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及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A.震悚.(sǒnɡ)憎恶.(è)诘.问(jié)霹.雳(pī)B.塌.败(tā) 滞.笨(zhì) 愧怍.(zuò) 荒僻.(pì)C.晌.午(shǎnɡ) 门槛.(jiàn) 头颅.(lú) 家圃.(pǔ)D.酌.油(zhuó) 忿.然(fèn) 自矜.(jīnɡ) 取缔.(dì)【解析】A.“憎恶”的中“恶”应读wù;C.“门槛”中的“槛”应读kǎn;D.“自矜”中的“矜”应读jī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C)(2分)A.菩萨竹竿烦锁辫子 B.疮疤哀悼粗绌惶恐C.肿胀镶嵌侮辱糟糕 D.醒悟烦燥厚道门框【解析】A.烦琐;B.粗拙;D.烦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他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里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A.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通过学习《台阶》一文,我认识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C.为了防止日本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不再扩散,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解析】A项“长时间”和“久久”重复,应去掉一个;C项前后矛盾,应去掉“不再”;D项语序混乱,应先“指出”再“纠正”。
5.(广安中考)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 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胸脯.(pú)霹雳.(lì)侮.辱(wǔ)取缔.(dì) B.晌.午(shǎnɡ) 疮.疤(cāng) 门槛.(kǎn) 镶.嵌(xiāng)C.投掷.(zhì) 憎.恶(zèng) 绷.带(bēng) 守寡.(guǎ)D.花圃.(fǔ) 头颅.(lú) 惧惮.(dàn) 惶.恐(huá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竹竿拮问切切察察自言自语B.菩萨糟糕烦琐之至微不足道C.烦躁愧作若有所失大庭广众D.辫子粗绌言外之意低眉顺眼3.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2)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9)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10)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150分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3分)A.疮.疤(cāng)惧惮.(dàn)震悚.(sǒng)B.镶嵌.(qiàn)取缔.(dì)愧怍.(zuò)C.晌.午(xiǎng)门槛.(kǎn)头颅.(lú)D.自矜.(jīn)忿.然(fēn)憎.恶(zēng)【解析】A项,疮—chuāng。
C项,晌—shǎng。
D项,忿—fè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3分)A.诘问竹竿粗拙茉莉B.惶恐肿胀荒辟滞笨C.厚道糟糕醒悟烦燥D.哀悼书斋门筐降格【解析】B项,辟—僻。
C项,燥——躁。
D项,筐—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B.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1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解析】C项,“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4.(荆州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解析】D项成分残缺,后半句可改为“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式的滋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B.《老王》——《杨绛散文》——杨绛C.《台阶》——小说集《台阶》——李森祥D.《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解析】A项,《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三单元测试一、基础积累(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
投掷(zhì)、憎恶(zèng)、糟糕(zāo)。
B。
震悚(sǒng)、取缔(dì)、肿胀(zhàng)。
C。
侮辱(wǔ)、晌午(xiàng)、镶嵌(qiàn)。
D。
门框(kuāng)、愧怍(zuò)、惶恐(huáng)。
解析】A项,憎恶应为zēng。
C项,晌午应为shǎng。
D 项,门框应为kuàng。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
书斋门槛、絮说、微不足道。
B。
绷紧、头颅、哀悼、大庭广众。
C。
撬门、荒僻、诘问、言外之意。
D。
肚脐、疮疤、辫子、切切察察。
解析】A项,微不足道应为微不足道。
B项,哀悼和大庭广众有误。
C项,荒僻和言外之意有误。
3.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1)《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________得多了。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________地转过身子。
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________压根儿就没想到这点。
A。
精致、笨拙、大概。
B。
精致、滞笨、或许。
C。
精巧、笨拙、大概。
D。
精巧、滞笨、或许。
解析】第(1)句,精巧指形状精致而小巧。
精致指工艺精美。
第(2)句,滞笨形容人行动迟缓或思考迟钝。
笨拙指不聪明、不灵巧、反应迟钝。
第(3)句,大概表示推测。
或许表示可能但不肯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___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竹里馆》中,王维独坐竹林,用“,”将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晚春》中,韩愈看到万紫千红的春景,用“、”写杨、榆也加入留春行列,含蓄地表达了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3)自然万物人诗皆可传情达意。
《木兰诗》中“、”,寒气阵阵,打更声声,传达出将士征战之苦。
岑参《逢入京使》中“,”长路漫漫,泪雨滂沱,道不尽西行路上的思乡之情。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0分)打开xiāng嵌着善良的记忆,我们看到了阿长的、老王的真诚、杨绎的愧zuò……人性中的真善美;回眸走过的路程,捡拾日子里的温馨幸福,奋斗中的酸甜苦辣被我们品味,翻阅日记里的喜怒悲欢。
重温生命中那些美好的遇见,感受岁月____的脉.脉温情。
岁月是一首无言的歌,时光是一支被施了魔法的笔。
它能让人忘却曾经的憎.恶,记住曾经的美好;能让人用澎湃的热情,演奏生命激昂的乐曲。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xiāng( )嵌愧zuò( ) 脉.脉( ) 憎.恶( )(2)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纯朴体味惠赠 B.淳朴体会馈赠C.纯朴体会惠赠 D.淳朴体味馈赠(3)根据上下文,改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式一致。
(3分)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5分)“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
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别磨烦,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
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你有多少钱?”(1)说这番话的人是,他原先的身份是。
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2020.03(考试时间60分钟,共6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运用(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A. 眼翳.(yì)诘.问(jié)粗拙.(zhuō)模.样(mó)B. 伛.偻(yǔ)憎.恶(zèng)哀悼.(dào)滞.笨(zhì)C. 震悚.(sǒng)骷.髅(kū)晌.午(shǎng)强.笑(qiáng)D. 胸脯.(pú)凹凼.(dàng)门槛.(kǎn)疮.疤(chuāng)【答案】D【解析】A.模.样(mú) B.憎.恶(zēng) C.强.笑(qiǎng)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A.烦琐辫子门框荒辟 B.烦躁醒悟头颅若有所失C.蹋败针灸渴慕取缔 D. 惊骇惧惮惶急大厅广众【答案】B【解析】A.荒僻 C.塌败 D.大庭广众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4分)A.他说了一通旁敲侧击的话,言外之意....是说我好心办了坏事。
B.同学之间要互谅互让,不要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闹意见,影响团结。
C.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D.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答案】C【解析】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而青少年既有男子又有女子,所以使用对象不当。
4.下列句子没有..的一项是()(4分)..语病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A.麻筋草鞋人踩牛踏宽敝阴凉烟瘾B.自言自语摇来荡去筹划材料泥浆C.精力旺盛不凑热闹言外之意跨骨D.门尴台阶流出涎水低眉顺眼磕头2.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
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油翁》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B.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C.《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D.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4.《卖油翁》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B.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6.对本文《台阶》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父亲劳累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赞美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
B.通过记叙父亲大半辈子的劳动、生活和追求,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絮.说(xù)掳.去(Iǔ)粗拙.(zhuō)B.疮.疤(chuāng)霹.雳(pì)憎.恨(zèng)惶.急(huáng)C.孤孀.(shuāng)诘.问(jié)惧惮.(dàn)疏.懒(sū)D.震悚.(sǒng)哀悼.(dào)厌恶.(wù)辟.谣(b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迭起调羹锋芒必露B.伴侣薪金昼夜慷慨淋漓C.昆仑草率澎湃大廷广众D.烦燥醒悟霹雳深恶痛绝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成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B.⑥②①③⑤④C.②①⑥③⑤④D.①③⑤⑥④②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热风》《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主要作品。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鲁迅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受到屈辱,又看到国人的麻木,遂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思想。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B .荒缪(miù)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C .彷徨(pánɡ) 暑名(sh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ɡ). . . . . . . . . . . . .... .... .... ....题号 二 (一)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二) (三) 三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A )(2 分)A .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钦佩不已(qīn). . . .. . . .D .涉猎(shè)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 .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B .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C .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D .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 .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 .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A .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B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 .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D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仿写句子。
(2 分)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拥有知识,就拥有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B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 .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7.默写填空。
(4 分)(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8.口语交际——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2 分)在“与母亲同行——向建党九十四周年献礼”的长跑活动中,一些同学常常是气喘吁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半途退场,这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情绪和信心。
如果你是班长,面对这些半途退场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坚持参加这项活动?示例:某某同学,你已经能跑这么远很不错了,其实,我也感到吃力,可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这是对我们毅力的考验啊,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起鼓劲儿,就能跑到终点,我们一起坚持好吗?9.综合性学习(8 分)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 “ “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 分)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 24 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 2013 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 3112 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 (或: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1分),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或:但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1 分)。
(结论合理即可。
)。
(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2 分)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下联:阅读助推中国梦(或:铸造正气魂……)(能与上联构成对偶,意思连贯即可。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 60 字左右。
)(4 分)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读书可以益智。
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深刻。
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观点明确 1 分,举例分析能支持观点2 分,表达顺畅 1 分。
)。
二、阅读理解(44 分)(一)孙权劝学(12 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A .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 .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 .. . .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 分). . . .C .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D .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有志的人分别几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
13.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2 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2 分)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举使他人信服的道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二)温暖心窝的话语(2015,柳州)(15 分)包利民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还。
了肯定勉励的话(2 分)。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 分)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 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 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1 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 分)。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3 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 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 分)。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 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 分)。
〕18.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4 分)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 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 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