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板哉的介绍

合集下载

张岱《柳敬亭说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岱《柳敬亭说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岱《柳敬亭说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张岱《柳敬亭说书》原文,解释,译文,赏析张岱:柳敬亭说书张岱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

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夬声如巨钟。

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武松到店沽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闲中着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张岱出身世家,少为纨袴子弟,好声色狗马之享,游历甚广,结交甚多。

同时他又是个杰出的文艺家,精于鉴赏,勤于创作。

本文描写一位他曾经接触过的说书艺人。

或许是受柳敬亭说书的影响,张岱用简洁的笔墨,将柳敬亭的形象塑造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在这篇短文中,张岱紧紧扣住柳敬亭卓越的表演才能和特异的精神气质展开描写,不枝不蔓。

关于他的表演才能,从几个方面来写。

先介绍柳敬亭说书的行情,“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尽管定价颇高,却邀者甚众,不暇应接,从侧面烘托出柳敬亭表演出色,艺术精湛。

接着以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正面描写,绘声绘色、生动细微地刻划柳敬亭的精采表演,特别是“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一节,使读者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每至丙夜”以下几句,再补写柳敬亭从容优雅、抑扬顿挫、丝丝入扣的表演风格。

至此,已将柳敬亭的表演艺术和盘托出。

对柳敬亭精神气质的刻划,主要是通过对比陪衬的手法来进行的。

鲁彦先生

鲁彦先生

鲁彦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现浙江北仑区大碶人),原名王燮(xiè)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

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

人物经历鲁彦,原名王衡,生于浙江镇海。

少年时期曾受过高小教育。

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

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

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

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

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

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

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

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在极不安定的生活中迎来了文学创作的丰收期。

采用浪漫、象征等不同手法进行创作探索,逐渐成为乡土写实派的一位重要作家。

发表于1927年7月号《小说月报》上的《黄金》描写了一个小有产者不断遭逢灾祸的境遇,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的人情世态。

此后,他更多的关注现实。

抗战前夕,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出版,作品描写了江南农民的悲惨生活和走向自发反抗斗争的真实图景。

抗战期间,创作了《炮火下的孩子》、《伤兵医院》等短篇小说并结集出版,并在《广西日报》副刊上连载长篇小说《青草》。

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

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贡献是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为抗战后期大后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

194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集《我们的喇叭》。

1944年于贫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主要作品著名书目:《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驴子和骡子》、《婴儿日记》、《雀鼠集》、《乡土》、《鲁彦短篇小说集》、《河边》、《旅人的心》、《野火》(又名《愤怒的乡村》)、《伤兵医院》、《随踪琐记》、《桥上》、《惠泽公公》、《我们的喇叭》、《鲁彦散文集》、《鲁彦选集》、《鲁彦散文选集》等。

文明遗产知多少

文明遗产知多少

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
卡罗琳·赫舍尔(1750年-1848年) 这位发现了8 颗彗星及星云的伟大天文学家出生在德国汉诺 威。她的父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精心 于对子女的文化和音乐教育,但卡罗琳却是个 例外。卡罗琳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她曾 与父亲一起观察星座和天体。 洛夫莱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1979年, 美国国防部用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 名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即Ada语言,以纪念 这位150年前帮助英国发明家查理·巴贝奇研制 出后来被认为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女科学家。
哥白尼 (1473-1543年) 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 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创立了日 心地动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 体运行论》。 牛顿(1643年~1727年)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 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 力和运动三大定律进行了描述。
苏州园林
沧浪亭
拙政园
狮 子 林 留园
云南丽江古城
西藏布达拉宫
湖南当山古建筑群
山东曲埠“三孔”景色
秦 始 皇 兵 马 俑
重 庆 大 足 石 刻
澳 门 历 史 城 区
福 建 土 楼
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石窟
印度泰姬陵
美 国 自 由 女
柬埔寨吴哥窟
法国卢浮宫
第四单元: 人类文明的足迹 ----文明遗产知多少
孔子
达尔文
世界著名文化名人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zōuyì(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 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 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 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 育家之一 。

高一语文《我若为王》知识点

高一语文《我若为王》知识点

高一语文《我若为王》知识点《我若为王》是一篇尖锐犀利、针砭时弊的讨伐檄文,高一语文课本中的重要内容,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我若为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我若为王》作者简介文学史上颇多奇人怪人,聂绀弩是其中之一。

他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口无遮拦,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灾多难,10年囹圄,8年病疴。

能活到83岁真是一个奇迹。

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宣传、报刊编辑和进步文艺活动。

195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改。

“”期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粉碎_后,状如鬼影,老伴带他去理发,他“揽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

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传奇人生。

聂绀弩是杂文大家,在杂文、古典小说研究、旧体诗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聂绀弩为第一人。

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文学成就,还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旧体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至在诗坛上有了“聂体”之誉。

不少名篇、名句被传诵一时,如“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 等人物诗;“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交心坦白难”等“”诗。

高一语文《我若为王》层次分析第一自然段,先由影片名字“我若为王”引出论题,紧接着明确否定王权意识:“我根本不想做王”“王是什么东西?”进而说明封建王权只是“封建的残物”而已。

然后,再用“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一转,引出下文对封建王权意识滋养下的种种奴才形象的描绘。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先连用四个“我若为王”分别领起前四段,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像,用形象生动而又幽默辛辣的语言描绘了“我若为王”后所见到的种种奴才嘴脸;然后提出“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接连两问,引发更进一步的思考,“恍然大悟”:“我将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就形象地指出王权意识的危害:只能滋生各种奴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好的,以下是《世说新语》中的十个著名人物介绍:
1. 刘伶:字伯伦,晋代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书法造诣也很高。

2. 阮籍:字嗣宗,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但深受压抑,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苦闷。

3. 嵇康:字叔夜,晋代文学家、音乐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4.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影响深远。

5. 王戎:字茂叔,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豁达,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6. 谢安:字安石,晋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主持过“淝水之战”。

7. 裴楷:字叔则,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草圣”,他的草书风格影响深远。

8.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治国良才”,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9. 陶渊明:字元亮,晋代文学家、诗人。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10. 慕容垂:字永奇,前燕建立者慕容孛之子,前燕、前秦、后燕三朝元老,著名将领。

他是前燕时期最强的将领之一,曾打败过苻坚。

山东历史名人简介

山东历史名人简介

山东历史名人简介山东历史名人简介一、古代历史名人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创建了儒家学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名轲,字子车,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积极宣扬仁义道德,并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

孟子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近代历史名人1:鲁迅(1881年-1936年)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文学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困境,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2:谢觉哉(1882年-1933年)谢觉哉,字关山,山东莱阳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革命家和文化人。

他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

谢觉哉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三、当代历史名人1:高尔基(1868年-1936年)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佛雷里克,是俄罗斯和苏联的杰出作家。

他的作品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为世界文学史贡献了宝贵的瑰宝。

2:邓小平(1904年-1997年)邓小平,山东广东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之一。

他的思想和政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件:1:孔子的名言录2:孟子的主要思想概览3:鲁迅的代表作品选4:谢觉哉的主要著作列表5:高尔基的经典作品推荐6: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解读法律名词及注释:1:儒家学派: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主张修身治国齐家,强调仁爱、孝道等道德伦理。

2:辛亥革命: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革命,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创了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

3:国民党: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党派,曾长期执政并参与了中国的革命运动,后成为争取中国统一的一支力量。

我言秋日胜春朝作文800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秋日胜春朝作文800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秋日胜春朝作文800 [“我言秋日胜春朝”]还在孩提时,笔者就有幸认识书画大家――王板哉了。

60年代初期,我们全家客居扬州,与板哉先生一家作过邻居,印象中,他既是一位孜孜不倦、妙笔生花的画师,又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长辈。

至于他早年师事国画大师齐白石,并深得垂爱;他的书画作品享誉中外,还是近年来才有所耳闻的。

一来由于年幼无知,二来真是“隔行如隔山”,因此,“有眼不识泰山”也就不足为怪了。

“板哉”趣话王板哉,1906年生,山东日照人,原名王兆均,号半呆。

1934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在齐白石、黄宾虹诸大师指导下,专攻写意花鸟兼习山水,1937年毕业。

那么,王兆均何以改称为王板哉的呢?据板哉先生云:在艺专学习期间,齐白石老师给他刻了一枚图章,不知怎的给刻了个“半憨”,一时间,同学中哗然,转而,称妙之声鹊起。

原来,板哉先生酷爱书画艺术,学习十分刻苦,有股“憨”劲,因此,大师所赠“半憨”二字,是对学生的赞许?还是教诲?――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心有灵犀一点通”,板哉先生从中得到启迪,遂以“半呆”谐音改为今名,多年来,板哉先生正是以一种“半呆”的韧劲,锲而不舍,苦心研习书画。

早在1937年,他的一幅《松鸦》就被选人全国第一届美展,显示了他的才华。

近二、三十年来,他的书画作品屡次见诸国内各级报刊、杂志以及旅游胜地、纪念馆等,有些书画曾到美、日、法、澳、尼泊尔、新加坡等国展出,有些书画则被北京中南海、江苏美术馆等处收藏,1987年元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王板哉画辑》,1991年,他的“九鱼图”被收入《中南海珍藏书画集,一书。

板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齐白石艺术开发中心副主席及其函授学院名誉教授,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扬州国画院一级画师,养生有道板哉先生今年86岁了,已是耄耋之人。

然而,却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每天仍旧挥毫自如,泼墨不止,当我今年正月专程去扬州请他为本刊“寿星剪影”一栏题词时,他愉快允诺,稍加思索之后,欣然命笔,四开作品竟一气呵成(见封二),笔墨酣畅,清妍秀逸,功力不减当年!我不禁思忖,历经坎坷沧桑的板哉先生,时至今日仍有如此旺盛的生命与艺术活力,该是多么不易!艺术之树长青靠的是天资、勤奋,血肉之躯长盛又靠的是什么呢?一定有什么秘诀吧?!对此,我饶有兴趣,便认真地请教起来……可是,板哉先生一言不吃西洋参,二言不练气功、太极拳,三言从来不信“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类格言……然而,款款谈吐之间,却也道出了不少可供借鉴的养生真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公开课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公开课课件PPT

初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 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学字词
bào qǔ xí

shēn hàn
西门豹 娶媳妇 巫婆 官 绅 旱灾
摸清邺县底细
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 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可以看出什么?
从“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很穷,为下文西门 豹调查贫穷的原因做铺垫。
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 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 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 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 庄稼,为民着想,造福百姓。
小组讨论: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 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 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
为了让百姓受到 深刻的教育,从 迷茫中觉悟起来。
当时老百姓还没有 真正认识到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
老百姓最后明白什么了?
原来巫婆和官绅都是 骗人的,多亏西门豹大人, 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一个“闹” 字表现了“河伯娶媳妇” 的危害之大,也表明了当地人对此事的无 可奈何。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地百姓 很迷信,对河伯娶媳妇的事并没有怀疑。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巫婆 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 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 孩被他们拉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王板哉的介绍
王板哉,著名国画家。

号语讷,又号半呆、半憨。

他从小寄养于外祖父郑松岩处,郑松岩为当地名士,精于诗文书画,这对少年王板斋的成长无疑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曾就读于日照县中、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师范)。

1简介
王板哉,1933年,王先生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因其聪颖好学,深得齐白石的喜爱,同师事黄宾虹、闻一多诸位先生。

白石老人曾为王先生制印“半憨”,后因谐音“半呆”,改名为“板哉”。

1937年,王先生从北平艺专毕业,在北平举办个人画展,展出八十多幅画作。

其中六十幅作有齐白石题跋,一时轰动故都。

从北平艺专毕业之后,为谋生计,王先生曾经闯关东,去河南,也曾在郭沫若先生领导的三厅从事宣传工作,但终不得志。

上世纪40年代,他来到六朝旧都南京,在阴阳营一代以种菜为生,好似《儒林外史》中的卖菜翁。

直到1949年的一天,王先生卖菜归来,恰遇表弟郑平。

此时的郑平,已是中共苏北行署第一任组织部长。

此次不期而遇,改变了王先生的生活道路。

在郑平的建议下,王先生到华东革命大学学习。

1950年,他结束在革命大学的学习,来到扬州工作,历任《苏北文艺》编辑、苏北党校教员、省立扬州中学教师。

1960年,扬州国画院成立。

1962年,王先生调入画院,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2作品
王先生擅长中国书画,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或发表,被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勒石,出版过《王板哉画辑》。

作品有《木樨花》、《松》等。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齐白石艺术开发中心副主席兼函授学院名誉教授、扬州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顾问、日照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

被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

1994年7月26日,先生病逝于扬州。

3走进老画师---王板哉
扬州东关古街上,有一座古宅逸圃,东邻个园。

逸圃的大门呈八角形,门额嵌有“逸圃”二字刻石。

逸圃曾经是扬州国画院所在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逸圃中常见一位身材高大的老画家出入于此,他就是王板哉。

王板哉身材颀长,语言诙谐。

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和父亲韦人先生一起到史公祠给国画院的几位老画家拜年。

父亲当时是扬州文化界负责人之一。

刚走进史公祠大门,我就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老者,身穿黑色的呢制大衣,早已伫立在门厅等候。

他一见我们进来,便笑呵呵地迎上来,热情地和我们握手问候。

父亲对我说:“这是王板哉先生。

”我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急忙上前一步,握着他那双大手,说:“王老你好!”父亲当然也向王板斋介绍了我,说:“这是小儿明铧。

”王板哉仔细端详了我一会儿,用一口山东腔说:“真是翩翩佳公子啊!”当时文革尚未结束,他终于没有说我是“浊世佳公子”。

文化大革命后期,扬州的文化馆、图书馆、国画院、博物馆四家单位合并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馆”,父亲担任馆长。

王板哉作为原国画院的画师,就在我父亲手下工作。

父亲把他们安排在史公祠后面的四方厅作画,这里四壁都是玻璃窗,明亮、宁静、安详,在那战斗的火红的岁月里也算是一处难得的“避风港”。

王板哉等老画家在这里安心书画创作,倒也优哉游哉。

他的许多传世作品,就是那时创作的。

也许为了感谢父亲对他的照应,他每次见我父亲,总是说要送画。

我父亲知道王板哉岁数大,也从不催促他。

不久,王板哉先生遽尔去世,他最终没有实现他对父亲的许诺.
那时候文人之间互赠书画,完全是“秀才人情纸半张”,不含任何经济目的或政治要求。

到王板哉先生的晚年,扬州的书画市场才开始起步,他的画也可以进入市场了。

听说其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尴尬事。

比如有一次,有人向王板哉订了六张花鸟画,画完后大家都觉得很好。

可是买主嫌其“太清淡了”,要退货。

王板哉无奈,只好在画上这儿添上什么花,那
儿添上什么虫。

这样,买画的人笑了,画家的画也完了。

因为画家的气韵、个性、风格,是体现在画家长期积淀的习惯性的空间分布之中的,多一笔、少一笔都不行。

买画人所嫌弃的“清淡”,其实正是中国的绘画精神之所在。

4相关事件
有一件事情,使我至今仍然感念王板哉先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父亲写成《扬州曲艺史话》一书,交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

出版前,需要请名家题写书名,我父亲便想请王板哉先生题写。

那天父亲到王家去,把想法同王板哉一说,他欣然应允。

过了几天,他就把写好的书名送过来,其字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扬州曲艺史话》出版时,封面上便用的王板哉先生的字。

我手边藏有王板哉先生书写的一幅行草,上面抄录的是鲁迅先生的一段话:“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

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

”这一段话见《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接下来还有这样的话:“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的几间破屋,我实在不能向当局作媚笑。

”王板哉书写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时,正当“文革”时期,那时候出卖师友、出卖人格、出卖灵魂者大有人在,他书写此话显然别有寓意。

5王板哉诗书画
王板哉先生的书画风格,与扬州人文环境有极大关系。

他的字主要得力于李北海和李复堂,而二李都是扬州人。

李北海即李邕,是唐初开风气之先的大书法家,其书法有“奇倔生拗”、“银钩铁画”之称;李复堂即清代八怪中的李鱓,其用笔有“落笔如云起”、“满纸淡水光”之誉。

据行家说,王板哉在扬州四十年的艺术生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水岭。

之前是艺术恢复期,之后是风格定型期,越老而越好。

6教学风格
王板哉在扬中任教期间,并未忘记艺术。

他讲元人小令《秋思》时,先生在黑板上勾勒出缠满枯藤的树干,又三笔两画地描出小桥及村落,接着迅疾地画一匹弱不经风的赢马,最后点缀出夕阳、群鸦,还有骑在马上的游子。

画毕,才板书小令《秋思》。

这幅集书、画、诗于一体的作品,总共用了不到五分钟。

接着,他一边修饰,一边讲解:“这二十八个字的元曲小令,字字是景,句句是情。

同学们请看,暮霭沉沉,缠满枯藤的老树无声耸立……”顺着他的手指,学生边欣赏,边吟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如临其境。

7作品结构
王板哉后期的作品,构成简约,水墨淋漓,出笔于练富有弹性,敷色恬淡底蕴深厚。

他笔下的花草树木、草虫飞碟,仿佛不是画出来的,往往让人产生错觉,好像走进了原野花丛。

他晚期的作品,往往给人不经意而为之感,据说他作画时往往边画边自言自语。

然而,细细品味,笔笔精到,一派大家气象,达到“无意于佳乃佳”、“无意于工乃工”的境界。

无怪乎有人说,齐派传人甚多,能称得上大家者唯有两人,一是李苦禅,一是王板哉而已。

李苦禅的画得白石老人的外张力,能于乱中取性,而王板哉的画得力于白石老人的内敛力,能在简中见长。

王板哉的书法在各地都见踪影。

高邮王氏纪念馆有王板哉题联云:“父子鸿儒,中外宗仰;高邮琅琊,异代齐光。

”杭州西湖有道潜撰句,王板哉题联云:“紫云细路杳无尽;落石飞来静有声。

”扬州港的前身是“卞港”,当年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港口的建筑,而是王板哉先生题写的“扬州港”三个大字。

后来港口有了新题字,才把王板哉的题字撤掉。

8后人评价
王板哉先生仙逝后,李圣和先生有挽王板哉联云:“艺坛宗匠,白石传人,千古流传公不朽;
画苑知交,平生故旧,连年凋谢我何堪。

”可算是对王板哉先生艺术的定评。

王板哉先生以自己的如椽健笔,为自己描绘出了艺术的一生。

他的人品和画品,至今令人景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