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5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5课时5以内数的加减法

1.说一说,填一填。
2 +3=5
1+3 = 4
2.画一画,算一算。
3+1= 4
2+1= 3
2+3= 5
大家还能想到 其他5以内的 加法算式吗?
看图列式 2 + 3 =5
看图列式 1 + 4 =5
Hale Waihona Puke 3 算一算,想一想。4+1=5
1+4=5
4+1 = 1+4
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 =4 + =4
+= +
用5根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 =5 + =5
+= +
对口令。
3+2=5 2+3=3+2
2+3=5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发现 了什么?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第 一 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第 5 课时 5以内数的加减法(1)
《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7篇

《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7篇《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受联系详细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熟悉加法的含义,熟悉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依据详细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相互沟通,初步把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索过程和计算方法,培育初步的观看,比拟和推理力量。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
(设计意图:小学生比拟喜爱小动物,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熟悉加法、理解含义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看,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沟通观看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熟悉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沟通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
写成3+2=5(板书:3+2=5)熟悉加号,学生读算式。
让学生结合图意,相互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小结:3和2合成5,全部3+2=5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忙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把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洁数量关系的渗透)5、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观看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相互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
《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1活动目标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
1-5的数字卡。
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
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
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
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
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
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
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
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
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
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2)看图计算。
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
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上《5以内的加减法》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 课件

曹杨二中高三(14)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北京 大学中文系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46分 英语146分历史134分 综合28分总分 575分 (另有附加分10 分)
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常方舟
“我对竞赛题一样发怵” 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常方舟认为学习的高 效率是最重要因素,“高中三年,我每天晚 上都是10:30休息,这个生活习惯雷打不动 。早晨总是6:15起床,以保证八小时左右的 睡眠。平时功课再多再忙,我也不会‘开夜 车’。身体健康,体力充沛才能保证有效学 习。”高三阶段,有的同学每天学习到凌晨 两三点,这种习惯在常方舟看来反而会影响 次日的学习状态。每天课后,常方舟也不会 花太多时间做功课,常常是做完老师布置的 作业就算完。
5以内的加减法
填数:
54 3 21
2 34 5 0 12 1 3
3 1
5
2 2
4
2 1 4
比 多(2 )个
4
比 少( )个
3
上面一共有( 6 )个动物,从左数起,小熊排第 ( 3 ),小狗排第( ),从右数起,小鸭排第 ( 5 ),小猫的左边有( )个动物,右边有 ( 1 )个动物。
4
4
在
里填上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 师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 法,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 常做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 考试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 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赛课课件)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课件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2021/5/62021/5/62021/5/6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62021/5/62021/5/65/6/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62021/5/6May 6, 2021
2+2=4
3+0=3
5-2=3
4-1=3
4+1=5
3+2=5
填”>” 、”<” 、
”=3”+。2 > 4
1+1 < 10
2+2 = 1+3
填空:
1+3=2+ 2 1来。
?只
4 +1=5
计算
• 1+3= • 3-2= • 1+4= • 1+1=
4-2= 2-1= 2+3= 4-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62021/5/62021/5/62021/5/6
谢谢大家
43
填数:
54 3 21 35
1 21 4
0 1 22 3 4 5
13 2 2
44
比 多(2)个
3 比 少( )个
★★★ ☆☆
1. (2 )和(3)组成(5) 2. (5 )可以分成(3)和(2 ) 3. (5)里去掉3,还剩(2) 4. (5 )里去掉(3),还剩2
看图写算式
4-2=2
5-1=4
5-1= 3+2= 4-3= 2+2= 5-2= 3-1= 1+2= 5-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减法》精品教案

《5以内的加减法》精品教案课题5以内的加减法单元第3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学习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小丑以及小丑手里的气球,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再具体情景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的加减法的算法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能够利用分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能够充分利用5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合作交流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用魔术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引出课题。
巧妙揭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大家看,图中的小丑正在变魔术呢!想一想:图中的小丑左手拿( 3 )个气球,右手拿(1)个气球,合起来是( 4 )个。
用(加法)方法计算。
教师讲解: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提取图中信息,认识加法。
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动手操作,认识通过想一想,填一填,利用图中信息,理解加法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圈一圈画一画等方式理解加法的意义,列算式为:3+1=4 (加号)读作:3加1等于4.说一说1+2=32+2=44+1=5一共有几个松鼠?教师讲解:有3只松鼠在吃松果,又来了2个松鼠,一共有几加法算式,会读,会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片要表达的意思,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一共有多少只松鼠?分析:学生自由说出情景图的信息,结论用加法计算。
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认识加法的各部分组成名称,学会列算式。
通过情景图,理解加法的意义,两个数和起来用加法计算。
培养孩子良好的引导学生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合作交流:计算5以内的加法的方法。
个松鼠?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习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习题
一、基础训练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算一算。
2+1= 3+1= 2+2=
3-1= 5-3= 4-2=
0+5= 3-3= 4-0=
3.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4○3 5-2○2 3-3○1 2+1○3
4.算一算,连线。
5.看图,填空。
二、能力提高
1.填空。
2.思考,填空。
一根木头,锯一次可锯成两段(如图),锯3次可以锯成( )段,锯成5段要锯( )次。
3.小方和爸爸妈妈去买鱼,一共买了5条,爸爸、妈妈各提2条,小方提几条?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1)1+3=4 (2)2+0=2 (3)5-5=0
2.3 4 4 2 2 2 5 0 4
3. =
4.略
5.2+2=4 5-3=2
二、能力提高
1.4=1+3=1+1+2=1+1+1+1(中间过程答案不唯一)
5=1+4=1+1+3=1+1+1+2=1+1+1+1+1(中间过程答案不唯一) 2.4 4
3.1条。
因为5-2-2=1
以上就是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习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5以内的数,理解加法的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加法算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加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法算式。
四、教学资源•数字卡片(1-5)。
•实物或图片(如苹果、玩具等),用于演示加法运算。
•加法练习题。
•多媒体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5以内的数,进行数数游戏。
•创设一个购买物品或合并物体的情境,引出加法的概念。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如有相关课文,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生字。
•强调加法的基本符号“+”和等号“=”,以及它们的意义。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法的实际过程。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的过程,如“1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3个苹果”。
4.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组使用数字卡片和实物进行加法运算,并互相交流结果。
•个人练习活动:完成加法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的技巧。
•游戏环节:设计有关加法的小游戏,如“快速加法接龙”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总结拓展•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拓展思考:让学生想象生活中其他可以用加法来表示的情境,并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加法:合并同类物品的数量-------------------例子:1 + 2 = 3+合并得到符号:“+” 加法符号“=” 等号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学生对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算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