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常识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常识会考范围整理

民族理论常识会考范围整理

民族理论常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范围整理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2)共同生活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5)共同风俗习惯(6)共同心理认可3、民族问题的重要性的表现(1)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

(3)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6、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开放性试题)(1)怎么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等等。

(2)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边疆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祖国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1)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内容包括: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第二,民族区域自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在同一区域,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②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④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

具有多元一体性。

11、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①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

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共同风俗惯: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俗、惯例,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共同心理认同: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

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中原:发源于中原地域、以黄河和长江为摇篮的古老民族,是中国文明时代的重要开创者。

公元前21世纪,XXX的儿子XXX突破由各部落首领选举共主的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史称夏朝。

由部落联盟向民族过渡的过程也已基本完成。

在夏朝的基础上,商人、XXX相继建立了本族统洽的王朝:夏、商、XXX、商、周三族到西周时已有了共同的族称,共同的地域观念,共同的祖先观念,共同的经济文化糊口模式,已具有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

经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迁徙与大溶合,已由多元的原始族群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中原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是指自治机关既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府,又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机关。

民族理论常识

民族理论常识
①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②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
③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
④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是千差万别。
7.我国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的原因:
①在我国,由于多民族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民族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仍然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
②民族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8.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①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交织:
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属性,决定了民族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现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交织:
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
0."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
①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
第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第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意义: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准确把握现阶段中国民族关系的状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1
2."中华民族的内涵:

民族常识理论

民族常识理论

民族理论常识知识点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3、民族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形成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

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4、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的发展。

民族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一般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大致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民族的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因此,社会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5、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只有在阶级灭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6、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7、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的特征,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问题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对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②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③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富与祸。

8、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团结,休戚与共,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推动了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在考研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族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探讨民族政策的内容和实施。

一、民族理论1. 民族概念:民族是指在地理、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的人群。

民族的形成有地理分布、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2. 民族特征: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包括血缘关系、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

这些特征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3. 民族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包括包容、融合、共生以及矛盾和冲突。

维护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即各个民族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民族平等既是符合人权和社会正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础。

2. 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它既是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自治依法行政,保障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权益和自主权。

3. 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政策的核心任务。

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关系1. 民族理论的基础:民族理论是指导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它对于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为民族政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撑。

2. 民族政策的目标:民族政策旨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文化传承,加强民族团结与认同。

只有在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3. 相互促进与落实: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的具体化和落实,而民族理论则为民族政策提供指导和基础。

通过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归纳,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认识到民族政策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绪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富有生命力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本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途径,指明了民族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只因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揭示了民族之间关系的实质及其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解释了民族发展的规律和基本条件,指明了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

总之,其是争取民族解放、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第1章民族的一般特征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定义: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构成的6要素):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民族识别的依据: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源流十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民族医院时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第2章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2、三次社会大分工相继发生是民族形成的重要条件;3、国家的产生为一些多民族国家大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1、民族的经济发展;2、民族的政治发展;3、民族的文化发展;4、民族文化的发展;5、民族的人口发展。

民族同化:之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

民族理论名词解释民族理论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了民族的起源、发展、性质和特征等问题,旨在理解不同民族在共同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以下是对民族理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民族:民族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并且自认为拥有共同身份和历史的群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多元性的基本单元,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2. 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共同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的,使个体和群体感到归属感,并与民族其他成员形成共同认同。

3. 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指在一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民族特征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语言表达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4.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指特定民族独有的艺术、习俗、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它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书籍、艺术品、音乐、舞蹈等方式传承和表达。

5.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依据的国家形式。

它是一个由共同民族组成的政治实体,具有独立的政府、领土和主权。

民族国家的建立通常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自主,使民族成为国家的主体和权力的归属者。

6.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它强调民族的独特性、优越性和相互竞争关系,并主张民族利益高于其他利益。

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建立和民族冲突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民族冲突:民族冲突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因为权益、历史、文化等问题而导致的敌对、对抗和暴力行为。

民族冲突可能包括民族矛盾的加剧、民族分离主义的抬头和民族仇恨的升级等情况。

8. 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和政策倡导,强调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它认为多元文化是社会的财富,提倡实行平等待遇、包容性和多元审美的社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民族理论常识知识点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什么是民族识别?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意愿、民族源流、相近和就近认同。

3.民族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规律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这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4.民族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在我国,你认为目前各民族最重要的是发展哪一方面?为什么?民族的发展包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1)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性标志。

(2)同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更需大力发展生产力。

5.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最终民族将融合,民族将自行消亡。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灭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

6.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涉及哪些方面?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民族问题涉及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7.结合实际阐述民族问题产生根源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

(1)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生活环境、语言、不同的经济生活、心理状态等。

各民族在接触和交往中,这些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差异,便是造成民族问题的自然原因。

(2)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以及人的行为都会导致民族问题,而这些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8.为什么说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抓住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9.民族问题有哪些特点?民族问题有5个方面的基本特点: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10.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社会的进与退,个人的福与祸。

11.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多,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多。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交往、了解、亲近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条件,使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些都使民族间的共同因素逐渐增多。

表现在:第一,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第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多第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第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12.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

请你说说为什么?我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是千差万别。

1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及其居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14.我国如何实现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方面的支援,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5.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由于多民族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民族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依然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因为民族问题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既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6.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当代我国民族问题有什么特点?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的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的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交织。

17.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想一想为什么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我们伟大的祖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近代外国列强的侵略、国内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官僚军阀的混战,一度使整个民族和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着力进行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和社会改革,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取得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中国近代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进步。

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1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它包括: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9.为什么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发展中,我们应坚持哪些原则?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维护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对于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祖国边防的巩固,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

原则: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第二,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第四,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中华民族这一称呼的由来中华民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涵盖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以中华历史为基础,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21.中华民族复兴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1)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2)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4)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

(5)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6)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7)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

22.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形式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条件、文化生活条件、历史发展条件的综合反映,是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23.请你谈谈国家为什么重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2)国家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有利于体现民族平等精神,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民族间的团结24.民族文化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发展?包括作为民族文化具体形式的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的变化,还包括民族观念意识的更新。

25.如何使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真正实现发展?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点,还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26.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国家保障少数民族权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理由(1)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民族问题的内容之一,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权力。

(2)民族利益是指民族应得的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公平的利益划分和享受,可使各民族关系和睦,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民族权力是指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民族关系的稳定要求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平等,特别是从政治方面来说更是这样。

平等权利的享有,涉及一个民族的地位与待遇、利益与感情问题。

保障各民族利益和权益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间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7.新疆抓住大好机遇创造未来,要着重做好哪些方面?创造有利于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环境,发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等。

28.如何看待我国不存在民族问题这一观点?不对,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1)民族的产生、发展、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有民族就有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