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决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开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需要,从事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开发、物流筹划、预测,物流系统设计、管理、营运等工作,物流企业的管理、规划、生产、经营和销售、物流效劳运输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用科研、教育、工企、政府等行业工作,具有继续深造的资质和能力。
专业特色为企业物流系统〔包括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机电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现代物流系统设计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开发能力,系统掌握物流系统工程集成技术并具有一定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如下: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经济管理、数学、机电等科学技术根本理论和专业知识;2、掌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的根本方法和实现技术,受到必要的工程技术训练;3、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根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市场经济、管理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4、具有运用计算机进展研究和设计的专业能力;5、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根本原理;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能力;7、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开展动态;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根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实际工作能力,初步具有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
二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方案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根底必修课程75.5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开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根底必修课程5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7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人文素质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2学分。
到达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四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现代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运输与配送、采购与供给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等。
物流工程专业专业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专业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和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的高素质物流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能够胜任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3.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成功地在物流行业中担任管理或创新创业岗位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1. 本科生四年制培养方案,学生每周学习40学时,共计160学分。
2. 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 学生需要在校期间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时间不少于12周。
4. 专业师资力量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物流系统工程:介绍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物流信息技术:介绍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包括ERP系统、WMS系统、RFID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物流工程管理:介绍物流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知识。
(4)物流成本管理:介绍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管理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等方面的知识。
(5)物流法规与政策:介绍物流领域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物流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 选修课程(1)物流模拟与优化:介绍物流系统的模拟和优化方法,包括仿真技术、优化算法等方面的知识。
(2)现代供应链管理:介绍现代供应链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全球采购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物流咨询与实践:介绍物流咨询的方法和实践,包括案例分析、咨询报告撰写等方面的知识。
(4)国际贸易与物流:介绍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关系,包括跨国公司的跨境物流、国际贸易谈判等方面的知识。
物流工程的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的培养方案一、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1.具备宽泛的物流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物流管理工具和技术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承担物流工程项目的领导和管理职责4.具备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能够适应国际物流市场的发展需求二、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法1. 课程设置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包括物流系统工程、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与设计等。
通过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物流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物流工程人才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物流项目,熟悉物流管理工具和技术,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习实训学校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4. 项目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物流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流工程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重点1. 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思维和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四、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实施环节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物流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物流工程专业是在2002年起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物流工程方向的基础上,于2008年单独设立的。
现有物流模拟仿真、仓储中心实验室;专业教师11人,其中正、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
该专业以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已形成物流工程本、硕、博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与商务、物流设备选型与应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功底,能够相对熟练地应用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物流工程领域的管理问题。
2.系统地掌握物流工程相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物流工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物流(工程)管理所必需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及相应的电子技术技能。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必要的生产实践、以及文献检索技能,了解物流工程专业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科技发展的动态。
5.了解和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的管理模式。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7.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
8.具有物流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社会实践、社交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主干课程: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供应链管理、运输与配送、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技术与管理、物流设备与技术、国际物流与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仿真、物流信息系统特色课程:运筹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交通运输导论、交通运输法规五、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 年,学习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88学分(其中必修121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素质教育课程
6
平台课程
65学分,49%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
23
计算机基础课
10
2
学科基础课
29
1
专业课程26学分,20%
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
6
20
实践
教学
40学分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2
军训
1
实习、实验
16
课程设计
7
毕业设计(论文)
14
课
外
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
选修
4学分
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物流工程的理论前沿、 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现代物流技术的开发、创新和实际工作应用的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机械、管理及信息科学,以物流信息技术、邮政自动化为特色,注重计算机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的处理与集成、邮政自动化等方面的能力。
依托学科: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与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运筹学、物流工程导论、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系统建模 与仿真、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技术、现代邮政技术、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
最低完成17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1学分,实践教学40学分,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4学分。
课程体系
物
流
工
程
专
业
175学分
12版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207W)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物流学、运筹学、运输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仓储、运输、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物流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规划、管理、组织、指挥、决策、在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从事物流工作的物流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品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2.掌握物流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仓储、运输、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工程领域的应用技术;4.掌握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物流领域的政策、法规及发展动态;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组织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初步阅读专业外文文献。
8.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能力。
9.必须取得以下资格证书之一:(1)物流师职业等级资格证书;(2)商务英语职业等级资格证书;(3)报关员资格证书;(4)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资格证书;(5)其他相关证书。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2.毕业要求:至少获得本方案规定的177学分,其中至少包含4个拓展学分。
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四、学位及授予条件1.学位:工学学士2.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徐州工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规定。
五、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七、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机械基础(Foundation of Machinery) 3.5学分机械基础是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和机械设计等课程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平台课。
物流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物流工程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企业、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物流工程设计、规划、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掌握近代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工程设计和研究。
3.掌握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系统分析、优化和评价的方法开展物流工程设计和规划。
4. 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
2. 专业课程物流管理学、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工程、仓储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运输系统工程、物流装备与自动化、物流网络优化、物流成本管理等。
3. 实践课程物流工程实践、物流系统设计与实施、物流案例分析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暑期实习,到企业或物流系统上进行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八周。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针对一个实际的物流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
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参与科研项目或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综合能力培养1. 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多元化素质教育开设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
3.导师制度学校设立专门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学科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培养实践能力1.项目实践针对物流工程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项目调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毕业实习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在企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工学学科为理论基础,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和扎实的机械、电子、信息科学及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熟悉物流工程相关技术,掌握供应链管理及物流工程理论知识,机械设计基础与物流装备选型与开发运用知识,及各类企业、物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知识,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运输配送各个环节的运作能力,从事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企业物流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物流装备选型与开发运用、运输配送网络的设计与计划调度,以及物流企业管理、企事业和招标采购、电子商务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伟大使命感和责任感;2、具有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工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物流理论、物流工程与管理的基础知识;3、掌握常用物流装备的分类方法、结构原理,具有选型和开发运用的能力、基础物流设备设施设计能力;4、掌握运筹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工程学等理论知识,并且具有物流系统基本方案的设计能力;5、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等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物流软件设计和应用能力;6、掌握运输组织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管理的知识,具有运输配送网络的设计与计划调度,运输配送各个环节的运作能力;7、掌握系统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技能与方法;8、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管理工程与科学三、主干课程运筹学、物流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仓储技术与管理、物流设备与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流信息系统等四、主要实践环节物流工程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五、学制四年六、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修满下表规定的各类课程的基本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事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开发、物流策划、预测,物流系统设计、管理、营运等工作,物流企业的管理、规划、生产、经营和销售、物流服务运输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用科研、教育、工企、政府等行业工作,具有继续深造的资质和能力。
专业特色为企业物流系统(包括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机电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现代物流系统设计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开发能力,系统掌握物流系统工程集成技术并具有一定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如下: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经济管理、数学、机电等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现技术,受到必要的工程技术训练;
3、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市场经济、管理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
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4、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和设计的专业能力;
5、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基本原理;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7、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实际工作能力,初步具有阅读
外文文献的能力。
二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计划学制四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程75.5学分(不包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军训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5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7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人文素质选修课6学分,创新教育2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四主干课程:
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现代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运输与配送、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等。
五课程设置:
(一) 必修课程(164学分)
(二) 专业选修课程(20学分)
(三) 人文素质选修课(6学分)
修读要求:人文素质选修课分为经管文法社政类、理工自然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三创教育系列课程类等五类。
学生在学期间应完成不少于6学分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学分。
其中须选修2学分的经管文法社政类和2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另外2学分任意选修。
(四)各学期课程学分分配表(必修)
(五)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注:[ ]内的学分与学时数,不计入总学分与总学时。
(六)实践性教学学分分配表(必修)
六双学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