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政治与政治词汇的翻译以《人民网》日文版新闻报道为例
中英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_1

中英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CHINA’S POLITICS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中一台”"One China, One Taiwan"“两个中国”"Two Chinas"(两岸)直接三通Three Direct Links (Mail, 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 And Trade) 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23 Million Taiwan Compatriots两会(人大,政协) Two Conferences (Npc And Cppcc)“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重要思想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三八红旗手Woman Pace-Setter三大历史任务The Three Major Historical Tasks三个有利于Three Favorables三农问题“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 Issues《中美三个联合公报》The Three Sino-Us Joint Communiqués四个现代化(农、工、国防、科技)Four Modernizations四项基本原则Four Cardinal Principles四中全会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和平共处五项原则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八项主张The Eight-Point Proposal“八个坚持、八个反对”"Eight Do's" And "Eight Don'ts"“八七”扶贫攻坚计划The Seven-Y ear Program To Help 80 Million People Out Of Poverty “九五”计划The Ninth Five-Y ear Plan (1996-2000)“十五”计划The Tenth Five-Y ear Plan (2001-2005)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the 15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十六大16th Party Congress十一届三中全会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南南合作”“South -South Cooperation”“南北对话”“ North-South Dialog”“台独”, 台湾独立"Taiwan Independence"“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Bring In" And "Going Out"爱国民主人士patriotic democratic personages爱国统一战线patriotic united front爱国主义精神patriotism安居乐业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n enterprising spirit澳门Macao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our compatriots in the Macao SAR霸权主义hegemonism百花齐放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百家争鸣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边疆稳定the stability in border areas人大常委会the standing committees边远地区remote areas波澜壮阔a magnificent upsurge博大精深extensive and profound不变质never degenerating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常用政治术语翻译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Jiang Zemin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reforms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ucture社会主义制度///socialist system社会变革///social transformation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the basic theory, line and program of our Par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改革开放政策///the polic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马克思主义政党///Marxist political Party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first(second\\third)generation人民民主专政///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国民经济体系///national economic system综合国力///aggregate national strength国内生产总值///the annu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strengthen and improve Party building,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reativity, rallying power and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always maintain its vigor and vitality“三个代表”就是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时政翻译政治外交

mainland. 这里主要指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因为香港和澳
门已经回归,主要是解决台湾问题。乍看起来 这个译文也是可以的,英文也比较标准。但从 深层考虑,祖国统一应包括大陆、港、澳、台 等,不仅仅指台湾与大陆,因此从政治角度看 不妥。
14
(三)做有心人,培养对语言的浓厚兴趣,不 断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对汉英两种语言掌握 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对英语的语感,都可能影响 译文的质量。译者应当经常对不同的译文进行 对比,看看哪种译文更好,英语专家为什么这 样改,以提高自己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15
(13)“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a. help the whole nation see the importance
10
二 是Chinglish的形成与译者的水平有直接的 关系。
关于如何避免和减少中式英文,这里结合十六 大报告翻译例句,谈几点看法:
(一)吃透原文的精神,摆脱中文句型的束缚, 重原文内涵,按照英语规律和习惯,利用加字、 减字、转换词类等技巧,甚至调整全句结构, 使译文通顺流畅。例如:
11
(7)“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live up to the mission assigned to them and
transparency
16
(15)“政务公开” a. making government affairs known to the
public b.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16)“社会公示制度” a. system of keeping the public informed b. system of pre-appointment announcement
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出不穷,汉语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汉语新词或表达法。
这些特殊词汇或表达法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简洁明了,内涵含蓄丰富,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各个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艺术、科技、网络、教育、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个时代的“晴雨表”。
政治方面,如“一国两制”、“两手抓99、U三个代表”、“三下乡”、“三讲教育”、“八荣八耻”、“公款消费”、“节日腐败”、“双规”、“地方粮票”等;经济方面,如“包产到户”、“练摊”、“倒爷”、“假日经济”、“黄金周”、“出口创汇”、“下岗”、“回扣”等;教育方面,如“高考移民”、“高考状元”、“保送生”、“特长生”、“自费生”、“普九工程”、“希望工程”、“素质教育”等;社会现象方面,如“小姐”、“托儿”、“红包”、“啃老族99、41毕婚族”、“超女”、“哈日95、“粉丝”、“包二奶”、“弱势群体”等。
这些词中,有些是旧有词汇被赋予了新义,有些是外来词汇进行了中国化改造,有些是根据汉语特点新造出来的词汇。
从总体上看,这些特色词汇反映了汉语构词灵活,内涵丰富的特点,很难在英语中找到意思一致的词汇或表达,因此,给译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
要求比一般的文体更为严格。
三、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及其要求政治文献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宣传、劝说、号召和表达四大类。
PeterNewmark(2001)根据不同文本的主要功能将文本分成三大类: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text)。
嘲根据这种划分,政治文献属于呼唤型文本,其目的是唤起读者按文本所预设的方式去行动、思考或感受。
正如PhilipTaylor(2003)所言,“宣传就是有意地、系统地影响感知、操纵认知和引导行为,进一步强化符合宣传者目的的某种反应。
《翻译的政治》

解析斯皮亚克《翻译的政治》摘要:盖亚特里·C·斯皮亚克是当今世界著名第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
她把翻译置于多种理论框架中,致力于研究翻译涉及的政治、民族、种族、帝国主义等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等问题,提出“翻译的政治”这一概念。
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第发生,她的翻译思想和实践逐渐引起了国际译学界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斯皮亚克《翻译的政治》一文的分析,评价了斯皮亚克理论上的贡献和不足,期望能对翻译过程起到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斯皮亚克翻译的政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进入90年代,对翻译的政治问题的研究逐步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许多学者纷纷从文化批评、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视角进行了多元主义等探讨。
在关于“翻译的政治”的研究中,盖亚特里·C·斯皮瓦克无疑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斯皮瓦克于1942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加尔各答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后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93年她出版了《教学的机器内外》一书,其中“翻译的政治”一章集中体现了她的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
一、后结构主义翻译的政治,这一命题是指翻译在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显现或隐现的权力关系。
主观因素涉及译者的能力、身份、操纵策略与组织方式。
客观因素则是包含媒体、出版者、期刊等在内等赞助人制度。
在《翻译的政治》一文中,斯皮瓦克首先探讨了语言的修辞与逻辑之间的关系,她认为:“每一种语言的修辞性都会对语言对逻辑系统造成一定对破坏。
”传统的翻译理念(特别是等值观),只看到了语言的逻辑性,而斯皮瓦克认为,在翻译中,译者不应该压抑语言的散落,而应该理解、认可他语言的修辞性,因为“如果不理解语言的修辞性,针对西方事物的新殖民主义观念就很容易产生”。
斯皮瓦克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研究中,一直把翻译看作是具有广泛文化内涵的活动,并把翻译的结果置于民族或全球层面上来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理念。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1、研究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尤其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是陷入了谷底。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
人民网日语版更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
2、文献综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以国内为例,陈燕生(2014)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并对汉译的方法进行了分类。
杨柳(2016)也从该理论出发,对不同体裁的新闻内容的日译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章颖文(2012)则从本国化翻译和异国化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对人民网的日文新闻标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总而言之,对新闻时事类标题的汉译日的研究深度与视角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人民网日本版的新闻标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标题在汉译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3、研究流程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考察。
本文从既有的相关先行研究及日语版人民网网站中搜集相关新闻标题实例,将原来的中文版人民网新闻与日文版的翻译版本进行对照,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对等”的角度对日语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内容结构上,本文先对人民网日语版中的新闻标题做大致的归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指出各自的翻译特点,再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从“直译”、“释译”、“借译”、“零译”的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搜集到的新闻标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也指出新闻标题在日译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文献重要术语译文发布-中日

科学的な立法、厳格な法執行、公正な司法、全人民による法律の遵守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機能が科学的で、権限と責任が法で定められ、法律の執行が厳正で、オープンかつ公正、廉潔かつ高効率な、遵法と信頼を旨とする法治政府
执法责任制
有权不可任性
権力を持つ者はそれを好き放題に使ってはならない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義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の建設
依法治国
法に基づく国家統治(ガバナンス)
依法执政
法に基づく執政
依法行政
法に基づく行政
依宪治国
憲法に基づく国家統治(カバナンス)
宪法日
憲法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法律は国家統治(ガバナンス)の宝であり、良き法律は善き統治(ガバナンス)の前提である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製造大国から製造強国へ転換する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海外発信能力の強化
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構造的減税と全般的な料金等の引き下げ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確な貧困者特定、精確な貧困脱却
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市場の活力を解き放って経済の下押し圧力を軽減し
保基本、インの厳守・仕組みの整備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で定められた職責は必ず果たし、法により付与されていない権限は決して用いない
政府责任清单
政府責任リスト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市場参入ネガティブリスト
行政审批
行政審査・許認可
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
対外投資の審査・認可の手続きを簡素化する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政治类文本的翻译是翻译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政治类文本翻译不仅仅是把语言转化
为另外一种语言,更是要传达文本所表达的政治思想和立场。
在政治类文本翻译中,经常
会出现一些敏感的政治术语和词语,如国家利益、民主、人权等。
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翻译人员需要按照翻译目的论三原则进行翻译。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分别是:信达、雅达、意达。
信达原则要求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
的语言表达,还要忠实于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表达的思想。
在政治类文本翻译中,翻译人员
要尊重原文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在涉及到国家领导人的政
治讲话或者宣言时,翻译人员需要遵循原文的表达方式和政治意图,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雅达原则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注重文学性和美感,让译文更具有文学价值。
在政
治类文本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并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
在翻译一篇政治论文时,翻译人员需要注重词语的尊重,并使用恰当的翻译方式来表达文
章的汇总思想,从而保证文章的文学性和美感。
总之,政治类文本翻译需要遵循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行文的舒
适度。
只有在理解原文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上,才
能确保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政治类文本翻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
领域,需要翻译人员具有具体的政治和文化知识和翻译技巧,才能保证翻译质量的高水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词汇的翻译,从传统翻译学理论角度看,必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翻译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权力、利害关系等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从政治学角度看,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为政治服务的问题。
前者是过程,是被动的受影响,是具体的翻译实践研究;后者是策略,是主动的选择,是翻译的意识形态方法论。
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2012年亚太蓝皮书指出,南海问题引发区域内外国家参与,昭示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周边环境。
日文:中国社会科学院がこのほど発表した2012年アジア太平洋青書は、南中国海問題が域内外各国の介入を誘発したことで、中国の直面する複雑な周辺環境が浮き彫りになった。
上述例文中所提到的南海问题的中日对译,细致对比下,会发现原文与译文有两处大的不同:1、南海的称谓2、参与和介入。
对于南海的日译,译者既没有按照中文直译为南海(ないかい),也没有借用日本外务省的惯用说法南シナ海(みなみしなかい),此处采用了南中国海(みなみちゅうごくかい)这一说法。
其实,在英语里,南海是被称作南中国海的,而在中文里,南海是与南中国海并称的词汇。
此处的称谓的翻译,值得作一番研究。
不少人惯于将中国特色词汇或者政治术语进行粗略分类,如文化类、经济类、政治类等等。
此种方式虽从词汇涉及的领域角度,将政治术语分门别类进行翻译探讨,无形中将词汇与篇章分离开来,淡化了此文具体文章中的作用,也忽略了语篇、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特定的文本,特定的行文风格,可能会导致同一政治术语采用不同翻译方式翻译成相异的目标词汇。
也有人根据政治术语的语法结构将其分成若干类,按特点举实例来归纳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此种方式容易将翻译研究沦陷为语言学或者文学研究的边缘。
历史文化语境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不同,其翻译必然大相径庭,因此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目标语出现文化空缺或者是有争议的情况下,根据什么翻译标准,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问题,因缺乏宏观理论指导,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标准的制定呈现出任意性的一面。
尤其是中译日问题,由于两国同处汉字文化圈,加上中文中受历史原因有大量从日本传来的和制汉语,词汇的语义基本相同,似乎在翻译的时候借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严重差异,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
胡洁(2010)在《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议论文中,将外宣文本根据社会文化语境分为政府公文类,新闻报道类、公示语类,政治术语的翻译研究同样可以借鉴此种分类方式来进行研究,以掌握政治术语所在篇章的社会文化语境特点。
以此处的南海称谓问题为例,不能简单地将其分为地理名称或者名词类,首先应明确该词汇所处的篇章是新闻报道。
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有别于传统的翻译形式,通常以编译的方式进行,即采用翻译和编辑的方法,按照既定的编辑方针,把用中文写成的新闻处理成英文新闻或日文新闻(刘启忠,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