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óu)B.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yǐ)C.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nǐ)D.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异。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勇往直前。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喜欢音乐,喜欢运动,喜欢阅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为了什么?C.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D.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学习吗?B. 学习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吗?C.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D.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
C. 他的成绩很好。
D. 他非常热爱学习。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学习。
B. 学习,学习,再学习。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厚资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培育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文化经典、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礼敬、保护文化经典、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其文化资源,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进一步挖掘和揭示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道德价值,努力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在继承中创造性转化,在实践中创新性发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断的丰富滋养。
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强调:“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都是中华民族千年优秀杰出人物的代表,他们每一位身上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有的以家国社稷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的舍身为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新时代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优秀品格,可以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道德意识,培养民众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以尚和合思想中所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推进社会层面的和谐相处,做到个人友善待人;以守诚信思想中所提出的“失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实现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源泉,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壮(bēi zhuàng)颠簸(diān bǒ)振奋(zhèn fèn)B. 招摇(zhāo yáo)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调皮(tiáo pí)C. 沉着(chén zhù)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潇洒(xiāo sǎ)D. 妩媚(wǔ mèi)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震撼(zhèn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否则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熬夜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努力。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D. 她的舞姿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B.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请注意: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
但导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
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的因果关系。
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
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
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蕴。
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写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真正伟大的作品,很难产生于高坐庙堂或养尊处优的生活。
命运之“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诗人伸出了幸运之手,使之流芳百世。
宋代还有人从天命角度解释“穷而后工”现象,把“穷"看成是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或惩罚。
前者是对欧阳修观点的引申,视不幸的遭遇为上天的恩赐,如苏轼在评论杜甫时所说的“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等语便是此意,以为上天有意安排诗人经历人间难免之不幸,使他发之于诗,传之万年。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
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
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
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
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
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
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
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
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
“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
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
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
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
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政治局安排过多次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2020年9月就曾安排了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题目,今天再安排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题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出乎史,入乎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向来不相信诗是批评人生的,更不愿说诗是描写人生和自然的。
这些全是立于旁观者的地位,专用冷静的头脑去解剖、比较、判断,他们的地位是外而非内的。
至于诗人的态度正好与之相反。
他固不以描写为长技,但也决不会只是批评。
他决不会只去旁观,而是要同化一切,又为一切所同化的——这即是我所谓“人化”。
总说一句,诗不是离去人生,而是以人生做他的血肉的。
若说诗的目的是去表现人生,仍不免有语病,其实诗是人生表现出来的一部分,并非另有一物,却拿他来表现人生的——故我宁说“诗是人生的表现”。
这不但是诗,可以推之于一切文学。
真诗人的本领是什么?是把自己所曾体验的人生普遍的情感,明明白白、委委婉婉地在笔尖下写出来,去宣扬人世的光、花、爱。
他总竭他的文学天才,使他的作品人人了解,人人感动,即不能遍于人人,也必是大多数识文字的人。
若已竭他的才力,而大多数人终究不能了解,他决不肯视为当然的,必归罪于自己的无力,去想一个忏悔的方法,不如此,不成为第一流的诗人啊!至于或专以解剖刻画为能事,或借艰深的文辞掩饰其浅陋,这些作品无非读了使人受些不正当或过度的刺激,或竟不痛不痒的莫名其妙,虽有文字的仪表,却早已丧失了他的灵魂了。
诗中最宝贵的材料是普遍的情感,异常的心灵现象虽不妨在诗中偶然表现,但其效率决不能如前者广大。
可惜世人好奇心太甚,把真理颠倒过来了。
他们总以为诗人必有了古古怪怪的“幻想”“神思”方成为第一流,却不知道诗人的伟大并不在他心境的陆离光怪,是在他能说出人人所要说而苦于说不出的话。
我并不说诗人没有特殊的“幻想”“神思”,我说真的诗人并不专靠着这个去擅胜场。
虽在一时代有如此的现象,但在进化的轨道上,却已将成为过去了。
文学家——诗人自然在内——是先驱者,是指导社会的人,但他虽常在社会前头,却不是在社会外面。
因为在社会外面去指导社会,仿佛引路的人抛游客们而独行其道,决是不可能的。
高二(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高二(下)语文期中测试卷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B.海藻(zǎo) 绮辉(qǐ) 雕镂(lòu)C.嗫嚅(rú) 窸窣(sù) 废墟(xū) D.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黯然失色转瞬即逝摧山坼地B.联绵不断筚路蓝偻千仞飞瀑C.不盈不溢一泄千里渗淡经营D.船舷浐侧嘁嘁喳喳惊心动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查寻、搜集当年日本鬼子野蛮残杀中国人生命的证据,他踏遍了东北的山川河流,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见证人。
B.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C.此事一再警示我们,依法治国,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办事的根本。
D.四年的下海经历,使他尝尽了人世的苦辣酸甜,也培养了他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5.下列句中应填的词语是( )(1)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________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________了精神负担。
(2)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____________了。
A.探明增加轻而易举B.探明增添易如反掌C.查明增加易如反掌D.查明增添轻而易举6.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触目惊心。
B.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题》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期中考试的来临,你做好迎战的准备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随着期中考试的来临,你做好迎战的准备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戗(qing)兽毗(p)邻茶峒(dng) 咬文嚼(ju)字B. 迤(yǐ)逦容膝(qī) 怂(sǒng)恿茕茕孑(ji)立C. 晦朔(shu) 赍(jī)发? 付梓(zǐ) 不落言筌(qun)D. 央浼(měi) 出岫(yu)? 矜(jīn)育模棱(lng)两可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酒撰绵密唉声叹气委曲求全B. 告罄针砭头昏脑涨皇天后土C. 拔擢布署变本加厉关怀备至D. 尺牍颦蹙感恩带德渔舟唱晚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宇。
③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好,回家乡也不错。
④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考察简朴固然百家争鸣B.考察俭朴虽然百花齐放C.考查审定俭朴百花齐放D.考查简朴虽然百家争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朱光潜、林庚、钱钟书在《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中所谈到的那些文学作品是很多学子都读过的,我们的目光被强烈地吸引着,除了认真品读外,别无他法。
B. 李密为了供养祖母,与祖母相依为命,多次辞掉官府的征召,最终凭自己的一腔真情,打动了皇上,这种至纯至孝之情对同学们并不陌生。
C. 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列举了大量例子,证明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
D. 霍金在《宇宙的未来》中揭露和批评了古代的巫术和近代宗教预言的荒唐,围绕宇宙为中心,探讨了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的问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文章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是骈文中的极品。
C."奸雄"曹操性格复杂,虽说过"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这样的话,但他有时又有宽容的气度。
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
(《三国演义》)D.堂吉诃德与"白月骑士"加尔拉斯里决斗,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了游侠活动。
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堂吉诃德》)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也说"抗日神剧"董阳"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
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
"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
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
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
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
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
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
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
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6.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虽然诠释的是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和"民族大义",但由于流于空洞化和游戏化,往往教育意义不大。
C. "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至于正确的位置。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完成9-12小题)芋老人传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
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