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简介培训课件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介绍.ppt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9.2 与结构专业之间接口关系
对土建风道提出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内 表面需要加涂保温材料的风道。 提供放置在楼板上的冷水机组、风机、 水泵、空调设备等结构专业进行设备基础设计 所需的设备静重量、运转重量和尺寸,基础尺 寸。 梁、板、柱上需悬挂设备吊点位置、设 备静止重量和运转重量、预埋件尺寸及数量。 中楼板、顶板预留孔位置尺寸和预埋件 数量。 风管、水管穿越楼板、抗震墙的预留孔 位置尺寸和预埋件数量 。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水上飞机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介绍
目录
1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2
3 4
5
6
系统功能 涉及范围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组成 系统模式分类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选择
7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选择
8
车站设置屏蔽门的通风空调系统 9 与其他专业之间的接口问题 10 与1号线对比
1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对地铁车站方案影响大; 系统设置复杂; 工艺控制复杂; 与外部接口多。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与空调系统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13
通风空调系统的工况调节
空调系统的工况调节是指空调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满足人们对环境 大气物理条件调节要求,又要能使空调系统相对经济的运行状态中, 根据室内外大气物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整这的运行工况
室外空气变化会造成送风的状态变化,由于室外温度变化,传进室内, 引起室内负荷变化
单元五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与 空调系统
完整最新版课件
1
课题一 通风空调系统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又称轨道交通环控系统)是指在车站站 厅、站台、隧道、设备及管理用房等处所的环境进行空气处理的系统
功能:调节指定区域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并控制二氧化碳、粉尘等 有坏物质的浓度,为了向乘客及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周围空气环 境,并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行。特殊情况下,排烟的作用。
车环境的舒适度,为轨道交通实现无人驾驶奠定了技术基础,但屏蔽门的初投资费用较 高,对列车停靠位置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若客流密度较大,车门口可能出现拥挤,且对
长期运行隧道内温度超标难以解决。
完整最新版课件
6
通风空调系统的分类——按照形式分
屏蔽门把站台和轨行区分开,形成了独立的车站空调通风系统和隧道 通风系统
完整最新版课件
16
通风空调系统的控制及运行管理
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设备维 修计划的制定、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技术资料整理与记录,系统运行档案 的建立;设备的巡查、维修、质量检 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等。
完整最新版课件
17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
车站空调系统集中站设有冷站,负责就近相邻站供 冷,其余各站均采用分散供冷方式,设有冷站, 独立供冷。
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简介

地铁车站通风及排烟系统简介1 地铁车站概况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服务的场所。
地铁车站的站位选择、车站规模、布置方式等对运营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地铁车站一般由站厅、站台、管理及设备用房、换乘通道、地面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部分组成。
地铁站台是地铁车站内供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根据运营功能要求,地铁站台主要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
如图 2.1 所示。
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适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
如图2.2 所示。
侧式站台也是一种常用的车站类型。
侧式车站站台面积利用率、调剂客流等方面均不及岛式车站,因此,侧式车站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或高架车站。
(3)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但投资较大。
如图2.3所示。
2 地铁通风及排烟系统组成地铁通风系统是多系统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地铁内舒适的环境。
在有屏蔽门的地铁车站中通风系统主要包括车站通风系统和隧道通风系统。
车站通风系统包括公共区通风系统和设备管理房通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各系统同时兼作防排烟系统。
如下图2.4所示:图2.4 地铁通风排烟系统系统构成2.1车站公共区排烟系统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由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公共区组成,其防排烟系统一般与正常的通风空调系统合设,在火灾发生时由正常的通风系统转成排烟系统:关闭空调风机,打开相应的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1)站厅层防排烟系统站厅层公共区是地铁乘车的中转站,是连接地面与站台的枢纽,是上下车乘客的必经之地,其安全性对整个车站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简介

地铁车站通风及排烟系统简介1 地铁车站概况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服务的场所。
地铁车站的站位选择、车站规模、布置方式等对运营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地铁车站一般由站厅、站台、管理及设备用房、换乘通道、地面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部分组成。
地铁站台是地铁车站内供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根据运营功能要求,地铁站台主要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
如图 2.1 所示。
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适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
如图2.2 所示。
侧式站台也是一种常用的车站类型。
侧式车站站台面积利用率、调剂客流等方面均不及岛式车站,因此,侧式车站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或高架车站。
(3)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但投资较大。
如图2.3所示。
2 地铁通风及排烟系统组成地铁通风系统是多系统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地铁内舒适的环境。
在有屏蔽门的地铁车站中通风系统主要包括车站通风系统和隧道通风系统。
车站通风系统包括公共区通风系统和设备管理房通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各系统同时兼作防排烟系统。
如下图2.4所示:图2.4 地铁通风排烟系统系统构成2.1车站公共区排烟系统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由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公共区组成,其防排烟系统一般与正常的通风空调系统合设,在火灾发生时由正常的通风系统转成排烟系统:关闭空调风机,打开相应的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1)站厅层防排烟系统站厅层公共区是地铁乘车的中转站,是连接地面与站台的枢纽,是上下车乘客的必经之地,其安全性对整个车站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PPT

地
铁
通
风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
空 调
隧道通 风系统
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屏蔽门)
隧道降温系统(需要时)
根
系 统
底
组 成
知
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大系统)
识
车站通风
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小系统)
空调系统
空调冷冻水系统(水系统)
地 铁
四、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
通
风
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机(TVF,车站和隧道中 间)、车站隧道排热风(TEF,屏蔽门)、射流(推力)风机
空
(长隧道、双线隧道、渡线等辅线)、工况转换风阀、消声器、
调
活塞风道、机械风道、迂回风道(开闭式)及对应风井、风亭。
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大系统):与其他建筑风系统空调的不
根
同点是采用双风机系统(回/排风机)并设最小新风机
底
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小系统)
知
通常采用双风机一次回风系统。
识
集成闭式系统:将隧道通风系统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进行有机
根
屏蔽门 车站的环境品质好;车站空 必须设置活塞风井;非空调季不
底
系统
调设备容量及机房小;不必 可以利用活塞风冷却车站; 设置迂回风道
知
识
条“当活塞风对车站有明显 影响时,应在车站的两端设 置活塞风泄流风井或活塞风
迂回风道”
条“站台和站 厅的瞬时风速 不宜大于5m/s”
地下车站公共区空气 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日
地 铁 通隧道通风系统 风双活塞 空 调
根 底 知 识
单活塞
五、 地铁风机盘管应用介绍
地铁 通风
工作原理
空调
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简介

地铁车站通风及排烟系统简介1地铁车站概况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服务的场所。
地铁车站的站位选择、车站规模、布置方式等对运营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地铁车站一般由站厅、站台、管理及设备用房、换乘通道、地面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部分组成。
地铁站台是地铁车站内供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根据运营功能要求,地铁站台主要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
如图 2.1所示。
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适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
如图2.2所示。
侧式站台也是一种常用的车站类型。
侧式车站站台面积利用率、调剂客流等方面均不及岛式车站,因此,侧式车站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或高架车站。
(3)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但投资较大。
如图2.3所示。
2地铁通风及排烟系统组成地铁通风系统是多系统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地铁内舒适的环境。
在有屏蔽门的地铁车站中通风系统主要包括车站通风系统和隧道通风系统。
车站通风系统包括公共区通风系统和设备管理房通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各系统同时兼作防排烟系统。
如下图2.4所示:图2.4地铁通风排烟系统系统构成2.1车站公共区排烟系统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由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公共区组成,其防排烟系统一般与正常的通风空调系统合设,在火灾发生时由正常的通风系统转成排烟系统:关闭空调风机,打开相应的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1)站厅层防排烟系统站厅层公共区是地铁乘车的中转站,是连接地面与站台的枢纽,是上下车乘客的必经之地,其安全性对整个车站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生培训地铁通风空调介绍资料ppt课件

隧道通风系统
⑸车站隧道通风系统机房一般应设于车站两端,每端应设 1台同性能的排风机按并联运行配置,且应分别配置与风 机同步运行的电动风阀(与风机开启状态一致)。当车站 隧道通风系统机房设于车站两端布置困难时,也可采用单 端排风的形式;
⑹车站隧道风机(排热风机)暂按№18设计,风量初期 按40 m3/s ,近、远期按50 m3/s,风机尺寸按照 Φ1800*1500mm控制。风机荷载暂按照2.0吨考虑。排 热风道按每端50 m3/s的风量设计,其中轨道60%,板下 40%。TEF机械风阀有效通风面积不小于8m2。出口依次 连接避振喉(长200mm)、天圆地方(长1800mm)、 金属外壳片式消声器(长2000mm)、风阀;也可以取消 连体式金属外壳消声器,在风道内安装结构片式消声器。
➢ 2.施工图阶段:根据建筑的施工图,向建筑反馈通风孔洞 的位置,尺寸。提出车站梁的要求,及预提大风机的基础 位置及尺寸,吊钩的位置及荷载。在通风专业设备招标完 成后,向建筑反馈最终的风机基础位置及尺寸,各个设备 的基础、空调箱、冷水机组及水泵的水沟的尺寸位置。
设计接口与各专业配合注意要点
➢ 二、综合管线专业: 待设备管线施工图完成后向综合管线专业提供完整的管线 布置,并与其配合协调整个车站的综合管线的布置。
隧道通风系统
⑶一般隧道通风系统设备和相应风道宜布置在车站两端, 分别设置一座区间隧道通风机房作为区间活塞/机械风道 (其中活塞风道布置应顺畅,其土建式风道弯头不宜多于 3个,有效过风净面积不小于16m2。),在线路正上方或 侧面设置活塞风孔,通过组合风阀与两条区间隧道分别连 通,活塞风阀有效过风面积不小于16m2; 机房内设置两台区间事故风机,通过组合风阀与区间风 井连通,机械风阀有效过风面积不小于10 m2。车站每端 设置一座区间风亭,供区间活塞/机械通风共用,风井有 效过风净面积不小于20m2。 为了减少活塞风道的通风阻力,活塞风道内不设置消声 器,视通风亭周围环境要求可在风道内作吸声处理或加装 消声百叶。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与空调系统》教学课件—07地铁通风空调概述

1.1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组成
❖ 2. 机械通风 ❖ 当活塞式通风不能满足地铁除余热与余湿的要求时,要设
置机械通风系统。根据地铁系统的实际情况,可在车站与 区间隧道分别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 车站通风一般为横向的送排风系统,区间隧道一般为纵向 的送排风系统。这些系统应同时具备排烟功能。区间隧道 较长时,宜在区间隧道中部设中间风井。对于当地气温不 高,运量不大的地铁系统,可设置车站与区间连成一起的 纵向通风系统,一般在区间隧道中部设中间风井,例如郑 州地铁1号线“会-黄区间风井”和2号线“站-南区间风井 ”。
侧向撤出,只能由尾部安全门进入隧道向出站方向的车站 撤离。此时由列车进站方向的隧道风机排烟,由出站方向 的隧道风机送风引导乘客迎着新风撤离。
1.2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
❖ (2)列车尾部着火
❖ 乘客的撤离方向与排烟的运行模式恰好与列车头着火时相 反。
1.2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
❖ (3)列车中部车厢着火 ❖ 此时乘客由车头和车尾的安全门同时进入隧道。进站方向
排风量,控制方式为电动。
1.3 主要区间隧道通风设备及设施
组合风阀(DZ)
传动机构
电动执行器
槽钢安装底框
单元风阀
1.3 主要区间隧道通风设备及设施
❖ 2. 组合风阀组成 ❖ 底框、单体风阀、传动机构、执行器等。
1.3 主要区间隧道通风设备及设施
❖ 3. 电动执行机构特点 ❖ 具有远距离电动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功能、机械和电气两
单元2 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 2.2车站隧道通风系统的运行模式 ❖ 一、正常模式 ❖ 排热风机开启后,列车车载空调冷凝器散发的热量通过轨
顶风道排至站外风亭,列车停站刹车产生的热量通过轨底 风道排至站外风亭。 ❖ 二、火灾模式 ❖ 站台候车区发生火灾,开启排热风机,通过打开两端屏蔽 门,辅助站台大系统排除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站通风及排烟系统简介
1 地铁车站概况
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服务的场所。
地铁车站的站位选择、车站规模、布置方式等对运营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地铁车站一般由站厅、站台、管理及设备用房、换乘通道、地面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部分组成。
地铁站台是地铁车站内供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根据运营功能要求,地铁站台主要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
如图 2.1 所示。
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适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
如图2.2 所示。
侧式站台也是一种常用的车站类型。
侧式车站站台面积利用率、调剂客流等方面均不及岛式车站,因此,侧式车站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或高架车站。
(3)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但投资较大。
如图2.3所示。
2 地铁通风及排烟系统组成
地铁通风系统是多系统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地铁内舒适的环境。
在有屏蔽门的地铁车站中通风系统主要包括车站通风系统和隧道通风系统。
车站通风系统包括公共区通风系统和设备管理房通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各系统同时兼作防排烟系统。
如下图2.4所示:
图2.4 地铁通风排烟系统系统构成
2.1车站公共区排烟系统
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由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公共区组成,其防排烟系统一般与正常的通风空调系统合设,在火灾发生时由正常的通风系统转成排烟系统:关闭空调风机,打开相应的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1)站厅层防排烟系统
站厅层公共区是地铁乘车的中转站,是连接地面与站台的枢纽,是上下车乘客的必经之地,其安全性对整个车站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站厅、站台公共区的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防烟分区时,其设备能力应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按照规定应将站厅层公共区用挡烟垂壁划分成多个防烟分区,当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停止车站空调系统的运行,关闭厅、站台送风系统及站台层回/排风系统,将站厅层回/排风系统切换到排烟模式,烟气经过排烟风管(道)到风井排出,因此造成站厅层的负压使得烟气得以控制而不会扩散至站台层,站厅的新风由地铁的出入口补入。
(2)站台层防排烟系统
站台公共区域是乘客候车以及上、下车的地方,人员的密度也最高,另外站台空间窄而狭长,蓄烟能力较弱,离出入口楼梯距离较远,火灾模式下烟气蔓延的方向又与乘客疏散的方向相同,增加了站台火灾的危险性,比站厅层发生火灾时的疏散和防排烟困难。
地下车站站台公共区域与站厅层公共区域应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同样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应用挡烟垂壁划分为多个防烟分区,风量
的要求与站厅层类似,当站台层公共区域发生火灾时,停止空调水系统运行,关闭站台层送风系统和站厅层的回/排风系统,将站台层的回/排风系统切换到排烟工况,由于站厅层面积较大,站厅层送风的效果也不明显,可以采用出入口自然补风的模式,烟气途经风管(道)经风井排至地面,造成站台层负压,楼梯口形成向下气流,便于人员安全疏散。
在确认上、下行线列车已经越行本站后,打开屏蔽门,开启车站两端的轨道排热风机、隧道风机,以辅助站台层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排烟,从而保证楼梯口有不小于 1.5m/s 的向下气流,使站台层烟气不致蔓延到站厅。
2.2 车站设备管理用房排烟系统
地铁车站的设备管理用房是车站正常运营的心脏部位,发生火灾时不能迅速有效排烟的话,会影响到其他房间的安全,造成设备区混乱和人员恐慌[54]。
因此,做好设备管理用房区的防排烟系统也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关键。
但是,由于设备管理用房小而凌乱,不同房间的使用功能和火灾荷载性质相差很大,加上地下车站空间有限、综合管线繁多,给设备管理用房的防排烟系统设置带来了很大困难。
实际设计中一般将设备管理用房平时的通风空调系统和火灾时的防排烟系统合设,选择耐高温双速风机或并联单独排烟风机的方法来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
一些重要的电气设备房间(如信号设备室、通信设备室、环控电控室、开关柜室等),为了提高灭火系统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一般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后的排风由该房间通风空调系统的排风系统完成。
2.3 区间隧道排烟系统
隧道区间的通风及防排烟设备一般位于车站的两端,系统由隧道风机、电动组合风阀等组成,通过风机、风阀的转换,隧道区间通风系统应满足正常、阻塞和火灾工况的使用要求,区间隧道火灾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风速2-11m/s 计算排烟量,站台发生火灾也可借助隧道区间排烟系统进行辅助排烟。
列车在隧道区间内发生火灾时,只要不完全丧失动力,应尽量将列车开行至前方车站,按车行区火灾的模式进行排烟和疏散。
若列车丧失动力滞留在区间隧道内时,则需要根据列车的着火部位,采用纵向通风的防排烟模式来保证绝大多
数乘客的疏散路径处于新风区,根据着火的位置不同,有以下几种防排烟模式:(1)车前部火灾。
列车前部发生火灾时,为保证大多数乘客的安全,应组织乘客向列车尾部侧车站疏散。
同时,隧道区间通风系统迅速动作,列车尾部侧车站的隧道风机送风,列车头部侧车站的隧道风机排风,使区间形成 2 - 11 m/s 的气流速度,乘客迎着新风方向疏散。
(2)列车尾部火灾。
列车尾部火灾时乘客的疏散方向、防排烟系统的运作模式等与列车前部火灾反向。
2.4车站隧道排烟系统
车站站台公共区设有屏蔽门,屏蔽门外隧道区域为“车站隧道”。
为保证列车停车时车载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以及排除列车的制动发热量,车站隧道内设轨顶及站台板下排风道,对应列车的各个发热点设置排风口,通过区间隧道风机或专用车站隧道排热风机排风。
根据隧道通风系统的要求,在车站隧道内设置排风系统,每条隧道排风量为50m³/s。
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分别负担车站半边的轨顶和轨底排风,在车站的排热风道内设置车站隧道排热风机,车站两端各设置一台排热风机,整个车站共设置2台,每台风机的排风量为50m³/s。
轨顶、站台板下排风道均采用土建式风道,通过集中风室把轨底与轨顶的排风道连起来,通过风阀的开度调节轨顶排风为60%,轨底排风为40%。
当站台公共区或列车发生火灾时,开启车站车行区送风排烟系统,通过风阀的调节,关闭轨底的排风,从而将车站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全部用于轨顶的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