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课件 (共16张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课件 (共16张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5/10/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5.1 0
谢谢大家
2021/4/16
17
2021/4/16
1
2021/4/16
2
张继,湖北襄州人。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
少,全唐诗收录一卷,
《枫桥夜泊》一首,
已使其名留千古,而
「寒山寺」也拜其所
赐,成为远近闻名的
游览胜地。
2021/4/16
3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Monda y, May 10,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5.102 1.5.10 **May 10,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 2021年 5月10 日星期 一**2 1.5.10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 21年5 月*21. 5.10* May 10, 2021
2021/4/16
4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乌 啼/霜 满 天, 江 枫/渔 火/对 愁 眠。 姑 苏/城 外/寒 山 寺, 夜 半/钟 声/到 客 船。
2021/4/16
5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孙山,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独自来到苏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61张PPT)精选教学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61张PPT)精选教学课件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12 古诗三首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 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 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 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12 古诗三首
你觉得“熏”“醉”好在哪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 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 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课件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而今别居山林,“自”字 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 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诗人通过写山中的自然美、人美,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希望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的愿望。
自然美 山居秋暝
人美
热爱自然 远离脱俗 继续归隐的愿望
写作特色:托物言志 动静结合
思乡之愁 愁 孤独之愁
寂寞之愁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 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 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也将作者羁 旅之思,家国之忧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枫桥夜泊
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听到:乌啼、钟声
愁:思乡、孤独、寂寞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山 居 秋 暝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之时。标题 “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房子,点明了地 点;“秋”点明了季节;“暝”,日落时分,天色将 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 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寂的山野。 天 气 晚 来 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诗词大意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
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的明月在松林里洒下银光,清清泉
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 喧 归 浣 女 ,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
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莲 动 下 渔 舟 。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 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 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他的 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 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 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1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结合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学会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重点)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诗歌大意和主旨,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

板书:古诗三首二、学习生字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三首

再 读 课 再读一读本首诗,说说我们应该用 文 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第一句:要高昂,语气坚定,充满 激情,读出磅礴之势。
第二句:语气低沉,“究可哀”重读, 要读出痛心之感。
后两句要表达出渴望之情,“重抖 擞”“不拘一格”要重读,朗读时语调要 稍高。

构 梳
己亥杂诗

万马齐喑 政治昏暗
希望改革现状
不拘一格 降人材
殷切期待 期待人才辈出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
结 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
人热情呼唤社会变革,要改
变沉闷、腐朽的现状,使中
国变得生机勃勃和期待人才
不断涌现的强烈愿望。


靖康之耻
延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等,发
伸 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今开封),俘 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 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汴京城中 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自此,靖康之耻导致北宋都城 汴京沦陷,最终北宋灭亡。
“休”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
人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痛,而且表现出诗 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 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如何理解“暖风”一词?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 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享乐之风。
《己亥杂诗》: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 劝、重抖擞→降人才
默写指导:默写《示儿》时要保证 诗句没有错误,注意不要将“元”写成 “原”、“州”写成“洲”、“祭”写 成“ ”。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课件
静:明月松间照。
动: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交流展示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 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交流展示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 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班级展示
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分享背诵方法。 将你读到的诗中景物描绘出来,请尝试用一段 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感知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对古诗 的朗读,分享你的断句成果吧!
读古诗语速要慢,把握好停 顿和语调,感悟诗句含义。
感知体会
诵读古诗,整体感知,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交流展示
每一幅画面就像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 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
宁静,清新,恬然。
交流展示
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 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 是“静”呢?
以动写静,更突出“静”
字词学习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它的意思我理解了,我还可以 把它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 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 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
朗读感知
探究古诗的断句,根据 节奏感进行划分标记。
学写生字

观察字形,谈一谈你认为怎样能记住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 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 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 更,(词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 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示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 切思念。出征塞外,面对“风一更,雪一 更”的荒寒景象,词人自然会想起故园的 温暖、宁静,不由得生发无限乡愁,思念 起故乡来。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山居秋暝》的颈联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
Hale Waihona Puke 山中的幽静。(√)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月亮落下去了,在树林里栖息的乌鸦凄凉地 鸣叫着,寒意从四处袭来,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 的霜雾。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 心情愁闷,难以入睡。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 江夜泊图。诗中所见的月、江枫、渔火都是静态 的,所闻的乌啼是动态的。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西汉]刘彻《秋风词》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词牌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 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 四十二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 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ppt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ppt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 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是什么在陪伴 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 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 了什么?
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你到底在想些什 么呢?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 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1 古诗三首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自学提示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朗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 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 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 满足心情。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21 古诗三首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21 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交流展示
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愁”的诗句呢?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
情景导入
苏 州 枫 桥
情景导入
枫桥夜泊
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诗的题目的?
诗人张继就是这天的夜里在 枫桥写的这首流传千古名篇。
感知内容
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思 考: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哪些景物?
字词学习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 人寒山曾住于此。
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
感知体会
同桌探究: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感知体会
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 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交流展示
观察插图内容,结合小组的意见,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交 流成果。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朗读感知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朗 读,分享你的朗读成果吧!
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在停顿的 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会有更好的诵读效果。
感知体会
老师朗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 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边听边想, 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展示导入
对这位诗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 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展示导入
开展王维诗词的接龙,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 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专门背诵王维的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漠孤烟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思 考: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
静:明月松间照。
动: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交流展示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 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交流展示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 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班级展示
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分享背诵方法。 将你读到的诗中景物描绘出来,请尝试用一段 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展示导入
同学们,在唐诗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很特别 的诗人,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谁呢?咱们 一起来看看吧!
走近诗人
王维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 《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 “诗佛”的美称。王维的诗以描绘山 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感知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对古诗 的朗读,分享你的断句成果吧!
读古诗语速要慢,把握好停 顿和语调,感悟诗句含义。
感知体会
诵读古诗,整体感知,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
班级展示
多种方法背诵古诗,分享背诵方法。 将你读到的诗中景物描绘出来,请尝试用一段 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
学写生字
泊 愁寺
观察字形,谈一谈你认为怎 样就能记住它。
标注读音,变换同音字加强 记忆。
学写生字
chó
愁 u
忧愁 仇恨 稀稠 酬谢
作业布置
字词学习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它的意思我理解了,我还可以 把它放进诗句中理解。
朗读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2 画出读不懂的字词。 3 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
朗读感知
探究古诗的断句,根据 节奏感进行划分标记。
了解诗中的地名,有的地方我 还去过呢?分享给大家吧!
朗读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自读古诗,边读边理解诗句意思,不理解的 字词查字典。 2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作者在诗中 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朗读感知
探究古诗的断句,根据 节奏感进行划分标记。
枫桥夜泊
学写生字

观察字形,谈一谈你认为怎样能记住它。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枫桥夜泊
展示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思乡的诗句,今天就一 起来展示分享给大家吧!
展示导入
开展“秋”诗词的接龙,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 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真珠月似弓。
交流展示
读着古诗,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

此时此刻的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问题来问一问张继?
这是一种怎样的愁?
乡愁
你是从哪里品到的呢?
交流展示
诗人张继漂泊他乡,此情此景你说张继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思念家乡
交流展示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交流展示
每一幅画面就像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 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
宁静,清新,恬然。
交流展示
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 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 是“静”呢?
以动写静,更突出“静”
感知体会
同桌探究: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感知体会
看到满天的霜,你什么感受? “乌啼”是什么意思? 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怎样? 从寺中传来了钟声,这钟声怎样?
交流展示
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 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