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识初中版知识点整理2022

合集下载

七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

七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

七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许多关于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知识点。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学习社会科学的同时了解一些民族常识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几个重要的民族常识知识点。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诗、书、画、印、琴、棋和文房四宝等。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文化遗产并保护它们。

二、中国古代的民族著名节日中国有许多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著名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学习和了解这些节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座重要标志。

它是为了纪念革命英烈而建的。

这里的英烈包括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无名英雄,以及那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名人。

例如,纪念碑中有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铭文。

四、少数民族文化中国不仅有汉族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文化。

大家应该了解这些文化的传统、风俗和习俗。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五、国花和国石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国石是文化石。

这些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象征。

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总之,学习民族常识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了解这些知识点,并将它们传承下去,以便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七年级下册民族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民族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民族知识点总结在历史和地理等学科中,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在整个中华民族中,有许多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七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民族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的主要民族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汉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汉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2. 少数民族除了汉族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

这些民族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文化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为代表,融合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的修养、伦理道德、礼节等方面。

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道教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国一种“道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佛教思想强调超脱尘世的修行和菩萨道的追求,这对于我们的心灵成长和品格修养都具有一定意义。

三、民族风俗习惯中国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1. 汉族的传统节日汉族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是我们了解汉族文化的一种途径。

2.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汉族的传统节日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

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藏族的藏历年等,这些节日与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息息相关,也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

四、著名文化古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古迹,这些古迹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民族知识点总结

民族知识点总结

民族知识点总结一、民族概念民族是指拥有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和传统的人群,通常以共同居住的地域为基础,形成一个共同体。

在中国,民族概念包含了汉族和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1. 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同一地区的人群共同生活、繁衍、发展而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群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语言、文化、传统等,形成一个共同体,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

2. 民族的发展民族的发展通常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等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同时,不同的民族也会相互影响,形成文化交融和民族融合的现象。

三、民族的文化1. 语言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工具。

不同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拥有多种语言。

语言反映了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2. 宗教宗教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对神灵和生命的崇拜的统一体系。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对民族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3.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承载的载体。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

4. 饮食习俗饮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族对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也反映了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习俗。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中国的饺子、意大利的披萨、印度的咖喱等。

四、民族的社会组织1. 家族家族是民族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形式,它是民族文化传承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家族形式,家族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

2. 部落部落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形式,通常由同一族群组成,有着共同的起源和历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

部落的发展和变迁对民族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九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

九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

九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一、中国民族概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6%左右。

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语言、传统和风俗习惯。

二、少数民族自治区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

2. 西藏自治区:西藏是我国唯一的藏族自治区,以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主要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等,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是回族自治区,以回族文化和回民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

5.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是蒙古族自治区,草原风光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其特色。

三、主要少数民族1. 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有丰富的民间舞蹈和音乐文化。

2.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壮族锦绣文化是其著名的代表之一。

3. 苗族: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苗族的花灯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傣族人民以泼水节和傣族风情古城闻名。

5.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藏传佛教和唐卡画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6.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内蒙古,哈萨克族马头琴和马背上的赛马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少数民族文化表达形式1. 语言文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体系,如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

2. 服饰: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服饰,如藏袍、蒙古族的蓝色长袍、彝族的花衣等。

3. 音乐舞蹈: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和舞蹈风格,如傣族的泼水舞、蒙古族的马头琴等。

4. 建筑艺术:民族建筑多样,如藏族的布达拉宫、回族的清真寺、土家族的木质建筑等。

5. 节日庆典: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端午节、藏历新年等。

五、多民族融合与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中考民族常识

中考民族常识

中考民族常识的内容:
1.民族常识概述:民族常识包括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中考中,民族常识通常作为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的一个考点,对于考生了解国情、认识民族问题、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其中包含了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是指各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同时又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和情感纽带。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贡献和作用。

3.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包括饮食、服饰、节庆、礼仪等方面。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特点。

例如,蒙古族的摔跤比赛、维吾尔族的舞蹈、傣族的泼水节等。

4.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古迹遗址等方面。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例如,藏族的布达拉宫、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清真寺等。

5.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旨在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在中考中,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等,理解这些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民族常识》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民族常识》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 候条件不同,经济状况、生活 方式也不相同,住房结构各具 特点
重点、难点

少数民族民居的独特性是本课 的重点 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民居的特色 与变化是本课的难点
鄂温克族仙人柱
藏族碉房 傣族竹楼 维吾尔族民居
侗族建筑
第六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
点、难点

民族服饰的多样性是本课重点 理解形成民族服饰多样性的原 因是本课的难点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苗族服饰
高山族服饰
彝族服饰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傣族服饰

壮族服饰
黎族服饰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
南方少数民族头饰
北方少数民族头饰

赫哲族头饰

蒙古族头饰

土族头饰
苗族服饰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主要内容 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 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风味美食
重点、难点

民族饮食的多样性是本课重点 民族饮食特色形成的原因是本 课的难点
第三单元 灿烂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设三课题,从各民族创造 灿烂的民族文化展开,对诗歌、 小说、故事、戏剧、歌舞、工艺 等作品,以及各具特色的传统体 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进行了 介绍

了解民族节日的多样性是本课 的重点 理解民族节日的成因和意义是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藏族洛萨节 火把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壮族歌婆节
瑶族达努节
满族五月节
第四单元 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本单元设三课题,概述中华民族 在开拓祖国疆土、抵御外来入侵、 建设美好家园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介绍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民族英 杰;进一步阐述维护民族团结的 重要性

初中政治民族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民族知识点整理

初中政治民族知识点整理民族是指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习俗等特征并居住在某一地域内的人群。

民族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民俗传统。

初中政治课程中,也会对民族知识进行相关的学习。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初中政治中的民族知识点。

一、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民族是指一群有相同文化、语言、历史和血缘关系的人群,而国家则是指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民族的团结和奋斗,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国家的保障和支持。

在中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实现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

二、中国的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有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边疆和民族自治地区。

这些少数民族人口虽然不如汉族多,但却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政府也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进行管理的。

国家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划分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少数民族自治县,并赋予其自治权力。

少数民族自治区是针对整个地区的自治,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则是基于地方的自治。

通过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拥有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利和自治权力。

四、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强少数民族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同时,政府也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力求传承和发展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五、民族团结与民族关系处理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国一直倡导和践行民族团结政策,积极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中国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和宣传机制,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认同。

九年级考点360民族常识知识点

九年级考点360民族常识知识点

九年级考点360民族常识知识点我国的少数民族常识: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云南省。

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回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大约有3000人)。

离山西最近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

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节,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刘三姐。

2006年,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错易混: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这种说法对吗?答:错误。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我国有56 个少数民族,省级自治区有6个。

答:错误。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省级自治区有5个,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3.我国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南部,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答:“我国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南部”的表述错误。

我国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南部,其中北部有内蒙古自治区,西北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有西藏自治区,南部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没有自治区分布。

“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表述正确,云南省有多达25 个少数民族。

4.泼水节、感恩节、献哈达、斗牛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与风俗。

答:不完全正确。

泼水节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种礼节。

感恩节是西方的节日,斗牛是西班牙的风俗活动。

5.西藏自治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相当于山西省的县区。

答:错误。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区是和省、直辖市平行的一级行政区域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常识初中版知识点整理2022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那些特征。

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

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的一致性等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的保护(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答: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1、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答: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2、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答:民族团结对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

在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不仅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国家的统一甚至生存也难以保证。

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什么?答: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它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1、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事务。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新时期我党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的方针是什么答:1987年中央提出“要积极培养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方针。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着重帮助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2、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有哪些答: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可以归纳为以下内容: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2、普遍且大量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为什么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答: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第五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1、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都采取了那些方针政策答:党和国家采取的方针政策主要有: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发动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2、为什么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答: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5、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3、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教文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本别才起来哪些政策和措施答:1、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重点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的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在民族院校增设紧缺专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采用有效措施和办法培训、提高现有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和健全农村牧区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实用科技的普及、培训和示范推广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在民族地区建功立业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支援如聘请专家兼职、组织科技工作者讲学和短期工作开展技术协作、帮助培训人员等。

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

3、发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采取措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

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防病治病的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医药事业搞好对口支援工作把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在首位为民族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我国少数民族的语系有哪些答: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数量达80种以上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五个语系。

2、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基本政策是什么答: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使用当地的民族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语言文字为主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并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各民族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字倡才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提倡少数民族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给予奖励逐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3、国家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采取了那些措施答:国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设立专门的机构3、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造条件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1、什么是风俗习惯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答:1、风俗习惯是指人们在饮食、衣着、婚丧、节庆、礼俗、命名、居住和生产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喜好、风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2、特点有:群众性、民族性和区域性。

2、你觉得我们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才能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答: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保持”和“改革”两个方面。

一方面强调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没有权利去干啥不得破坏他们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既有精华也有陋习对于影响或阻碍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风俗习惯通过教育群众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逐步引导群众自觉的扬弃或改革。

3、为什么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答: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和群众性因此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充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精神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才能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任何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会损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之间的团结任何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应当被禁止。

第八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现在主要有哪些宗教答: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现在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以及一些民间信仰。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换言之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何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都要彼此尊重互相团结。

3、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理解宗教不得影响学校教育答:同学们在学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了解各民族宗教信仰基本概貌的同时要努力做到:1、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2、要清醒的认识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会利用宗教煽动群众破坏民族团结应该坚决抵制利用宗教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

3、青少年应专心致志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