脑卒中,腹部大手术,重度肺炎,血液恶性肿瘤; 重度:3分 需要量明显增加:颅脑损伤,骨髓移植,APACHE评分>10分的ICU患者; 三、年龄:超过70岁者加1分总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风险 总分≥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 开始制定营养治疗计划 开始制定营养治疗计划;营养的供给途径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人为的治疗性途径 人为的治疗性途径一、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时机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 南 : 所有3天内无法通过经口进食满足营养需求的 重症患者需要接受肠内营养(C级推荐)。
没有证据显示重症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可以 改善相关转归参数。
但是专家推荐血流动力学 稳定的重症患者,若胃肠道功能健全,应该早 期(24小时之内)接受适量喂养。
(C级推荐)肠内营养的优点早期肠内 营养不仅 仅是进行 营养If the g gut function,use the g gut!如果肠道有点作用就要利用 它!定义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 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营养素 的营养方法。
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1)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它是由氨基酸或短肽、葡萄糖、脂 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组成 的治疗饮食。
如百普力。
适用于脑卒中伴肠功能衰竭病人: 短肠综合征、小肠吸收功能不全、消化 短肠综合征、小肠吸收功能不全、 消化 液分泌不足。
液分泌不足 。
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1)要素饮食(elemental diet): 优点: 分子量小 成分明确 不需消化或仅稍需消 化,容易吸收 缺点: 口感差 渗透压高,容易产生 渗透性腹泻没有或仅有轻度刺激 肠粘膜增殖的作用无渣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2)整蛋白配方饮食: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配 方制成粉剂或液体,其成分较全。
如能 全力。
(2)整蛋白配方饮食特点: 整蛋白氮源 大分子,接近等渗 口感好 价格低 刺激肠粘膜作用强 需要完善的消化吸收功能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3)匀浆膳与混合奶:匀浆膳: 根据病人热量与蛋白质的需要量,选择 相应的肉、蛋、肝、面包、豆制品及水果、 蔬菜等经加工混合匀浆化而制成的饮食 混合奶: 由牛奶、豆浆、鸡蛋、奶糕、糖、植 物油等加工而成的糊状饮食。
肠内营养输注途径肠内营养输注途径口服管饲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 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方式1、一次性投给(bolus feeding):用注射器将配好的肠内营养食品于10分钟 内注入。
优点:饱腹感。
缺点:这种喂养方式引起的并发症较多, 如恶心、腹痛、呕吐。
肠内营养的方式2、间歇性喂养(intermittent feeding):分次给予肠内营养食品,常常是重力滴注, 每次30-40分钟,间隔3-4小时给一次。
这种喂 养方式造成的并发症比一次性投给少。
一次性投给与间歇滴注仅用于胃内置管行 肠内营养者,且胃肠功能较好。
肠内营养的方式3、连续滴注(continuous feeding):通常借助肠内营养泵于20-24小时连续性滴 注。
多数病人对这种方式耐受较好,危重病人 尤其是放置空肠喂养管的病人常用此方法行肠 内营养。
但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有欠缺之处。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等;呼吸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 代谢性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负氮平衡、低血糖、高血糖等;机械性并发症:鼻咽、食管损伤,管道堵塞。
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液的配制 喂养管的护理 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配制配制营养液应在配制室进行,最好是层流房间。
配制营养液的器具必须保证清洁无菌,尽量使用一次 性灭菌物品。
配制人员要更换无菌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操作前洗 手,整个配制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配好后暂时不用的营养液应放 入4℃冰箱内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喂养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每班交接管道的刻度,在刻度处贴上标记。
保持喂养管通畅,输注前后用温水冲洗管道。
经常轻轻移动喂养管,避免因长时间压迫食管导致溃 疡。
每天更换输注管道及鼻饲用物。
定期更换喂养管,一般1次/月,若有堵塞及时更换。
输注的护理输注前评估 输注中的护理 输注后的护理输注前的评估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回抽营养管,观察胃液的颜色及量,检查胃肠潴留量; 体位:抬高床头﹥30度; 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吸痰 气囊压力 营养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不要将药物加入营养液中,会影响 营养液,药物的稳定性,堵塞管道,使 疗效降低。
输注中的护理浓度肠内营养开始时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速度使用营养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温度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 有助于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输注后的护理 ---肠内营养的评价患者的耐受情况 患者的营养状况If enteral nutrit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can be saved. saved如果可以有效地使用肠内营养, 这个危 这个 危重病人就有救了 重病人就有救了! !原则上当胃肠道有功能,首选肠内 营养,尽可能利用结构和功能完整的 肠道。
9胃肠功能障碍 9胃肠道无功能时 9由胃肠道投给营养 素不足时二、肠外营养PNPN的概念 PN的发展史 PN的适应症 PN的禁忌症 PN的输注途径 PN的组成 PN的配制 PN的护理1PN的概念PN (Parenteral Nutrition),即胃肠外 营养,是指由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供给病人 营养成分。
肠外营养时机:所有不能期望在3天内正 常进食的患者,如果对肠内营养禁忌或不 耐受,应该在24-48小时内接受肠外营养。
2PN的发展简史临床首次真正地应用肠外营养是1967年 美国外科医师Dudrick和Wikaore.应用 静脉高营养于l例短肠综合征的婴儿, 虽然仅存活22个月,但从此开创了临床 营养的新时代。
黎介寿院士在70年代初引进应用。
90年代我国营养支持的应用技术日益成 熟,其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30年来, 已治疗l万余例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
重症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 者 生存期 4.21 %重症出血性脑卒 中患者病死率 6.15%3PN的适应症1、脑卒中伴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a、广泛小肠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
b、小肠疾患:一些疾病可影响小肠的 运动与吸收功能。
c、放射性肠炎:严重的放射性肠炎, 病人放疗后造成的营养障碍。
d、严重腹泻:原发于胃肠道的疾病所 致的严重腹泻或由于病毒或细菌性肠炎所 致的严重腹泻。
e、顽固呕吐: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顽 固性恶心呕吐3PN的适应症2、大剂量放疗、化疗或接受骨髓移 植病人:由于治疗的反应产生严重的恶 心、呕吐、厌食及腹泻。
3、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4、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
5、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伴有或不 伴有营养不良而胃肠道于5天内不能得到 利用:如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复合伤、破 伤风、大范围的手术、败血症等。
3PN的适应症6、大的手术创伤及复合性外伤,包 括全结肠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胰十二指 肠切除术、盆腔广泛淋巴结清扫术、前路 脊椎融合术等。
7、中度应激,胃肠道功能7天内不能 恢复,包括中度创伤、30一50%体表面积 烧伤、急性胰腺炎、神经系统外伤及其他 类似的应激状态。
8、肠瘘。
9、妊娠剧吐或神经性拒食。
3PN的适应症不想吃 不能吃不能吸收 吃的不够4PN的禁忌症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的 营养。
2.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或并 发休克者。
5中心VPN的输注途径外周V 优点:穿刺简便优点:管径粗,血 流量大,对血管壁刺 激小,24h内持续输 注,减少反复穿刺 缺点:并发症多, 如气胸、导管败血症、 高血糖缺点:静脉炎,静 脉栓塞,静脉闭 塞6PN的组成糖:高渗糖,即50%葡萄糖 脂肪乳剂:力能、力基等 蛋白质:乐凡命、绿支安等 电解质: K、 Na、 Ca 、Mg等 微量元素:安达美(铁锌铜锰铬等) 维生素: VitC、VitB6、VitK1、水 乐维他、维他利匹特(脂溶性)6谷氨酰胺:PN的组成肠粘膜上皮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主 要能量来源 各器官间氮流动的载体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促进蛋白质合成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 促进蛋白质合成 调节酸碱平衡 糖原异生的底物 6精氨酸 PN的组成改善巨噬细胞和肿瘤自然杀伤细胞毒毒性 增加杀菌活性 通过产生NO扩张血管,加速伤口愈合,改善肠粘膜 血供 刺激T细胞增殖和活化,提高免疫功能 调节氮平衡 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调节氮平衡、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7层流台PN的配制配制室的要求多瓶配制法,配制环 境为治疗台 在空气层流台(室) 配制层流室81PN输注时的护理PN的护理PN输入要匀速、稳定而持续,最好24小时内连 续输入,使24小时内血糖处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