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十八载 真情无悔献教育 高庄镇二中 张在峰 定
甘作人梯成白首 扎根山区育桃李(王)

甘作人梯成白首扎根山区育桃李
———记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张家庄优秀教师王
世明同志
一位代课教师,无所谓收入的微薄,淡薄名利,凭着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30年,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地追求着他的教育梦想。
他就是宕昌县临江铺乡张家庄小学教师王世明同志。
王世明同志1962年10月出生在陇南市宕昌县两河口乡王院村。
1980年6月高中毕业的他,凭着自己的信念;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向往,参加了民办教师,被县文教局聘用。
在临江铺乡郭家湾村民办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了却他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夙愿。
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当地群众的信赖与领导的好评。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先后多次被学区、乡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他热爱教育事业,用真情回报着脚下这片热土。
1985年9月他被调官亭镇张坪小学工作。
1990年2月因代课教师工资低,难以维持全家生计,被迫去外地打工,打工期间他时时刻刻放不下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1996年8月年回家在临江铺毛羽山村乡邓家山村学继续担任代课教师,这一干又是18年。
25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使他饱 1。
只为山村教育的一片蓝天(通讯)

撑起山村教育的一片蓝天——涟源市道德模范张新平老师的优秀事迹他,是涟源市西北边陲山村学校的一名教师;他,从师范毕业以后就一直兢兢业业扎根在山村教育的第一线,十三年如一日;他,创新是工作的生命力,奉献是工作的原动力。
他,就是七星街湘波中学的张新平老师,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7岁自制的教具被专家称填补了中学物理该项目教具的一项空白而获省一等奖,28岁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
他,一直以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带领教学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为山村的教育改革撑起了一片蓝天。
张新平老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尽职守。
在领导心目中,他吃苦、虚心、诚信肯干;在老师眼中,他热情、温和、真诚待人;在学生的记忆里,他严厉、慈祥,以身作则。
自1998年走上讲台至今,13年风雨,多次放弃转行与外出的机会,他扎根在七星街镇教育系统这块园地里锐意钻研进取,默默奉献,成长为引领团队敬业奉献的教育工作者。
张新平老师早在1998年学校毕业后在经济很不宽裕的情况下购置了电脑,刻苦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此后他在计算机教育教学领域不舍追求,先后参加过涟源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娄底市远教工程骨干教师培训、Inter未来教育省级主讲教师培训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应用水平。
他积极为条件艰苦的山村中学创建校园局域网,让老师们率先接触网络,经常性对教师们进行计算机培训,教老师们制作课件,无纸化办公和资源共享等,并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湘波中学,张新平老师主动请缨担任物理教师,积极投身物理教研教改,总是以全新的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反思,求新变异,不断拓展教学新思路,在课程科研的道路上攻克了无数个难关。
2006年6月,他代表娄底市参加湖南省第六届物理自制教具大赛,作品《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液体深度的关系》获得省一等奖。
多年来,在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张新平老师曾获得湖南省物理自制教具大赛、娄底市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涟源市物理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优秀课件、论文评比等省级以上奖项三次,娄底市级奖项五次,涟源市级奖项十二次,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扎根山区优秀教师事迹

扎根山区优秀教师事迹中国山区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群教师默默地坚守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执着,为这些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未来。
他们就是扎根山区的优秀教师。
1、英雄教师——朱丽红位于湖南的石门县,是一个山高水长的地方,那里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朱丽红是当地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在这里已经教了20多年了。
她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很多人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
但是,朱丽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教育这些孩子。
她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给学生们准备早餐。
她会亲手做好饭菜,然后把它们装进一个个保温桶里,送到学生手中。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上午的学习中有充足的精力。
下午下课后,朱丽红会带着学生们一起种植花草,教他们如何爱护自然环境。
朱丽红并不是一位科班出身的老师,但她的教育理念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她主张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她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他们都把朱丽红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耕耘教师——张建国张建国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名小学教师。
他在这里已经教了10年,他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的特别。
他把教育融入到了生活中,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们跟着他一起耕种、播种、收获。
在学校里,张建国有一个小菜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水果,他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去种植、浇水、施肥。
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又能学到生活中的技能。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除了教育方面,张建国还会关心学生的生活。
他会经常到贫困生家里看望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他的这些举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和关爱。
3、心灵教师——王文王文是云南省的一名小学教师,他在这里已经教了15年。
他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的特别,他主张让学生们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他会经常跟学生们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扎根山区,无私奉献

扎根山区,无私奉献——记济源市王屋一中教师刘坤云梦想拥有雄鹰的翅膀,梦想看到超越的辉煌,却发现他的翅膀早已给了挚爱的学生。
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在每一声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里,他执著于自己的追求,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这就是他,一名普通山区教师的心声。
16个春秋寒暑,16年朝晖夕阴,扎根于山区教育这块沃土,他无怨无悔。
16年坚守,他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孩子的未来。
16年坚守,他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山区孩子的成长。
他只愿把满腔热血献给山里的孩子;他只愿把勤劳智慧融入三尺讲台;他只愿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他只愿山里孩子走出大山,去创造美好未来。
一、激情满怀,无私奉献他,1998年6月毕业于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风华正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山里孩子求知的眼神,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毅然告别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环境中,扎根山区,一干就是16年。
他也曾动摇过。
初到时,面对艰苦环境和难熬的孤独,他有过后悔。
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他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
作为教师,他不能对他的学生不负责任,唯有舍小家为大家!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他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
所以,他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二、率先垂范,身教感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育学生时,他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
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总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他首先做到忘我工作和刻苦钻研;当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他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他希望学生文明有礼时,他没有一味讲道理,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学生的言行。
扎根山区十八载真情无悔献教育高庄镇二中张在峰定

扎根山区十八载真情无悔献教育高庄镇二中张在峰定扎根山区十八载真情无悔献教育沂水县高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张在峰十八年前,十九岁的他怀着满腔热情成为沂蒙山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名人民教师。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和责任严格要求自己,扎根山区,坚守教学一线,精心传道授业,以校为家,把党的教育事业看成自己终身追求的幸福,把爱心和青春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山区教育。
他就是沂水县高庄镇二中的一名党员教师张在峰。
张在峰,男,汉族,1980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199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务员、办公室主任、政教主任、教导主任,2000年起连续担任班主任16年,现任沂水县高庄镇二中副校长、九年级级部负责人,担任九年级物理和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
一、牢记宗旨,不忘初心。
1、把教育当做一种幸福。
张在峰同志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始终坚持的党的教育方针,把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教师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中,把教育事业看成自己终身追求的幸福。
2、与时俱进,谋求发展。
他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模范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
在工作中,他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创新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密切联系学生家长。
张在峰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深知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有些家长价值观的错位,孩子难于管理,如何形成学校工作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针对这一现状,沂水县教体局适时推出了万名教师联系学生家长这一举措。
根据这一规定,张老师专门选一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分到自己的名下,积极进行联系家长工作。
本学年,他总共联系了十名学生,特别是拐棒峪等几个偏远的自然村,摩托车不能骑到家,他就徒步走上五六里的山路,亲自到学生家中与家长面谈,有效的解决了家长管理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精选5篇)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精选5篇)《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篇1)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他,虽然收入微薄,但17年资助学生多达300多名。
从教的黑虎庙小学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是他靠着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担挑进大山的。
而这一挑,就是5年。
面对山里学校缺师少教的现实,他不得不把自己练就成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样样精通的“全能型”教师。
他,就是“时代楷模”张玉滚。
张玉滚,现任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他扎根黑虎庙小学,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
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2018年9月,中宣部授予张玉滚“时代楷模”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2019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9年4月,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9年9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河南南阳市镇平县黑虎庙村,坐落在伏牛山深处,村里人要走出大山,得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
但“80后“时代楷模”张玉滚,却在黑虎庙小学坚守了18年。
18年前,因为老校长的一次邀请,他放弃了城里月薪千元的工作,来到黑虎庙小学当起了月薪30元的代课老师。
18年的时间,他用扁担,翻山越岭挑回孩子们的学习用品。
18年间,妻子落下残疾,女儿因车祸夺去生命。
他曾经一度想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但因为孩子们渴求的眼神,他最终选择依然坚守在这里。
张玉滚说:“学生能够从深山里走出去,能够学有所成,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能够走上好的工作岗位,这就是老师感觉到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只要黑虎庙小学有学生,我会依然选择坚守。
”《榜样7》人物张玉滚事迹(篇2)“张玉滚同志扎根乡村、初心不忘、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高贵师德、师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实至名归。
扎根山区的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扎根山区的校长先进事迹材料扎根山区的教育织梦人在碧波荡漾的汉江南岸,在重峦叠嶂的歪头山下,有所整洁漂亮的学校——棕溪镇武王完小。
这所学校有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师,他没有惊人的业绩,却有无私的付出;没有炫目的荣耀,却有出色的成就;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却有奋斗的背影。
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了已走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达到了“为教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
在他已经走过的20年里,时时刻刻谨记扎根农村、奉献青春、洒向教育无限的爱。
他心里,学校为重,家为轻,教育最重,名利最轻。
他就是旬阳县棕溪镇武王完小——吴龙义校长——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
一、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表率吴龙义,1982年出生在旬阳县棕溪镇华峡村。
该村地处秦巴山区,闭塞偏僻、贫穷落后。
2001年他师范毕业后,毅然执起教鞭,走上三尺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几十个学生的“孩子王”。
这一干他就再也没有停住脚,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二十余年来,他一直任劳任怨,坚守在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的教学点、村小、完小这些特殊岗位上,担任过二级复式、三级复式教学,还担任过学校负责人、会计、炊事员、班主任、教导主任等职务。
不管干哪一项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做到极致,这一切,都是源于当初无怨无悔的选择,为了不辜负至亲至爱的乡亲,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山区教育事业上。
如今,他已是面沾风尘,早生华发。
“勤劳半世事文章,满腹才华鬓染霜。
教书育人无怨悔,桃李天下名声扬。
”是他的真实写照。
20年前,他带着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满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挚爱,来到棕溪这片教育热土上。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校恶劣的环境比想象中糟糕得多。
学校是由几间四处透风的小平房组成的,而且道路崎岖,地处偏远乡村。
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交通靠走,通讯靠吼。
正是艰苦环境的磨练,铸就了他坚韧的性格,炼就了他不畏艰难困苦的勇气。
长丰县首届特岗教师征文活动获奖征文

长丰县首届特岗教师征文活动获奖征文一等奖:篇目作者单位因特岗而精彩甄春柳庞古堆中学特岗生活的点滴张芹芹陶湖中心校胡桥小学秋风起情未央杨晶晶沛河中学“9.9”难忘教师节陆媛媛戴集中学时间积淀特岗教师的价值陈实下塘中心校我心永恒爱献教育徐曼杜集中学你来了耿保芹杜集中学爸妈不在家的日子王少春罗塘中心校感谢“特岗”文琳造甲中心校情系一线,扎根农村,乐于奉献郑义敏张祠中学沿途的风景涂元元朱巷中心校平等交流,才能柳暗花明高婵婕水湖中心校以心换心心心相印陈润芝水湖中心校无悔之路刘林庄墓初级中学美丽的特岗樊秀玲罗塘乡双门小学特岗随笔费斐罗塘乡双门小学小小的太阳桑景钱集中学路王芮杜集乡大李小学我的成长日志王黎君杜集乡隆兴小学“特岗”路上,我成长着叶文静义井乡红桥小学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周园园罗塘乡双门小学爱在特岗之路周振华杨庙中学农村孩子需要我们杜倩倩沛河中学上善若水毛静静左店中心校我的特岗之路王敏造甲乡宋岗小学二等奖:篇目作者单位我是幸福的特岗教师唐珊珊杨庙镇谷大郢小学两年的特岗生活高亮亮杜集金汇小学风住尘香后,是否还有美李云戴集中学让“任务”变成是给自己的“礼物”宋娟娟杨庙中心学校特岗教师感悟许玉梅柘塘中学特岗教师的关键词许玲下塘中心校触动心灵的故事万亚丽下塘镇胡楼小学翠月湖,请荡漾我的希望杨亮亮杜集中学这个容易感动的春天刘瑞杜集中学翘起理想的支点吴珊珊庄墓镇李庄小学勿忘匆匆兰岚下塘中心校我和我的舞台王霞杜集中学我愿做孩子们的守护天使韩丽媛水湖中心校我爱这片土地迟婷婷水湖中心校特岗感言段振桃罗塘中心校我在梁山的感悟张璐瑾朱巷中心校被爱包围李艳朱巷中心校特岗,我无悔的选择丁德梅庄墓初级中学我的快乐何祖良杜集胜利小学爱是最伟大的力量陈丽君钱集中学三尺讲台周义婷杜集中心校我的特岗生活罗文静庄墓初级中学我的特岗路欧阳迎迎杜集乡隆兴小学我与特岗李敏埠里中学有一群孩子叫“后进生”陈瑛吴山中心校从教之初费凤娇庄墓初级中学浅议一年级拼音教学姚赵娟杜集隆兴小学三寸粉笔三尺讲台周盼盼埠里中学伴小树们健康成长朱翠琴杨庙四树小学我选择我无悔施靖沛河中学认真教育努力生活徐丽萍杨庙中学特岗教育教学生活随笔李珊珊陶湖乡中心校青春无悔杨亚楠义井甄大郢小学我开心,因为我是一名特岗老师李妍义井红桥小学我的青春我的宣言杜学佼沛河中学我的特岗生活丁丁沛河中学三等奖:篇目作者单位青春无悔的选择汪乐乐朱巷中学一年的感动与快乐代珍下塘中心校阳光灿烂的日子江景干下塘中心校深藏羽翼,为爱守候袁小霞杜集中学除了爱,别无选择胡维燕杜集中学感谢特岗朱忠玲下塘中心校因为有你,我的特岗宋佳下塘中心校生命因坚守而精彩孔令蒙庞古堆中学五彩斑斓的特岗生活杨洁下塘中心校小桥秋韵姚大伟陶湖中心校为心中的那份神圣孙婷左店中心校我愿做你心灵的那扇窗年娜敏左店中心校心中有音乐,心中有学生胡沁左店中心校成长的他们、我们严运煜左店中心校张小卷的幸福日记张媛媛左店中心校我的新教师之旅刘贵合罗塘中心校我的特岗生活轩丽丽罗塘中心校孩子们,我们一起努力李静水湖中心校梦想和着青春起舞闪闻闻朱巷中学做阳光型教师体会幸福快乐王郑雨张祠中学特岗教师——别样的人生张涛朱巷中心校我幸福,我快乐朱洁朱巷中心校没有失败,只有不努力王坤朱巷中心校我的教研之路何芳吴山中心校特岗感悟丁适涂郢小学特岗生活,青春底色潘瑞沛河金汇小学特岗教师生活感悟邵婷婷吴山小学梦想缪永华杜集中心校我的特岗生活李雯静埠里中学特岗感言王晶钱集中学我的青春,我的特岗夏文杜集乡金汇小学由一封信想到的李大伟埠里中学进入特岗角色的那一刻金波吴山中心校用微笑去面对孩子袁缓欢西黄小学一个眼神周利利埠里中学我的变化曹静杜集中心校随想记高宇涂郢小学一位特岗教师的心得李金菊钱集中学新的起点,新的征程马成浩义井杜岗小学特殊的岗位,特殊的心态李志英杨庙大志小学我的特岗生活李丹义井甄大郢小学收获信念坚定步伐陈珍珍庄墓李庄小学我的特岗生活何凤云沛河中学异乡幸福旅程姚阳义井红桥小学我手写我心吴婷杨庙豸铺小学我的特岗生活秦芹义井杜岗小学特岗生活之札记王茹义井小学我的特岗生活孔甜甜陶湖小桥小学特岗——我的骄傲王吉玲杨庙枣林小学特岗体会程娟杨庙大程小学无悔我的选择——特岗教师胡存良杨庙枣林铺小学2010——我没将虚度姚丽茹杨庙十井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山区十八载真情无悔献教育沂水县高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张在峰十八年前,十九岁的他怀着满腔热情成为沂蒙山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名人民教师。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和责任严格要求自己,扎根山区,坚守教学一线,精心传道授业,以校为家,把党的教育事业看成自己终身追求的幸福,把爱心和青春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山区教育。
他就是沂水县高庄镇二中的一名党员教师张在峰。
张在峰,男,汉族,1980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1999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务员、办公室主任、政教主任、教导主任,2000年起连续担任班主任16年,现任沂水县高庄镇二中副校长、九年级级部负责人,担任九年级物理和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
一、牢记宗旨,不忘初心。
1、把教育当做一种幸福。
张在峰同志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始终坚持的党的教育方针,把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教师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中,把教育事业看成自己终身追求的幸福。
2、与时俱进,谋求发展。
他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模范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
在工作中,他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创新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密切联系学生家长。
张在峰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深知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有些家长价值观的错位,孩子难于管理,如何形成学校工作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针对这一现状,沂水县教体局适时推出了万名教师联系学生家长这一举措。
根据这一规定,张老师专门选一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分到自己的名下,积极进行联系家长工作。
本学年,他总共联系了十名学生,特别是拐棒峪等几个偏远的自然村,摩托车不能骑到家,他就徒步走上五六里的山路,亲自到学生家中与家长面谈,有效的解决了家长管理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是2016年7月18日,张在峰为了能及时的对考试存在知识缺陷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他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来到了拐棒峪村,当他骑到东山的山腰时,因坡度过大,山路崎岖不平,颠覆过大,一不小心摔倒在路上,幸亏有两臂支撑才不至于滚下山,可不幸的是两臂、膝盖多处擦伤,鲜血直流。
可是他愣是没有到医院包扎,而是找了了点卫生纸用透明胶带绑紧暂时止住血,忍着疼痛继续完成了联系任务。
回家后到医院一查,除多处擦伤外,最要紧的是肩胛骨轻微骨折。
当时,有学生问他:“老师,你不疼吗?”他笑着说:只要你们能考出好成绩,老师不疼?”现在,他膝盖、胳膊肘上的多处疤痕是最好的验证。
二、言传身教,真心交流。
张在峰始终怀着一颗不为名利、献身教育的赤诚之心,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十八年。
中专毕业分配到了高庄镇二中后,十几年如一日,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没有因私事缺过一节课。
在教育学生时,他始终坚持“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
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
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他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他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他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灯了;……当他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是跟你学的”。
”这句话震撼着他的心灵,他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因为他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真心交流、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只有真心,才能换得学生的真心。
在2013年9月,因工作调整,当时张在峰接手了九年级三班的语文,担任班主任,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一名叫张安园的同学头脑也比较灵活,上课老爱打盹,成绩不理想。
经询问、调查,得知该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属于留守儿童,迷恋上了网络游戏。
张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该生谈心,谈理想、谈未来,从父辈亲人工作到未来生活打算,一次不奏效,再来一次,经过用心交流多次努力,张安园的网瘾渐渐小了,上课不打盹了,有精神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并且主动问老师题目了。
一有空,张老师就单独的对其辅导,成绩突飞猛进,2014年以631分的成绩顺利考上了沂水一中。
高中三年,张在峰也一如既往的积极的作好引导,关注他的学习、成长,指导学习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免费为其购买辅导材料,在他的鼓舞下2017年张安园取得了610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
拿到通知书后,第一个打电话给张在峰老师:“老师,谢谢您!是您的陪伴与鼓舞,才让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
”三、以人为本,榜样示范。
榜样是前进的动力,责任是担当的体现,落实是管理的法宝。
1、认真抓好检查、考核,注重常规管理与习惯养成。
严格课堂、课间、就餐、活动、午休、晚休纪律,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检相结合,量化反馈及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班级量化班主任末尾交流制,有力推动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建设,形成了一大批责任心强、有担当意识的班主任和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的优秀班集体。
2、强化毕业班管理,实行问题整改制。
作为九年级级部管理的负责人,每天除了三餐、晚上睡眠的时间,其余所有时间全部用到班级、学生管理上。
实行每天必查、每课必抽、每生必谈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四会即召开班级管理调度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各班级的学情、学生动态、发现班级内的不良倾向,有针对性的立即整改,有力的推动了九年级的班级建设。
3、舍小家顾大家。
张在峰坚持每天做到最早一个到校、最晚一个离校,觉睡得最少,饭吃得最快,真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除正常的学科教学时间之外,每天都不停的在教室、餐厅、宿舍、运动场所中穿梭度过,始终把学生的学习、安全系在心间。
每天课上、课间、自习、午休、晚休,他都要在学生教室、宿舍巡回检查数次,饭后辅导、查看纪律、上下楼秩序、清点人数,查看宿舍关门情况,学生睡眠情况,有没有异常,查完宿舍后每天晚上回到家后都得到11点左右。
整个教师家属楼漆黑一片,他小心翼翼的开开门,看到熟睡的妻儿(白天妻子还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所有的家务,孩子管理、辅导都交给了妻子一个人),感到非常的愧疚。
但一想到,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能给山区多培养出一名优秀人才,这不是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吗?不然如何对得起求知若渴的孩子?如何对得起山区的百姓?因生活作息无规律,他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奥美拉挫是他经常服用的药,疼时就服两片继续工作。
在他的带动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都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无偿的参与对学生的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在峰、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2016年高庄镇二中高中进线人数48人,进线率达80%,位于沂水县乡镇中学第二名;2017年高中进线人数65人,进线率达81.3%,位于沂水县乡镇中学第一名,教学质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县前列。
四、创新模式,立德树人。
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始终以“传统文化、行为规范”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把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贯穿与学生活动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创新制度建设,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国旗下宣誓、他心中的的端午传统文化展示、五四诗歌朗诵会等各项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品德修养。
2、以“习惯教育”为切入点,把实事做牢,小事做细,及时解决并落实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注重学生教育人性化,进而使养成教育具体化。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文明礼貌等习惯,在校园文明岗的善意提醒下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并形成了习惯。
3、以学生团员为主体,宣传党的知识,并通过清明节扫烈士墓、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等各项活动,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进而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党组织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
因所分管的学校德育工作显著被评为临沂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3月、2017年4月张在峰曾两次被评为沂水县优秀青少年工作者。
五、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抓根求原,最本质的是做有效的。
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依循教育本质做好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责任与使命。
而更重要的是点化生命,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
张在峰在工作中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标,树立了“不舍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理念。
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作为有1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他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要爱。
他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
他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
对于他们,张老师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
“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培养学困生广泛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参加校内校外的文体活动,建立优越感,树立自信。
这是他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
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他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
如2014级1班的学生孙勤梦、魏欣比较爱玩,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自己没有自信,家长也很担心,张在峰了解情况后,一对一进行帮扶,及时找学生谈心,一步一步的解开了学生的心结。
后来孙勤梦、魏欣同学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他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处处以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全县志愿扶贫行动中,多次参与志愿帮扶、爱心助学活动,累计捐助15000余元。
2016年8月,在志愿扶贫结对中,积极结对帮扶精准贫困户--高庄镇中峪村孟祥珍,力所能及地为结对家庭提供亲情陪伴、爱心助学等服务,随时给予贫困户子女学习、心理上的辅导与帮助,并在经济上给予500元的帮助,为贫困户脱贫树信心、扶志气,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7年5月,六年级的同学黄怡然被确诊为白血病,他得知后立即汇出1000元用于黄怡然的治疗,并亲自印发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一起参与到爱心捐助活动中,在他的倡议下共募捐9298元,有效的缓解了怡然同学的病痛。
六、坚守一线,引领成长。
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