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三、课文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2、背诵全诗;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四、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这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资料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期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三)朗诵诗歌(四)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五)赏析全诗一诵读并赏析①段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6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同学们,看这幅对联写的是谁?(李白)对于诗人李白,我们并不陌生,他傲岸不屈、渴望受到重用。

前几天,我们刚刚读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里面有两句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在这里用“梦”类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借“梦”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从题目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明确:内容:梦游天姥目的:留别文体:吟(PPT介绍文体知识)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总结: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PPT展示)天姥瀛洲天台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暝殷岩泉澹澹石扉訇然鸾鸟觉时长嗟四、再读诗歌,读懂文意大家自由朗读,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PPT展示)梦()梦()梦()明确:梦因梦境梦醒五、三读诗歌,分析体会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白之所以会梦游天姥,是因为什么呢?(齐读第一段)天姥山在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明确:高耸入云难以寻找(背诵第一段)2、正因为如此,更能引起诗人探求的欲望。

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

(齐读第二段)(1)用原文回答,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心情如何?看到什么?如何登山?(齐读“我欲因之梦吴越”——“身登青云梯”)(2)诗人站在前人开拓的古道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的诗句。

明确:看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听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诗人梦中的天姥山有奇花异草迷人眼,也有泉水殷殷如雷鸣,幽深寂静,使人战栗。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1、赏析第1节: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2、赏析第2节: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②学生齐读。

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投影)要求:a、不能直译原文;b、文笔要流畅优美;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②找依据;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2、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的艺术风格;3、掌握诗中的文言字词。

二、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2、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重点]1、领会本诗的浪漫风格;2、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追求理想,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全诗,把握内容要点;结合诗人经历,体会全诗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疏通词句,熟读全诗。

[教学过程和要点]一、导入师:同学们对李白了解吗?生(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唐代诗人诗仙浪漫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师:“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气的神仙般的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

天宝元年,李白出发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

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

第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加粗字幻灯展示)。

二、解题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诗歌的标题读一下。

生(大多数学生读成)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将“吟”读成Yǐn,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音呢?什么意思?生(马上纠正):“吟”读yín。

(但对“吟”的意思,做沉思状)师:“吟”是一种歌行体,白居易不就有《暮江吟》,孟郊有《游子吟》吗?一般与前面的内容连读,也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那么,“梦游天姥”讲的是什么?生:诗歌的内容。

师:那么,“留别”呢?生:写诗的动机。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

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

3。

认识散文问题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李白的诗,酒,剑引入,并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含义。

2、写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

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

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

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3、作者介绍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3、理解本诗的意境及其所展示的诗人独特人生态度和傲岸性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授课用时:两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一朵色泽不同的奇葩,他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当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豪迈而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李白。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二、常识简介:1、解题梦游,梦中游览。

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指天姥山。

是所梦的内容。

天姥山究竟在何处,却是个千古之迷:一说在仙居县韦羌山。

二说天姥山是台州天台山,三说在绍兴新昌县。

一千多年来,人们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白在诗句里所描写的也被世人认为是诗仙某一次开怀畅饮后的幻境。

“天姥”为女性天神(或海神或山神),也写作“天姆”。

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今人又在浙江新昌天姥山发现一高达10多米的独立巨石,形态极为象女神。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一般读为“梦游天姥/吟留别”,按照这样的读法,好象应该是将“吟”理解为动词“吟唱”。

但是,该诗的另一个标题却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没有使用“吟”字。

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实际上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没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可以不翻译。

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免发生误读现象。

“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

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

其中多有叙事之作。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留别”,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和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2、了解“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现存诗歌__900__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和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3、作品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离长安后,曾和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资料补充: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

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

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和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

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

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

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

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

李白的一生基本和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

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支撑: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基础要点扫描(一)字音识记天姥(m ǔ) 瀛(y íng )洲 剡(sh àn )溪 渌(l ù)水谢公屐(j ī) 暝(m íng ) 澹(d àn ) 殷(y ǐn )岩泉 訇(h ōng )然 石扉(f ēi ) 鸾(l úan ) 霓(n í) 魂悸(j ì) 嗟(ji ē) 怳(hu ǎng )一、 学习过程:整体感知,梳理全诗结构1、指定学生朗读第一段。

2、朗读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用一、二词语概括。

神秘、高大(夸张、对比、衬托)提示:抓住个别意象,进行整合。

“明灭”、“连天”“拔”3、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

(修辞、表现) 夸张、对比、衬托。

(一)、初读全诗,并用诗中原句填空: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初读全诗,以“梦游”为分界点,试概括全诗脉络,并用四字短语归纳层意:梦游之由(起)——梦游之景(见)——梦游之吟(叹)【教师分析参考】一、梦游之由(起):“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梦游之景(见):“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

”三、梦游之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尾。

鉴赏第一层:吟诵指引鉴赏第一层 相关练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实在)(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谈论 ) ( 有时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遮断 横断)( 超过 )( 遮掩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拔 :A.拔出来 B.提拔 C.超越、高出 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C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A ) 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瀛洲”是什么地方?有何好处?答:瀛洲是传说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好处: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且产生强烈的诱惑,勾起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轻读,语气稍带夸雄浑有力,气势贯通景仰向往2、本层写天姥山的山势的时候运用了四重对照,找找看:对比的对象 对照的结果 对照的作用 使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天姥山和 天 比 → →横天姥山和 五岳 比→ →拔天姥山和 赤城 比→ →掩天姥山和 天台 比→ →倒、倾 【教师分析参考】本层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使诗一开头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扣住题目,转入正题。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如何如何高,而是采用比较和夸张的手法极写天姥之高:先把它和天相比横在半天云上,和天相连;再和其他山比,其高峻超出五岳,盖过赤诚;最后和天台山相比,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在它的面前,也矮小得象要倾倒下去一样。

这样,就把天姥山的高耸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将跟着诗人一步步飞向那梦幻的境界。

二、研读第二段1、集体朗读2、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月夜渡湖: 时间:夜 地点:镜湖。

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

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

(夜)山之日景: 时间:天亮了。

黎明时分,诗人著履登山,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壮观雄奇 (青云梯、红日、天鸡鸣叫。

)山之夜景: 时间:夜,地点:山。

神奇迷离,甚至恐怖的。

( 熊咆龙吟电闪扉开、烟雾笼罩)仙人登场: 地点人物皆变。

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

富丽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每个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分工,字数约150字以内)(1)、各个画面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二词语概括。

(2)、请你用独特的手法描绘各自画面的意境。

你可以设想自己是李白然后去描绘,你可以从摄影师的角度去描述,你也可以用你自己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你还可以……但别忘了最重要的是要切合文本所包含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