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精选2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精选25篇)《西游记》读书笔记 1读了《西游记》,我觉得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孙悟空,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猴子。
唐僧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法师,猪八戒他是一头贪玩的猪。
沙悟净也是一位老实的水怪。
这样一个组合,不搞笑也难。
唐僧他们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后终于成功取得真经。
唐僧师徒的执著、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能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值得赞扬。
我认为《西游记》永远体现着三个精神:自由、神话、英雄!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孙悟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闹天宫是他的一段光荣的历史,后来他参加了取经的队伍,尽管头上戴着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动,但他的火眼能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他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主力。
我爱西游记,它让我沉醉。
《西游记》读书笔记 2《西游记》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名著之一。
其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这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全书一共有100回,主要以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种种故事为全文主干。
记述了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但这是一个大故事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小故事组成,其内容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这不单单只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古代幻想小说。
其神幻离奇、浪漫诙谐,雅俗共赏。
书里的人物性格鲜明,孙悟空拥有通天本领,尽管十分的厉害,可也没有弃唐僧而去,但是当自己的师傅唐僧遇到危险时,却奋不顾身,他对师傅忠心耿耿,天地明月可见。
猪八戒贪吃,好色就和人们口中的败家子一般无二。
沙僧忠厚老实。
唐僧人妖不分,肉眼凡胎,还总是多次错怪悟空。
任务性格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因而被广大流传,征服了亿万的读者。
小说以真正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其主人公是孙悟空,便自然把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提至全书之首。
《西游记》读书笔记(优秀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优秀5篇)西游记读书笔记篇一《西游记》故事中给我们展示的孙悟空是一个不畏艰险、大智大勇,一路斩妖除魔的斗士形象。
但是“罗马非一日之功”孙悟空的佛性修炼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
孙悟空从一个玩世不恭的泼猴逐渐修炼成一个斩妖除魔的圣佛,这一路走来也是历经千难万险,最主要是对自己心性的修炼。
孙悟空的成佛修行之路折射到现实中,可以看做是一个人从年幼无知处处碰壁,到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之路。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一回,这一回主讲的是孙悟空和黄毛貂鼠变的妖精大战三十回合,没分出胜负,后来孙悟空使了一个分身术,变出了成百上千个孙悟空来对付妖精。
妖精眼看要败,立刻吹出一阵黄风。
把孙悟空的眼睛给弄坏了,孙悟空只得败退后来与猪八戒来到一庄院上借宿,得到庄中老者的医治,在第二天早上眼睛就恢复了西游记第21回读后感3篇作文。
原来那老者是伽蓝护法变成的,特地来给孙悟空送药治眼的。
治好眼睛后孙悟空变成了一只蚊子飞到妖精的洞府打探消息,知道了那妖精的黄风只有灵吉菩萨才可以克制住。
孙悟空立即去请灵吉菩萨前来帮助。
在灵吉菩萨的帮助下,孙悟空收服了妖精,救出了唐僧。
《西游记》读书笔记篇二唐僧在去西天的路途中,一路妖魔阻隔,山水遥迢。
有一次唐僧被女儿国的女王看中,但是唐僧没有动摇,始终不忘记一个信念,就是去西天取经。
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就是我们学习也要像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困难与诱惑,但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来必成大业。
《西游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惊险的情景,描写了整个艰辛的旅程,书中有善良又有毅力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可爱的猪八戒、一心向佛的沙僧。
在这些人物中,很多人都以为取得真经全是悟空的功劳,我认为,如果没有沙僧与八戒的帮忙,唐僧可能走到半途就丧失了性命。
所以干什么事都要团结精神。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团结的精神,比如:我们班里的流动红旗,都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能够让人赏心悦目,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读书笔记1有一次,师傅讲道法的时候,孙悟空在一边跳来跳去,手舞足蹈。
师傅问他要学什么,他只说学长生不老的本领,其它什么也不想学。
师傅气得在他的头上打了3下,倒背着手,走进屋里,把前门关上,不出来了。
孙悟空真聪明,他猜出了师傅的用意,师傅在他的头上打3下,他就知道这是让他半夜3点钟去师傅的房间学本领。
我要是像孙悟空一样能猜出别人的想法,说不定就可以做个大侦探了。
就这样,孙悟空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长生不老、翻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领。
可是孙悟空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卖弄,师傅生了气,把他赶回了花果山。
孙悟空这种骄傲任性的脾气后来给他惹了不少麻烦。
孙悟空的`本领很大,但很骄傲,不服管教,因此得罪了许多天神,还被佛祖压在山下。
要是我有孙悟空的本领,我就不用坐飞机去中国看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
我可以翻一个筋斗云,每天去中国。
要是我会七十二般变化,我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虫子来和我的弟弟妹妹玩捉谜藏,他们一定找不到我。
孙悟空的故事很有趣,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在新学期里,我还要接— 1—着读更多的孙悟空的故事。
《西游记》读书笔记2《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
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孙悟空一共被师傅赶走了几次?最后是怎么回来的?分别简述事情的因果?孙悟空一共有三次离开唐僧:第一次是孙悟空刚拜师的.时候,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看到悟空杀了生,然后说了悟空,后来悟空离开去了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然后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去了,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
《西游记》读书笔记经典(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经典(15篇)《西游记》读书笔记1西游记简介《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作者介绍: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
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西游记主要内容《西游记》写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
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
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
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
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
中国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6篇

中国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6篇推荐文章中学生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万能)热度:四大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实用)热度:如何写《西游记》读书笔记600字热度:中学生西游记读书笔记热度:吴承恩《西游记》读书笔记5篇热度:《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巨著。
描写的是孙悟空等保护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中国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1今日我也读了《西游记》这本书,西游记不只有书,还被人们拍沉了电视剧,写成了小说,还制作成动画片了,受到了老人和小孩还有年轻人的喜爱。
《西游记》中的人物有许多首要讲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师父叫:唐三藏,大学徒叫:孙悟空,二学徒叫:猪八戒,三学徒叫:沙和尚。
师父唐三藏是一个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拟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差异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奶名江流,法号玄奘。
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落发、长大。
由于爸爸妈妈惨痛、古怪的阅历,他终究搬迁到京城的出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领悟极高,在寺庙僧人中锋芒毕露。
终究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降服了三个学徒,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名玄奘法师,号三藏,俗姓陈。
原为佛祖前的金蝉投胎。
在生化寺落发。
孙悟空是一个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
后历经载,奔走风尘,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改变之身手。
尔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限制于五行山下,无法举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谢涕零,经观世音菩萨指点,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但是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赶。
总算师徒四人抵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15篇)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15篇)《西游记》的读书笔记(15篇)《西游记》的读书笔记1在西游世界中一共分为两大门派,一个是道教,一个是佛教。
如来佛祖是佛教的掌舵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主宰者。
在电视剧中,我们都会常常以为玉皇大帝十分弱。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吓得躲在桌子下。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两大门派的'掌门谁更强。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候玉帝没有真正出手。
而是请来了如来佛祖,让他帮忙降服孙悟空。
在降服了孙悟空后,玉帝请如来留步,说是要开庆功宴。
原文写到:“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感劳致谢?”玉皇大帝的邀请连如来佛祖都不敢违背,还说自己法力没有玉皇大帝强,谁强谁弱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但也有的人会说,这只不过是佛祖一种谦虚的说法,不能代表玉皇大帝比如来佛祖强。
那么我们继续看。
路过凤仙郡的时候孙悟空那里的居民,上天庭求雨。
玉帝根本就不屑和孙悟空交手,而是用法力在凌霄宝殿的旁殿内设立了三个关卡,派天师向孙悟空解释:“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榱嗣拙。
狗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孙悟空是什么人物?见多识广而且还有火眼金睛。
当他看到玉帝用法力设下的三个难关时,原著写到:“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为什么大惊失色?因为孙悟空被玉帝高深的法力吓到了。
那为什么满脸羞愧?因为孙悟空自己当初大闹天宫以为无人能敌,如今才发现,原来玉帝不但比如来的实力强。
而且凭这种法力,捏死自己就像是捏死一只蚂蚁一般。
所以他也觉得他当初大闹天宫就是个笑话,才会满面含羞。
要知道如来和玉帝谁的实力更强,其实从孙悟空的话里就可以知道,当然是玉帝更技高一筹。
怎么样,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
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西游记》读书笔记1《西游记》这本书和电视剧大家都肯定很熟悉吧。
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这四个人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因为他爱憎分明,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发现村姑、老婆婆、老公公都是白骨精的化身,就用金箍棒打死了他们。
唐僧认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便让孙悟空回花果山,不要再跟着自己,孙悟空心如刀绞地离开了。
后来,白骨精把唐僧抓走了,猪八戒和沙和尚打不过白骨精,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出手相助,孙悟空想都没有想就和猪八戒去救师傅了。
由此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他多次从妖怪手中救出师傅。
最后,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困难和艰险,终于取得真经。
我喜欢孙悟空不畏艰险、机智勇敢、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英雄本色。
《西游记》读书笔记2唐僧在取经前,佛祖和唐太宗赐了他几件宝贝。
今天,我们就来按等级(由不重要到重要)盘点一下。
一、九环锡杖九环锡杖可以让人不遭毒害,但前提是拿在手里。
这点不太好,妖怪捉你时不杀你,不算害你吧?等他想吃你时,会让你拿着锡杖吗?不会!所以这锡杖只能起到正常作用。
化斋时,用锡杖敲敲地面,引人注意,而不是像乞丐一样大叫:“给点饭吧,行行好吧!”那样就太没面子了。
二、锦斓袈裟锦斓袈裟有免堕轮回的功能,尽管如此,也不太实用?唐僧平常并不穿,十分爱惜,自然无用,再说,即使唐僧由于众神闪失,真被吃掉,孙悟空也会去地府,救唐僧回来,又或是找太上老君要一粒九转还魂丹,使唐僧复活(后者要保证尸骨是完整的)。
三、紧箍可谓一大利器,让孙悟空乖乖听话。
但事实上,佛祖有三个箍,另两个被观音菩萨私吞了。
四、紫金钵盂此物为唐王所赐,用于盛斋、盛水,十分重要。
也正是因为它,师徒四人才得以取得真经。
五、通关文碟它相当于现在的护照,若没它,就出不了国,导致六耳猕猴要取经时还把它抢去了。
《西游记》读书笔记3读书如同吃饭,书籍正如那摆在餐桌上的“菜肴”。
《西游记》读书笔记(精选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精选15篇)《西游记》读书笔记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我家里就有一本。
这本书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这师徒四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
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很善良、宽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诱惑,都没有动摇去西天取经的信念,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
他是一个“宝”,不管不人还妖怪,都想把他留下,或是吃了他,或是想和他成亲,但他只管念经,毫不妥协。
不过他有一点不好,就是人妖不分,爱做烂好人,有时会让我看得义愤填膺。
孙悟空作为大师兄则非常厉害,他聪明、勇敢,而且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七十二般变化,样样精通。
一路上忠心耿耿地保护唐僧,即使在打死了白骨精后被师傅赶走,心里还是想着师傅,捉弄了猪八戒后,二话不说就赶去救师傅。
多少次唐僧失陷,都是孙悟空施展本领,拼尽老命,或是到处搬救兵,把师傅救出来,不亏后来成了“斗战胜佛”。
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对师傅还是很孝顺;而沙和尚他任劳任怨,不管多苦也没有一句怨言。
这些都很值得我学习。
这古典名著果然名不虚传,我要继续把其它名著读完。
《西游记》读书笔记2大年初四,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寿昌的亲戚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西游记——大闹天宫》。
故事讲述了牛魔王为了祖训,一直瞒着铁扇公主,默默地为再一次跟天庭决战做着一切准备。
他先是勾结串通二郎神,然后再杀死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以及孙悟空的好朋友九尾灵狐,而且还陷害是玉皇大帝派来的天兵天将所杀,最终将孙悟空彻底激怒,继而大闹天宫的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虽然表面上猴子猴孙和好朋友九尾灵狐是被玉皇大帝害死的,但其实真正的凶手是牛魔王,一切都因牛魔王自己想利用孙悟空的晶石身体来消灭玉皇大帝,从而统治三界的野心。
还告诉我们邪恶永远不能战胜正义,虽然孙悟空大闹了天宫,但在同时也因为师父的指点而领悟了其中的真像,马上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帮助玉皇大帝靠自己的神勇和本领打败了牛魔王,再一次让天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也让三界万物得到了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
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原著,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
曾经我以为自己不会去翻阅厚厚而相对晦涩的原著,觉得看电视剧挺好的,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但是,当我打开著作,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本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通过对原著的学习,我对唐僧师徒各自的性格以及在现实中所代表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孙悟空
《西游记》这部是中刻画的人物焦点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
孙悟空天生石猴,“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当今社会中的人们都是向往自由的,就像是学生不想上学,职员不想工作等例子所说的一样,但是为了维持生计,所以逼迫进行工作,要想找到自由的感觉,只有从《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语句中才能感觉到的。
除了自由,孙悟空身上还有许多其它的品质,他果敢,耿直,嫉
恶如仇,玩世不恭却又不玩物丧志,而且他敢于向最高者挑战,这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他还有说到做到的精神,取经就取经,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作斗争,历经了千难万险及形象幻化为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难并降妖服怪,一路排除艰难,护送唐僧直达那西天极乐世界。
孙悟空身上的所有品质混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字——勇.它象征着勇敢,这里的勇敢指的并不是不计后果的粗暴行为,而是值得赞扬的勇于付出的精神.也许孙悟空身上有缺点,但那些都是它的优点可以掩盖的。
可以说,孙悟空给我带来了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2)唐僧
小时候当我看完《西游记》动画片时对唐僧的印象是“傻”,“软弱无能”等等类似的词语。
但是唐僧这些个性的体现仅仅来源于他是衬托孙悟空这朵红花的绿叶罢了。
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孙悟空的功夫看起来更加传神,才会让唐僧有这样的描写。
唐僧身上的品质,也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他善良,朴实,仁慈,优柔寡断。
唐僧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对待自己的信仰一直重视胜过自己的生命,而且不杀生,无论任何人都以一种善待的态度来面对。
而且,之所以唐僧是四师徒中最好骗的,是因为他生性善良,相信所有人都是好人,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未必如此,但是,仅仅这样就能说唐僧傻吗?
唐僧的品质,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淳朴。
这种品质,现在极为少见。
唯有在偏僻的乡村,才能找到这样的人。
但是,如果像他这
样的人占据社会中的大部分或者是一半,都会让社会充满和谐,美好与快乐,社会将回到原来美好的境界。
(3)猪八戒
猪八戒是他们四师徒之中最不讨人喜欢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是比较普遍的,但却胜在真实。
猪八戒虽然怕苦怕累,但在取经的过程逐渐认识到的自己的毛病,变成有理想有追求的好“猪”了。
(4)沙僧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
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
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
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西游记》的形象塑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形象所包含的思想的深度、广度,塑造形象艺术上达到的高度、精度,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
西游记主角唐僧四人性格分明,特别是孙悟空勇敢战斗、向往自由以及扫灭吃人妖魔光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这也是《西游记》几百年来在人们中间流传,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人们记忆里的原因所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