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期末复习题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乡村旅游中,主要存在①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②建设项目污染③()④与经营活动造成的污染。
A、噪声污染B、环境污染C、水分污染D、物质污染参考答案:A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生态合理、社会适宜、()的。
A、原生态B、经济可行C、经济发展D、旅游发展参考答案:B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参考答案:A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的关系为斗争参考答案:D6.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参考答案:A7.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参考答案:A8.长日照植物是()。
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C、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D、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参考答案:A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参考答案:D10.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参考答案:D11.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参考答案:B12.种群平衡是指()。
创意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考核试卷

B.基础设施建设
C.农产品加工
D.环境保护
8.在创意休闲农业规划中,以下哪个策略可以增加游客粘性?()
A.提供高品质农产品
B.开展农事体验活动
C.举办节庆活动
D.降低门票价格
9.以下哪个因素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A.城乡一体化
B.农村人口老龄化
C.乡村旅游市场旺盛
D.政府政策支持
10.在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中,以下哪个方面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A.品质提升
B.包装设计
C.品牌塑造
D.促销活动
11.以下哪个季节最适合开展休闲农业活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创意休闲农业规划中,以下哪个环节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A.农业技术服务
B.农产品销售
C.农业旅游开发
A.农业科普教育
B.环境保护教育
C.传统农耕文化展示
D.现代农业技术展示
18.以下哪些策略有助于休闲农业园区应对淡季经营?()
A.开发淡季特色产品
B.举办主题活动
C.提供优惠套餐
D.加强市场推广
19.以下哪些是休闲农业园区在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A.游览安全
B.食品安全
C.消防安全
D.疾病防控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些因素是创意休闲农业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A.当地自然资源
B.交通运输条件
C.目标市场定位
D.农业科技水平
2.休闲农业旅游可以包含以下哪些活动类型?()
休闲农业概论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休闲农业概论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经济性原则_生态性原则_参与性原则_文化性原则2.休闲农业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自然资源_景观资源_人力资源_产业资源3.下面属于休闲农业文化资源的是()。
参考答案:宗教及民俗活动_传统雕刻艺术及手工艺品_节庆文化4.农家乐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这一主线展开丰富的旅游体验设计。
参考答案:正确5.根据休闲农场的特色定位和预算,休闲农场经营者常常选择差异化战略或聚集战略进行市场开拓。
参考答案:正确6.休闲农业的文化与创意经营,必须根植于农耕文化。
参考答案:正确7.参与式保障体系(PGS)是生产者、消费者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来构建信任。
参考答案:正确8.完全消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根源在于政策不完善。
参考答案:错误9.现在的所谓社会生态农业主要的消费对象是小有产者。
参考答案:错误10.配第-克拉克定律指的是()参考答案: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11.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哪几种经济提供物()参考答案:产品_商品_服务_体验12.在我国,休闲农业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条件有()参考答案:传统农业的转型_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乡土文化的回归_休闲时间的增加_道路与交通的改善13.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民间自行发起模式_农会与政府合作发起模式_政府自行发起模式_农会自行发起模式14.____________理论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到访游客的到访人数通常随旅行距离增大而减少。
参考答案:旅行距离衰减15.休闲农业规划,要搜集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人口现状、_____________和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等。
农业发展规划设计考核试卷

4. 通过规划设计和政策引导,可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在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互补与融合,如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等,从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B. 水资源分布
C. 土壤类型
D. 农业补贴政策
19.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 )
A. 提高产品质量
B. 降低生产成本
C. 加强品牌建设
D. 扩大出口渠道
20. 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
A. 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村旅游
B. 创新旅游产品
C. 提升服务水平
D.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6.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7. 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8.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B. 市场需求
C. 政策环境
D. 城市化水平
13. 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A. 提高化肥使用量
B. 发展节水灌溉
C. 扩大养殖规模
D. 减少农作物种类
14. 农业发展规划设计中,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
A. 提高农产品价格
期末复习资料(农村发展规划)

期末复习资料(农村发展规划)
“农村发展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职业构成
2.农村发展规划
3.农业区域
4.生态平衡
5.农村发展
6.人口的性别构成
7.农村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8.区域
9.发展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农村发展战略
12.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13.现代农业
二、思考题
1.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农村发展规划的类型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有哪些?
5.现代农业区域类型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6.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农村发展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8.现代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9.生态农庄规划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0.推动型产业的特征是什么?
11.分析年龄构成对农村区域规划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2.农村区域人口的年龄由哪些构成?
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14.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生态农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7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18.种植业规划的依据有哪些?
19.农村发展规划的任务有哪些?
20.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020年7月4921《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考试答案

1941
试卷代号: 4921
国家开放大学 2020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0 年 7 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l.B
2. B
3. A
4.D
5. A
6. A
7. C8.D9. A Nhomakorabea10. A
11. B
12. B
13. D
14. D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1) 综合整体性原则。 (1 分)
(2)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1 分)
(3) 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1 分)
(4) 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 (1 分)
1942
(5) 社会广泛参与原则。 (1 分) (6) 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1 分)
27. 简述休闲农业项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10 分)
15. A
16. C
17. C
18. B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9. C
20.D
21. 以农为本农旅结合 22.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23. 直接质疑 24. 衣业生产农民生活
25. 规划产业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26. 简述景观生态规划的定义及其原则。 (10 分) 答:景观生态规划定义为: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 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 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4 分)
)。
A. 农户
B. 衣业景观
C. 衣家饭
D. 农家院
14. 下列属千休闲农庄规划主要项目类型中农事体验类的是(
园艺作物种植与休闲农业发展考核试卷

B. 喷灌
C. 沟灌
D. 浇灌
18.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减少废弃物排放
C. 增强社区参与
D.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9. 以下哪些作物适合在园艺疗法中使用?( )
A. 观赏植物
B. 芳香植物
C. 触感植物
D. 有毒植物
20. 休闲农业中,以下哪些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参与?( )
D. 风力较大
6.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 )
A. 增加绿化面积
B. 减少化肥使用
C. 提高生物多样性
D. 促进生态旅游
7. 以下哪些是园艺作物种植的常见方式?( )
A. 露地种植
B. 温室种植
C. 水培种植
D. 旱地种植
8. 下列哪些作物适合进行园艺疗法?( )
A. 多肉植物
B. 香草植物
7. 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矛盾的。( )
8. 休闲农业项目可以全年无休地向游客开放。( )
9. 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不适合休闲农业的发展。( )
10. 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不需要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请简述园艺作物种植过程中应如何进行土壤管理和施肥,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
1. 园艺作物种植只需要关注作物的生长,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
2. 休闲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
3. 任何土壤都适合园艺作物的种植。( )
4. 休闲农业项目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
5. 在温室中种植园艺作物不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708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试卷代号:11708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试题2023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概念规划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源于城市规划领域。
我国概念规划的第一个实例是2001年1月完成编制的()oA,《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B.《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C,《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D.《河北省休闲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 .具有理论性、科研性、实验性、专家性、长期性、指标化等特点的现代农业规划是()。
A.宏观层面农业规划B.中观层面农业规划C微观层面农业规划D.国家层面农业规划3 .产业技术逐步完善和成熟,自然垄断利润逐步消失,众多新加入者,竞争表现为价格战,这是现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阶段的特点。
A.自然垄断B.全面竞争C.产业重组D.蜕变创新4 .农业产业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B.光C.生物D.电力5 .下列属于农业产业宏观发展规划编制内容中总论部分的是()oA.规划的目的和意义B.自然资源C.环境条件D.市场分析6 .下列属于现代农业产业宏观发展规划的分析方法的是(),A.SWOT分析方法B.层次分析法C.线性规划方法D.模拟法7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定位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政府主导B.市场导向C.挖掘潜力D.体现未来8 .在规划中主要被应用在前期实地调研中,用来确定规划范围、面积等信息的技术是()。
A.虚拟现实技术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9 .当前农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产业集聚型B.融合发展型C.政府主导型D.科技引领型10 .农业跨界融合产业的发展模式中“农业十康养”属于()。
A.地理跨界B.产业跨界C.技术跨界D.模式跨界IL下列不属于都市现代农业特征的是()。
A.功能多样性B.高收益性C.高度集约性D.可持续性12 .通常所说人的素质不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1.休闲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之体验的新兴产业。
2.休闲农业是主要围绕“农”字做活农业旅游,以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为内涵。
3.休闲农业的本质其实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新兴产业。
4.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
于是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5.休闲农业发展背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农村资源禀赋和文化要素;城市压力和休闲需求增加6.休闲农业的特性:生产性。
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商品性。
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可持续性。
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充分实现农业的持续协凋发展。
商品性。
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市场性。
休闲农业的消费主流一般是从城市流向农村,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自然性。
休闲农业活动以农业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季节性。
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季节性明显。
7.休闲农业的功能:经济功能。
休闲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功能。
休闲农业为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提供交流平台,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功能。
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机会,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科普园地。
文化功能。
休闲农业包涵农村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和农业产业文化,在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环保功能。
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游憩功能。
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有利于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陶冶性情。
医疗功能。
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有利于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
8.国外发展历程:萌芽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旅游业的分支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20世纪70年代——交叉产业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产业规模创意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意农业9.台湾创意休闲农业:创意休闲农业的台湾模式贯彻“以民为本,以农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农本思想,它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意模式,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依归,体现了文化元素的多元性、娱乐性、创意性。
10.台湾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特点: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主题突出,错位发展; 凸显在地风情; 创意开发,自然、文化、生态和资源等融为一体;11.休闲农业的国内的发展: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主要是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举办农业节庆活动等,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呈现单一的农村观光特点。
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
主要是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的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
我国的农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体现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的特点。
规范经营阶段(2000年至今)。
主要是融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保健等功能,加上各级政府逐步关注和支持,休闲农业初具规模,体现拓展农业综合功能的特点。
12.发展休闲农业的作用: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富裕农民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美化农村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愉悦城乡居民13.发展休闲农业的经济意义: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收益; 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业收益;休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整体收益。
14.发展休闲农业的社会意义: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
休闲农业是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的重要选择。
休闲农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15.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创意策划品牌化; 消费项目多样化;业经营联盟化;16.休闲农业的基本要素:有东西可看(Things to See)有事情可做(Things to Do)有产品可买(Things to Buy)17.休闲农业经营三部曲:流连忘返;制造人潮;建立口碑18.休闲农业园区构成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工程要素18.1自然要素:水域景观;天文气象景观;植物景观;动物景观18.2人文要素:特色建筑;风物景观18.2.1风物景观: 节假庆典: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开斋节民族民俗:闹元宵、龙灯会、端午粽、腊八粥神话传说:蓬莱八仙、连云港孙悟空民间文艺:腰鼓舞、秧歌舞、孔雀舞、长鼓舞地方物产:名酒、名茶、地方风味、地方特产18.3工程要素:山水工程;路桥工程;游憩工程;服务类建筑;管理类建筑18.3.1山水工程:山水工程主要指在造园过程中改造地形、模山范水、创造优美环境和意境的工程。
山水是观光农业园的骨架。
山水工程主要包括地形和水景两大方面。
18.3.2路桥工程:园路是园区的脉络,桥梁是道路的延伸,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
有组织交通,划分空间、构成景观序列、为水电工程创造条件的作用19.园林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一般体型小,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对园区景观影响很大。
主要包括园椅、园凳、园桌、展览及宣传牌、景墙、景窗、门洞、栏杆、花格及雕塑等。
20.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21.物种结构—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关系的格局空间结构—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的变化,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时间结构—是指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22.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同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物与耕作制度等在纬向上的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位置不同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经向上的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由于地形、地质结构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异规律。
23.自然分布梯度:气候土壤梯度:由于气候、土壤的差异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梯度分布。
流域地形梯度:由于流域地形条件和地貌部位差异而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梯度分布。
24.农业区位对农业水平结构的影响自然区位——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位置优势。
经济区位——由于交通、市场、技术、资金、信息等所决定的空间位置优势。
25.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理论:背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能够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然而不够发达的运输、加工、贮藏、保鲜等成为商品的制约条件。
杜能的孤立国假设: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场是中心城市。
农产品的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
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
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26.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程度越高。
如果用单位土地投入的劳动力来衡量生产的集约程度,则越靠近中心城镇,单位土地投入的劳动力越多。
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然。
生态经济区位理论——在经济高度发达阶段,交通、运输、保鲜、贮存、加工能力加强,销售网络健全,商品信息流通,相对自然环境引起的产量差异来说,运费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这样,逐步在最有利的自然条件下,按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2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人口密度梯度。
城乡经济梯度28.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十分之一定律”29.食物链的类型捕食食物链。
腐食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30.食物链加环的作用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3、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31.食物链加环类型生产环:在食物链中加入新的环节,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又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效生产环。
增益环:这种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
减耗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加一个已有的环节,从而减少生产耗损,增加系统生产力。
复合环:具有两个以上功能的食物链环节。
复合环的加入把几个食物链串联在一起,增加系统产出。
加工环:将农副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利用,或农-工-贸一体化。
32.食物链加环遵循的原则食物链加环并非越长越好食物链加环要讲究综合效益33.食物链解链为减少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和人体,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采用食物链“解列”的方法,即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其与达到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34.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指在生态系统内安排各种生物群落,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35.时间结构涉及的因素有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和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在一个地区是相对稳定的,选择搭配适当的物种,实现周年生产。
36.搭配的方法有长短生育期搭配,早、中、晚品种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时序交错,籽粒作物和叶类、块根类作物交错,绿色生物与非绿色生物交错,设置控制措施延长生长季节,化学催熟,假植移栽等。
如稻萍鱼中几种鱼混养,分期投放,分批捕捞,实现周年养鱼,也是得益于巧妙的时间结构。
37.景观美景观设计师对生活(包括自然)和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和优美的景观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