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 导 学 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养他们关爱家人、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自然之美的赞美。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月夜的美?
2.作者为什么要用“走月亮”来形容散步?
3.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家庭亲情?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优美句子,并学会运用。
2.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月夜的作文。
3.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感受亲情的美好,并记录下来。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月夜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乐、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绘的美丽月夜之中,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4.反思与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本案例注重教学反思和评价,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学相长。
5.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本案例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感受家庭亲情、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会珍惜当下、关爱他人。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实现情感升华。
《走月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走月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走月亮》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课文《走月亮》文章写一对母女月下闲逛,边走边描绘所见之物。
月下的小溪花香四溢惹人宠爱;月下的农田瓜果飘香,饱含丰收的喜悦;月下的母女柔声细语,幸福温馨。
以下是我整理的《走月亮》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走月亮》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在读中感受月光下漂亮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1、指导同学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漂亮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同学读的,让同学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尝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预备:歌曲《月亮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漫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2、今日,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伴侣和她的妈妈一起漫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走月亮)3、解题。
(走月亮的习俗)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老师配乐范读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悉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沟通。
3、指名读课文。
4、沟通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沟通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
“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三、小结。
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闲逛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沟通。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妙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仔细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同学合抱负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同学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走月亮优秀教案(精选5篇)

走月亮优秀教案(精选5篇)走月亮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柔和的月光下充满着无限的情意,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都走过什么呀?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走月亮》,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的吗?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2、小组内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4、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5、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6、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五、课外积累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
2、背诵课文。
走月亮教案2教材分析《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读着这篇__,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走月亮语文教案6篇(课文《走月亮》教案)

走月亮语文教案6篇(课文《走月亮》教案)下面是分享的走月亮语文教案6篇(课文《走月亮》教案),欢迎参阅。
走月亮语文教案1《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主题单元——明月单元的一片精讲课文。
这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首先,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而且此句反复出现,流畅的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文本结构清晰而完整。
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
课堂教学如预设的一样,让我欣喜。
本课教学设计我预计了四个环节。
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
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统领组织同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
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脆取了它吧?”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月下情景。
【过程与方法】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描绘的画面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难点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月下情景。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进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3.板书课题:走月亮。
4.教师简介云南地区走月亮的风俗。
《走月亮》导学案

靖师附小“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流展示1.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2. 重点体会:“月亮照亮了咼咼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3.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 学生配乐朗读。
5. 引导学生重点交流:??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6. 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
” 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2. 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
3. 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4. 重点体会“抱”的温暖;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F'QX * I I5. 课文反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四、精讲点拨五、达标测试1.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2. 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3.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一一温馨、快乐、甜美、幸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4. 播放视频歌曲《母亲》,情感升华。
走月亮教学设计(共5篇)

走月亮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走月亮教学设计《走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7走月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尝试让孩子去总结、概括。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和你的小伙伴体会着读一读,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读-小组)1.秋天月夜的美好。
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21年语文2021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21年语文2021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导学案20XX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走月亮》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3.会认“淘、洼”等10个生字。
理解“风俗、闪烁”等词语。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
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
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吴地: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教材助读】: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勾画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4、思考:“走月亮”是什么意思?本文讲了一什么事?【预习自测】:1、完成达标上的第一二题。
2、根据要求写句子:(1)、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2)比喻句:—————————————————————(3)拟人句:—————————————————————(4)我最喜欢的一句话:—————————————————————3、照样子写词语:沉甸甸:————————————————闪闪烁烁:————————————————4、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探究一: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探究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探究三:为什么课文里反复说到:我和阿玛走月亮?【当堂检测】: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àomǎnwèi()亮()意气()yùn zài wēn nuǎnbào()()()()怀()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读课文,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再有感情的读课文。利用课前预习的时间完成预习案当中的练习,初步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通过“一对一”、“小组讨论”等形式,从课文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探究案当中的问题,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完成训练案内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
(3)作者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交流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
2、发挥学科长作用,关注小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
3、学科长指导将答案要点写在《导学案》上。
展示
交流
(12
分钟)
1、小组展示交流《导学案》上的问题。
2进一步理解课文。
导学目标
1、会写“盘、柔”等6个生字,认识本课“淘、洼”等7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要展开合理想象
1、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小组讨论
(12
分钟)
第六、七自然段: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1)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的景色吗?
组内交流,
畅谈
收获
(12
分钟)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1、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
2、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提供指导性意见。
3、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搜集共性问题。
1、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倾听,并且做好记录,将讨论的收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起来。
导学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学法
指导
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师生)
读通课文,认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段,用“——”划出来,并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补充
复习检测
(5分钟)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朗读展示,
相互评价(8分钟)
1、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2、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留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走过:溪岸桥果园
“我”和阿妈(走月亮){看到:山树草花星光
(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相机补充: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组长组织讨论,学生间互相补充。
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3
分钟)
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新课程教学导学案
年级班任课教师:
学科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共2课时
主备教师
本期总计第7——8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2.“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3. “我”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地方的景色串起来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导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
教学
环节
(时间)
学案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修改或
补充
导入感知(5分钟)
激趣导入:“走月亮”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谓之“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的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老师的提问与孩子们的谈话,积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自主
阅读
整体
感知(8分钟)
1、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不会的多写几遍。并将生字形成的新词用圆圈划出来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批注在书上。
2、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段,用“——”划出来,并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2、学科长能够组织交流。
收集疑难,生成问题(3
分钟)
1、整理问题。
2、确定生成题。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问,重点发现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
1、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
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记录下来。
导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
教学
环节
(时间)
学案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修改或
3、找出自己读文后不懂的问题,思考后将问题写在“学贵于疑”栏中,等待课堂上与同学、老师并且能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能够畅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
深度预习,
合作
交流
(12
分钟)
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自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词句、段落,细细品味,读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