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下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三下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夜幕降临的时候,库尔勒就更热闹了。市中心的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条灯,就像一条条彩龙。热闹的夜市上有卖烤鱼的,有卖烤羊肉的,有卖凉皮的……听着小贩们的叫卖声,闻着香喷喷的各色地方小吃,我忍不住要流出口水来。
秋风送爽,柳树和杨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加苍翠。秋风吹来,落叶好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这时候,我的家乡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葡萄、又香又脆的梨子,还有红红的大苹果。维吾尔族老乡坐在金灿灿的梨堆旁,一边唱着丰收的歌,一边把精心挑选的上等香梨装进纸箱,运往全国各地,有些还运到香港、新加坡呢!
(3)还可以把自己的活动写进去。
(4)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二课时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作文范文: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淮河南岸,洛涧之滨。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很迷人、很可爱……
清晨,拉开阳台的窗户,迎面吹来一阵清新、凉爽的风,风中夹着微微的露水,那可是晶莹透亮的小露珠在向我打招呼,好像在说:“小姑娘,今天怎么起来这么早呀?”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排桉树,枝叶茂盛,四季常青,它的树干笔直,好像坚守哨位的战士。麻雀、画眉、喜鹊,各种鸟儿都在这里安家,每天清晨,聆听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别有一番情趣。
我家门前的院子,中间是一座长方形的花坛,里面种了各种各样的花,有月季花、石榴花、鸡冠花、指甲花……红、黄、白、紫,颜色各异,五彩缤纷。我最喜欢月季花,一年四季开不败,老远就闻到花香,似乎花香中还带有一丝甜味。
1、习作1《美丽的家乡》:习作抓住了景物特点,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家乡的美丽,并借鉴了《荷花》一课的写法。

写景作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写景作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写景作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学习写景方法,描写生动。

3、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教学重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学习写景方法,描写生动。

教学难点: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您们讲个故事。

讲公主寻猫的故事。

问:为什么公主一直没有找到她的猫呢?那我们在描述一个抽象的对象时,也要抓住主要特点。

二、学习写景技法。

今天我们学习写景,下面老师给你几组图片,你看看我们将如何描述它呢?图1:白云(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引导学生说出形状。

学习技法:PPT展示一、写形状。

基本格式:什么景物+什么样子小溪弯弯曲曲的发展格式:什么景物+什么样子+像什么样子+什么感受学生根据提示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景物,老师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述,最后给出范例。

山间的小溪。

弯弯曲曲的流向远方,像一条银色的飘带,美丽极了!图2火烧云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文字主要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颜色PPT展示:二、写颜色。

基本格式:什么景物+什么颜色初升的太阳红彤彤的。

发展格式:什么景物+什么样子+像什么样子+什么感受学生根据提示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景物,老师要求学生完整的表述,最后给出范例。

初升的太阳红彤彤的,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美丽极了!图3傍晚景色(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

甲虫'嗡嗡'地叫。

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5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5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收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那些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

(师生共同板题,借机提示“翠”的写法。

)2.你对这种鸟有哪些了解?(交流资料)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5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范文8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范文8篇

写作指导1.写好植物的形态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

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

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

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5)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

例如: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

远看: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

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

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和讲评教学文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和讲评教学文案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附范文:春在家乡星期天的早晨起来,外面小雨淅沥。

春天来了,我们拿着小花伞去公园寻找春天。

小雨中人民公园的大门更显气派。

水磨石的台阶像一面镜子。

倒映出大理石的门柱。

门柱上镶金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非常醒目,使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我们跨进大门,顺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假山下。

人民公园的假山不大,但很奇。

你看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像一头雄师,昂首啸天;有的像一只羔羊,温顺可爱;有的仿佛天然的石墩,供游人休憩;有的又似一柄匕首直插苍天。

怪石中又隐约夹着一条小路,曲折地通向山顶。

绕过缓坡又可见石缝中的树木。

这时蹬上一块怪石,伸手抚摸树枝,只感到入手处的柔软而坚韧。

啊,春的消息挂上了树梢!顺着山脊的另一条小路,我们走下了山坡。

眼前出现的是一片桃林。

远远望着,朦胧的雾气中桃枝已经泛红。

我快步走进林中。

啊,春的足迹已踏进了这片桃林。

枝头上嫩嫩的芽儿似刚出生的孩子。

露出一只只小脑袋观察春天,在这群“小宝宝”的带动下,桃枝在冬天呈现的黑褐色渐退,像复杂的姑娘般泛起了红潮。

我们在山上,在林中找到了春天,于是又去水上寻找。

人工湖畔,碧波荡漾,垂柳掩映。

有些柔嫩的柳条还婆娑着伸入了水中。

像顽皮的小姑娘的手臂,不时的撩起几点小水滴送到游人的脖颈里。

如此美景自然不能缺少游船。

这不正有几只小舟漂了过来。

大家争相跳上甲板,轻轻摇动桨儿,推开波浪,于是我们便置身于绿水中了。

这时不知谁哼起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接着又一个人跟着唱了起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不知什么时候小雨已经停了。

我们又兴高采烈地游览了动物区。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我们不得不在欢声笑语中整队回家了。

虽然这次春游到此结束了,可是这次春游留给我们将是此生不忘的春天美景。

我爱春天,更爱这春色中的故乡!简评:文章按游览的顺序记叙,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责任学校铜厂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普晓英【教材分析】《习作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幅图和一篇写作例文《脱棉衣》。

第二部分是针对例文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力求通过讨论让学生从例文中受到启发:观察多幅图的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还要把几幅图联系起来观察,弄清几幅图之间的联系,看懂几幅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想想哪些内容是图上可以看到的,哪些是图上看不到的,可以通过想象写出来。

再次,写作中要注意,一般一幅图写一段,这样层次比较清晰。

第三部分是习作练习,由习作要求和两组图组成。

【学情分析】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

从上学期习作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笔下没有自己的生活,作文只会抄袭。

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看图作文,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下锅之“米”,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少给学生束缚,大胆放手,打开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使学生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作文。

【教学目标】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根据“习作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图作文。

3、选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并在写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及标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观察几幅连贯的图,能根据图片顺序分自然段来写。

难点:根据画面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习作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

【教法、学法】教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教师下水文引路,提高写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习作一》教案教学目标:1、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也可以写其他地方你喜欢的景物。

2、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在修改习作中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趣揭题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边聆听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还一边欣赏了家乡美丽的景色。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家乡的美,用自己的心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爱,着实让我感动。

这节课,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优美的音乐即将响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看你能听出咱们家乡有哪些好。

2、问题1:听完这首歌,你觉得咱家乡好吗?3、问题2:在什么地方看出好了?可以对照歌词说。

4、引导学习:能抓住家乡的特点。

开头是看到的,接着是听到的,然后是想到的。

表达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5、教师小结:眼睛里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耳朵里听到的是劳动的歌声随风缭绕;心里想到的是幸福的生活万年长。

你们说,咱家乡好不好?6、过渡:是啊,人常说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

说起生养我们的家乡,内心都会充满喜爱之情。

歌手们通过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就用手中的笔通过写文章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你们有信心吗?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15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题材。

(1)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迷人的景物,它们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对家乡的景物做了介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下册习作训练第一组:主题——写一写家乡的景物一、习作解读人教版六册第一组是介绍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单元,这组的习作就是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内容选择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尽力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三、目标与要求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

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方法和措施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家乡有特色景物的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拍成照片。

课堂上先通过教师的讲述初步感知家乡美,然后自学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再由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自主习作。

五、教学过程(一)指导审题,寻找家乡美1.激趣读题: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好吗?2.同学们都亲临了家乡的景点,你准备把家乡的哪一处景物美美地介绍一番?先请大家起一个亮丽的题目。

如《环游地球80天》、《了不起的跨海大桥》、《人民广场之夜》、《我爱大塘河》、《慈溪杨梅甲天下》。

(二)指导构思,突出家乡美1.师生合作,探究习作要求。

怎么介绍才能吸引人呢?我们可以先读读习作要求。

说说这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归纳,抓住关键词“景物特点”、“一定顺序”、“热爱家乡”、“丰富想象”,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南志宏教学准备: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这部分的教学准备,可不是一点时间,要用专门的课时进行训练,不能操之过急。

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实在是有点难。

在平时,就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要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再来进行这一训练,明显不足,因为,作文教学不是一两节作文课可以完成的。

在这之前,要进行写句子的训练,写静态景物的训练,动态景物的训练,展开联想的训练等,这本来是一二年级的训练内容,可是,没有,只好在三年级训练了。

同样,到了五六年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也要补上。

否则,只能是会写的会,不会写的照样不会。

)(1)了解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特点的不同写法。

(2)如何啊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3)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2.关于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教学可从本组几篇课文导入,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

(介绍一处即可。

)互相启发感染,听的同学,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

小组评议,互相评价。

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

全班交流、评改。

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教师就同学发言做总结。

3.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这个也必要,也不必要,因为,学生的语文书上,就有这方面的文章,比如《赵州桥》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

教学时,完全可以用这个文章来作范文进行文章的结构指导。

)(3)作前准备: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下面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景物名称、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很重要。

)备课策略思考本次习作教学,我们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呢?策略预设如下: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

如果学生想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到名胜古迹,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写。

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初步完成习作后,进行交流和讲评。

教师先提出习作标准: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有丰富的想象。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并说出习作好在哪里。

最后在全班交流。

选取好的以及有特点的习作做讲评。

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

在全班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誊写清楚,(这一步千万不要忙,如果写到了作文本上,再让学生修改,那可就难啦。

一般情况,学生对于批改过的作文,除了看一下评语,根本不改,老师是费力不讨好)。

学生完成习作后,可以办一期以“家乡的景物”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本次习作应该指导学生以写春天里的家乡景色为主。

写其他季节的景物也可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实际是口语交际课(作文前):(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2.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①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②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③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④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⑤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激发情趣,游戏引路:(三)1.猜谜语是大家喜欢的游戏。

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夸家乡,猜景物”的小游戏。

(让一个小朋友说家乡的某一景物的特点,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2.评议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氛围,积累习作的语言,实际上也是抓住景物特点的训练,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作文中:(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师:通过上节课的口语课,我发现,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不过,介绍的时候,可要注意几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体会一下,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出示片断一]: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学生读片断,并说说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的?师:世上景物千差万别,观察景物的顺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

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出示片段二)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家乡的芦苇塘尤其迷人。

(总写)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苇塘披上了一层金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那些鸟本来就很漂亮,此时就更漂亮了,那羽毛闪闪发光,明亮耀眼。

那翠绿的芦苇像用碧玉装饰成的,闪射金光,苇塘变成金色的了。

(分写:静态)这时,塘中又显得那么静。

没有鸟叫,没有芦苇的碰撞声,也没有青蛙的叫声。

芦苇好像很疲倦了,耷拉着头,弯着腰,鸟儿也缩着头躲在苇丛中。

这一切构成了恬静的苇塘。

(分写:动态)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出示片段三)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村头的荷塘很美。

荷叶有的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

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摇荡。

秋天的池塘真好像是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

站在远处,看到荷花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水中,偶尔被风一吹,荷花左右摇动,又像少女在翩翩起舞。

深深地吸一口气,就会闻到一种淡淡的清香。

来到荷花跟前,看到的却又是另一种情景,闻到的香味则更加浓郁。

(抓住了特点,可如何把这处特点写具体,也是一个问题。

好多老师上作文课,觉得自己都说到了,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写不出来,写不具体呢?答案只有一个,没经过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训练,他当然写不出来啦!!!所以,第2和第3这两个片断,可以专门用来训练怎样把景物写具体,放在这里,看起来完整,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学生写的景物可不是荷花,也不是苇塘。

)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出示片段四)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开放。

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草苏醒了,首先给操场染上了片片翠绿和星星点点的嫩黄。

弯腰驼背的柳树挥动着嫩枝条甩出了一串串柳絮儿,迎春,玫瑰,月季竞相开放。

夏天,凤仙花,牵牛花,荷花争先恐后,五彩缤纷,把我们的校园装扮成一个花的世界。

荷花池里的荷花,更是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有的张开笑脸……秋天来了,菊花成了校园里的娇娇者。

它们形态各异,龙菊张牙舞爪,葵菊眉飞色舞,最惹人喜爱的要数银菊了,扎着小辫儿,迎风起舞。

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⑴师述: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

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即使你写的是落叶也会给人美感。

欣赏下面的片断。

⑵[课件出示片断二]:(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蝴蝶,现在已经回窝睡觉去了。

可是,又有一些“蝴蝶”活跃起来了,它们代替了真正的蝴蝶。

那就是被秋风吹落了的树叶。

秋风一吹,树叶随着纷纷飘落,尽情飞翔,有黄的,有绿的,有半黄半绿的。

虽然它们不像真正的蝴蝶那样色彩缤纷、花样繁多,但也颇具一番情趣!树叶纷纷落下,在地上积多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厚厚的一层“地毯”。

孩子们踩在上面,跺得“地毯”吧唧吧唧地直响,他们嘻嘻哈哈地笑着、跳着,为秋天增添了生机。

【在学生的评议后,教师适当地总结出片断的写作方法。

】【对于以上四个环节,本人认为,可以专门上一节课来训练,不必要用4个5个例子,多了反而不专,用一个例子,详细分析,得出写具体的方法,再经过训练,就行。

不过,一两节课可不行噢,还要用日记来强化训练。

我在实际操作中,是用《赵州桥》一课来指导的。

这些段落,可以结合指导,在最后用来欣赏也是可以的。

】师:现在,同学们先将自己去游览观察记录的素材拿出来,在小组中和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看看谁观察得细致,说得有特点,讲得清楚,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注意要互相启发。

(这里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组织材料。

)3.推荐讲得最好的在全班发言。

其他同学评议。

4.学生自由读题,想想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写自己的家乡或其它地方的景物)5.按照下面的提示把题目中有关语句再读一读(课件出示提示:)观察:(仔细观察景物的特点)顺序:(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感情:(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第三课时:快速行文,一气呵成:现在,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家乡的美景,抒发爱乡的情怀,把我们可爱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伙伴们吧!别忘了,先想好一和美丽的题目,然后想清楚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什么特点写。

注意写出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哟。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设计意图:佳作引路,引导学生读中学法,读写结合,一方面积累了习作的语言,另一方面借鉴文章的方法,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

在此前提下,学生习作也就有话可说,有法可行了。

]第四课时、后作文:(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课时能完成习作,还有时间,也可以在第三课时进行,在小组里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