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生物的生长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同步培养法
诱导法
筛选法
化化化化 物物化化
过过过 区区区区区区区区过 膜膜膜过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环境条件诱导法:变换温度、光线、培养基等。 环境条件诱导法:变换温度、光线、培养基等。造成与正常细 胞周期不同的周期变化。 胞周期不同的周期变化。 机械筛选法:选择性过滤、梯度离心。物理方法,随机选择, 机械筛选法:选择性过滤、梯度离心。物理方法,随机选择, 不影响细胞代谢。 不影响细胞代谢。
☆以细菌为例介绍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其结 以细菌为例介绍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论也基本适用于酵母菌。 论也基本适用于酵母菌。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环境中从开始生长、分裂直至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环境中从开始生长、 死亡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死亡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但它们的生长过程却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 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二、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一)直接法
将待测样品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 将待测样品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加入血球计数板方 格网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格网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因为计数室的 体积一定, 体积一定,所以能够计算出每毫升待测样品中的细胞个 数; 特点:全菌计数,不区分死菌与活菌; 特点:全菌计数,不区分死菌与活菌;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要点:菌悬液浓度应在 个细胞/毫升左右 毫升左右; 要点:菌悬液浓度应在108个细胞 毫升左右;

第六章微生物生长

第六章微生物生长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目的要求: 1、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式。 2、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3、物理因子,化学药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重 点:
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 难 点:
如何利用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的对数生长期来 计算细菌的代时和代数。
第一节 微生物的个体与群体生长和繁殖
利用选择培养基法
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 的微生物
三.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

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

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一) 细胞数量的测定
1. 细胞总数的测定
(1)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计数板法(如:血球计数板法、细胞计数板) 改进:用染色剂可区别死活细胞,如酵母用美蓝, 细菌用吖叮橙(紫外光)
3. 连续培养优缺点
1) 优点:
高效:简化了操作; 自控:便于各种仪表进行自动控制; 产品质量稳定; 节约大量动力、人力、水和蒸汽。
3. 连续培养优缺点
2) 缺点:
菌种易于退化; 易于遭到杂菌污染; 营养物利用率低于单批培养。 连续发酵,一般只能维持数月~ 1年。
二第. 获一得节 纯测培定养生的长繁方殖法的方法
在中等浓度下,增加养料浓度只提高最大收获量。
在高等浓度下,增加养料浓度不能对菌体生长速度和 最大收获量起促进作用。
(二)二次生长
当培养液中同时存在两种均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的主 要营养物质时,微生物将首先利用其中较易利用的营 养物质开始生长。当较易利用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完, 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经过短暂的适应,开始利用第 二种营养物质,再次开始新的对数生长,并进入新的 稳定期,表现为二阶式的双峰生长曲线,称为二次生 长曲线(diauxic growth curve).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t2 - t1
3.322(lgx2-lgx1) t2 - t1
3.322(lgx2-lgx1)
2020/12/8
25
一些细菌的代时
菌名
培养基 培养温度 代时
E. coli(大肠杆菌) 肉汤
37℃ 17min
E. coli
牛奶
37
12.5
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细菌)
肉汤或牛奶 37
一般连续培养器 固定化细胞连续培养器
实验室科研用:连续培养器 发酵生产用:连续发酵罐
2020/12/8
40
(1)恒浊器 — 恒浊连续培养
Ø特点:基质过量,微生物始终以最高速率进行生长 ,并可在允许范围内控制不同的菌体密度;但工艺 复杂,烦琐。 Ø使用范围:用于生产大量菌体、生产与菌体生长相 平行的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醇等。
2020/12/8
23
(二)指数期
1、特点: Ø 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即代时最短; Ø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 Ø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
2020/12/8
24
x2
2、指数期中的的
三个重要参数
x1
t1
t2
u繁殖代数 n=3.322(lgx2-lgx1)
u生长速率常数R= u代时G=
2020/12/8
29
(三)稳定期
1、特点: (1)R=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 (2)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 (3)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 (4)细胞内开始积聚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芽孢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 (5)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各种次生代谢物。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

恒化连续培养
随着细菌的生长,限制性因子的浓
度降低,致使细菌生长速率受限,但同 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保持限制因子的 恒定流速,不断予以补充,就能使细菌 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 常见的限制性营养物质有作为氮源 的氨、氨基酸;作为碳源的葡萄糖、乳 酸及生长因子,无机盐等。
三、同步培养



微生物细胞极其微小,但它也有一个自小到大 的过程,即个体生长。要研究微生物的个体生 长,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 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同步培养技术分析细胞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 变化。 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薄切片。
死亡原因? 营养短缺;代谢毒物增 多;pH、Eh改变;溶氧 不足。
t
时间
稳定期与生产实践

指导思想:延长稳定期。 措施: 1.调节pH; 2.注意降温、通风; 3.中和排除有毒代谢产物; 4.稳定期是生产收获时期,注意把握好收获时机。
(4)衰亡期(老年)
死亡率>出生率 ? 细胞畸形 细胞死亡,出现自溶 有的微生物细胞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 如氨基酸、转化酶、抗生素等。现象。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生 长 速 + 率 0 指 数 期
延滞期 指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_
菌 数 目 的 对 数 值
延 滞 期
总菌数
稳定期
衰 亡 期
活菌数
0 时间t
微生物的数量很大,都是10的n次方,取对数作图时 方便,0-10代表1~1010
(1)延滞期-“万事开头难”

特征: 代谢活跃,个体体积、重量增加,
(2)指数期(青年)
快,平均代时(繁殖一代的时间)最短, 生长速率常数最大。 细胞的化学组成、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第4章微生物生长

第4章微生物生长

稀释平板计数法—固体培养法
第一步:菌样巧妙稀释
1mL 混合
1mL
混合
无菌水
1 9mL 10mL : 10-1 10-1 :
菌样被 无菌水 不同稀 释倍率 -2 10 后平板 培养图 得到不同 稀释度 (10-x) 菌液
10-2
10-3
10-4
10-5
第二步:接种平板
10-2 10
-3
10-4
10 -5
2、对数期(指数期)log phase 细菌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 特点: (1)细菌迅速分裂,菌数按几何级数增加;
(2)世代时间最短,而且恒定; (3)生长速度最高而且恒定; (4)代谢活力强无死亡; (5)菌体整齐,体积恢复到原来大小; (6)对环境敏感,生理性状及菌体成分较一致
度提高1倍;
(2)营养;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3)氧气。好氧菌若能供给充足的氧,可能使对数 期延长。
对数期的实践意义 ①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②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③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④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由于营养消耗,供应不足及代谢产物的积累,这 时一部分菌死亡,细菌进入稳定期。
(6)对环境变化敏感
影响因素: (1)接种量。接种 量大,停滞期可缩短 (2)菌龄。菌种年 轻,对数生长期接种 ,停滞期可能很短甚 至不明显 (3)营养。如果种子培养基与新接种的培养基成分 相同,则对菌生长有利。从丰富培养基转入贫营养 基,停滞时间拉长,反之减少; (4)菌种特性。大肠杆菌停滞期长,分枝杆菌长
膜过滤培养法
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 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 成的菌落进行统计。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沈萍微生物学第六章PPT课件

沈萍微生物学第六章PPT课件

2021/6/7
23
2. 丝状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
2021/6/7
19
影响衰亡期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与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有些细菌的培养经历所有的 各个生长时期,几天以后死亡, 有些细菌培养几个月乃 至几年以后仍然有一些活的细胞;
•与是否产芽孢有关:产芽孢的细菌更易于幸存下来;
•与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有关:补充营养和能源,以及 中和环境毒性,可以减缓死亡期细胞的死亡速率,延 长细菌培养物的存活时间。
菌丝球不等。
2021/6/7
21
图示 丝状真菌的沉淀生长
起始培2养021/6时/7 菌丝体
培养18小时后的菌丝体 22
影响因素:
接种体积的大小、接种物是否凝集、以及菌丝体是 否易于断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丝状微生物是 丝状生长还是沉淀生长。
工业发酵意义:
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方式在工业生产中 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性、生长速率 、搅拌能耗及菌丝体与发酵液的分离难易等。
2021/6/7
7
达到 生物 量阈 值
DNA 复制 启动
间隙期G
达到 长度 阈值
细胞 分裂 过程 启动
DNA复制与分离
染色体复制期C
分裂蛋白和 横 隔前体成分
横隔 形成
细胞 分裂
分开的 DNA拷贝
分裂期D
时间(min)
三、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细胞周期各期启动机制(以大肠杆菌为例):
DNA复制启动:细胞必须达到某一阈值体积或起始物质量。
2021/6/7
3
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
•单细胞微生物个体生长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加 和细胞内物质含量的增加两个方面, 当细胞生 长到一定时期,就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多细胞微生物个体生长则反映在构成个体的细 胞数目增加和每个细胞个体生长两个方面。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