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行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随身扩音小喇叭、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导入(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2、出示课题3、出示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的要求和步骤)(步骤:1、粗读,读准字音。

2、再读,结合注释粗通文意。

3、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不懂的字词要翻检工具书。

3、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实词下加点,重点虚词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三、翻译课文1、译读技巧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加: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 , 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2、老师点出重点字、词、句子(先提问学生,后出示答案)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中午时分)太丘舍去(放弃)去后乃至(才)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年龄)门外戏(嬉戏)“尊君在不”(尊称,您的父亲;“不”通“否”表示疑问)待君(待:等待;君:尊称,“您”)非人哉(语气词,啊)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则是无信(信用)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行

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行

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二单元的第8课《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

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难点:在学习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技能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

②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会利用断句的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录音机,板书这两种方法。

利用录音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情感能够把握得更好。

通过听录音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

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学生抛开课本讲述故事。

三、说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合作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通用9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篇1【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

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

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片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

(板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初一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

初一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

初一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说课稿初一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

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在学习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技能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②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会利用断句的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录音机,板书这两种方法。

利用录音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情感能够把握得更好。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4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4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4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陈太丘与友期》一、说教材《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课文。

这篇文章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

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几篇文章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这一则记陈纪虽然是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大旨在借“陈纪责客”用背面敷粉的方法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文章虽短小却是文质兼美的。

如果说明礼诚信是内容的体现,那么构思巧妙则是写作上的亮点。

全文围绕一个“怒”字展开:(一) 太丘怒。

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二) 友人怒,恶语伤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三) 元方怒。

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友人“无信”“无礼斥责。

2.对“下车引之”“作出”入门不顾“的反映。

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

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基于以上的分析设定本篇文章的教学标有三:A:积累文言词语。

1〉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生讨论,师生明确: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无信”、“无礼”句可以显见。

B:培养语感,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C:通过对本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礼诚信很重要,进一步陶冶性情。

培养健全人格。

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目标B和目标C为教学重点,目标C为教学难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5篇_1

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5篇_1

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5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 1(篇1)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同学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意培育同学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同学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猎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行。

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校是同学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育同学的优秀品行。

本文是同学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同学基础差,如何教学,促进同学学好本文,培育同学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索的重点。

三、说课型定位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留意语言品尝,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颜色,应以同学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突出探究性。

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法阅读法读时品尝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沟通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五、说学法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沟通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六、说教学流程1.导语引人:展现课题:渲染气氛,促使同学思索2.整体感知(1)范读,引导同学勾画重点词语(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把握的字词,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看法,并作强调。

(3)同学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争论解决,并总结解决字词的方法。

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看法,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3、集体朗读课文,培育文言语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内容介绍《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

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几篇文章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借助注释和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二、说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4.学法: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二单元的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

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难点:在学习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

②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会利用断句的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录音
机,板书这两种方法。

利用录音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情感能够把握得更好。

通过听录音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

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学生抛开课本讲述故事。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合作法。

朗读法能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合作法,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以“自古英雄出少年”列举六个古代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古代小英雄导入本课既聪明又有礼貌的小元方来学习本课。

同时大家在昨天的基础续学习老师推荐文言文五字法:读、译、背、悟、写。

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

(优缺点。

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

3、预习检测1:正音
4、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

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5、预习检测2:
A书上的预习痕迹
B翻译预抽测
三、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在家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

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
走舍:放弃乃:才
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
么引:拉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

(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

读出语气,重音,节奏。

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

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六、读后思辨: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信”的看法。

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
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
信。

--莎士比亚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高效通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