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考察考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从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高考物理实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仪器与设备类实验1. 来回摆动实验:通过测量摆动次数和测量时间的关系,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得出电流强度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3.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借助鞍形磁铁和直流电流,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受到的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平抛实验:通过测量平抛物体的射程和发射角度,研究射程与初速度、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5.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电压和电流值,得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 能量守恒实验:通过物体在匀加速度下运动的实验,研究动能、势能、摩擦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二、光学类实验1.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透镜的像的关系。

2. 物体在凹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凹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凹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凹透镜的像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像的关系。

4. 光的折射实验:借助折射板或者折射器,观察光通过折射板或折射器时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5. 斑点实验(杨氏实验):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一条单缝形成的干涉条纹,研究衍射和干涉的原理。

6. 玻璃棒全反射实验:借助玻璃棒和光源,观察光通过玻璃棒时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

三、电学类实验1. 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2.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通过实际测量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电阻值,验证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公式。

(2021年整理)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

(2021年整理)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测单摆的周期为例,我们实验时单摆的摆长大约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测1个周期的值,只能读出两位有效数字(机械停表的指针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不能估读),如1.8s、2.0s等,而测30个周期总时间,则可读出至少3位有效数字。
3。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右图中的读数应该是6.702mm。
7.电阻箱
右图中的电阻箱有6个旋钮,每个旋钮上方都标有倍率,将每个旋钮上指针所指的数值(都为整数)乘以各自的倍率,从最高位依次往下读,即可得到这时电阻箱的实际阻值。图中最左边的两个黑点是接线柱。若指针所示如图,则阻值为84580.2Ω。

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DOC

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DOC

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5、研究平抛运动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8、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9、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10、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实验1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12、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1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14、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15、示波器的使用实验16、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实验17、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18、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说明: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做要求。

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做物理实验,不仅要观察物理现象,还要找到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知道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要知道物理量的数值,必须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例如,用刻度尺来量长度,用天平来称质量,用温度计来测温度,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电流或电压,测量出来的数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都不能完全一致,测出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从来源看,误差可以分成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例如,天平的两臂不严格相等或砝码不准,称质量时没有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做热学实验时没有考虑散热损失等,都会产生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不会出现这几次偏大另几次偏小的情况.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在原理上更为完善的实验.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用有毫米刻度的尺量物体的长度,毫米以下的数值只能用眼睛来估计,各次测量的结果就不一致,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各次测得数值的平均值就比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二)测量仪器使用常规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考察考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实验基本知识:(1) 实验室安全知识:防护措施、急救处理等。

(2) 基本实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实验操作误区。

(3) 基本实验仪器:量规、天平、时钟等的使用、读数、精度等。

2. 电学实验:(1)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势差、电阻的关系。

(2) 麦克斯韦电桥:测量电阻和电阻比率。

(3)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4) 伏安特性曲线:不同元件的伏安关系,如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电流-电阻特性曲线等。

3. 光学实验:(1)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2) 焦距的测量:利用透镜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

(3) 立体显示器原理:分析光的透射和反射规律,了解立体显示原理。

(4) 光的全反射:全反射角的计算和应用。

(5) 物体像的位置:使用反射和折射知识,确定物体像的位置。

4. 力学实验:(1) 简谐振动:悬挂弹簧的周期、频率、振幅和弹性势能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的关系。

(3) 线性热膨胀:测量不同材料在加热时的线膨胀系数。

(4) 滑动摩擦力:用小车和斜面进行实验,测量滑动摩擦系数。

(5) 频率与长度的关系:使用琴弦等不同长度的弦线,测量音频的频率。

5. 热学实验:(1) 热传导:利用不同材料导热速度的实验测量。

(2) 热膨胀: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测量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3) 比热容的测量:利用加热和冷却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热平衡:利用热平衡条件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6. 声学实验:(1) 声音传播速度:使用共振管或真空法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2) 音叉频率测量:利用共振法或频率计测量音叉的频率。

(3)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实验题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见知识点的总结:一、实验原理1. 光线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解决反射实验中的求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问题。

2. 线性插值法:在实验中,用已知曲线上两点的结果线性插值,求得其他点的结果。

3. 摩擦力的测量: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和滑动摩擦力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求解滑动摩擦力。

4. 弹性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通过测量弹簧在不同受力下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容器中气体的状态方程:利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求解气体的状态参数和气体的状态方程。

6. 定量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解反应物的溶液浓度、物质的摩尔数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

7. 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测量: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8. 电容器的存储能量:通过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平方之间的关系,求解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存储能量。

二、实验器材的使用1. 摆的实验装置:利用摆的实验装置进行周期的测量和求解。

2. 刻度尺和卡尺的使用:利用刻度尺或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求解。

3. 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利用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构建电路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求解。

4. 万用表的使用: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5. 定时器的使用:利用定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求解。

三、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整: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搭建实验装置,并进行调整,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正确性,检查实验用品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

3. 实验过程的操作技能:包括物理量的测量、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4. 实验结束时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处理,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实验报告等。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1. 数据的有效性判断: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判断实验数据的有效性,排除异常值干扰。

202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02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巩固练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可以提供输出电压为6 V的交变电流和直流电,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测量并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他进行了下面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其增加的动能.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2)这位同学进行正确测量后挑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D、E、F为六个计数点.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得出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约为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3)他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v2为纵轴、h为横轴画出2图像,应是下列图中的______.A B C D【答案】(1)C B(2)1.84(3)C【解析】(1)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故B错误,操作不当;因为是比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先约去再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C没有必要.较mgh、1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B点的速度大小v B=x ACt AC =0.216 8-0.143 12×0.02m/s≈1.84 m/s.(3)他继续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图像,根据12v2=gh,所以应是C图.2.(2023年佛山一中模拟)甲、乙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1)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_(填“甲”或“乙”).(2)某同学用关系式mgh=12mv2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他采用较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丙所示的一条完整纸带,将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A点,第二个点标为B点,后面依次类推,分别标为C、D、E、F、G、H、I,则在D点时重物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9.80 m/s2,比较重物在A、D间的势能变化ΔE p和动能变化ΔE k 的大小关系为ΔE k______ΔE p(填“>”“=”或“<”),分析造成的原因是_【答案】(1)甲(2)0.90(在0.90~0.92范围)(3)>实验时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即A点的速度不等于零)【解析】(1)甲好一些.因为用夹子固定纸带,可以避免由于手的抖动会造成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被拖长或位置不能确定;另一方面,用夹子固定纸带,便于将纸带调整为竖直方向,以避免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2)D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则v D=x CE2T=0.90 m/s.(3)从起点A到打下计数点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E p=mgh=m×9.8×0.0350 J≈0.34mJ.动能的增加量ΔE k=12mv D2=0.41m J,可见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实验时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即A点的速度不等于零).综合提升练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利用频闪仪(频率为每秒20次)给自由落体的小球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图上所标数据为小球到达各位置时下落的高度),则:(1)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因此做能量守恒实验具有更好的条件.假设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上述计算值,小球的质量为m ,则小球从O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到E 处增加的动能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距离用OA 、AB 、BC 等字母表示,频闪时间间隔为T ).从O 点开始下落到E 点的过程中减少的势能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用g 月表示),由照片上的数据可以计算并判断出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答案】(1)1.6 (2)ΔE k =18m DF 2T 2 ΔE p =mg 月OE 守恒4.(2023年广州一中模拟)某同学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把带孔的重金属球套在“L ”形轻杆的直角弯头上,把球拉到一定高度后,由静止释放,在重力作用下,重球和轻杆一起绕转轴O 自由下摆.(1)如图乙所示,在轻杆转动轴的正下方装有一个横挡杆,把重球拉高当球的重心到达A 点时由静止释放,当“L ”形轻杆运动到竖直位置时,被横挡杆挡住,重球便离开“L ”形轻杆沿水平方向抛出.用游标卡尺测量重球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则重球的直径d =______mm.(2)该同学测得的物理量有A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H ,球的重心最低点B 距离地面的高度h ,重球落地点到B 点的水平距离x ,重力加速度为g .设重球在B 点的速度为v ,由于重球不能看作质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v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用h 、g 、d 、x 表示).若满足关系式x =________(用H 、h 、d 表示)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答案】14.15 √g 2h -dx =√2(H -h )(2h -d ) 【解析】(1)由题图丙可知,主尺刻度为14 mm ,游标尺第3格与主尺刻线对齐,且该游标卡尺为20分度,精度为0.05 mm ,游标卡尺不估读,所以其读数为14.15 mm .(2)重球在落到水平地面后,重球的尺寸不能忽略,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竖直方向有h -d 2=12gt 2,水平方向有x =vt ,联立解得v =x √g2h -d .若想验证机械能守恒,需满足关系式mgH -mghmv2,将v代入整理得x=√2(H-h)(2h-d).=12。

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整理

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整理

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整理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装置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整理物理实验的高考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力、功与能量1. 弹簧力的研究- 弹簧伸缩的伏安特性- 弹性势能与含压力弹簧的伸长关系- 力的平衡定律在弹簧秤上的应用2. 力的分解与合成- 力的平衡条件- 力的合成要素- 力的分解的物理图像- 矢量合成的分解与合成3. 功与功率- 功的定义与计算- 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工作与功率的关系4.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 动能定理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二、电学1.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 电路中的基本电阻器- 电流表、欧姆表和电压表的使用2. 基本电路-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的特点- 元件的连接方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电路中的电源、开关和电灯的应用3. 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 变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伏安法测量变压器的工作参数4. 电流强度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和其应用-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分析三、热学1. 热的传递与热量计算-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与应用- 热量的传递计算2. 比热容和相变- 比热容的定义与计算- 相变的特点与公式- 冰点摄氏温标与零度热力学温标的转换3. 热机与热机效率-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单位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公式- 单位质量理想气体热机效率的计算四、光学1.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使用- 贝式定律与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的主焦距测量2. 凹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 凹透镜成像规律与公式- 凹透镜的放大和缩小成像3. 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的实验原理-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原理与公式- 薄膜干涉的实验原理与应用五、其他实验1. 声音的传播与共鸣- 声音传播的特点与速度计算- 共鸣的原理与条件2. 管弦乐器的声音调节与原理- 音叉频率的计算和音量调节- 管弦乐器管长与音阶关系的推导3. 化学实验中的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研究与计算- 化学平衡的特征与原理以上仅为物理实验高考知识点的部分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在备考中重视实验部分,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物理实验基本概念: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等。

2. 测量仪器的使用:常见的测量仪器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光电计数仪等,需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读数精度。

3.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与精度:了解和处理实验中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人为误差,掌握误差的计算方法和精度的估计。

4. 物理实验中的量的测量:掌握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

5. 物理实验中的分析与处理:学会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

6. 物理实验中的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进行实验数据的拟合和预测。

7. 物理实验中的图像处理: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绘制曲线拟合、计算斜率等。

8. 物理实验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了解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保护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处理实验废液等。

以上是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知识结构: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

(4)实验步骤复习实验步骤时不能靠死背结论,而要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把某些实验步骤交换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个步骤行不行?等等。

(5)实验数据的处理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6)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理解。

在电路的实验中,粗略地看,认为电流表是短路、电压表是断路,但精确一点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讨论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

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测单摆的周期为例,我们实验时单摆的摆长大约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测1个周期的值,只能读出两位有效数字(机械停表的指针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不能估读),如1.8s、2.0s等,而测30个周期总时间,则可读出至少3位有效数字。

用累积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2)替代法: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再换成一个弹簧秤,同样拉这个橡皮筋,也把结点拉到同样位置,这说明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前面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右以互相替代.对于“等效”这个问题,应正确理解:所谓效果相等,是对某一方面说的,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等效,仍以合力与分力来说,它们只是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等效,而在其他方面,例如在产生形变上,二者并不等效。

用替代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用天平称物物体的质量,电阻测量等都可以用替代法,我们古代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实例。

(3)测量量的转换:例如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测物体的速度转换为测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把测速度转换为测长度。

又如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本应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据折射率n=sini/sinr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测准确(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测角度时顶点很难对得特别准确),而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把测角度转换为测线段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有效数字的位数,即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4)比较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物体与砝码进行比较,砝码的质量是标准的,把被测量与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就是比较法.天平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用再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出砝码的质量,它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被测物跟标准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据某种关系进行计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因此常常称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测电阻是常见的,当两个电阻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因此两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如果其中的一个电阻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就可测出.同样,两电阻并联时,由于两端电压相等,通过两支路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只要一个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可测出。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⑴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⑵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

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⑴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

⑵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

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二、基本测量仪器及读数高考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1.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使用以上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但是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凡是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再往下估读。

例如⑴读出上左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

⑵上右图用3V 量程时电压表读数为多少?用15V 量程时电压表度数又为多少?⑶右图中秒表的示数是多少分多少秒?凡仪器的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在读到最小刻度后还要再往下估读一位。

⑴6.50cm 。

⑵1.14V 。

15V 量程时最小刻度为0.5V ,只读到0.1V 这一位,应为5.7V 。

⑶秒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钟;大圈内表示秒,最小刻度为0.1秒。

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

因此图中秒表读数应为3分48.75秒(这个5是估读出来的)。

2.游标卡尺⑴1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 。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

其读数准确到0.1mm 。

⑵2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5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 。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几乘0.05毫米。

其读数准确到0.05mm 。

⑶5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 1 2 3 4 56 7 8 910123 V510150 312 334 356 378 394110 43 12 1445 16 471849 2051 22 5324 26 55 57 2859 0 1 2 67 8 9 10 11 345 12 13 14 0 1 2 3 4 56789 012345678 9 10520 25 150.02mm 。

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

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 。

如右图中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2.250cm 。

要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3.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 (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 。

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 。

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