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董必武

合集下载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生平简介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生平简介

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生平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生平简介我想大部分中国人对董必武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第一届共产党领导人之一,也就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带入了中国,同时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XX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董必武简介的知识。

董必武简介董必武的画像董必武简介记载说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原名叫董贤琮,他出生于湖北黄安县。

董必武从小就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两年后又考入湖北的文普通学堂,在学堂内学习五年后毕业,毕业后的董必武被清朝学部授予学位,后来在黄州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一年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感到革命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实质,所以前往东京去学习法律,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后来随孙中山回国后多次参与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的董必武再次前往日本1981年才回国,回国后的董必武在上海组织五四运动后来又创办了武汉中学。

1934年冬兵不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担任中央党校的校长,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董必武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将我国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我国革命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为我国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必武的孙子是谁董必武是我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正是董永生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带入了中国。

董必武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他的子女和后代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孙子董永生。

董必武的孙子董永生出生于1968年,他是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董永生在1991年的时候参加了工作,现担任密山市兴凯湖乡党委书记。

由于他出生于革命家庭是董必武的孙子所以从小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后来他在青年时期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休后又一直做教育工作。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

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董必武的故事:吃饭穿衣见精神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摆过“老资格”。

相反,每时每刻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如吃喝穿等小事上,显示了一位革命长者儒雅而自我要求极严的道德约束力。

吃饭穿衣见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董必武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做党的统战工作。

当然,此时的他再不能一身粗布衣的延安打扮了。

到了武汉,要换换装,要打扮成国民党统治区的绅士模样。

董必武是党的领导人,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要找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谈话、做工作,有时还要与外国使者、记者谈话,按理应该穿戴得像样些。

当时,比较好的礼帽要10元一顶,但董必武特意吩咐工作人员,只能买一顶3元钱的礼帽,一双最普通的皮鞋。

当然,这也只是装装样子,迎送客人时穿戴一下而已。

工作人员不理解,对董必武说,社会上有名望的绅士穿的是丝绸马褂,一般的中等知识分子也要戴好一点的礼帽,共产党人又不比国民党人低*,为什么不能买好一点的呢?董必武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要革命的,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没有理由为自己讲阔气讲排场,更没有必要去同国民党比这比那。

要比就要比革命,比谁真正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利益,比谁能得到中国劳苦大众的拥护。

吃饭穿衣戴帽非小事,我们出来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党中央、毛主席和根据地人民的艰苦生活,想到敌占区人民逃荒要饭的情景。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只要扮演一个舞台绅士就行了,应付应付就行了,下台后谁还穿它呀!买好的长袍马褂、礼帽、皮鞋,不是太浪费了吗?1937年9月下旬,董必武坐船从武汉到南京与国民党谈判。

那时,从汉口坐客轮去南京,旅途漫漫,耗时甚长。

在船上,董必武只肯坐普通舱,吃饭时从不要炒菜,只吃一人一份的普通饭菜。

董必武对随行工作人员说,这已经很好了,很奢侈了。

目前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太艰苦了,党中央领导人、毛主席还每天吃着黑豆、小米饭。

青年董必武怎样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董必武怎样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余志强年董必武怎样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

本文系统回顾了青年董必武的革命初心,梳理了董必武摈弃封建科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进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人生历程,旨在通过董必武的个人革命经历说明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1886年3月5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内城南街一户清贫的秀才家庭。

青少年时期董必武也曾向往科举之路,在认识到清政府的专制腐朽后,追随孙中山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从一个封建秀才转变为民主主义革命者;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救国理想破灭,他又在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认识到唤醒人民大众的力量才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由此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救国的道路,从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梳理董必武怎样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回顾他的革命初心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清政府专制腐朽打断了科举之路董必武的青少年时代在封建帝制时期度过,他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封建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曾向往过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

1903年,17岁的董必武连续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获得了附生学员资格,考中了秀才。

董必武的青少年时代,中华民族已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境地,劳苦大众深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多重欺压,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身边一件件血淋淋的真实案例让董必武对阶级剥削,对腐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朴素的阶级仇恨。

1893年,在黄安的东邻麻城县宋埠镇发生的“教案”给董必武留下极深印象。

宋埠镇的一名外国传教士经常为非作歹,因强奸民女激起民愤,被当地百姓击毙。

清朝地方政府不但没有为民做主,反而镇压了涉案百姓,向教堂及传教士巨款赔偿。

董必武抗战文选

董必武抗战文选

董必武抗战文选董必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革命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时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统一战线领导人之一。

董必武以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的战略布局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在抗战初期,董必武就深刻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威胁,他坚信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赢得胜利。

他积极参与组建中国游击队,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他发表过许多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演讲,群众积极响应他的号召,纷纷参加到抗日战争中来。

二、统一战线与共同抵抗董必武非常重视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他积极与各个抗日组织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共同立场,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他提出了“共同抗战,共同政府”的主张,主张一切抗日党派、军队、人民团体在国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有自己的地位和任务。

三、坚持扎根群众基础董必武在抗战期间一直坚持扎根在群众基础上,他深入农村、工矿区和根据地,调查研究,了解广大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他积极组织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调动他们参与抗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他们的领导者和带领他们抗击日寇的旗帜。

四、坚决抗击和揭露投降主义董必武对于国内的投降主义现象极为不满,他多次公开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讲,指责那些勾结日本侵略者、投降卖国的行为。

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投降主义,不论是国民党内的还是其他一些抗日组织内部的。

五、积极动员青年参与抗战董必武非常重视青年力量的发挥,他提出了“青年是进步的力量”的口号,呼吁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

他深入学校、团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动员更多的青年加入抗日救亡事业。

他宣传和倡导共产主义思想,使广大青年群众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和感召。

六、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董必武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他秉持着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叶剑英(1975.04.08)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全国人民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同志。

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

他对党、对人民、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忠心耿耿,始终不渝。

他六十多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董必武同志对建立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感到深切的悲痛。

早在本世纪初,董必武同志就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他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一九二○年在湖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第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组织之一。

一九二一年,他同毛泽东同志一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他回到湖北,负责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担任过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湖北省委委员。

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

一九三四年,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以后,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他作为我们党的代表之一,在同国民党的谈判中,对国民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全国解放前,他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全国解放后,他担任过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董必武简介-爱国革命家董必武简介生平

董必武简介-爱国革命家董必武简介生平

董必武简介-爱国革命家董必武简介生平我想大部分中国人对董必武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第一届共产党领导人之一,也就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带入了中国,同时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董必武简介的知识。

董必武的画像董必武简介记载说董必武出生于1886年原名叫董贤琮,他出生于湖北黄安县。

董必武从小就好学,所以在1903年的时候就考取了当地的秀才,两年后又考入湖北的文普通学堂,在学堂内学习五年后毕业,毕业后的董必武被清朝学部授予学位,后来在黄州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一年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感到革命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实质,所以前往东京去学习法律,在到了东京之后他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后来随孙中山回国后多次参与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的董必武再次前往日本1981年才回国,回国后的董必武在上海组织五四运动后来又创办了武汉中学。

1934年冬兵不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担任中央党校的校长,同时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董必武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将我国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我国革命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为我国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必武的夫人董必武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为我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正是由于董必武才让我国走上了改革的这条道路,董必武可以算得上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那么陪伴着为民族英雄的又是怎样的一位女性呢?董必武夫人又是谁呢?董必武一家照据史书记载董必武一生总会有三位夫人,董必武的第一位夫人名叫黄俊贞,她是红安县高桥镇人,她是董必武的第一任夫人她也是董必武的结发妻子,她和董必武是在1910年的时候结婚,结婚后她为董必武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这个儿子未满周岁就幺折了。

董必武的第一位夫人和他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失去了联系,黄氏由于思念董必武日夜哭泣,导致双目几乎失明后来中风卧床不起,在1943年的时候因病去世。

董必武

董必武

谢 谢

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
1、个人生活作风 大连罢宴 处理匿名信 2、教育子女 3、文学造诣 书法 诗词
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
大连“罢宴”
那天董必武去视察旅顺海军基地。中午,董必武一 看餐桌上摆满了酒菜,不声不响地就径直穿过餐厅,走 上楼梯回到了自己休息的房间,把房门一关,不再出来 了。董老说,不把酒和贵重的菜撤掉,他就不吃了。愣 了一会儿,基地领导推开董老的房门,向坐在沙发上的 董老赔笑脸,说道,我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准备,就是 准备了一些海味。平时结合潜水训练,战士们带一个网 袋下水,顺便给我们带一点海味上来,给我们改善改善 生活,大海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靠海吃海,这不 算是浪费。 董必武听了这番话,才下楼吃了顿便饭。
永远的丰碑 ——董必武生命 Nhomakorabea院:王雨晴 闫阁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 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 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 和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 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 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创立了不朽的功勋。1975年4月2 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
朴实无华的生活点滴
处理匿名信
一次,检查员从控告箱里收到一封匿名信,控 告中央办公厅采买员有贪污行为。检察员经过调查 了解,发现被控告的采买员并无贪污行为,只是嘴 巴馋一点,本人也已经改过。他把信交给董必武并 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向董必武作过汇报后,认为问题 可以了结了。 而董必武却说:“既然这位采买员没有贪污行 为,为什么有人写信控告他?写信人是谁?他对采 买员有什么意见?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吗?”后经 多方了解,查对笔迹,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写匿名信 的同志。原来这位同志因为一件事同采买员吵过架, 又发现采买员平时多吃好菜,就认为他有贪污行为, 写了控告信。

[下载打印版本]董必武

[下载打印版本]董必武
董必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
人物生平
一、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者
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同志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 的启蒙教育,17岁时考中秀才。青少年时期的董必武同志,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专制和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 压掠夺,立志救国救民。
董必武同志是严明法纪、严守纪律的模范。1944年1月3日,他在重庆回复中共中央元旦贺电的谢寿电文中 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时候,要毫不犹豫地坚守着中央分配给我的岗位。”1955年,董必武同志担 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他强调要注重对党员进行法制思想教育,使党员懂得“国法和党纪同样是必须遵守的, 不可违反的”,“我们党员应当成为守法的模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自己就是遵纪守法的模范。 他家中有一间办公室,从来不允许家人进去,即便有什么事找他,也只能在门外喊他,有关党和国家的秘密, 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董必武同志毅然奔赴武昌投入战斗,从一个晚清秀才成为坚定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主义者,从此走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职业革命家道路。他追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 生,先后加入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斗争。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 黑暗让他苦闷痛心,“触于眼帘,即市井萧条,民气沮丧,沉郁惨淡,人以幸生苟免为心”。董必武同志走上重 新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
01 人物生平
03 家庭生活 05 后世纪念
目录
02 主要著作 04 人物评价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 人 , 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党史人物:董必武
董必武
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

湖北黄安人。

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

后在黄州任教员。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年秋在部部******1934年代表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出版有《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诗选》、《董必武年谱》。

精心整理
194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