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图文稿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1—14题。
(共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做,实践。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⑶元方入门不顾.⑷孔子亦不师.周公12.下面是选文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弱者抚之以仁。
13. 两篇选文写的内容都与陈元方有关,想想在两篇文章中陈元方各显示了什么不同的性格特征。
(2分)11.(1)约定(2)舍弃(3)回头看(4)学习(一个一分)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用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抚慰贫弱的人)。
13.【甲】文通过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体现了他为人方正,讲究诚信的一面;【乙】文主要写了陈元方与长辈的对话。
面对长辈的问话,他镇定自若。
对于父亲的功绩,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
(答出为人方正、聪明机智各得一分)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12分)(23-24七年级上·贵州黔西·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2.(4分)翻译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4分)本文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答案】1. 同“否”,不 舍弃,抛弃 回头看 2.(1)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3.第一,懂得“信”的重要;第二,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解析】1.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表示否定;(2)句意:却舍弃别人自己走。
委:舍弃,抛弃;(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顾:回头看。
2.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注意重点字词“待(等),君(您),至(到),去(离开)”要理解正确;(2)注意重点字词“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引(拉)”要理解正确。
3.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友人的责骂,以“无信”“无礼”反驳友人,指出友人的问题所在,可见他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且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doc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顾:惭:引: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 ________事件“ 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起” 句的意思是:不如化做把柳絮吹得天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人父的一种尊称;后者是,是人称自己的父6.《咏雪》一文尾太傅两个人的回答的劣未做定,只是“大笑”,十分耐人味,要你此的理解。
二、下面文段,回答太丘与友期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年七,外。
客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无信;子父,是无礼。
”友人,下引之。
元方入不。
1.划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是()A.友人十分愧,下引元方。
元方入家后不友人。
B.友人感到很愧,下引元方。
元方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愧,下去拉元方以(表示好感)。
元方入家后没有回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愧,下去拉元方。
元方不友人自己入家。
2.解文中画的全都正确的一是()A.期(日期)去(离开)委(委任)信(信用)B.期(定)去(离开)委(舍弃)信(信用)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信(相信)D.期(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象。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②已去()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2、翻译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句中标注两处)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陈元方是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请再写出一个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及其故事。
(要求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约定②离开③玩耍④不通否2、(父亲)等你很久,你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意对即可)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示例:曹冲称象。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2[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离开)B.去后乃.至(才)C.友人惭.(感到惭愧)D.下车引.之(引用)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与友期.行期.日中C.待君久不至.日中不至.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周到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B.未若/柳絮/因风起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与儿女/讲论/文义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期日中,过中不至”,这是友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友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曰:“非人哉”,这是友人“无礼”的表现。
B.友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友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在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都强调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尊君在不.()2、翻译句子。
(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5)同“否”2、(1)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1(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肉食者谋之C.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①尊君在不不:②元方入门不顾顾:③客此客: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
(4分)参考答案(一)(16分)5.(3分) C6.(3分)同“否”,吗回头看客居(寓居)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期”、“委”、“去”各0.5分)(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雪”、“绝”各0.5分)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
(2分)“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
《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练习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正午)。
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等待)君久.(时间长)不至,已去。
”友人便.(就)怒曰:“非.(不是)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礼貌)。
”友人惭.(对……感到惭愧),下车引.(拉)之.(代元芳)。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
(每句停一处)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元方/时年七岁③君与家君/ 期日中④元方/ 入门不顾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了。
③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④待君久不至,已去。
等您等了好久都没来,(他)已经走了。
⑤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做的事)啊!跟我约好一起走的,却丢下我走了。
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⑦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
⑧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4、简答题。
(1)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①(朋友)过中不至②(陈太丘)去后(朋友)乃至(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答:①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
②要知错就改。
(或者: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讲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
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