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容灾方案
远程异地容灾解决方案

伴随电信运行商数年旳系统建设,其关键业务系统旳高可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旳关注。
从整个系统旳角度来看高可用性,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网络设备等许多方面。
这些系统旳一种明显特点就是以数据为中心,因此建立一套数据保护、容灾系统和措施是整个系统高可用性旳关键体现。
在数据容灾中最常采用,也是最有效旳方案是异地容灾。
这种容灾方案最有保障,由于它是把数据备份保留在另一地方,甚至另一种国家,这样数据就会更安全。
基本规定远程容灾系统一般由生产系统(即数据中心)、可接替运行旳备份中心、数据复制系统、通信线路等部分构成。
在正常生产和数据备份状态下,生产系统向备份系统传送需备份旳数据。
劫难发生后,当系统处在劫难恢复状态时,备份系统将接替生产系统继续运行。
此时重要营业/业务终端顾客将从生产主机切换到备份中心主机,继续对外营业/开展业务。
容灾系统旳基本建设规定为:(1)备份中心与数据中心在距离上要足够远,使得当数据中心遭受灾害破坏时,不会影响到备份中心;(2)必须保证备份中心与数据中心旳数据同步;(3)备份中心旳所有应用系统必须通过严格旳测试,保证业务系统可以正常运行;(4)备份中心与数据中心间为保持数据同步而需传播旳数据量,以及两地间旳网络带宽,以及网络带宽必须可以保证两地间数据旳顺畅同步;(5)备份中心旳计算机系统有足够旳处理能力来接管数据中心旳业务;(6)数据中心与备份中心旳应用切换迅速可靠,并可进行自动和手工切换。
系统建设1.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旳建立是整个容灾系统建设旳前提,对于数据分布较为分散旳企业,数据中心旳建立对于整个容灾系统旳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中心旳建立包括:既有数据旳分析,应用系统旳整合,数据集中存储。
对于既有旳数据需按照不一样旳规定分为不一样旳数据类型,针对不一样旳数据类型定义不一样旳备份方略,如关键业务数据需实时复制,而对于实时性规定不高旳数据可定期备份。
实行应用系统旳整合和数据旳集中存储,将有助于数据备份旳完整性和提高数据复制旳效率。
异地容灾方案

异地容灾方案引言:在当今世界中,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数据和系统安全性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然而,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企业的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异地容灾方案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异地容灾方案的定义异地容灾方案,顾名思义,指的是将企业关键数据和系统的备份存储到离企业所在地点较远的地方,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事件。
这种方案可以保证企业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营,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和系统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二、实施异地容灾方案的重要性1. 保障业务连续性:当企业所在地发生灾害时,异地容灾方案能够确保企业的业务能够在其他地点正常进行,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业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2. 提高数据安全性:通过将数据备份存储到异地,可以防止数据丢失的发生。
即使在企业所在地发生灾害时,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异地数据备份来恢复数据,避免了关键数据的永久性丢失。
3. 降低企业风险:合理的异地容灾方案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暴露,保护企业的利益。
在面临潜在风险时,企业可以更快地恢复业务,减少了损失的可能性。
三、实施异地容灾方案的步骤1. 需求分析: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对业务连续性要求的定义,对数据安全性的评估以及允许的恢复时间和数据丢失程度的限制。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一个合适的异地容灾方案。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设备、确定备份频率和备份方式等。
3. 数据备份:将企业的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到异地设备或云存储中。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建议将数据备份存储到多个地点。
4. 容灾演练:定期进行容灾演练,测试异地容灾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以提高灾难发生时的恢复能力。
5. 持续监测和更新:对异地容灾方案进行持续监测和更新,确保其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
异地容灾方案范文

异地容灾方案范文一、需求分析1.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金融、电信、电力等,需要具备强大的容灾能力,以确保业务不受中断。
2.对数据保护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医疗、金融等,需要具备稳定的备份环境,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3.对业务灵活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需要具备快速恢复业务的能力,以缩短中断时间。
二、方案设计1.数据备份方案(1)建立异地备份中心,将业务数据实时传输至备份中心,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备份至多个节点,以提高容灾能力。
(3)定期进行数据校验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2.系统容灾方案(1)建立独立的备份服务器,实时同步业务系统的数据和配置信息。
(2)采用虚拟化技术,将业务系统和应用程序部署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快速恢复业务的能力。
(3)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环境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网络容灾方案(1)建立异地互联网出口,通过多条线路互联,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2)部署智能负载均衡设备和冗余路由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自动切换和负载分担。
(3)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确保远程访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设备容灾方案(1)建立备用设备库,存放备份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
(2)定期检查备用设备的状态和可用性,确保备用设备的完好性。
(3)在发生故障时,及时启用备用设备并恢复业务。
三、组织实施1.容灾团队的组建:指定专门的容灾团队负责制定、实施和维护容灾方案。
2.容灾方案的制定: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制定适合企业的容灾方案。
3.系统的测试和演练:定期进行容灾演练,模拟真实的灾难情况,测试容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监控和维护:建立容灾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备份环境的状态和可用性,并定期维护和更新容灾方案。
四、风险评估1.容灾方案的可行性:对企业业务、数据量和系统复杂性进行评估,确定实施容灾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服务器异地容灾方案设计与实施

服务器异地容灾方案设计与实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为了确保服务器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许多企业都会考虑部署服务器异地容灾方案。
服务器异地容灾方案设计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硬件设备、网络架构、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和实施步骤两个方面来探讨服务器异地容灾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方案1. 确定容灾需求:在设计服务器异地容灾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容灾需求。
这包括对业务系统的重要性评估、容忍的系统停机时间、数据恢复的时效性要求等。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容灾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容灾方案。
2. 确定容灾目标:在设计容灾方案时,需要明确容灾的具体目标。
是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还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不同的容灾目标会对方案的设计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就明确容灾的具体目标。
3. 确定容灾策略:根据容灾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容灾策略。
常见的容灾策略包括数据备份、异地数据同步、灾难恢复演练等。
在确定容灾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果、可行性等因素。
4. 确定容灾方案架构:根据容灾需求、目标和策略,设计容灾方案的整体架构。
包括主备服务器的部署位置、数据备份的存储方式、灾难恢复的流程等。
容灾方案架构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业务。
二、实施步骤1. 硬件设备部署:根据容灾方案设计的要求,部署主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主备服务器之间需要保持数据的实时同步,确保在主服务器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运行。
2. 网络架构搭建:搭建跨机房的网络连接,确保主备服务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和通讯。
网络架构的稳定性和带宽的充足性对于容灾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同时,建立数据恢复的流程和机制,确保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异地容灾方案文档

异地容灾方案文档一、为啥要搞异地容灾?咱先说说为啥要有这个异地容灾的事儿。
你想啊,咱们的数据就像宝贝一样,万一本地出了啥大岔子,比如火灾把机房烧了(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不是没可能哦),或者地震把服务器震坏了,要是没有个备份在别的地方,那咱们的宝贝数据可就全没了。
这就好比你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钱包里,要是这个钱包丢了,你就啥都没了。
所以啊,异地容灾就是给咱们的数据多找几个安全的家,以防万一。
二、容灾目标是啥?咱这个异地容灾方案的目标呢,就是要做到数据丢不了,业务停不了(或者最多停一小会儿,就像打个小盹儿一样)。
不管本地发生啥灾难,咱们在异地的数据中心都能马上接手,让公司的业务还能像平常一样运转,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不能掉链子。
三、容灾地点的选择。
1. 距离要合适。
这个异地容灾的地点可不能随便选。
不能离本地太近,要是有个区域性的灾难,比如洪水或者大面积停电,两个地方都受影响,那可就白搭了。
但是也不能太远,太远了数据传输就会很慢,就像你隔着好几个国家打电话,信号总是不好一样。
一般来说,几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比较合适。
2. 地质和环境稳定。
咱们得找个地质比较稳定的地方,可不能选在经常地震或者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
而且环境也要好,不能老是有洪水或者台风光顾。
比如说,选在一个小山丘上,周围没有大河的地方,可能就比较安全。
当然啦,还要考虑当地的治安情况,要是经常有小偷小摸的,那可不行,咱的数据可不能被惦记上。
3. 网络和基础设施要好。
网络就像咱们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要是网络不好,数据就会在路上堵车。
所以容灾地点得有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最好是有多个网络运营商的线路,这样就像有好几条备用的路一样。
基础设施也很重要,电力供应要稳定,不能老是停电。
要是能有自己的备用发电设备就更好了,就像给数据中心准备了个充电宝一样。
四、数据同步策略。
1. 实时同步。
对于那些特别重要的数据,就像公司的财务数据或者核心业务数据,咱们要搞实时同步。
的三种异地容灾备份方案

在数据容灾中最常采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案是异地容灾。
这种容灾方案最有保障,因为它是把数据备份保存在另一地方,甚至另一个国家,这样数据就会更安全。
试想一下在伊拉克这样连成战争不断的国家,即使把数据保存在了本国其它地方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有许多数据存储厂商提出了全球容灾的方案。
从本篇起要向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数据存储厂商的异地容灾方案,本篇所介绍的是全球最为著名的数据存储厂商--IBM的几种异地容灾方案。
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IBM公司的异地容灾方案产品线非常丰富,各种数据备份技术和应用方案层出不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它的这些容灾方案不可能全在本文中介绍清楚,所以只选三个常见的方案类型向大家介绍。
一、数据级灾备--PPRCIBM的PPRC(Peer to Peer Remote Copy,点对占点远程复制)复制技术是基于ESS企业级数据存储服务器,通过ESCON(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ion,企业管理系统连接,是一种光纤通道)通道建立配对的逻辑卷容灾技术。
这是IBM的最高级别容灾方案,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和电信企业选用。
它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在图中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可以是两相隔上百公里的网络系统,既可以单独把某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到另一个远程数据中心中,也可以实现相互远程备份。
在标准的实时备份方案中,服务器主机通过SAN与IBM企业存储服务器ESS相连接,两台ESS之间通过ESCON通道实现同步远程拷贝。
受ESCON传输距离的限制,当主、备机房的距离超过2公里时,需要加光纤延伸器。
光纤延伸器可以从多个不同的厂商购得,比如IBM 2029 Fibre Saver、INRANGE的9801等。
在光纤延伸器的帮助下,PPRC数据备份可达到100公里以上。
在这种容灾方案中,核心设备就是IBM的ESS的企业级存储服务器,目前最新的型号主要有IBM TotalStorage Enterprise Storage Server (ESS) Model 750/800这两种,(如图2所示)。
异地容灾解决方案

异地容灾解决方案
《异地容灾解决方案: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的最佳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安全和灾难恢复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以及个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可能对数据中心和数据进行破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异地容灾解决方案对于保障数据的安全和企业的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在异地容灾解决方案中,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
首先,在数据保护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备份体系,包括定期的数据备份和存储。
这样一旦原数据中心出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恢复数据,保障业务不受影响。
其次,在灾难恢复方面,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包括异地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等。
通过这些手段,企业可以在原数据中心受到影响时,迅速切换到备用数据中心或云服务中,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另外,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好数据的迁移和同步工作,保障各个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同步技术,保障数据的实时同步,进而降低数据的丢失风险。
当然,建立完善的异地容灾解决方案并不仅仅是要有技术手段上的支持,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容灾预案和应急演练机制,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
此外,在日常操作中,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异地容灾解决方案: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的最佳实践》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程,而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需要企业在技术、管理和流程上都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布局。
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面对灾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
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

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2010-12-26目录1“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建设的功能目标 (3)2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技术方案 (4)2.1总体设计方案 (4)2.2容灾方案实现 (5)2.2.1同城应用级容灾方案 (5)2.2.2异地数据级灾备方案 (6)3基于SHAREPLEX的容灾方案 (7)3.1S HARE P LEX FOR O RACLE产品介绍 (7)3.2S HAREPLEX主要技术指标 (8)4成功案例 (10)4.1银联数据 (10)4.2山西移动 (12)4.3北京地税 (15)4.4S HARE P LEX国内部分客户 (18)1 “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建设的功能目标理想目标:在确保系统稳定安全的前提下,颠覆“切换时长、数据丢失,平时不用、浪费投资,决策困难、影响巨大,演练复杂、风险增加”的传统“灾备”模式,创建全新“容灾”理念,使新增投资平时发挥生产效力、实现容纳各种灾难、确保业务连续和数据安全的崭新模式。
同城应用级容灾:覆盖能被客户直接感知的各类业务,平时与主机房同时运行,负载均衡使用,可分担各查询业务流量。
当容灾机房或主机房任何一处出现灾难造成的非计划内停机,则另一个机房都能在保证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继续对外提供同样的服务,对业务或对客户的感觉影响极低。
异地容灾;异地容灾机房,存放一台存储设备和一台核心业务验证服务器,异步存储数据,容许0-15分钟数据丢失。
发生城市级灾难时仍可以有效恢复生产系统核心数据和,。
最终实际目标:以系统稳定、安全、高效为基本前提,经严格论证和实测,可以逐步退守,直至实现一定投资下“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平衡。
容灾系统将能够应对下述的灾难和风险,确保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灾难发生的百分比统计电源问题硬件、软件、程序故障机房其它基础设施故障系统设计失误小失误/故障长期累加人为操作失误或渎职蓄意破坏/病毒/黑客网络/线路故障技术失败大规模自然灾害其它0102030405060708090100Number of Declarations2 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技术方案2.1 总体设计方案生产系统的容灾系统拟建成“两地三中心“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金融机构数据级
异地容灾案例
一、概述
备份与容灾是存储领域两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般来说,备份是指用户为应用系统产生的重要数据制作一份或者多份拷贝,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容灾是用户为业务系统建立一个或多个冗余站点,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备份称作是“数据保护”,而容灾称作“业务应用保护”。
备份与容灾中都有数据保护工作,备份大多采用近端方式,成本低;容灾则采用远程方式进行数据保护,成本较高。
大体上讲,容灾可以分为3个级别:数据级别、应用级别以及业务级别。
数据级别容灾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
数据级容灾较为基础,其中,较低级别的数据容灾方案仅需利用磁带库和管理软件就能实现数据
异地备份,达到容灾的功效;而较高级的数据容灾方案则是依靠数据复制工具,例如卷复制软件,或者存储系统的硬件控制器,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
数据级别容灾是保障数据可用的基础,当数据丢失时能够保证应用系统可以重新得到所有数据。
本案例容灾级别为数据级容灾,日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部署更高级别的容灾方式。
二、实施前状况及需求分析
本案例实施单位为某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分支单位,在此简称A
分支。
该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全国性的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大集中),重要的生产数据已经集中在总部统一存储管理。
而且A分支对于重要的业务中间数据在本地也有IBM 3584大型带库进行存储备份。
所以说A分支针对于生产数据的备份和冗灾都有了较高级别的保障。
但对于A分支内部一些前置机数据虽然在本地也进行了备份,对于数据安全有一定的保护,但在数据容灾方面较为薄弱,由于备份数据与生产环境在同一楼内,数据较为集中,一旦发生火灾等大型灾难则对数据影响较为严重。
因此用户考虑针对于这些前置机数据部署远程的数据容灾系统。
容灾地点定在25公里以外,线路采用租赁长波裸光纤,每天的数据量约为(110G),容灾级别为数据级容灾。
三、系统方案
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
TSM备份软件
A分支异地数据容灾系统结构示意图4
A分支异地容灾系统线路采用长波裸光纤,带宽可根据需要在线路两端架设网络设备的速率而定,根据A分支每日数据备份量(约为110G),若按100M网络线路负载80%计算,每天传输时间约为3小时。
所以A分支的数据容灾系统可以采用直接将存储备份设备及备份管理服务器放置在远端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和管理。
硬件方案:在备份服务器上,本案例选用的是IBM X3650服务器,针对于备份管理服务器对运算方面要求不高,所以服务器配置单个4核 CPU,为了增加本地数据存储量服务器配置了6块300G热插拔硬盘,另外服务器配置了IBM RAS II远程管理卡可以方便的进行远程控制管理,解决了服务器远程管理维护的问题。
存储及备份设备选用IBM DS3400(光纤通道)磁盘存储和TS3200(光纤通道)磁带库建立了SAN存储区域。
这样为日后存储系统的扩展和备份系统实现统一管理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备份管理软件选用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由于A分支的远程容灾数据为本地已经的打包好的数据不涉及数据库,所以在备份模块上只使用了最基础的文件备份模块,而且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同时装在X3650服务器上进行备份操作。
如上图所示,需要备份数据的前置机先将数据在本地打包,然后发送到远端的IBM DS3400存储上,然后再根据策略将需要永久保留的数据备份到磁带库中的归档存储池中,将只需要保存一份最新版本的数据循环保存到磁带库的循环备份存储池中。
在DS3400存储上
也保留了数据的最新2到3个版本,用脚本按时间对存储上备份的数据进行清理。
在远程管理方面,在远程服务器上安装远程监控软件(LINUX 系统采用VNC远程管理软件,WINDOWS系统采用远程桌面即可),再安装上IBM ServeRAID 管理软件就可以对本机和IBM DS3400存储的阵列和磁盘进行远程管理了。
同时也可以使用IBM TSM备份管理软件和磁带库的管理软件对磁带库进行远程管理。
这样整个系统基本上都可以在远程监管的范围内了。
结合IBM RAS II远程管理卡可以进一步对服务器进行远程开关机及设置BIOS信息等操作,使远程管理更为方便。
用户使用评价:
项目使用了TSM软件结合LINUX 脚本实现了自动备份,达到了远程数据级容灾的目的,使得数据更可靠,同时也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系统实施后达到了预先期望要求,对工程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