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病人的护理
鼻饲病人特色护理措施有哪些

鼻饲病人特色护理措施有哪些鼻饲是一种通过鼻孔插入管道,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治疗方法。
鼻饲病人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舒适。
以下是针对鼻饲病人的特色护理措施。
1. 管道护理。
鼻饲管道是饲养物质输送的通道,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来清洁管道,并且要确保管道没有任何堵塞或损坏。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管道的位置是否正确,以防止意外脱落或移位。
2. 饲养物质的配制和输送。
饲养物质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配方进行,以确保病人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在输送饲养物质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流速和温度的控制,以避免引起不适或其他并发症。
3. 饮食和饮水管理。
鼻饲病人无法通过口腔进食,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饮食和饮水管理。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人得到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同时要避免出现吞咽困难或呕吐的情况。
4. 皮肤护理。
由于鼻饲管道需要长时间留置在鼻腔内,因此容易引起鼻腔和鼻孔的疼痛和不适。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病人的鼻部皮肤情况,并且进行适当的护理和保护,以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的发生。
5. 心理支持。
鼻饲病人通常需要长期留置鼻饲管道,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6. 安全防护。
鼻饲管道的留置需要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病人意外拉扯或碰撞导致管道脱落或移位。
护理人员需要教育病人和家属正确的使用和保护方法,同时要保持管道的清洁和整洁,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7. 定期复查和监测。
鼻饲病人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以评估饲养物质的输送效果和病人的健康状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鼻饲病人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同时要避免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对鼻饲管道进行定期护理和监测,同时给予病人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健康。
婴儿鼻饲护理

婴儿鼻饲护理
项 目主 要 内 容
护理要点1.鼻饲期间,注意保持口腔
清洁,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每次更换鼻饲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每周到医院更换一次鼻饲管(更换时拔出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2.每次鼻饲前必需证实鼻饲管在胃内,方可进行鼻饲。
用以下方
法可以证实
1)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或奶液被抽出;
2)将鼻饲管的末端放入盛水的碗里,无气体溢出;
3)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鼻饲管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
过气水声。
3.确认鼻饲管在胃内后,应先抽出胃内残余奶量,再将残余奶量
注回胃内,以确定本次鼻饲注入奶量(注入奶量=喂养处方量-残余奶量)。
4.奶及水的温度要适宜,不得过冷或过热。
5.需经鼻饲管给药时,药物必须研细用温开水溶解后方可注入。
6.注射器取放过程要随时夹闭管外端,防止空气进入胃内或管内
液体流入咽部,引起呛憋。
7.鼻饲速度宜缓,如发现呕吐、呛咳、青紫,应即停止注入,并
及时通知健康顾问检查原因或更改奶量。
8.喂完奶及药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鼻饲管,以免鼻饲管堵
塞,
9.将鼻饲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子夹紧,妥善固定,记
录鼻饲量。
10.鼻饲后抱拍时间延长,抬高婴儿床床头,取侧卧位,以防呕
吐引起呛咳,憋气窒息。
11.新生儿胃容量较小,喂入量及时间必须严格执行喂养处方。
12.鼻饲结束后随时观察婴儿有无呕吐、腹胀,及时汇报健康顾问。
鼻饲病人护理记录范文3则

鼻饲病人护理记录范文3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鼻饲病人护理记录范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鼻饲病人的护理范文一》鼻饲病人的护理【关键词】鼻饲病人; 护理鼻饲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者。
如昏迷、口腔疾患、某些术后或肿瘤、食道狭窄、食管气管瘘者等。
通过胃管供给流质软食, 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需要。
胃管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 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 成人约45~55cm 。
昏迷患者因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 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在插管前将患者头后仰, 当插到15cm 时, 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便于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到达胃内。
插管动作要缓慢、轻稳, 非凡是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 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鼻饲的饮食一般都是医院营养科配方的匀浆液混合奶, 也可有外购的各种营养成品, 应选择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 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一些老年患者因长期鼻饲混合奶, 而产生便秘和腹泻, 混合奶虽然热量高, 但营养不够全面,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可适当加入一些果汁、菜水、豆汁、鱼汤、鸡汤、植物油等, 以使营养全面。
鼻饲饮食的温度应在38-40度左右, 不可过热或过冷。
太热刺激食道及胃粘膜导致损伤, 温度太低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不适, 因此有条件情况下最好以水温计测试温度, 也可将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部不感觉烫为宜。
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灌入, 防止产生凝块。
服药时应将药研碎, 溶解后再灌入。
每次鼻饲前应判定胃管确在胃内方可注食。
检查胃管是否确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胃管接注射器抽吸, 有胃液抽出。
②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 空气, 置听诊器于胃部, 能听到气过水声。
③将胃管开口端置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 如有大量气体逸出, 表明误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老年人因咽部对刺激反应迟钝, 误入肺部可无明显的咳嗽, 或因肺部感染痰液粘稠, 误入肺部后痰液堵塞管道时也无明显的气泡溢出。
鼻饲患者的体位调整与床位护理

鼻饲患者的体位调整与床位护理鼻饲是一种将营养液通过鼻腔插管送入胃部的医疗操作,常用于不能正常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
鼻饲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手段,对患者的体位调整和床位护理至关重要。
正确的体位调整与床位护理能够确保鼻饲的安全和有效进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鼻饲患者的体位调整与床位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一、体位调整鼻饲患者的体位调整是保证鼻饲操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体位调整方法:1. 俯卧位:这是最常见的体位,患者仰卧于床上,头稍微偏向一侧。
这种体位调整有利于保持鼻插管的固定,减少插管移动的风险。
2. 侧卧位: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并发呕吐或反流风险较高时,侧卧位是更为合适的体位。
将患者的身体稍微倾斜,并将头稍微偏向一侧,可以减少胃内容物倒流到鼻腔的可能性。
3. 半卧位:对于无法保持平卧或侧卧位的患者,半卧位是一种较为适合的体位。
患者躺在45度角的床位上,将头稍微偏向一侧以保证插管的稳定性。
以上是常见的体位调整方法,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二、床位护理除了体位调整外,床位护理也是鼻饲患者护理中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床位护理技巧:1. 定期检查插管:鼻饲插管的固定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插管没有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保持插管的干燥和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轻柔的擦拭。
定期更换插管的位置,避免对鼻黏膜造成过多的压力和摩擦。
2. 观察饲料流量和质量:鼻饲过程中,护士需要监测饲料的流量和质量。
如果发现饲料的流速过快或过慢,应及时调整饲料泵或通知医生。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有应立即停止鼻饲并通知医生。
3. 留意并发症:鼻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饲料泄漏等。
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发热、红肿、疼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心理护理:鼻饲患者通常需要持续的护理,并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焦虑。
鼻饲病人的饮食_护理

鼻饲病人的饮食护理一、胃管留置时间: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管每月更换1次,于晚间末次喂食后,将管快速拔除,同时夹紧管口,以免液体流入气管,次日晨换管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鼻饲时的体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
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40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同时,在脑卒中时由于肢体健侧吞咽功能好于患侧,鼻饲时头偏向健侧,可明显降低胃反流的食物误吸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以免吸气时将食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
三、温度: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四、常用鼻饲饮食及量常用鼻饲饮食包括混合奶和匀浆饮食。
混合奶的可用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熟鸡蛋、浓米汤、肉汤、蔗糖、植物油、食盐等。
匀浆饮食的可用食物包括:米饭、米粥、面条、馒头、鸡蛋、鱼、虾、鸡肉、瘦肉、猪肝、蔬菜、油、盐等。
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而清淡,以后逐渐增多。
昏迷或较长时间未进食者,第一、二天以混合奶为主,每次50~100毫升,4小时喂一次,如无特殊不适,从第3天开始,即可进食匀浆膳。
长期进食匀浆膳的病人,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400毫升,每日3~4次,加水数次,每日总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
五、鼻饲时需注意事项:1、灌注饮食前后要注意观察胃管是否在胃中。
在病人剧烈咳嗽,或出现呕吐反射时,可使胃内压上升而发生返流现象,有可能使胃管脱出而盘绕在口腔内。
2、每次鼻饲前应先回抽。
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毫升),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
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30毫升),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
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
鼻饲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鼻饲的护理和注意事项鼻饲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鼻腔插管直接输入胃肠道,以补充患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
鼻饲作为一种有效的供给营养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正确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鼻饲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以下是关于鼻饲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一、插管前准备1. 确保患者的鼻腔通畅,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
2. 选择适合的鼻腔导管,确保导管长度合适并符合患者的鼻腔形状和大小。
3. 以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导管的顶部。
二、插管操作1. 保证操作前进行严格的手部消毒。
2. 插管时,向头后方轻推鼻翼,使导管顺利进入,避免用力插入。
3. 确保导管进入胃肠道,可通过轻轻吹气或通过X线检查进行确认。
4. 固定导管,避免摩擦导致导管脱出或损伤。
三、营养液的配制和使用1. 营养液的配制要符合医嘱,并保证营养物质充分和均匀溶解。
2. 营养液的温度要符合适宜的温度,避免导致患者不适。
3. 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液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四、护理操作1. 对于鼻饲患者,应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清除产生的分泌物。
2. 鼻腔插管后,固定导管,并定期更换导管的固定带。
3. 检查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导管移位或脱出。
4. 清洁导管,注意保持通畅和无菌。
5. 每次使用前,必须将营养液从导管之前进行排除气体。
五、注意事项1. 鼻饲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吃辛辣、油腻及易消化食物。
2. 患者如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应立即停用鼻饲,并向医生报告。
3. 饲管导管材质应为合适的材料,柔软且无刺激性,避免刺激引发鼻腔出血或搔抓腭部。
4. 定期进行医生指导下的导管拔插操作,避免导管时间过长导致鼻腔损伤或感染。
5.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导管脱落,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误吸导致危险发生。
总之,正确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对于鼻饲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十分重要。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逐步操作,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患者的异常情况,以确保鼻饲的安全和效果。
鼻饲患者如何护理

鼻饲患者如何护理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插管将营养物质送达胃部或肠道的治疗方法,常见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吸收的患者。
对于接受鼻饲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治疗效果。
下面将针对鼻饲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饲管护理首先需要保持饲管的清洁和畅通。
每次饲料结束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饲管,避免残留物附着。
在每次进食前后,都要检查饲管是否有扭结或堵塞的情况,确保饲料能够顺畅流入胃部或肠道。
另外,还需要定时更换饲管,防止细菌感染。
鼻部护理由于饲管插入鼻腔,鼻部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应定期清洁鼻孔周围的皮肤,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固定饲管的贴固带,保持饲管的固定位置正确,避免误吸或脱出。
皮肤护理鼻饲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留置饲管,容易导致皮肤受到压迫和摩擦而产生疼痛或糜烂。
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鼻部皮肤情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在固定饲管的位置上,可以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进行保护,减轻皮肤受压的情况。
营养调理鼻饲患者需要接受营养支持,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根据医嘱,合理安排饲料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配制。
心理护理长期留置饲管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陪伴和鼓励等方式,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总结鼻饲患者在进行饲管护理、鼻部护理、皮肤护理、营养调理和心理护理时,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和细心观察。
只有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治疗效果的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所启发,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鼻饲的护理措施

鼻饲的护理措施
1. 鼻饲护理前,应事先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个人卫生
2. 使用50毫升注射器,将预定剂量的液体药物注入鼻饲管中
3. 注射药物时,要慢慢挤压注射器,避免药液一次性进入鼻饲管
4. 鼻饲管插入时,要保持患者头部直立,确保鼻孔通畅并避免损伤鼻腔
5. 确保鼻饲管无皮肤创伤和红肿迹象,每次进食前都要巡视并记录
6. 定期检查鼻饲管的通畅性,排出可能阻塞的管道
7. 清洁鼻饲管时,使用生理盐水或配制好的注射用盐水溶液,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溶液
8. 与家属协商好进食计划,按时完成鼻饲程序,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均衡
9. 鼻饲过程中,要留意患者的反应,防止窒息或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的发生
10. 安排专人负责鼻饲护理,并随时记录鼻饲过程中的变化或异常情况,如呕吐、腹泻等,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饲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鼻饲病人;护理
鼻饲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者。
如昏迷、口腔疾患、某些术后或肿瘤、食道狭窄、食管气管瘘者等。
通过胃管供给流质软食,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需要。
胃管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成人约45~55cm。
昏迷患者因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将患者头后仰,当插到15cm时,以左手将患者的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使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到达胃内。
插管动作要缓慢、轻稳,非凡是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鼻饲的饮食一般都是医院营养科配方的匀浆液混合奶,也可有外购的各种营养成品,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一些老年患者因长期鼻饲混合奶,而产生便秘和腹泻,混合奶虽然热量高,但营养不够全面,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适当加入一些果汁、菜水、豆汁、鱼汤、鸡汤、植物油等,以使营养全面。
鼻饲饮食的温度应在38-40度左右,不可过热或过冷。
太热刺激食道及胃粘膜导致损伤,温度太低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不适,因此有条件情况下最好以水温计测试温度,也可将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部不感觉烫为宜。
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
服药时应将药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每次鼻饲前应判定胃管确在胃内方可注食。
检查胃管是否确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胃管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②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③将胃管开口端置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老年人因咽部对刺激反应迟钝,误入肺部可无明显的咳嗽,或因肺部感染痰液粘稠,误入肺部后痰液堵塞管道时也无明显的气泡溢出。
同时还要观察胃管是否盘在口中,若有应及时拔出后重新插入。
如患者同时吸氧,应严格区分胃管与氧气管,以防将氧气管与胃管混肴。
鼻饲进餐前一定要抽吸胃液观察。
观察胃液的性质,有无出血倾向及食物消化情况,若胃液中有血丝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停止进餐,遵照医嘱给予应用止血药物。
观察食物的消化情况,若有食物潴留应暂缓进餐或减少进餐量,若抽不出胃液时可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听气过水声判定胃管是否在胃内。
抽出的胃液不要弃去,要注入胃内,以助消化。
鼻饲前先翻身叩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将患者床头摇高30-35度。
鼻饲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不吸痰不叩背,嘱患者保持原卧位30-60分钟后再更变体位,避免引起呕吐、返流、
误吸。
开始鼻饲或滴注时,营养液用量宜小,浓度由低到高,避免开始时就引起明显的液体高渗状态。
鼻饲后应用温水20-30毫升冲净胃管,防止堵塞。
由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要非凡注重口腔卫生,予以口腔护理2次/d,并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的情况。
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鼻饲液大多为少纤维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弱,致使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
因此,应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定时给予缓泻剂,适当调整食物纤维含量,防止和减少便秘的发生。
鼻饲患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
以后逐渐增多。
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毫升,每日4-5次,每次间隔时间2小时以上,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鼻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鼻饲,立即报告当班医生。
长期鼻饲者若用普通橡胶管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硅胶管可每月更换一次。
或根据不同的胃管使用时间要求定期更换。
为了使病人得到休息,更换胃管时应在前一天喂完最后一餐食物后拔出,次晨换另一鼻孔置入。
在置入胃管前应给予清洗鼻腔。
患者虽未经口腔进食,但每日也应进行口腔护理。
体会:胃肠道内营养的供给是人类固有的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的最佳途径。
尤其在疾病状态下,尽早采取胃肠内营养,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功能,减少静脉营养费用有益。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3.
[2]梁海燕,许克虹.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中国医药导,200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