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理学》房晓勇主编教材课件-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基础

《固体物理学》房晓勇主编教材课件-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基础
《固体物理学》房晓勇主编教材课件-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基础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精选版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 课后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说明σS 、σ0.2 、σb、σ-1 、δ%、αk、45-50HRC、300HBS的名称含义 答案:见教材。45-50HRC表示洛氏硬度为45-50;300HBS表示布氏硬度为300. 2、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变: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时,体内各点处变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为此可在该点处到一单元体,比较变形前后单元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1、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因为晶粒越小,晶界越多。晶界处的晶体排列是非常不规则的,晶面犬牙交错,互相咬合,因而加强了金属间的结合力。工业中常用细化晶粒的方法来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称为细晶强化。 晶粒的大小与过冷度和变质处理密切相关: 过冷度:过冷度越大,产生的晶核越多,导致晶粒越细小。通常采用改变浇注温度和冷却条件的办法来细化晶粒。 变质处理:也叫孕育处理。金属液中晶核多,则晶粒细小。通常采用浇注前添加变质剂的办法来促进晶核产生,以拟制晶粒长大。 2、你如何理解相与组织,指出Fe -C状态图中的相与组织。 相与组织 相是指材料中结构相同、化学成分及性能同一的组成部分,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分开。“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原子聚集状态,既可能是一单相固溶体也可能是一化合物;组织一般系指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所具有的某种形态特征或形貌图像,实质上它是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总称。因此,相与组织的区别就是结构与组织的区别,结构描述的是原子尺度,而组织则指的是显微尺度。 合金的组织是由相组成的,可由单相固溶体或化合物组成,也可由一个固溶体和一个化合物或两个固溶体和两个化合物等组成。正是由于这些相的形态、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的不同,才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即组织可由单相组成,也可由多相组成。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是人们把在合金相

机械设计基础A学习指南工业1212

《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学习指南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业工程专业12级本科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李乃根 说明:为配合学生《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有的放矢 地进行学习,在学习指南中对本课程基本情况、性质、任务、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的处理、学习参考书、考核要求及各章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等均做了较详细地 说明。同时,对每一章节还配备了若干有代表性的自测练习题,便于学生自己检 查对其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64学时,课堂教学60学时,实验4学时。 先修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等。 《机械设计基础A》是机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作为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它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主要研究组成机械的一些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装置、通用零、部件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主要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机械、了解机械,并掌握分析机械、设计机械的基本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零、部件的能力;强调能比较、能选择、能设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新的技术学科建立基础。 二、教材处理及多媒体课件说明 教材处理: 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校机械工程规划教材、朱东华等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本教材系统、完整、新颖和适用。但由于教材内容多,而计划学时有限,所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对此,应该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抓住重点、难点,放手简单、次要的内容(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淡化理论演绎、简化公式推导,使学生掌握其共性规律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将问题由“繁”变“简”,将课本由“厚”变“薄”。 多媒体课件: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机械设计基础适合用多媒体教学。该课件综合了图、文、声、像、二维图形、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经科学、合理的重组、整合、加工,构筑了一种虚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增强工程实践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提醒的是,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时,不能将注意力只集中在丰富多彩的课件画面上,而忽视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课堂学习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课堂进度较快,应注意对重要内容作记录,并在课下及时复习和总结。 三、学习参考用书 可选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系列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程光蕴主编); 《机械原理》(孙桓主编), 《机械设计》(濮良贵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书》(程光蕴主编)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课外作业(未完成作业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20 % ●实验(未完成规定实验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10 % ●期末考试70 %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答案

第一章(p11 )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应力是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应变是试样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2.缩颈现象 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缩颈发生在拉伸曲线上bk 段。 不是,塑性变形在产生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示没有出现塑性变 形。 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 锻件台虎钳钳口 布氏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洛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 验。其缺点是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硬质合金刀头,台虎钳钳口用洛氏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和锻件用布氏硬度法检验。 第五题 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b 抗拉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s 屈服点它是指拉伸试样产生屈 服时的应力。 0.2 规定残余拉伸强度 1 疲劳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应力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 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应力它指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 aK 冲击韧度它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韧性。 HRC 洛氏硬度它是指将金刚石圆锥体施以100N 的初始压力,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 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HBS 布氏硬度它是指用钢球直径为10mm ,载荷为3000N 为压头测试出的金属的布氏硬度。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课后习题详解.

《金属工艺》习题答案 第一篇,第一章,P11页 3、对于具有力学性能要求的零件,为什么在零件图上通常仅标注其硬度要求,而极少标注其他力学性能要求? 答:硬度是指除了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反应了金属材料综合的性能指标,同时,各种硬度与强度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故在零件图的技术条件下,通常只标出硬度要求,其他力学性能要求可以按照换算关系获得。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σb: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 σs: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σ0.2: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σ-1: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 δ:延伸率,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 αk: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收的冲击功。 HRC: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的布氏硬度。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的布氏硬度。 第一篇,第二章,P23页 2、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的途径是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其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影响晶粒粗细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晶核的数目,晶核越多,晶核长大的余地愈小,长成的晶粒越细,主要途径有: 1、提高冷却速度,增加晶核数目; 2、添加变质剂(孕育处理),增加外来晶核; 3、热处理或塑性加工,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4、凝固时震动液体,碎化结晶的枝状晶。 第一篇,第三章,P29页 3、碳钢在油中淬火,后果如何?为什么合金钢通常不在水中淬火? 答:由于碳钢的淬透性较差,因此在油中淬火时,心部冷却速度较慢,可能得不到马氏体组织,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对于合金钢,其淬透性较好,若在水中淬火,其整个截面将全部变成马氏体,内应力较大,容易产生变形及开裂。 5、钢锉、汽车大弹簧、车床主轴。发动机缸盖螺钉最终热处理有何不同? 答:钢锉的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其组织为低温回火马氏体,主要提高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 汽车大弹簧为淬火+中温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保持材料的高弹性。 车床主轴为淬火+高温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发动机缸盖螺钉为渗碳+淬火+低温回火,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为索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达到“面硬心软”的使用目的。 第一篇,第四章,P35页 1、下列牌号钢各属于哪类钢?试说明牌号中数字和符号的含义,其中哪些牌号钢的焊接性能好? 15 40 Q195 Q345 CrWMn 40Cr 60Si2Mn 答:(1)碳素结构钢:15 40 ;普通碳素结构钢:Q195;低合金高强钢:Q345;合金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习题答案

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题1-1解图图题1-2解图 图题1-3解图图题1-4解图 题 2-3 见图。 题 2-7 解 : 作图步骤如下(见图): ( 1 )求,;并确定比例尺。 ( 2 )作,顶角,。 ( 3 )作的外接圆,则圆周上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曲柄中心。 ( 4 )作一水平线,于相距,交圆周于点。 ( 5 )由图量得,。解得: 曲柄长度: 连杆长度: 题 2-7图 3-1解 图题3-1解图 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作圆并与导路相切,此即为偏距圆。过B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 凸轮与从动件在B点接触时,导路的方向线。推程运动角如图所示。

3-2解 图题3-2解图 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作圆并与导路相切,此即为偏距圆。过D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 凸轮与从动件在D点接触时,导路的方向线。凸轮与从动件在D点接触时的压力角如图所示。 4-1解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齿槽宽 4-11解因 螺旋角 端面模数 端面压力角

当量齿数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4-12解(1)若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则标准中心距应 说明采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齿轮传动有齿侧间隙,传动不 连续、传动精度低,产生振动和噪声。 ( 2)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因 螺旋角 分度圆直径 节圆与分度圆重合, 4-15答:一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即 、。 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外啮合),即、、。 一对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大端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 5-1解:蜗轮 2和蜗轮3的转向如图粗箭头所示,即和。

金属工艺学_邓文英_第五版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第一章(p11)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应力是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应变是试样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2.缩颈现象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缩颈发生在拉伸曲线上bk 段;不是,塑性变形在产生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示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 锻件台虎钳钳口 洛氏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布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其缺点是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硬质合金刀头,台虎钳钳口用洛氏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和锻件用布氏硬度法检验。 第五题 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抗拉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σs屈服点它是指拉伸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σ2.0规定残余拉伸强度 σ1-疲劳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应力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σ应力它指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 a K冲击韧度它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韧性。 HRC 洛氏硬度它是指将金刚石圆锥体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HBS 布氏硬度它是指用钢球直径为10mm,载荷为3000N为压头测试出的金属的布氏硬度。 HBW 布氏硬度它是指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的新型布氏度计。 第二章(p23) (1)什么是“过冷现象”?过冷度指什么? 答: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平衡结晶温度),这种线性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2)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的途径有哪些? 答: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1章

11-1 解1)由公式可知: 轮齿的工作应力不变,则则,若,该齿轮传动能传递的功率 11-2解由公式 可知,由抗疲劳点蚀允许的最大扭矩有关系: 设提高后的转矩和许用应力分别为、 当转速不变时,转矩和功率可提高 69%。 11-3解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应分别验算其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1)许用应力查教材表 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ZG270-500正火硬度:140~170HBS,取155HBS。 查教材图 11-7, 查教材图 11-10 , 查教材表 11-4取, 故: ( 2)验算接触强度,验算公式为: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齿宽 中心距齿数比 则: 、,能满足接触强度。 ( 3)验算弯曲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齿形系数:查教材图 11-9得、 则: 满足弯曲强度。 11-4解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将许用应力降低以弥补磨损对齿轮的影响。 ( 1)许用弯曲应力查教材表11-1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210~230HBS取220HBS;大齿轮 45钢正火硬度:170~210HBS,取190HBS。查教材图11-10得 ,

查教材表 11-4 ,并将许用应用降低30% ( 2)其弯曲强度设计公式: 其中:小齿轮转矩 载荷系数查教材表11-3得取齿宽系数 齿数,取齿数比 齿形系数查教材图 11-9得、 因 故将代入设计公式 因此 取模数中心距 齿宽 11-5解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折断,设计方法是按弯曲强度设计,并验算其齿面接触强度。

金属工艺学___第五版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截面上的拉力,称为应力,用符号 σ表示,单位是 MPa。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用符号 ε表示。 2、画出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并指出缩颈现象发生在拉伸图上哪一点?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 是否表示试样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答:b 点发生缩颈现象。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试样并不是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是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3、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断它的变形性质? 答: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因为当时钟停止时,钟表发条恢复了原状,故属弹性变形。 4、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下列情况应采用哪种硬 度法测定其硬度? 答:布氏硬度法:(1)优点:压痕面积大,硬度值比较稳定,故测试数据重复性好,准确度 较洛氏硬度法高。(2)缺点:测试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3)应用:硬度值 HB 小于 450 的毛坯材料。 洛氏硬度法:(1)优点:设备简单,测试简单、迅速,并不损坏被测零件。 (2)缺点: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对组织偏析材料尤为明显。(3)应用:一般淬火件,调质件。 库存钢材——布氏硬度锻件——布氏硬度 硬质合金刀头——洛氏硬度台虎钳钳口——洛氏硬度。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含义和单位是什么? σ: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加拉应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单位 MPa。 σs:屈服强度,指金属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MPa。 σb: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可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单位 MPa。σ0.2:屈服强度,试样在产生 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单位 MPa。 σ-1:疲劳强度,表示金属材料在无数次的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单位 MPa。

金属工艺学 第五版 (邓英文 郭晓鹏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一篇金属材料导论P9: (1):应力:试样单位横截面上的拉力, 。 σd F 2 4o π应变: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 εl l ?(5): :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拉断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σ b :屈服点,指拉伸试样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σs :屈服点,对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工程上规定以试样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 σ 2 .0r 该材料的屈服点,用σr0.2表示。 :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数次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当应力按正弦曲线对 σ 1 ?称循环时,疲劳强度以符号σ-1表示。 :伸长率,衡量塑性的指标之一 δ: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的能力,其值大小是试样缺口处单位截面积上所吸收的冲 a k 击功。 HRC :洛氏硬度,以顶角为120度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在1500N 载荷下硬度计的硬度标尺。HBS :布氏硬度,钢球压头测出的硬度值。 HBW :布氏硬度,硬质合金球压头测出的硬度值。 第二章铁碳合金 P26 1.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 2.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同素异晶转变;室温时,纯铁的晶格是体心立方晶格。 1100摄氏度时是面心立方晶格。 5.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的结晶过程如下: 1点以上:L;1-2点:L+A;2-3点:A;3-4点:A+F;室温时:P+F T10钢的结晶过程如下: 1点以上:L;1-2点:L+A;2-3点:A;3-4点:A+Fe C II 室温时:P+Fe3C II 第三章钢的热处理P32 1.答:在此温度范围内加热,淬火后可获得细小的马氏体组织。这样的组织硬度高、耐磨性好,并且脆性相对较小。 如果淬火加热的温度不足,因未能完全形成奥氏体,致使淬火后的组织除马氏体外,还残存有少量的铁素体,使钢的硬度不足。 如果淬火温度过高,因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的马氏体晶粒也粗大,会增加钢的脆性,致使工件产生裂纹、变形倾向。 2.答:钢在淬火后淬火是为了消除淬火内应力,以降低钢的脆性,防止产生裂纹,同时使钢获得所需的力学性 % 1000 0×?=l l l k δ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教学日历 《机械设计基础》(80 学时)课程学习指南 一、基本情况 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英文译名:MACHINE DESIGN BASIS 2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机械设计基础》,宋宝玉主编,哈工大出版社出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连明主编,哈工大出版社。 《机械设计作业指导》,陈铁鸣、王连明主编,哈工大教材科。 《机械基础实验教材》,哈工大教材科 3 、教学时数80 学时(讲课:68 学时、习题课:2 学时、实验10 学时) 4 、考核方式及记分办法:平时作业10 分 实验10 分 随堂测试10 分 期末考试70 分 二、作业与实验 1、每章后的习题与作业 各主要章的课后习题作业有: 第一章:P3 :1-1 题。 第二章:P48~49 :2-14 ,2-24 ( a )(c),2-25 题。 第三章:P67 :3-10 ,3-12 ,3-15 题。 第四章:P83 :4-9 题。 第五章:P103 :5-9 题。 第六章:P136 :6-12 ,6-13 ,6-14 ,6-15 题。 第七章:P149 :7-9 ,7-10 题。 第八章:P160~161 :8-5 ,8-10 题。 第九章:P170 :9-4 题。 第十章:P194 :10-13 ,10-14 ,10-15 题。

第十一章:P211~212 :11-5 ,11-9 ,11-11 题。 第十二章:P230 :12-1 ,12-4 ,12-5 题。 第十三章:P247 :13-5 题。 第十四章:P256 :14-4 题。 第十五章:P267 :15-1 题。 2、设计性大作业 ?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 盘形凸轮机构设计 ? 齿轮传动设计 ? 螺旋起重器设计 ? 轴系部件设计 共五个设计性大作业,每个大作业都包括设计图纸一张和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3、实验 ①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2h ); ②齿轮范成实验(2h ); ③带传动实验(2h ); ④轴承部件拆装测绘实验(4h ); 每个实验项目都有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要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封面和实验报告纸书写,并装订成册。 ` 三、各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按教学日历顺序) 第一章绪论(1h) 内容及基本要求: ? 掌握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 掌握机械的组成。 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论(9h) 内容及基本要求: 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般过程。 2)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 )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公差、偏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选用原则,误差、精度的基本概念。 4 )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与标注。 5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6) 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与标注。 7 )掌握有关机构组成中的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等概念,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 8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9 ) 掌握速度瞬心在机构分析中的应用。 10 )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重点与难点: 钢的热处理方法及应用;各种公差、粗糙度的选用;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4h) 内容及基本要求: 1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等概念。 2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格式

备注:该模板仅供参考,不一致之处请以教材或设计手册为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指导手册) 设计题目: 学院 系 专业 设计者: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安徽工业大学

目录 目录 (1) 1.设计任务书 (2) 2.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3) 3.传动装置高、低速轴的转速、转矩与效率计算······························· 4.传动皮带和齿轮零件的设计计算·········································· 5.轴的设计计算··························································· 6.滚动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7.键联接的选择和验算····················································· 8.联轴器的选择···························································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6开复印) 课程设计题目:胶带运输机的传动装置设计 课程设计内容:单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 设计题号: 姓名:学号: 已知条件(见分配给每个学号的数据表): 1输送带工作拉力F= kN; 2输送带工作速度:V= m/s; (允许输送带速度误差为±5%); 3滚筒直径D= mm; 4滚筒效率ηw=0.96(包括滚筒轴承的效率损失) 工作条件:见下表; 设计工作量: ①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1号图幅,绘三视图。注意图面布置,使其饱满均匀。 技术特性、技术条件、标题拦书写必须规范);(参考手册P250图19-4和P265图19-16,不同1斜齿轮变直齿轮,2轴承为深沟球轴承,3自己计算尺寸,主要检查齿轮中心矩 a、总体尺寸、配合尺寸、明细表对应)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答案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应力是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应变是试样在应力作用下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2.缩颈现象 在拉伸实验中当载荷超过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时,试样上有部分开始变细,出现了“缩颈”。 缩颈发生在拉伸曲线上bk段。 不是,塑性变形在产生缩颈现象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也不表示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材料或零件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 锻件台虎钳钳口 布氏硬度法测试简便,缺点是测量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洛氏硬度法测试值较稳定,准确度较洛氏法高。;迅速,因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其缺点是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较差,需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 硬质合金刀头,台虎钳钳口用洛氏硬度法检验。 库存钢材和锻件用布氏硬度法检验。 第五题 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b 抗拉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s 屈服点它是指拉伸试样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规定残余拉伸强度 1 疲劳强度它是指金属材料在应力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应力它指试样单位横截面的拉力。 aK 冲击韧度它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韧性。 HRC 洛氏硬度它是指将金刚石圆锥体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得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HBS 布氏硬度它是指用钢球直径为10mm,载荷为3000N为压头测试出的金属的布氏硬度。 HBW 布氏硬度它是指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的新型布氏度计。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1-5)..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第五章) 2012.8

目录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章机械零件尺寸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___________ 4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章凸轮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和练习题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型设计。 解:新型设计通常人们指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如:新型机械手、动车、扑翼飞机、电动汽车等; 继承设计通常指人们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如:大众系列汽车、大家电产品等。 变型设计通常指人们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如:。各种工程机械、农田作业机械等。 1-2解:评价产品的优劣的指标有哪些? 解:产品的性能、产品的 1-3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哪些主要要求? 解:制造机械零件的材料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其又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材料(如铜、铝及其合金等);其次是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玻璃、皮革、纸板、木材及纤维制品等)和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金属陶瓷等)。 从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出合用的材料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通常应考虑下面的原则: 1)载荷的大小和性质,应力的大小、性质及其分布状况 2)零件的工作条件 3)零件的尺寸及质量 4)经济性 1-4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包括:构思和方案设计、强度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步骤:明确设计任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样机试制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 船舶与海洋工程2013级1班第3组 组长:xxx 组员:xxx xxx xxx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单级蜗轮蜗杆减速器 学院: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班学生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 设计时间: 2015-6-27

重庆交通大学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2013级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任务 设计某船舶锚传动系统中的蜗杆减速器及相关传动。 2. 传动系统参考方案(见下图) 锚链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单级蜗杆减速器3,再通过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锚机滚筒5,带动锚链6工作。 锚链输送机传动系统简图 1——电动机;2——联轴器;3——单级蜗杆减速器; 4——联轴器;5——锚机滚筒;6——锚链 3. 原始数据 设锚链最大有效拉力为F(N)=3000 N,锚链工作速度为v= m/s,锚链滚筒直径为d=280 mm。 4. 工作条件 锚传动减速器在常温下连续工作、单向运动;空载起动,工作时有中等冲击;锚链工 作速度v的允许误差为5%;单班制(每班工作8h),要求减速器设计寿命8年,大修期为3年,小批量生产;三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为380/220V。 5. 每个学生拟完成以下内容 (1)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号或A0号图纸)。 (2)零件工作图2~3张(如齿轮、轴或蜗杆等)。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6000~8000字)。

目录 1、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计算 0 2、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3) 3、蜗杆副上作用力的计算 (7) 4、减速器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 (8) 5、蜗杆轴的设计计算 (9) 6 、键连接的设计 (13) 7、轴及键连接校核计算 (13) 8、滚动轴承的寿命校核 (16) 9、低速轴的设计与计算 (17) 10、键连接的设计 (20) 11、润滑油的选择 (20) 12、附件设计 (21) 13、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22) 参考文献: (24)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课 后答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说明σS 、σ、σb、σ-1 、δ%、αk、45-50HRC、300HBS的名称含义 答案:见教材。45-50HRC表示洛氏硬度为45-50;300HBS表示布氏硬度为300. 2、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变: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时,体内各点处变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为此可在该点处到一单元体,比较变形前后单元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1、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因为晶粒越小,晶界越多。晶界处的晶体排列是非常不规则的,晶面犬牙交错,互相咬合,因而加强了金属间的结合力。工业中常用细化晶粒的方法来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称为细晶强化。 晶粒的大小与过冷度和变质处理密切相关: 过冷度:过冷度越大,产生的晶核越多,导致晶粒越细小。通常采用改变浇注温度和冷却条件的办法来细化晶粒。 变质处理:也叫孕育处理。金属液中晶核多,则晶粒细小。通常采用浇注前添加变质剂的办法来促进晶核产生,以拟制晶粒长大。 2、你如何理解相与组织,指出Fe -C状态图中的相与组织。 相与组织 相是指材料中结构相同、化学成分及性能同一的组成部分,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分开。“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原子聚集状态,既可能是一单相固溶体也可能是一化合物;组织一般系指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所具有的某种形态特征或形貌图像,实质上它是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总称。因此,相与组织的区别就是结构与组织的区别,结构描述的是原子尺度,而组织则指的是显微尺度。 合金的组织是由相组成的,可由单相固溶体或化合物组成,也可由一个固溶体和一个化合物或两个固溶体和两个化合物等组成。正是由于这些相的形态、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的不同,才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即组织可

机械设计基础(80学时)课程学习指南

教学日历 《机械设计基础》( 80 学时)课程学习指南 一、基本情况 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英文译名: MACHINE DESIGN BASIS 2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机械设计基础》,宋宝玉主编,哈工大出版社出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连明主编,哈工大出版社。 《机械设计作业指导》,陈铁鸣、王连明主编,哈工大教材科。 《机械基础实验教材》,哈工大教材科 3 、教学时数 80 学时(讲课: 68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实验 10 学时) 4 、考核方式及记分办法:平时作业 10 分 实验 10 分 随堂测试 10 分 期末考试 70 分 二、作业与实验 1、每章后的习题与作业 各主要章的课后习题作业有: 第一章: P3 : 1-1 题。 第二章: P48~49 : 2-14 , 2-24 ( a ) (c),2-25 题。 第三章: P67 : 3-10 , 3-12 , 3-15 题。 第四章: P83 : 4-9 题。 第五章: P103 : 5-9 题。 第六章: P136 : 6-12 , 6-13 , 6-14 , 6-15 题。 第七章: P149 : 7-9 , 7-10 题。 第八章: P160~161 : 8-5 , 8-10 题。 第九章: P170 : 9-4 题。 第十章: P194 : 10-13 , 10-14 , 10-15 题。 第十一章: P211~212 : 11-5 , 11-9 , 11-11 题。 第十二章: P230 : 12-1 , 12-4 , 12-5 题。 第十三章: P247 : 13-5 题。 第十四章: P256 : 14-4 题。 第十五章: P267 : 15-1 题。 2、设计性大作业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盘形凸轮机构设计 ?齿轮传动设计 ?螺旋起重器设计 ?轴系部件设计 共五个设计性大作业,每个大作业都包括设计图纸一张和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3、实验 ①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2h ); ②齿轮范成实验( 2h );

机械设计》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本节是《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2、掌握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 物本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走 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成为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3、重点与难点 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而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处理: 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1)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 (2)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 二、教法设计: 主要采用动画演示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指导: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教学过程: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技师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技师

机械设计概述 第一节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课程概述 机械设计是根据社会需求所提出的机械设计任务,综合应用当代各种先进技术成果,运用各种适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外形美观、综合性能好,并能集中反映先进生产力的产品;也可能是在原有的机械设备基础上作局部改进,以优化结构,增大机械的工作能力,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这些都是机械设计范畴应该考虑的问题。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细致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许多方面,要设计出合格的产品,必须兼顾众多因素。下面简述几个与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问题。 1、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使用要求——具有可靠稳定的工作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使用要求包括功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 经济要求——要达到机器本身成本低,用该机器生产的产品成本也要低。 外观要求——保证人身安全,操作方便、省力。 此外还有:噪音、起重、运输、卫生、防腐蚀、防冻等方面的要求。 二、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零件的失效形式 失效——零件失去设计时指定的效能称为零件失效。 失效和破坏不是一回事,失效并不等于破坏,也就是说有些零件理论上是失效了,如齿轮的齿面点蚀、胶合、磨损等失效形式出现后,零件还可以工作,只不过是工作的状况不如原来的好,可能会出现噪声等。一般情况下零件破坏后就不能再工作了,也可以说破坏是绝对的失效,如齿轮的轮齿折断是失效,也是破坏。

2、常见的零件失效形式有: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磨损、失稳和其他。具体的失效形式有 ①整体断裂;②过大的残余变形;③零件表面破坏(腐蚀、磨损、接触疲劳)。失效尤以腐蚀、磨损、疲劳破坏为主(有资料介绍再1378项机械零件的失效中,腐蚀、磨损、疲劳破坏占73.88%断裂仅占4.79%)。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员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设计计算的能力,并具有运用机械设计手册、图册及标准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多观察、细思考、勤练习、常总结。观察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机械,熟悉典型结构,增强感性认识;思考明晰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注意各种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勤练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及时总结、消化掌握课程内容,归纳学到的各种技术方法。特别应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四、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 第一节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课程概述 机械设计是根据社会需求所提出的机械设计任务,综合应用当代各种先进技术成果,运用各种适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外形美观、综合性能好,并能集中反映先进生产力的产品;也可能是在原有的机械设备基础上作局部改进,以优化结构,增大机械的工作能力,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这些都是机械设计范畴应该考虑的问题。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细致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许多方面,要设计出合格的产品,必须兼顾众多因素。下面简述几个与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问题。 1、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使用要求——具有可靠稳定的工作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使用要求包括功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 经济要求——要达到机器本身成本低,用该机器生产的产品成本也要低。 外观要求——保证人身安全,操作方便、省力。 此外还有:噪音、起重、运输、卫生、防腐蚀、防冻等方面的要求。 二、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零件的失效形式 失效——零件失去设计时指定的效能称为零件失效。 失效和破坏不是一回事,失效并不等于破坏,也就是说有些零件理论上是失效了,如齿轮的齿面点蚀、胶合、磨损等失效形式出现后,零件还可以工作,只不过是工作的状况不如原来的好,可能会出现噪声等。一般情况下零件破坏后就不能再工作了,也可以说破坏是绝对的失效,如齿轮的轮齿折断是失效,也是破坏。 2、常见的零件失效形式有: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磨损、失稳和其他。具体的失效形式有 ①整体断裂;②过大的残余变形;③零件表面破坏(腐蚀、磨损、接触疲劳)。失效尤以腐蚀、磨损、疲劳破坏为主(有资料介绍再1378项机械零件的失效中,腐蚀、磨损、疲劳破坏占73.88%断裂仅占4.79%)。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1、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

1、说明σS 、σ0.2 、σb、σ-1 、δ%、αk、45-50HRC、300HBS的名称含义 答案:见教材。45-50HRC表示洛氏硬度为45-50;300HBS表示布氏硬度为300. 2、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臵回复到变形前的位臵。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变: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时,体内各点处变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为此可在该点处到一单元体,比较变形前后单元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1、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因为晶粒越小,晶界越多。晶界处的晶体排列是非常不规则的,晶面犬牙交错,互相咬合,因而加强了金属间的结合力。工业中常用细化晶粒的方法来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称为细晶强化。 晶粒的大小与过冷度和变质处理密切相关: 过冷度:过冷度越大,产生的晶核越多,导致晶粒越细小。通常采用改变浇注温度和冷却条件的办法来细化晶粒。 变质处理:也叫孕育处理。金属液中晶核多,则晶粒细小。通常采用浇注前添加变质剂的办法来促进晶核产生,以拟制晶粒长大。 2、你如何理解相与组织,指出Fe -C状态图中的相与组织。 相与组织 相是指材料中结构相同、化学成分及性能同一的组成部分,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分开。“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原子聚集状态,既可能是一单相固溶体也可能是一化合物;组织一般系指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所具有的某种形态特征或形貌图像,实质上它是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总称。因此,相与组织的区别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