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精品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精品教案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 教学分析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 知识与能力
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他们治国方 过程与方法
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
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
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
观”。
4.材料展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 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逝。唐太宗很难过,他痛惜地说:“夫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并出示材料总结。
毛泽东的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郭沫若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宋庆龄的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
的女政治家。
唐玄宗 — — —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了旧士族势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边疆;大力发展科举制,重 用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整体而言,武则天对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为后来“开 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城。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教案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教案精品

第2课“贞观之治”【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盛唐景象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一、隋亡唐建之迷[提出问题]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谁能来为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隋炀帝暴虐无道。

生2:他经常远出巡游,骚扰地方百姓。

生3:他在位时,开通大运河,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加重人民的负担。

生4:……教师过渡:老师这里也有两个有关隋炀帝的故事,我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一下。

多媒体展示:教师提问:通过以上故事分享,请同学们解开“隋朝昙花一现”之谜。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启迪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的暴政。

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讲述隋炀帝暴政的有关故事,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历史事实的展示,引领学生更加深献食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

那些州县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送去,有的州县,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

别说隋炀帝吃不了那么多,就连他带的宫纪太监、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

留下的许多剩菜,就在岸边掘个坑埋掉。

可是那些被迫献食的百姓,却弄得倾家荡产了。

高丽之战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他下令全国军队,不论远近,一律向涿郡集中;还派人在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的民伕在官吏监视下,日日夜夜在海边造船,得不到休息。

他们下半身泡在海水里,时间一久,从腰以下都腐烂得生了蛆,许多人受不了这样折磨,倒在海水里死了刻地认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从而理解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主要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以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展示了唐朝初期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但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于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认识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历史资料: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关的历史资料。

4.视频:关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主要讲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即位后,年号贞观,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认识这两个时期对唐朝强盛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唐朝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这两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这两个时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认识这两个时期对唐朝强盛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这两个时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和认识这两个时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重点阐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影响。

5.互动环节:提问解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唐朝强盛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知道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能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思考和探究,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对唐朝繁荣的影响,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内容。

理由: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教学难点: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理由: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策略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可选)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习过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秦朝和隋朝,你能简要的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吗?学生:学生约用1分钟的时间进行回顾,并简要书写回答纲要,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口头回答教师的提问。

①王朝时间短,二世而亡;②修建了大型工程;③统治残暴、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教师过渡:随着隋朝的灭亡,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这就是唐朝,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标划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趋势,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女皇武则天”
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长安、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政治思想2、措施(经济、政治)3、结果
三、女皇武则天
教学
二、贞观之治
学生活动:阅读P8“贞观之治”一目及插图和文献资料,探讨
1、唐太宗的治国方针是什么?(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
2、8页“文献资料”的意思是什么?(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是什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课题
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小组பைடு நூலகம்作掌握贞观之治的具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操作
过程
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含嘉仓能长期储存粮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隋朝粮食储存很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隋朝却很快灭亡了,那么又有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就是唐朝,唐朝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几个图片。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

”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平定了全国。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唐朝建立的背景
2、“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互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2、贞观之治:
(1)原因:①吸取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⑤合并;⑥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结合课本第9页的小字部分,找几名同学来排演一下当时的情景,我们也感觉一下唐太宗那种虚心纳谏的美德。

2、如何评价唐太宗
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1、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2、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五、巩固训练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A、35年
B、36年
C、37年
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三)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1、唐朝建立的背景
2、时间、都城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的起因
2、贞观之治的内容
3、治世局面的形成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2、武则天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