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3概要
自动化科技创新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成绩实验一变频器控制电机单向运行(2节)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频器的工作模式、电机运行参数设定的操作方法。
2、掌握变频器控制电机的连接方法。
3、掌握变频器PU运行模式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及工具三、实验内容1、变频器PU模式控制电机的控制电路图1-1 变频器PU运行模式控制电机电路原理图变频器的R/L1、S/L2、T/L3为三相电源输入端。
U、V、W外接三相电机。
由KA、SB1、SB2组成继电器自锁电路,可实现变频器的欠压、失压保护。
按下SB2时,KA通电自锁,变频器通电,可对变频器进行操作。
由于KA电磁线圈的工作电压是交流24V,因此需要变压器变压后给KA供电。
A、B、C为变频器工作异常的信号输出端。
当变频器工作正常时,B-C端闭合,A-C端断开;当变频器工作异常时,B-C端断开,A-C端闭合。
达到保护变频器的目的。
操作控制面板上的RUN按键启动电机。
操作控制面板上的STOP按键使电机停转。
由M 旋钮调节频率(电机转速)。
图1-2 变频器PU模式控制电机电路接线图2、变频器的PU运行模式的设定(Pr79-0、1)表1-1 运行模式(Pr.79)的参数设定说明图1-3 PU运行模式设定示意图3、电机运行参数设定设定电机启动时的提升转矩(Pr.0)、设定电机运行时的上限频率(Pr.1)。
设定电机运行时的下限频率(Pr.2)、设定电机运行时的基准频率(Pr.3)。
设定电机的加速时间(Pr.7)、设定电机的减速时间(Pr.8)。
设定电机的过电流保护(Pr.9)、(1)设定电机启动时的提升转矩(Pr.0),用于V/F控制图1-4 转矩提升设定示意图(2) 设定电机运行时的上限频率(Pr.1)。
图1-5 上限频率设定示意图(3) 设定电机运行时的下限频率(Pr.2)。
设定方法与上限频率设定方法相同。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近年来,非标自动化设备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由于生产工艺的多元化和客户需求的不同,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定制化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创新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模块化设计方案模块化设计方案可以大幅提高非标自动化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利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组装和调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模块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整体设备的可靠性,减少维护和保养成本。
二、虚拟仿真设计方案在设计非标自动化设备时,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度。
通过虚拟仿真,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的测试和场景模拟,从而优化设备的设计。
此外,在虚拟仿真过程中,可以预测设备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且在设计阶段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在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中,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设备的自主性和适应能力。
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多种不同的自我监测和自我诊断,从而优化设备的控制系统和提高设备的自主性。
同时,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不同,快速调整设备的运行模式并且进行智能优化,从而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在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结构设计中,结构优化设计可以大幅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生产工艺要求,针对性地对设备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在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利用材料和结构力学的理论,针对性地对设备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设备的强度和刚性。
总结: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通过模块化设计、虚拟仿真设计、智能化控制技术和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4.0的推进,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

2019.08科学技术创新-167-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肖宇(昆山市科技服务中心,江苏昆山215301)摘要: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需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要保证生产的效率,二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但在这个经济、市场和社会都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仅其所生产的产品需要加紧步伐更新换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也需要与时俱进,保证设备能够在生产线上发挥有效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仍旧有许多企业因为生产工作条件的种种原因而导致其无法彻底更换符合生产需求的自动化设备,基于此,非标准自动化设备的开发和研究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非标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创新设计;方案分析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8-0167-02无论在哪个时代中的哪一个国家,生产都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近些年来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为企业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提供了诸多便利。
企业生产生产的效率升高了,产品的质量变好了,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推动了社会效益的进步。
本文首先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分析T目前我国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最后再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流程、人才引进、模块设计、设计材料以及提高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能够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创新设计方案。
1非标自动化设备概述非标自动化设备是非标准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简称,通常我们知道,自动化设备就是不需要人工参与,能够依靠设备本身的设定和程序来完成产品生产的设备,而非标准自动化生产设备就是在生产线中由于种种限制无法采用自动化设备而研发出来的一种设备。
这些限制可能是市场所售的自动化设备无法满足产品的生产需求,例如尺寸、参数、体积不适用等,导致自动化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无法起到作用。
非标自动化设备就是为适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而研发的设备,也就相当于特殊定制的设备叫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能够解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人力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最终质量,弥补某种产品无法使用自动化设备的遗憾和不足。
自动化设计方案模板

自动化设计方案模板自动化设计方案模板一、设计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2.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3.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二、设计内容:1.自动设备选型:选择适合生产工艺的自动设备,包括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等;2.工艺流程设计:设计生产流水线,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减少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操作界面设计:设计直观简洁的操作界面,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和监测设备运行状态;4.数据采集和分析: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过程;5.设备维护和保养:设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6.安全设计:考虑设备的安全性,设计相应的安全装置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设计步骤:1.明确需求:与客户和生产人员沟通,明确设计目标;2.调研分析: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生产过程和瓶颈;3.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自动设备;4.流程设计:根据设备选型结果,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排布、输送方式等;5.操作界面设计:设计直观简洁的操作界面,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和监测设备运行状态;6.数据采集和分析: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7.设备维护和保养:设计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8.安全设计:设计相应的安全装置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9.测试验证: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验证,确认设计目标的实现;10.反馈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改进。
四、设计效果评估:1.生产效率提高情况,包括生产能力的增加、生产时间的减少等;2.人工成本的降低情况,包括减少人工操作时间、减少人员数量等;3.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的提高情况,包括减少产品缺陷、提高产品一致性等。
五、设计方案的优势:1.通过自动化设计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2.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3.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减少产品缺陷;4.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5.安全设计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6.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提供实时监测和优化生产过程的依据。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工操作,同时还能增强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自动化设备往往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生产环境和特定的工艺要求,对于变化多样、定制需求较高的生产场景就显得力不从心。
非标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
非标自动化设备是指针对特定需要或特殊要求而定制的自动化设备,它们具有高度定制化、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
与传统自动化设备相比,非标自动化设备更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对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需求的不断变化,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研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生产场景的需求,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灵活性,成为了当前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市场现状分析和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特点的介绍,探讨创新设计方案,以期为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目前,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标自动化设备在生产制造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非标自动化设备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目前一些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设备智能化控制的需求,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成本较高。
2. 设备结构不够灵活:一些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结构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改变,对生产线的布局和调整带来困难。
3. 设备稳定性不足:部分非标自动化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和停机现象,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改进设备结构设计,提高设备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方案,提出解决非标自动化设备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分析

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虽然能够满足一定的生产需求,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场景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生产效率低、适应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如何通过创新设计来提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性能,已经成为当前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传统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中,往往采用的是标准化零部件组装的方式,这种设计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却限制了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和定制化程度。
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应运而生。
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针对特定工件进行设计定制的机械设备,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围绕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展开探讨,通过对需求分析、现有技术分析、创新设计方案、设计实施步骤、性能测试与验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评价一个研究工作是否值得进行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分析来说,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相关行业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创新设计分析能够促进相关行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提高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增强生产效率和品质。
2.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对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设备结构和功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3. 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分析有助于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 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
非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创新设计分析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分析【摘要】本文针对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之后,我们提出了五种设计方案,包括智能化控制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自适应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人机交互界面优化以及可持续性考虑。
这些设计方案将为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我们强调了创新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为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应用带来新的启示和可能性。
【关键词】关键词:非标自动化设备、创新设计方案、智能化控制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自适应机器学习算法、人机交互界面优化、可持续性、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自动化设备虽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标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
非标自动化设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多为传统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控制系统不够智能化、结构设计缺乏模块化、缺乏适应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人机交互界面不够友好以及缺乏可持续性考虑等。
为了满足市场对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性的需求,对非标自动化设备进行创新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些创新设计方案,以期为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性能表现。
通过对各种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找出最适合当前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非标自动化设备领域的发展。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分析智能化控制系统在非标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模块化结构设计对设备可维护性和灵活性的影响,研究自适应机器学习算法在设备优化控制中的作用,探索人机交互界面优化对操作效率的提升,以及考虑可持续性因素对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影响。
自动化行业中的机器人技术创新方向

自动化行业中的机器人技术创新方向自动化行业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机器人技术则是实现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器人技术正在经历着创新的变革,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行业中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方向,并分析其应用前景。
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机器人可以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操作和决策。
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图像、语音等信息的识别和理解,进而实现更加准确的物体抓取和语音交互功能。
此外,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逐步优化其行为策略,提升自身的任务执行能力。
二、机器人与物联网的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可以相互连接,形成智能化的网络。
而机器人作为物理实体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层面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和传感器进行交互,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在物流领域,机器人可以与仓储设备和物流系统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的仓储和配送管理。
机器人与物联网的融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为自动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机器人的人机协作技术传统的机器人技术主要是以机器人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完成任务,与人类操作员的交互较少。
而随着人机协作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和人类可以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例如,通过将机器人与传感器相结合,机器人可以感知到人类操作员的动作和意图,并根据人类操作员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动作。
这种人机协作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并且可以将机器人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如医疗护理、教育等。
四、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和导航技术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机器人需要实现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以便按照预定的路径或者位置执行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发展更加先进的定位和导航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创新设计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 A和B组合成闭合回路, 若导体 A 和 B 的连接处温度不同(设 T > T0 ),则在此 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说回路中有电动势 存在,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 回路中所产生的电动 势,叫热电势。热电势thermo-electric force由两部 分组成,即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
可供选择的电机类型 直流永磁式电机、直流励磁式电机、交流单相电容 电机、交流罩极式电机、三相交流异步笼型电机、三相 交流同步电机等。根据负载情况、供电系统条件、工作 环境、系统性价比、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6
自动化创新设计
可供选择的温度检测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的作用是把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 流的变化。可供选择的常用装置有以下几种。 装置1:热电偶,把温度的变化转换成感应电压。具 有测量精度高、体积小等优点,但也需加放大电路来放 大微弱的感应电压,同时制造热电偶的材料贵重,增加 了系统的成本。 装置2:热敏电阻,把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阻阻值的 变化。再用放大转换电路把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 具有材料加工容易、性能好、价格低廉等特点。 装置3:集成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检测元件、驱动电 路、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必要的逻辑控制电路集成在单片 IC上,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只能用于低温检测等特 点。有模拟输出、逻辑输出和数字输出等几种。
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霍尔电压经放大整形后,输出与转速相对应的矩形脉 冲信号。
15
自动化创新设计
光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待测转速轴上固定一带凹孔的圆盘,在盘的一边 由白炽灯或发光二极管产生恒定光,透过盘上小孔到达 光敏二极管组成的光电转换器上,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 号,经过电路放大整形后,输出矩形脉冲信号,信号频 光敏二极管 率由转速决定。
10
自动化创新设计
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I通过放在磁场中由 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 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时,电荷在电磁力作用下向 一侧偏移,在垂直于电流与 磁场的霍尔元件的横向侧面 上即产生一个与电流和磁场 强度成正比的电压,称为霍 尔电压UH。当磁场或电流消 失时,电压也随之消失。
热端
冷端
8
自动化创新设计
热敏电阻器的工作原理:温度特性(RT—T)
RT/Ω 106
1-负温度系数 (NTC) 2-临界温度系数 (CRT)
3-正温度系数 (PTC)
105
104 103 102 1
2
3
101
100
0
40
60 120 160 温度T/º C
T/℃
9
自动化创新设计
可供选择的速度检测装置 速度检测装置的作用是把速度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 流的变化。可供选择的常用装置有以下3种。 装置1:霍尔式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式。它 把转速的变化转换成在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的变化。具 有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易受磁场干扰等特点。 装置2:光电式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式。它 把转速的变化转换成在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的变化。具 有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易受强光干扰等特点。 装置3:磁电式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式。把 转速的变化转换成在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的变化。具有 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易受磁场干扰等特点。
11自动化创新设计来自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的有遮断式和变磁通式两种。
12
自动化创新设计
遮断式的工作原理 当叶片进入永久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时,磁场被叶片 遮断,霍尔元件无电压信号输出;当缺口进入磁铁与霍 尔元件之间时,霍尔元件有电压信号输出。
13
自动化创新设计
变磁通式的工作原理
14
自动化创新设计
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
自动化创新设计
第三章 产品方案设计
前 言
机电设备、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产品,一般要经 过市场调研、产品规划、方案论证;进而进行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多个阶段。 方案设计最集中体现创新思想,其过程是先对该产 品应具有的功能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构思,然后提出原理 方案,最后对产品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 测控系统做方案设计,并以结构图、动作原理图、电路 工作原理图等形式表示出来。
20
自动化创新设计
凹齿
转轮
输出信号
磁电式 传感器
21
2
自动化创新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3.1 方案设计简述
§3.2 系统设计方法
§3.3 设计平台
3
自动化创新设计
第一节 方案设计简述
一、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原理方案的设计和系统的选型,这是整个设 计的重要环节,这从质的方面决定了产品的水平。
①原理方案设计 先从产品的功能分析入手,根据目标要求,确定 产 品的工作原理,然后进行构思和设想,决定实现功能的 器件,同时协调各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确定整个 系统的组成。
4
自动化创新设计
设计举例1:电机温控调速系统设计
温度检测
比较环节
控制系统
温度给定
电机
负载
闭环 控制
温度检测
控制系统
电机
负载
开环 控制
图3.1 原理方案设计举例
5
自动化创新设计
②器件和控制系统的选型 列出可供选择的器件及其控制系统组合,根据确定 的工作原理方案、工作环境及条件、市场需求、性价比、 制造工艺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还要充分 考虑所选系统类型的复杂程度、材料性能对产品的性能 的影响。 设计举例1:电机温控调速系统设计
发光二极管 输出信号
2
3
1
(a) 透射式
遮光盘
16
自动化创新设计
光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待测转速的轴上固定一个涂上黑白相间条纹的圆 盘,它们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当转轴转动时,反光与不 反光交替出现,光电敏感器件间断地接收光的反射信号, 转换为脉冲信号。
2 3
1
(b) 反射式
17
自动化创新设计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8
自动化创新设计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9
自动化创新设计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转轮凸齿由高磁导率材料制成。当转轮转动时,凸 齿就会频繁地靠近、远离传感器的感应线圈,线圈中的 磁感应强度和磁通会发生变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楞 次定律),线圈会产生近似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的感应 电压。感应电压的频率与转轮旋转的速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