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函数性问题专题—动点问题

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相联系的纽带.它与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联系,中考命题中既重点考查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基础知识,同时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性问题也是命题热点之一,多数省市作压轴题.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关注这一热点显得十分重要.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性问题往往都可归结为动点性问题,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七种题型(附例题)

一、因动点而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1:如图10,已知抛物线P :y =ax 2

+bx +c (a ≠0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与y 轴交于点C ,矩形DEFG 的一条边DE 在线段AB 上,顶点F 、G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抛物线P 上部分点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如下:

(1 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 若点D 的坐标为(m ,0 ,矩形DEFG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并指出m 的取值范围;

(3 当矩形DEFG 的面积S 取最大值时,连接DF 并延长至点M ,使FM

=k ·DF ,若点M 不在抛物线P 上,求k 的取值范围.

若因为时间不够等方面的原因,经过探索、思考仍无法圆满解答本题,请不要轻易放弃,试试将上述(2、(3小题换为下列问题解答(已知条件及第(1小题与上相同,完全正确解答只能得到5分:

(2 若点D 的坐标为(1,0 ,求矩形DEFG 的面积

.

例2:如图1,已知直线

12

y x =-与抛物线2

164

y x =-

+交于A B ,两点.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求线段A 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3)如图2,取与线段A B 端点分别固定在A B ,两处.用铅笔拉着这根橡皮筋使笔尖P 在直线A B 动点P 将与A B ,构成无数个三角形,这些三角求出最大面积,并指出此时P 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图2

图1

图10

第-2-页共4页

例3:如图1,矩形ODEF 的一边落在矩形ABCO 的一边上,并且矩形ODE F ∽矩形ABCO ,其相似比为1 : 4,矩形ABCO 的边

AB=4,BC=4

(1求矩形ODEF 的面积;

(2)将图l 中的矩形ODE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 900,若旋转过程中OF 与OA 的夹角(图2中的∠FOA )的正切的值为x ,两个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将图1中的矩形ODE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周,连结EC 、EA ,△ACE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因动点而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例4:如图,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 B C △的

三个顶点,已知B C 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 C B C =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探究:若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 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P A 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三、因动点而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5:如图12,四边形OABC 为直角梯形,A (4,0),B (3,4),C (0,4).点M 从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 运动;点N 从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 作N P 垂直x 轴于点P ,连结AC 交NP 于Q ,连结MQ .

(1)点(填M 或N )能到达终点;

(2)求△AQM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

取值范围,当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

(3)是否存在点M ,使得△AQ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

图12

第-3-页共4页

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四、因动点而产生的相似形问题

例6:设抛物线22y ax bx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一1,0 、B(m,0 ,与y 轴交于点C . 且∠ACB=90°. (1求m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1,n 在抛物线上,过点A 的直线1y x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若点P 在x 轴上,以

点P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 相似,求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BDP 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_________..

五、因动点而产生的平行四边问题

例7:如图,已知抛物线1C 与坐标轴的交点依次是(40 A -,,

(20 B -,,(08 E ,.

(1)求抛物线1C 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2C 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1C 的顶点为M ,抛物线2C 与x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点C 在点D 的左侧),顶点为N ,四边形

M D N A 的面积为S .若点A ,点D 同时以每秒1个单位的

速度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点M ,点N 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坚直方向分别向下、向上运动,直到点A 与点D 重合为止.求出四边形M D N A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M D N A 的面积S 有最大值,并求出此最大值;

(4)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 D N A 能否形成矩形?若能,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8、如图,抛物线2

23y x x =--与x 轴交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其中 C 点的横坐标为2.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

(2)P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

于E 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

(3)点G 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A 、C 、F 、G 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4-页共4页

六、因动点而产生的梯形问题

例9:已知,在Rt △OAB 中,∠OAB =900,∠BOA =300,AB =2。若以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 在第一象限内。将Rt △

OAB 沿OB 折叠后,点A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 处。

(1)求点C 的坐标;

(2)若抛物线bx ax y +=2

(a ≠0)经过C 、A 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 交于点D ,点P 为线段DB 上一点,过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四边形CDPM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七、因动点而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例10:如图,点M (4,0),以点M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x 轴交于点

A 、

B .已知抛物线2

16

y x bx c

=++过点A 和B ,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点C 的坐标,并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2)点Q (8,m )在抛物线2

16

y x bx c =

++上,点P 为此抛物线对称轴上一个动点,求PQ +PB 的最

小值.

(3)CE 是过点C 的⊙M 的切线,点E 是切点,求OE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例11、已知抛物线y =ax 2

+bx +c 与y 轴交于点

A (0,3 ,与x 轴分别交于

B (1

,0 、C (5,0 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为线段OA 的一个三等分点,求直线DC 的解析式;

(3)若一个动点P 自OA 的中点M 出发,先到达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某点(设为点F ,最后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径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总路径的长。

例12:抛物线y=ax2

+bx+c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1,B(3,0,C(0,-3,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差最大?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平行于x 轴的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M 、N 两点,若以MN 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 轴相切,求此圆的半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