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脍炙人口的成语

合集下载

出自《世说新语》地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地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席不暇暖】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

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难兄难弟】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身无长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1. 望梅止渴。

你想想看呀,就像在炎热的夏天,你特别口渴,又没水喝的时候,有人跟你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酸甜可口,你是不是瞬间就感觉不那么渴啦?就像曹操当年带着士兵赶路,用这个办法让大家提起精神呢!
2. 割席分坐。

哎呀,这就好像你和一个朋友,本来好好的,结果发现你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那是不是就得像管宁和华歆一样“割席分坐”呀!比如你喜欢读书学习,可你的朋友就只知道玩游戏,那可不得分开呀!
3. 难兄难弟。

嘿,这就好比你和你的好哥们儿,有难一起当,有福一起享,这不就是“难兄难弟”嘛!就像陈元方和陈季方两兄弟一样相互扶持。

4. 一往情深。

哇塞,当你特别特别喜欢一个人,心里只有他(她),那就是一往情深呀!就如同桓子野对音乐那样的痴迷热爱。

5. 卿卿我我。

哈哈,你看那些小情侣整天甜甜蜜蜜,互相亲昵地称呼,不就是卿卿我我嘛!就像王戎和他妻子那样恩爱呀。

6. 渐入佳境。

这不就跟你学习一项新技能一样嘛,一开始可能比较难,但慢慢就越来越顺了,不就是渐入佳境啦!就像顾恺之画画,刚开始可能不咋样,后面越来越好咯!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真的很有意思,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找到对应的例子,特别好玩!。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四字成语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四字成语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四字成语1.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有哪些1、一览无余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览:看;余:剩余。

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

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也作“一览无遗”。

2、千岩万壑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3、才疏志大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4、略见一斑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5、新亭对泣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

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成语1、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

见到座上有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

”王恭没有答话。

王大走后,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了过去。

王恭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来认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索取的。

”王恭回答说:“你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不备多余的东西。

”2、小时了了: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声或是中表亲戚,守门人才肯通报。

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

”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

世说新语成语典故

世说新语成语典故

《世说新语》是中国唐朝著名文人、文学家、历史学家许慎所著的一本名言历史书,以采集了三国、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人物故事、表述、对话为主要内容,被誉为“中国人的人类学”。

下面是一些《世说新语》中常被引用的成语及典故:
1. 井底之蛙,形容眼光狭窄,见识不开阔。

出自“优孟”的典故。

2. 狐假虎威,比喻利用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出自“庄周梦蝶”的典故。

3. 断鹤续凫,比喻因人或事物离散而感到不安。

出自“桓公的谢杭州”的典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出自“子贡的谈资”的典故。

5. 画龙点睛,比喻文章或语言的点睛之笔。

出自“张怀瓘画像”的典故。

6. 同舟共济,比喻在共同的困难面前互相帮助合作。

出自“曹操求马超”的典故。

7. 囊萤照书,形容阅读用的光线昏暗。

出自“蒯通的讲书”的典故。

8. 成事不说,败事冲一冲,比喻面对危险或困境时不气馁放弃,而是要果断应对。

出自“王某题壁”的典故。

9. 滥竽充数,形容没有真正技能但装作会的现象。

出自“殷中决策舞”的典故。

10. 饮鸩止渴,比喻不顾后果地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自“项羽在乌江喝孟尝君送来的毒酒”的典故。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席不暇暖】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

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难兄难弟】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身无长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1、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2、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3、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4、七步成诗:形容人才思敏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5、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6、才疏志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7、千巖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本脍炙人口的笔记小说,它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的文人逸事和哲理故事。

这部作品中有许多成语流传至今,例如: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这个故事来源于《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管中窥豹":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见识狭隘,只看到部分而无法看清全貌。

"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兄难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赏析】
陈氏祖孙三代,都非常有名望。祖父陈寔,字仲弓,曾任太丘长,故名“太丘”。他有两个儿子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在德性上两人齐名。有一天,陈元方、陈季方的儿子各自讲述自己父亲的功绩德操,结果两人相持不下,于是找祖父陈寔出来评定凹凸,陈寔说:“元方和季方两兄弟在才能方面,难分高下。”后来就以“难兄难弟”来称赞兄弟才学俱佳,并驾齐驱。但是现今此一词汇语意改变,多用以形容同样处在困境的人。
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1)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作羹,漉菽(2)以为汁。萁(3)在釜下然,豆在釜(4)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
(1)东阿王:即曹植。曹丕即位后,封曹植为东阿王。
(2)漉菽:漉,过滤渗透。菽,豆类的总名。
(3)萁:豆茎。
(4)釜:锅子。
(2)王丞相:即王导,字茂宏,临沂人,晋元帝任命为丞相。
(3)王家诸郎:指王导的儿子〈王悦、王恬、王治、王协、王劭〉和侄子〈籍
之、羲之、胡之、羡之〉等人。
(4)逸少:王羲之,字逸少,王导从子,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善于写书法,以行草著称。
【赏析】
郗太傅前来王家选女婿,王家诸郎为了能入选,人人忙着梳洗打扮,各各神情严格,都希望自己能入选;只有王羲之自在逍遥,挺着裸露的肚皮躺在东边的床上,好象一点都不相关大凡,这份洒脱却正是郗太傅欣赏的形象,因此王羲之被选为女婿,这正是“东床快婿”的由来。在这章里,我们不但见识到王羲之的与众不同、放诞不羁的形象,也反映出当时人们认同任性而为,放浪行骸,才能显出清爽脱俗,甚至以为这才是智能的表征。
《世说新语》中脍炙人口的成语
东床快婿
郗太傅(1)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2)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3),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4),因嫁女与焉。
【注释】
(1)郗太傅:郗鉴,字道徽。晋太尉,封南昌县令;与王导同受遗诏辅少主。
(3)了无遽容:完全没有惶急的表情。
【赏析】
孔融被逮捕时,朝廷内外人人惶恐不安,深怕也被诛连。但是孔融的两个儿子,却是仍旧玩着游戏,一点也不焦灼害怕,是他们不知道世路艰险吗?未必,应该说是孔融对自己的命运以了如指掌,两个儿子对家族的未来也有相当的心理准备,难怪才八、九岁的孩子会说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句话来。“虎父无犬子”真是一点也可以啊!
【赏析】
曹丕因忌妒其三弟曹植的才华,因此借口曹植有谋反之意,欲除之而后快。命他在七步之内必须写成一首“兄弟吟”,否则以国法制裁;曹植过果真马上吟出“七步诗”,比喻传神、寓意深刻。这个故事一方面反映出曹丕对兄弟的暴虐,一方面也反映曹植文思敏捷,八斗之才真是其来有自。而这首诗也暂时让曹植免于杀身之祸。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孔融被收(1),中外惶怖)。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1)收:逮捕。孔融为曹操所忌,被诛。
(2)琢钉戏:一种游戏。画地为界,以小钉投地,插在界内者为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