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 刘雅婷
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传统村落调研与景观设计——以大辽村为例倪清怡1刘志根骆怡妃彭曦张慧周雅璇梁风云

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传统村落调研与景观设计 ——以大辽村为例倪清怡1 刘志根* 骆怡妃彭曦张慧周雅璇梁风云发布时间:2023-06-30T09:00:34.538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8期作者:倪清怡1 刘志根* 骆怡妃彭曦张慧周雅璇梁风云[导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麻阳大辽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与乡村产业现状展开调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景观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村落特色景观进行改造设计,因地制宜地归纳提出适合大辽村保护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1.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怀化 418000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麻阳大辽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景观资源与乡村产业现状展开调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景观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村落特色景观进行改造设计,因地制宜地归纳提出适合大辽村保护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传统村落;苗族;乡村振兴;景观设计1 引言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传统村落衰败、消亡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
2020年国家对传统村落分布集中、保护工作突出的地区,倡导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浅谈传统乡村民居环境设计的保护与转型

艺术设计109摘要:随着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乡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乡村生活的载体和容器的乡村民居,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文化的传播、新建造技术的推广、传统家庭结构解体等内外因夹击下,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空。
新乡土民居逐渐成型,其形态结构兼容合理与不合理,既代表进步也充满危机。
传统与现代、功能与形式、经济与美观等矛盾问题始终困扰着新民居,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本文在此背景下,浅析传统乡村民居环境设计的保护与转型。
关键词:传统民居;环境设计;传承前言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之后,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从城镇化率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1949年的城镇化率仅为10.6%,而在2015年却已经达到56.1%,按照国家规划,在2020年,城镇化率必须要达到60%以上。
基于此,我国的村庄数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态势,并且速度非常快。
从相应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在2000-2010的10年时间内,自然村数量从363万个减少到271万个,每天约有250个自然村消失。
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很多传统的村庄文化逐渐走向消亡,给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乡村民居在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 保护传承本地传统文化积极的保护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要按照如下几项基本原则来进行:第一,整体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不仅需要保证传统文化可以继续传承,同时要充分的保护整体山水格局,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护周边林业等自然资源,做好村落传统文化保护。
第二,分层保护。
根据实际需要来建设保护区域,保证其和周边的文化环境达到协调一致,从而可以进行必要的管理与控制。
第三,分类保护。
根据建筑具体状况以及历史文化意识形态,要进行分类的保护、修缮与保留,建筑修复与整理要使用传统建筑的施工材料,不要损坏建筑的原有风貌。
合理的进行整体的功能性规划,要吸引大量的人群进入到乡村中,提升乡村活力,要逐步地增加居民的收入,要建设成完善的旅游体系,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
京西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提升策略研究——以灵水村为例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村落的景观特色逐渐消失。 基于此,文章从风景园林方向探究如何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中 的景观特色,使其得到保护和传承。京西是传统村落聚居之 地,通过对京西地区典型的灵水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走访、调 查,整理查找文献资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梳理 传统村落景观特色的现状问题,以及景观类型等方面的内容, 并以灵水村为例,概括出保护传统村落景观特色的策略,从 而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灵水传统村景观的策略,为其他传统村 落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村落;景观特色;京西灵水村;保护策略;景观 要素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建设项目 (PXM2015_ 014207_000014) DOI 10.19892/ki.csjz.2024.04.07
26 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4
京西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提升策略研究
——以灵水村为例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andscap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West Beijing: A Case of Lingshui Villag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gradually declin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landscape feature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direction of landscape gardening, so that they can be protected and inherited. West Beijing is the settle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rough field visits and survey in Lingshui Village, a typical traditional village in the west of Beijing, the paper searches literature, and sor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 Taking Lingshui Village an exampl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so as to protect the landscape in Lingshui Village in a targeted way.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Lingshui village in the west of Beijing; protection strategy; landscape elements
风景园林设计中乡村景观的有效运用 刘芳

风景园林设计中乡村景观的有效运用刘芳发表时间:2020-08-05T10:47:20.1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作者:刘芳[导读]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广大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身份证号码:37030519880529xxxx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广大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后,“回归自然”理念的倡导也使城市的绿化得到更多重视。
而乡村的人工绿化成分少,大都是通过自然风景点缀乡村风光。
所以,在园林设计中,乡村景观的加入可以使园林建设的风格更加多样化,以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以乡村景观为基点,以风景规划设计为切入点,围绕园林设计融入乡村风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乡村景观;运用引言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执行的前提条件之下,国家政府不断强调了重点帮扶乡村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这一问题,通过做好乡村景观设计及规划,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乡村创造更多收入。
而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同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十分贴合,其景观也具备更为强烈的自然景观。
通过将乡村景观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能够给风景园林设计增添更多的优质景观,还能够进一步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
文章详细分析了乡村景观在园林风景设计中的重要性。
1乡村景观相关概述1.1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指的是根据乡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文、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多个因素综合呈现出来的人文景观。
如今,我国农业不断取得进步,同时随着各种高精尖的技术不断的发展及应用于农业领域中,更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地区成为乡村景观的文化发源地,因此乡村景观的别名即为农业文化景观。
而不同于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具备着更为真实、质朴的自然元素,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地域范围处于自然生态环境之下,但是乡村景观内部的景观不仅包括纯自然的景观,还容纳了人口、经济、人类生活生产以及文化等多种元素,具备独特的地域及自然特色,其自然风光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性以及美观性,通过应用乡村景观,能够更进一步促进乡村建设以及发展的程度。
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园林规划1842015年43期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侯亚琳新疆佳联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迫在眉睫。
中国传统村落在省际与区际分布上明显不均衡,形成了五大聚集区,呈现出东南数量多、西部数量少,东部汉族村落多。
因此我们就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村落的分布特点,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立足地域差异开展保护,建立政府、民间团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保护体系,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特点;原因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43-0184-02引言中国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各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并存、不可再生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中国传统村落的评选使我们再次提高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但是其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1中国传统村落产生与评选历程大体指拥有较长历史沿革,村落选址基本未变,蕴含丰富的文化遗存,建筑风貌与聚落环境保存较好,能鲜明体现地方特色的村落。
2003年至今,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分批次地(五批)评选产生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16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受到重视并进入了国家保护机制。
2012年,国家4部局联合启动了对全国范围内古村落的总盘点,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正式命名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明确指出这类村落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必须妥善加以保护。
2中国传统村落的分布特点2.1省际分布特点从村落数量分布看,各省(市)的分布状况很不平衡(详见表1。
表1中各省的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研究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研究作者:赵学爽韩金江李芷欣贺林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以广西的溶流古村为例,调查了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村落实际情况给出了规划开发方案,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古村落保护开发建议,希望可以在古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方面对学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13031 区位分析溶流古村位于广西区灵川县北部,距桂林市30 km,该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古村资源,村域内有一条甘棠江流经,神岭瀑布群及神岭映山红在桂林市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历史文化方面,灵川属楚文化圈。
因位于楚尾越头之地,传统的中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此相融相激;建县历史悠久,且毗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长久以来形成了灵川地方文化特色。
唐朝末年,傩舞传入县境。
清代,彩调、桂剧深入各乡村,成为桂东北彩调、桂剧之乡。
桂林渔鼓、零零落等成为民间重要的曲艺音乐。
舞龙、舞狮等活动,屡禁屡兴。
民国初期,各种桂剧、彩调等业余团体纷纷成立。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广西目前大约有18万个自然村,传统的古村落仅存277个,而且正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1]。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
2 溶流古村现状调查小组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存在以下4个问题:第一,交通条件较差。
村落交通状况比较差,通向古村落的主干道是泥土地,进入到村落里面则是一块块的青砖地,尤其是在桂林回南天的自然条件下,村落的地面比较湿滑泥泞;第二,古建筑破坏较为严重。
在村落里保留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古树,但是村落内部的建筑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走访的途中发现村落的很多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有的房屋只剩下一面墙,村民自建房缺乏规划,已经严重破坏古村落整体的历史氛围;第三,经济条件、卫生环境较差。
浅谈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浅谈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承载着浓厚的乡愁和无尽的希望。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风景园林作为一门融合自然与人文、艺术与科学的学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风景园林能够为乡村带来美丽的景观风貌。
过去,乡村的建设往往缺乏规划,环境杂乱无章。
而通过风景园林的设计,可以合理规划乡村的空间布局,将农田、林地、河流等自然元素与村庄建筑有机融合,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景观。
比如,在村庄入口处打造一个特色的景观节点,种植花卉树木,设置标志性的雕塑或牌坊,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村庄内部,利用闲置空地建设小花园、小广场,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样的景观改造不仅能够提升乡村的颜值,还能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风景园林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生态环境。
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肥沃的土地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乡村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风景园林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保护乡村的生态系统,如划定生态保护区、修复受损的湿地和山林、推广生态农业等。
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风景园林还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通过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如花海、果园、茶园等,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新业态,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优美的乡村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等,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化。
比如,一些乡村利用当地的特色植物资源,开发花卉种植和加工产业,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风景园林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这些都是乡村的灵魂所在。
风景园林师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如建设文化广场、修复古村落、打造民俗展示馆等,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吸引游客前来参与,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传统古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以贵州古银杏人家妥乐村为例

李帆淼1 张继兰2 樊国盛3,*(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LI Fan-miao 1,ZHANG Ji-lan 2,FAN Guo-sheng 3,*(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China)传统古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以贵州古银杏人家妥乐村为例Landscape Restoration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 a Case Study of Tuole Village in Guizhou摘要:文章以贵州妥乐村寨景观修复设计为例,分析了我国传统村寨风貌在城镇化潮流冲击下被破坏与面临消逝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传统村寨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技术措施,使这类历史文化景观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aking landscape restoration design of Tuole village in Guizhou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s facing destruction and extinction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urbanization trend, puts forward theori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Destruction and extinction;Landscape restoration;Design关键词:传统村寨风貌;破坏与消逝;景观修复;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4-04收稿日期:2013-11-12修回日期:2013-12-181 山地传统村寨——妥乐1.1 基本概况妥乐是贵州红土高原上的山地古村寨,距盘县县城28 km,距石桥镇镇区1 km,属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坡陡谷深,整个村寨呈峡谷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刘雅婷摘要:中国的一些传统村落经过持续千百年的规划建设,与其内外的山水形胜交融渗透、共存相生,成为人与天调的大美之境。
从风景园林学视角来看,这些村落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然审美为主调的园林环境体系。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有助于促进国内风景园林学理论研究打开更大的专业视界,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以及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复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我国传统乡村建筑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国农业社会发展的传统与记忆,现代条件下对于旧建筑尤其是传统乡村建筑的完善和修补,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新的建筑技术手段和新的设计方法。
基于旧建筑上的新建筑,可以利用许多高科技和新型材料,这些新型技术或者设计手段不可避免地要和传统建筑发生冲突,但是,一些新旧建筑却因为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时空中的冲突、矛盾或者差异而重组,形成了更富内涵和当地环境特色的建筑语言。
研究黑川纪章的建筑哲理,有助于我们去探索出一条新旧建筑的和谐交融之路,并为我国传统的城市建筑、井巷文化,尤其是传统乡村建筑的改造,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和多方位的审视。
1传统村落的保护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
1.传统村落的生存保护现状及问题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2000年时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10年时只剩271万个自然村。
2012年缩减为230万个,村落消亡迅猛势头不可阻挡。
1.1传统村落的“自然性损毁”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了乡土建筑“自然性损毁”。
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
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
传统村落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蚀及灾害能力差。
由于受到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
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濒临消亡,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1.2传统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
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使得传统村落缺乏维持自身发展的动力,传统村落发难以为继。
很多村落的现状是:交通闭塞,许多田地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破旧农舍,残垣断壁横亘在高高低低的草丛里,很多民居已经人去屋空,村落偶尔可看到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
许多村庄由于无人居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1.3大量并村导致传统村落迁移消失村落规划无序性使传统村落频遭撤并扩张性破坏,失去了可印象性。
异地脱贫、下山移民、海岛和库区整村搬迁,使不少传统村落迁移消失;城镇化扩张性发展使许多村落被圈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误区及其对传统村落实行萎缩管理,使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和衰败。
2.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2.1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保护传统村落的选址一般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景观代表性。
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村落布局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包括沿江、抱湖、靠山等几种选址类型,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地域背景,并与维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密切相关。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的保护,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村落的选址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山体、河流、植被等要素,通过图解分析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特点、轴线对位、视觉廊道等;其次应该对村落的自然景观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对于村落有直接的视觉关联的山形水系、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农作物等的形态和种类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对主要景观特征及其内容构成、形态特征、人文内涵等进行分析。
对村落的选址和山水格局进行保护分析应该至少得出如下成果: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分析图、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影响因素分析图。
通过对环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识别,明确具体的保护对象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2传统建筑保护在传统村落中,传统的乡土建筑往往是最能体现传统村村落特征的关键要素。
这些传统乡土建筑承载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情结,是美丽中国的核心景区和景观基因,具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
在传统建筑中,民居是最主要也是特色最鲜明的建筑。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因此传统民族在不同地域间有巨大的差异。
基本上按照地域可以分为:华北民居、东北民族、西北民居、西北窑洞、江南民居、西南民居、闽粤民居。
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如维吾尔族阿以旺、藏族土库房和碉房、彝族土掌房等民居。
对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制定保护措施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的以下特征进行分析:①类型分析:对传统建筑的时代功能形制构造类型等进行分类归纳。
②布局与形制特征:对传统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建筑尺度、屋顶形式等进行分析。
③构造特征:对传统建筑的台基、地面、墙体、构架等特征进行分析。
④材料与工艺特征:对传统建筑的主要建造材料及建造工艺特点进行分析。
⑤装饰装修特征:对传统的装饰装修细节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⑥相关民俗特征⑦建筑综合特征:通过对前面的布局形制、构造、材料、装饰等特征的梳理,总结出建筑最鲜明的特征。
2.3村落形态保护村落格局鲜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营造文化,同时能够鲜明体现出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村落整体格局保持完整的乡土特征。
对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包括:①村落传统格局演变分析②格局特色分析爱③街巷河道分析④公共空间分析⑤整体风貌特征分析⑥影响因素分析。
2.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内容包括:村落中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等内容,以及其他所依托的场所和建筑、用具实物的保护;了解相关知识的特殊村民;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器具的做法工艺等。
3研究中国传统村落园林的启示从风景园林学角度来研究传统村落园林的历史发展、空间构成和审美特质,不仅可以解答前文中的所有疑问,也可以给予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一些启示。
明清江南精美的城市私家园林只是传统园林的一种类型,以其来指代中国传统园林是唐宋以来文人写意化视角的延续,却失于以偏概全。
明清徽商在各地城市广造园林,在其故里却很少造园,因为故乡村落原本就是大尺度的风景园林,只要住宅营造处理好借景技巧,便可居游于大美园林之内。
另外,徽商在城市造园的动机既有寄托风雅闲情的冲动,也有对故乡山水的眷念,亦有社交活动之需。
风景园林是地生艺术,适地性是其生命之本。
从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西方风景园林理论重视规划设计,关注重心在城市空间;中国传统园林理论更加重视自然山水,人环境追求自然之美与伦理之美的统一。
西方园林的理论视角不符合中国园林历史真相和现实的人地关系,却重塑了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的理论框架。
如果放下这种先验框架,回归风景园林活动本质,完整还原概念内涵的3个维度,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园林发展既有完整的历史脉络,也有内在的营造理论,既是人地关系和谐圆融、开放公共的大美生境,也是重要的风景园林形态,理应引起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视。
从风景园林学视角来看,传统村落是包括人、传统建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完整体系,其发展繁荣有内在的逻辑,因此,复兴传统村落也必须基于完整体系来统筹谋划,才能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下的古村落保护复兴工程大多停留在保护古建和旅游开发2个层面,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软环境和自然环境体系缺少整体思考。
例如,歙县潜口的明清徽派民居古建园是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是遴选各村落保存相对完整的民居古建,整体拆解后集中到潜口村水香园旁边易地重建,构成徽派明清建筑的博物馆。
这种做法虽然保存了古建实体,却彻底铲除了其与成长环境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毫无生机的建筑标本。
此外,美丽乡村亦如经典园林,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生长过程,虽然当代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大干快上的节奏,但是其建设不能靠一场运动。
忽视其内在的长逻辑和时间轴,无论是初衷如何善良的规划改造,还是基于短期利益驱动的旅游开发,都必将对乡村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结语传统村落长期被中国园林历史所遗忘,诸如皖南村落之类边界清晰、规划严密、体系完整、持续建设、公共开放的大尺度实景山水,早已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风景园林。
这些村落园林生长于各地山水之间,如今依然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家园,从风景园林视角来研究这些传统村落园林,对于拓展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视野,完善历史理论体系,探索当代乡村复兴之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殷安如,刘颍白.陈去病诗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全唐诗[M].合肥:黄山书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