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合集下载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研究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研究
了 I MC 的 制 备 方 法 及 相 关 分 析 研 究 , 汉 理 工 大 学 王 P 武
k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项 目( 编号 :0 0 0 3 5 8 5 7 ) 5 7 5 4 ,0 0 0 6

分 子 分 布 使 得 I MC产 生 变 形 , 中 电 流 的 变 化 对 于 P 其
数据采集卡片
L bVe a i w 文 章 编号 :0 0— 9 8 2 1 )6—0 5 0 1 0 4 9 (0 0 0 0 5—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离 子 聚 合 物 金 属 复 合 材 料 (o i oy r—mea IncP lme tl C mp sts I MC) 一 种 新 型 电 致 形 变 高 分 子 材 料 , o oi ,P e 是 它
Nain 7 业 膜 作 为 I MC基 底 膜 , I MC 材 料 的 #- f l 商 o 1 P 对 P i 观特征 、 观形 貌 、 动 变形 特性 以及 表面 电阻特 性进 微 驱
法 将 贵 金 属 ( P ) 粒 渗 透 并 沉 积 在 膜 的 表 面 而 形 成 如 t颗 的 一 种 复 合 材 料 ,P I MC在 电 场 的 作 用 下 呈 现 弯 曲 响 应 , 特 性 参 数 与 肌 肉 相 似 , 有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 其 具 。
行 了 测 试 和 比 较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于 敏 等 、 南 ” 对 I MC的 制 备 工 艺 、 试 技 术 、 能 提 升 、 用 作 了 细 致 P 测 性 应
研 究 。 上 重 点 研 究 了 I MC 的 变 形 、 出 力 以 及 表 面 以 P 输 金 属 电 极 的 电 阻 , 实 际 上 由 于 I MC 是 一 个 机 电 耦 而 P

4D打印_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_李涤尘

4D打印_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_李涤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290294)摘要:4D 打印是指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智能材料结构在3D 打印基础上在外界环境激励下随着时间实现自身的结构变化。

4D打印是3D 结构打印与智能材料性能的结合。

阐述4D 打印的基本技术特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智能材料的研究发展状况,展示了几种典型应用,给出了在此方面的研究初步进展,并分析了4D 打印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增材制造;智能材料;智能结构中图分类号:TP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492(2014)05-0001-094D Print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Smart MaterialsLI Di-chen 1,LIU Jia-yu 1,WANG Yan-jie 1,WANG Yong-quan 1,WANG Shu-xin 2(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710049,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sm and Equipment Desig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3D Printing technology of smart materials makes it promising to fabricate complex smart material systems of arbitrary shapes.4D Printing technology ,combin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smart materials ,refers to the technology to us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ofabricate smart material systems capable of changing shapes over time in a controlled fashion under external stimuli ,such as electric ormagnetic field ,temperature ,moisture ,light ,pH etc.We review recent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technology of smart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4D Printing technology.We also provide a brief outline of our research 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smart materials systems and 4D Printing technology.Key words:Additive Manufacturing ;Smart Material ;Smart Structure4D 打印-智能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李涤尘1,刘佳煜1,王延杰1,王永泉1,王树新2(1.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2.天津大学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DOI:10.3969/j.issn.1009-9492.2014.05.0010引言智能材料结构又称机敏结构(Smart/Intelli⁃gent Material and Structure ),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如电磁场、温度场、湿度、光、pH 值等,智能材料结构可将传感、控制和驱动三种功能集于一身,能够完成相应的反应,智能材料结构具有模仿生物体的自增值性、自修复性、自诊断性、自学习型和环境适应性[1]。

聚合物-金属纳米

聚合物-金属纳米
8 球磨法
将微米金属粉与固态聚合物混合,然后通过球磨机的高速研 磨得到聚合物一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目前这种方法研究的较 少。如Anit等 将等量的微米铁粉(粒径为40m)与聚乙烯粉 (分子量为10 )放入不锈钢瓶中,用四个钢球对该混合体系 进行研磨,最终得到了含有铁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9nm)的 复合材料。
固定化酶,高分子金属催化剂,模拟酶。
ⅴ. 生物功能高分子 医用高分子:体内、体外;人工脏器等。
药用高分子:药物的高分子化;高分子药物。
生物降解高分子,仿生高分子,人造血液
ⅵ. 其他
高分子液晶,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絮凝剂,
减阻高分子,智能水凝胶,等。
2.2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1)定义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以 纳米级大小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1宽频带强吸收几纳米的厚度即可消光高吸收?纳米微粒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可设计波段可控光吸收材料纳米微粒吸收带普存在移现象可设计波段可控光吸收材料纳米tio2znosio2al2o3都有吸收300400nmuv的特征纳米814cm1大块794cm1sic纳米949cm1大块935cm1si2n45特殊磁学性质鸽子蝴蝶蜜蜂等生物体内都存在有超微磁性颗粒20nm生物罗盘纯铁粒子6nm20nm块状铁矫顽力比值010001超顺磁性磁流变液高储存密度磁流变液高储存密度磁记录粉小于单磁畴状态单磁畴状态强铁磁性磁记录粉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相当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呈现超起伏性导致超顺磁性出现
2 聚合物-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2.1 高分子材料 (1)定义
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分子量很高,通常将分子 量高于约1万的称为高分子(polymer)。 Speciality polymer,强调特种性能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a.通常在低频时产生较大的
位移,如果频率上升到几十 HZ时,将不产生位移。
b.不同频率下,弯曲位移达到
饱和时的驱动电压值不同, 在频率较高时,电压值较小。
11
三、IPMC的特性:
3. 电致动机理:
可以从膜内部平衡离子的迁移来考虑
a.水合离子
b.膜的厚度
c.外加电场强弱
变化频率
膜内电阻、 微观电荷密度变化、 聚集层内部电荷的平衡、 离子迁移速率
17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3.泳动微机器人推进器:
无噪声推动,可以躲避声纳的探测
18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4.微型蠕动泵:
5.其它执行器及传感器:
如计量阀、滑行结构、微飞行器件、隔膜泵、微电机传感器等。
19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二)医学应用:人体内辅助驱动材料
1、人造心脏辅助肌肉:
16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2.刮尘器:
通过从海盗宇宙探测器和火星探 险器任务中所获取的教训,研究人 员了解到在火星上执行任务的硬件 装置表面很容易积上灰尘。积累的 灰尘是妨碍光学装置长期工作的关 键性问题,并且降低了太阳能电池 产生功率的效率。 使用了类似于汽车挡风玻璃刮雨器 的刮尘器。与常规的致动器相比, IPMC 具有能制成简单、轻质、低 功率刮擦机构的理想特性。尤其是 当给定大约0.3Hz 的激励信号时, IPMC 能产生大于90 度的弯曲,其弯 曲方向取决于所施加信号的极性。
NASA/JPL(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reported that the actuation properties of IPMC muscles in a harsh space environment such as 1 Torr of pressure and −140 ◦C temperature are noticeable for space applications.

2024年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金属材料与其他非金属材料(如陶瓷、聚合物等)制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金属的强度和刚性,同时又兼具非金属材料的轻质和耐腐蚀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前景。

本文将对金属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

2. 金属复合材料市场的现状目前,金属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

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现,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金属复合材料的高强度、轻质和优异的耐腐蚀性,使其在工程结构和技术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金属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的生产工艺和材料配方的应用,使得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和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拓宽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3.2 环保意识促进金属复合材料替代传统材料传统的材料如钢铁等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性,被视为传统材料的替代品。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金属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

3.3 产业链完善推动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发展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需要多个环节的配套设备和技术支持。

随着金属复合材料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同时,相关产业中的技术累积和人才培养也推动金属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

4. 金属复合材料市场面临的挑战4.1 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尽管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在不断降低,但与传统材料相比仍然较高。

这限制了金属复合材料在一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因此,降低金属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4.2 技术壁垒对市场发展的制约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相对复杂,需要高端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7) 环氧固化物的耐热性一般为80~100℃。环氧树脂的耐 热品种可达200℃或更高。
33
环氧树脂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耐候性差,环氧树脂中 一般含有芳香醚键,固化物经日光照射后易降解断链,所以 通常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物在户外日晒,易失去光泽, 逐渐粉化,因此不宜用作户外的面漆。另外,环氧树脂低温 固化性能差,一般需在10℃以上固化,在10℃以下则固化缓 慢,对于大型物体如船舶、桥梁、港湾、油槽等寒季施工十 分不便。
饱和聚酯等通用型热固性树脂。
(2) 附着力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含有活性极
大的环氧基、羟基以及醚键、胺键、酯键等极性基团,
赋予环氧固化物对金属、陶瓷、玻璃、混凝士、木材
等极性基材以优良的附着力。
(3) 固化收缩率小。一般为1%~2%。是热固性
树脂中固化收缩率最小的品种之一(酚醛树脂为8%~
10%;不饱和聚酯树脂为4%~6%;有机硅树脂为4
(6) 稳定性好,抗化学药品性优良。不含碱、盐等杂质的 环氧树脂不易变质。只要贮存得当(密封、不受潮、不遇高温), 其贮存期为1年。超期后若检验合格仍可使用。环氧固化物具 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其耐碱、酸、盐等多种介质腐蚀的性 能优于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因此环氧 树脂大量用作防腐蚀底漆,又因环氧树脂固化物呈三维网状 结构,又能耐油类等的浸渍,大量应用于油槽、油轮、飞机 的整体油箱内壁衬里等。
24
提高树脂耐热性方法: 增加高分子链刚性:引入共轭双键、三键或环状结构; 进行结晶:-C-O-C-, -OH, -NH2等; 进行交联:交联键增加,提高分子间作用力。
25
三、耐腐蚀性能
树脂的腐蚀
物理作用:溶胀或溶解,导致结构破坏,性能下降 化学作用:化学键破坏或新的化学键 影响因素:

复合材料第五章(1)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复合材料第五章(1)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增强相含量, vol % 50 50 35~40 35 50 50 18~20 20 35 45
抗拉强度, MPa
1200~1500 1300~1500 700~900 500~800
650 900 500~620 400~510 1500~1750 1300~1500
拉伸模量, GPa
200~220 210~230 95 ~ 110 100~150
工艺优点: 制品有一定形状(可制备各种型材)
47
(4) 粉末(冶金)法(Slurry Powder Metallurgy) 工艺特点:解决了使用金属箔材成本高问题
工艺优点:成本低
工艺关键:低温真空下聚合物粘接剂必须能够完全挥发
48
工艺概要: 1)制备基体粉末/聚合物粘接剂胶体(可将胶体轧制成薄带) 2)用胶体固定纤维,干燥获得粉末/纤维预制片 3)或按粉末法纤维/基体复合丝方法制备复合丝 4)真空扩散结合制备复合材料
49
图5.16 粉末(冶金)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料材料示意图 50
2.2.3 液态法 — 非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1) 压铸法(Squeeze Casting) 工艺特点:压力、液态或半液态金属 工艺概要:压力作用下,液态或半液态金属以一定速度 充填增强材料预制体空隙中并快速凝固成型 工艺关键:熔融金属温度、模具预热温度、压力、加压速度
220 130 96 ~138 ~100 210 ~230 220
密度, g/cm3
2.6 2.85~3.0
2.6 2.4 3.3 2.9 2.8 2.8 3.9 3.7
13
(2)高的韧性和冲击性能
相对聚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而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 !

仿生设计与制造的性能研究

仿生设计与制造的性能研究

仿生设计与制造的性能研究王燕*李海鸽 李鹏伟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600摘要:仿生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经过优胜劣汰而选择自然界生物,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性能,这为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思想,将简要介绍仿生设计与制造,包括汽车仿生设计、飞行器设计、传感器设计、陶瓷设计等方面,阐明其灵感来源与实现过程,以期促进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仿生设计 结构与性能 材料设计 汽车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5-0234-03 Performance Research on Bionic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WANG Yan*LI Haige LI PengweiXi'an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utomobile,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600 ChinaAbstract:Biontics design is a new design idea and method that selects natural organisms through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nd it has good structures and performance, which provides a new design idea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uses the idea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cases to briefly introduce bionic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automotive bionics design, aircraft design, sensor design, ceramic design, etc., and expounds their in⁃spiration 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Bionics desig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Material design; Automotive design仿生设计是仿生学和设计学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fionTM from DuPont
含氟碳官能团的阳离子交换膜
FlemionTM or SelemionTM from Asahi Glass AciplexTM from Asahi Chemical
NeoseptaT、IPMC的制备:
2. IPMC的制备工艺:
6
IPMC 复合膜的制备实例:
1) 2) 3) 4)
5 cm × 5 cm of NafionTM-117
1、初始复合过程(Initial compositing process)
用砂纸轻轻打磨膜的表面, 用超纯水冲洗多次; 在HCl (2 mol/L ) 中煮沸30 min, 取出用超纯水冲洗; 在超纯水中煮沸30min。 将处理后的Nafion膜浸入铂盐[Pt(NH3)6]Cl4(0.01mol/L) 的水溶液中, 陈化12 h,使[Pt(NH3)6]4+ 渗入到Nafion 膜内部, 5) 取出放入40℃水浴的反应器中, 加入5% LiBH4水溶液还原出Pt, 在此过程中, 逐渐升高水浴温度至60℃, 并搅拌1.5h;
2、表面电极化过程(Surface electroding process)
(i) 准备 240 ml ([Pt(NH3)4]Cl2 or [Pt(NH3)6]Cl4) 含120 mg Pt 的水溶液加入 5 ml 5% 氨水(质量百分数) 调节PH值 (ii) 准备5% NH2OH-HCl 水溶液和20%NH2NH2 溶液. (iii) 膜浸入40℃恒温含Pt溶液中,搅拌. 每隔30min 往溶液中加入6ml NH2OHHCl 和3ml NH2NH2 溶液(2∶1) , 并逐步升高温度到60℃, 反应 4 h.至溶液中 无[P t (NH3) 6 ]4+ 离子存在;
Seminar I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 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学生: 肖通虎 导师: 邓麦村 研究员 曹义鸣 研究员
环境工程研究室新型膜分离技术组 2005/11
1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
主要内容
一、IPMC的简介: 二、IPMC的制备: 三、IPMC的特性:
3
二、IPMC的制备:
1.离子聚合物材料的选择: 成膜性、膜强度、抗化学处理等
世界主要的商业离子交换材料的制造商:
Aqualitics Asahi Glass Asahi Chemicals Solvay DuPont Ionics Sybron Tokuyama W L Gore
用于IPMC制备的典型商业材料:
12
三、IPMC的特性:
4.与形状记忆金属、电陶瓷特性比较:
13
三、IPMC的特性: (二) 应力传感特性
1.准静态传感:
14
三、IPMC的特性:
2.动态传感:
15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一)软性机械致动及传感应用
1.末端夹持器:
可制作微型低质量机器人手臂末端夹持器。该夹持器安装在直径为5mm 的石墨/ 环氧树脂复 合材料棒上面,利用频率为0.1Hz的5 伏方波信号驱动,可以实现打开夹持器手指、将夹持器放 置于待收集物体的附近、闭合夹持器、随手臂举起物体等一系列动作。夹持器能举起岩石,意 味着在未来的行星探索中可利用夹持器灵活多样的功能,来完成行星采样收集任务。
16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2.刮尘器:
通过从海盗宇宙探测器和火星探 险器任务中所获取的教训,研究人 员了解到在火星上执行任务的硬件 装置表面很容易积上灰尘。积累的 灰尘是妨碍光学装置长期工作的关 键性问题,并且降低了太阳能电池 产生功率的效率。 使用了类似于汽车挡风玻璃刮雨器 的刮尘器。与常规的致动器相比, IPMC 具有能制成简单、轻质、低 功率刮擦机构的理想特性。尤其是 当给定大约0.3Hz 的激励信号时, IPMC 能产生大于90 度的弯曲,其弯 曲方向取决于所施加信号的极性。
IPMC最早发展的应用是燃料电池的电极
一般由阳离子交换膜(如Nafion膜) 和贵金属如Pt等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复合而成,
1992年发现IPMC具有电致动的特殊性质:
日本的Oguro 美国的Sadeghipour Mohsen Shahinpoor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7
二、IPMC的制备:
3. IPMC的典型结构:
A 表面结构:
8
B 截面结构:
9
三、IPMC的特性: (一) 电致动特性
1.直流电压下的响应特性:
1.向阳极弯曲
2. 弯曲程度(位移) 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直至饱和状态。
10
三、IPMC的特性:
2.交流电压下的响应特性:
1. 薄膜产生摆动弯曲(位移) 2. 位移取决于电压幅值和频率
NASA/JPL(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reported that the actuation properties of IPMC muscles in a harsh space environment such as 1 Torr of pressure and −140 ◦C temperature are noticeable for space applications.
1、初始复合过程(Initial compositing process)
粗化、酸洗
金属盐类的溶液 (如Pt(NH3)4Cl2)
离子交换
还原
-
(如LiBH4、NaBH4)
LiBH4+4[Pt(NH3)4] 2+ +8OH →4Pt0+16NH3+LiBO2+6H2O
2、表面电极化过程(Surface electroding process)
a.通常在低频时产生较大的
位移,如果频率上升到几十 HZ时,将不产生位移。
b.不同频率下,弯曲位移达到
饱和时的驱动电压值不同, 在频率较高时,电压值较小。
11
三、IPMC的特性:
3. 电致动机理:
可以从膜内部平衡离子的迁移来考虑
a.水合离子
b.膜的厚度
c.外加电场强弱
变化频率
膜内电阻、 微观电荷密度变化、 聚集层内部电荷的平衡、 离子迁移速率
四、IPMC的应用前景实例:
五、IPMC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
一、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简介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 IPMC):
是一种电致动的智能高分子材料,
在外加较低的电压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和张力。 1939年 IPMC作为电极材料就开始被研究 1960年代,Dow Chemic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