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产生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2024年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范文

《2024年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范文

《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还对环境、气候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雾霾的产生机理雾霾是由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产生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因素:如沙尘暴、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会产生大量颗粒物,从而形成雾霾。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3.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交通污染源也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4. 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容易导致颗粒物在大气中积累,从而形成雾霾。

三、防治对策措施研究针对雾霾的产生机理,本文提出以下防治对策措施:1. 政策法规层面(1)加强立法: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优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

(3)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2. 技术创新层面(1)提高污染治理技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废气、粉尘等的处理效率。

(2)推广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3)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为防治雾霾提供科学依据。

3. 社会参与层面(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污染。

(3)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保事业,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四、结论雾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篇一雾霾的成因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探讨雾霾的成因和治理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是雾霾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农村焚烧等也是形成雾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雾霾的治理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理方法:1. 减少污染源排放(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标准。

(2)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农村焚烧等行为。

2. 增加环境容量(1)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扬尘。

(2)水体治理:保护水源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建设生态屏障:在重点区域建设生态屏障,减少污染物扩散。

3. 提高治理技术(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2)智能化监测:建立智能化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雾霾的形成和扩散,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们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治理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主要由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组成,其成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汽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 气象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使得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裸土裸地多等因素也会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从而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1.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力度,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动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3. 改善气象条件:通过人工增雨、增加城市绿化等方式改善气象条件,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和消散。

4.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雾霾天气,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5. 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四、雾霾天气的预防除了治理外,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2.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雾霾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静风、低气压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道路粉尘等交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农业活动:农作物秸秆焚烧等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2. 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行驶,加强道路清洁等措施,减少交通排放对雾霾天气的贡献。

3. 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4.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工业污染、农业活动等污染源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6. 科技治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大气污染源监控、空气质量预测等,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综合治理策略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应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还应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源监控和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措施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

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雾霾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雾霾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雾霾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近年来,雾霾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70万人因雾霾导致的各种疾病而死亡,且经济损失已达数万亿人民币。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理雾霾呢?一、雾霾的形成机理雾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和颗粒物等造成的霾状天气。

其形成机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1.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过高。

我国的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是造成雾霾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量过高。

2.大气稳定、垂直风扩散能力差。

此时污染物没有被及时冲洗,进而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3.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清除。

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小,都会阻碍大气中污染物的清除。

二、治理雾霾的对策治理雾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采取综合、系统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理对策:1.加强排放标准和执法力度。

提高机动车和燃煤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查违规排放行为,保障空气质量。

2.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替代,建设充电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缓解燃油排放压力。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留出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粉尘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4.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

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开发新型污染物治理技术,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监测和诊断污染源,实现精准治理。

5.加强公众宣传和参与。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制定环保计划和行动。

雾霾并非一时之难题,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

同时,要保持科学、务实的态度,采取综合、协调、可行的措施,以达到治理雾霾的目标。

海尔公司就是一家率先践行科技治霾的企业,通过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现空气污染物的精细化监测,发起海尔清洁空气行动,持续推进环保行业发展。

三、结语遏制雾霾需要各方合作,政府要强化治理的力度和效果,企业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并转变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用技术创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气化学反应等。

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气温逆层出现时,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悬浮物不易扩散,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长期的高温干旱气候以及寒潮等极端天气现象也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2. 污染物排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不断累积,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大气化学反应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会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这些二次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治理:1. 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2. 强化污染源控制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

同时,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的治理,如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

3. 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面积。

绿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减轻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同时,绿化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4.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由于雾霾天气往往具有跨区域的特点,因此需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策略。

各地区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天气。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采取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个人污染物的排放。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雾霾,作为当代社会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工业排放、车辆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释放、气象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针对雾霾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减少污染源、改善能源结构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下文将分别从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源头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就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从而形成雾霾。

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如钢铁厂、电厂等,其废气排放量庞大,成为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车辆排放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尾气排放已成为雾霾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

汽车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形成颗粒物和臭氧等雾霾成分。

3.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释放燃煤和燃油等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后,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等颗粒物,导致雾霾的发生。

4.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气层稳定、雾凇、低温、逆温等气象条件下,颗粒物的扩散受到限制,易形成雾霾。

此外,风速低、湿度大等天气条件也会加剧雾霾的发展。

二、雾霾的防治措施1. 减少污染源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是雾霾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等,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根本上降低雾霾发生的可能。

2. 改善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结构也是有效防治雾霾的措施之一。

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等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雾霾的形成。

3.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是雾霾防治的基础保障。

雾霾的详细介绍

雾霾的详细介绍

雾霾的详细介绍雾霾,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雾霾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雾霾的形成原因雾霾是指空气中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升高,导致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其主要形成原因包括: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包括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 交通排放: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加剧雾霾的形成,尤其在城市交通拥堵时更为明显。

3. 农业活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牧业排放的氨气,都可能导致雾霾的恶化。

4. 天气条件:气象条件如高压天气、风速不足、逆温层的存在等都会影响雾霾的扩散和消散。

二、雾霾的影响雾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1. 健康影响: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可以深入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血管疾病。

2. 经济影响:雾霾不仅增加医疗支出,还对旅游业、农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经济损失。

3. 生态影响:雾霾对植被、水域和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4. 社会影响:雾霾天气下,人们的出行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增加。

三、应对雾霾的措施为了减轻雾霾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 确立空气质量标准:设定PM2.5和PM10的浓度标准,以监测和预警雾霾天气。

2. 降低工业和交通排放:加强工业废气处理和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交通工具。

3. 推广绿色农业:鼓励有机农业和环保农业实践,减少农业对雾霾的贡献。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增强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识,促使个人采取减少污染的行动。

5. 国际合作:雾霾问题跨越国界,国际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包括共同减排和技术交流。

结语雾霾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对经济和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雾霾的形成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产生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作者:王西洋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包括国内都有雾霾的报道。

关于雾霾的研究也持续了多年,大多对雾霾进行取样,进行分析其内部成分,试图找到雾霾产生的源头。

像类似分析污水的方法,看水里面有什么成分,如何降解和减少排放的两方面治理。

目前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雾霾;产生源头;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笔者也是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经多年对气体的观察。

发现不同气体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在密闭空间里的分压力也是不同的。

在密闭空间里的扩散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2 论述的观点
(1)雾霾形成与相对空间的关系。

(2)雾霾形成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3)雾霾形成与气体排放的浓度关系。

(4)雾霾形成与气体分压力的关系。

(5)雾霾形成与气体比重的关系。

3 研究方法
(1)实验室数据分析。

(2)实际环境监测分析。

4 分析过程
4.1 雾
当气温接近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到100%,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一般是二至四月份之间出现的较多。

雾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蒸发雾、烟雾。

4.2 霾
由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被称为霾,也被称为阴霾、灰霾。

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是形成霾的主要因素,在气象学上被称为气溶胶颗粒。

随着”霾”在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被其恶化。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水平上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受雾霾影响,尤其是特大城市。

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点工作,群防群控才可能有效控制雾霾。

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有如下三种因子对霾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1)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

高楼大厦的崛起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地面摩擦系数,使之逐渐变大。

那么,风流经过城区时,受到层层高楼的阻碍,风流气势变弱,大气污染物就无法及时向城区扩展稀释,也就是排出的速度慢于污染物产生的速度,久而久之的积累,就会导致城区形成高浓度污染。

(2)逆温现象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大气层发生上下翻滚,产生"对流"运动,可以把城市污染物向高空和四周扩散,从而减轻城市的污染程度。

但在某些情况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发生逆温现象在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3)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国家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最重要原因就是污染物的排放在高楼密集的城市里显得十分缓慢。

汽车尾气排放和其它工业等烟尘排放,产生的细小颗粒物,悬浮停留在大气中慢慢增加,使得城市一片灰蒙蒙,能见度低下。

也说明了污染物的排放是霾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当逆温、静风等的天气出现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就会形成霾。

据调查,在中国受霾天气影响比较严重的有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四个地区
4.3 区别
霾的水分含量低于80%的且自身比较厚,难以扩散。

与雾、云不一样,它的霾粒子不仅尺度比较小,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所以霾与晴空之间看不出有明显的界限。

虽然用肉眼是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的,但是霾看起来是有颜色的,为黄色或橙灰色。

雾则是微小水滴或冰晶大量聚集悬浮在近表面空气中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从物理本质这个角度来看,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腾升离开地面在天空中就形成了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

雾和云一样,与在晴朗的天空中看的见有明显的界限,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并且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肉眼可以看得到,颜色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4.4 雾霾形成与相对空间的关系
表明,雾霾与相对空间成反比,空间越小越容易形成雾霾。

4.5 雾霾形成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4.6 雾霾形成与气体排放的浓度关系
4.7 雾霾形成与气体分压力的关系
4.8 雾霾形成与气体比重的关系
5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雾霾与空间、时间、排放浓度、气体分压力、气体比重是有关系的,如果从这几个方向努力,能有效的减少雾霾发生的概率。

6 措施建议
(1)城市规划时控制建筑密度,减少空间对雾霾形成的影响。

(2)控制整个城市的排放浓度,不光是控制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其实厨房排烟也是一大气溶胶产生源,建议提高油烟机的行业标准,增加排放要求,今后百姓更换的排烟设备就是减少排放浓度的油烟机。

(3)增设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检测地点不是放在气象站的观察点(公园里),而是各个路口,利用各路口反应的数据就能确定排放浓度高的区域,有计划有规划的进行高浓度排放的疏导和治理。

(4)控制区域的人口活动密度和停留时间,当一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停留时间长,相关配套设施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就会升高至雾霾形成浓度。

(5)一个重要指标当局部二氧化碳排放浓度超过550ppm就是雾霾形成的临界点,加上空间、时间、风速等因素就会形成雾霾。

上述建议考虑实施时不要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目的是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仅此!
[参考文献]
[1] 戴建新.十面“霾”伏——剖析阴霾天气的物理原理与危害预防[J].物理教学探讨,2013(03).
[2] 杨程.冲破“十面霾伏”[J].初中生学习(高),2013(04).
[3] 暴雨预警信号注解[J].水禽世界,2008(04).
[4] 李亚平.论城市雾霾及治理[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6).
[5] 黄萍,李刚,王枭.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特征[J].贵州气象,201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