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互相交流交往的行为。
它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沟通能力,更包括了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在内。
而语言文化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化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以及如何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语言的表达、习惯用语、文法结构等都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语言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至关重要。
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中,人们会因为语言及其习惯用法的差异而导致交流的误解。
例如,日语称呼对方时常常用敬语,而中国人则常用一些称呼,如“大姐”、“老板”等。
如果在跨文化交往中,日本人以敬语称呼中国人,则中国人可能会认为他们之间关系很偏暧,而事实上是交往双方存在语言文化差异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交往中,语言文化对语言的歧义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例如,在英语中,“I see”一词表示“我明白了”,但是在韩语中,“I see”就被理解成“我不同意”。
当一名英国人与一名韩国人交流时,如果英国人回应“I see”时,对方可能回应不理解,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歧义所导致的误会。
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差异和歧义带来的影响。
如何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得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一、了解相关文化和语言知识。
在跨文化交际前,先了解所要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具体语言特点,可以减少文化和语言差异对交流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多利用跨文化资料、文化教育书籍,以及旅游和交流活动等机会,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和常识。
二、建立互信和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互信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处理跨文化关系时,我们必须表现出开放、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这样才能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不愉快。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应对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应对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当我们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语言和文化差异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理解和应对这些差异是确保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
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直接和显著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和语法结构都可能不同,这导致了语言之间的隔阂和沟通困难。
例如,在西方国家,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而在东方国家,保持谦虚和避免直接表达可能更受欢迎。
因此,语言差异要求我们学会适应,并灵活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除了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价值观、信仰、礼节等方面。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习惯,这可能导致误解和摩擦。
例如,在某些东方国家,长辈被视为尊敬的对象,而在某些西方国家,平等和个人独立更受重视。
因此,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贬低或冒犯他人的文化信仰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习并适应对方使用的语言和交流风格。
这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尤其是在与对方长期交往的情况下。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差异。
这意味着要主动学习并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并避免对其进行判断和偏见。
此外,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尽可能地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目光等。
尽管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信号可能有所不同,但有时候它们可以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例如,在与母语不同的人交流时,姿势和面部表情可以帮助传达情感和意图。
此外,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反馈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应对方法。
当我们遇到语言或文化困惑时,我们应该直接向对方请教,并尽量避免误解或冲突的发生。
语言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

语言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跨文化交际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实际应用。
一、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 沟通的工具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来交流。
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实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2. 促进理解和认同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语言都蕴含了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当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也在学习和理解这个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3. 破解文化障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阻碍和误解。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进而减少沟通误解。
语言是破解文化障碍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 彰显身份文化是人类在特定历史、地理和社会条件下创造的一系列生活方式和习俗。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身份和背景,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2. 传递价值观念文化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预测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对方沟通和合作。
通过文化的传递,可以加深对对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3. 丰富交流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视角。
通过学习他人的文化,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和方式。
三、语言与文化的实际应用1. 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是必要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文化环境,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导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理解。
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本文将围绕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展开讨论,分析它们的互动和相互影响,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语言的本质与多样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
语言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传达信息,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习惯。
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揭示了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和共同塑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观念和认知方式。
同时,文化也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产生影响,塑造了不同语言的特性和规范。
因此,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其所属文化的背景和含义。
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避免因语言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其次,语言学可以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语言学习的指导和方法,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环境。
语言学在教育和商务领域的应用语言学在教育和商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语言学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在商务领域,语言学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定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语言学与国际关系的联系语言学也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通过语言进行沟通。
语言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避免因语言障碍而引发的误解和冲突。
在国际关系领域,语言学也为外交官和跨文化交际专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世界。
语言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复杂性,还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这样的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沟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语言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言本身的差异会导致沟通困难。
比如,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解。
2. 发音和语调差异:不同语言对发音和语调有不同的要求,这可能导致听力困难和理解上的问题。
比如,英语中的弱读音和中国汉语中的四声调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3. 表达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习惯和理解。
比如,英语中的直接表达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被认为是冒犯或粗鲁的。
4. 隐喻和比喻的理解:一些语言中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意思,但这些隐喻和比喻对不熟悉该语言的人来说可能是困惑的。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 价值观和信仰差异: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价值观和信仰有不同的理解和承认,这可能导致沟通的冲突和误解。
2. 礼仪和礼节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礼仪和礼节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些国家给人以掌声是表示赞赏,但在其他国家可能被当做是不尊重的表现。
3. 时间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和观念也不同,有的文化强调准时,有的文化重视弹性和灵活性。
4. 智力和学问的差异: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和学问,这可能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理解上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三、应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方法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了解其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沟通方式。
这对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
2. 尊重对方的差异: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不以自己的习惯和价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对方,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3. 避免使用隐喻和比喻:在跨文化交际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直接表达,避免使用特定文化中的隐喻和比喻。
试谈文化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试谈文化语言与跨文化交际摘要:本文阐述了文化的含义;说明了文化与语言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创造完美的跨文化交际,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从而达到交流更顺畅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语言跨文化交际一、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中,含义是指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或天造地设的自然,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而言。
现代所用的“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gultus”,原义是“开化、开发”的意思。
英语中“文化”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及天赋的培养。
自19世纪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兴起后,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上百种,但至今仍众说纷绘,莫衷一是。
英国著名人类文化学家泰勒(tyler)对“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共有的,各个社会的文化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处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
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boas)指出:“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正由于这样,它们才会具有不同于其它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社会机构。
”从某种意义上讲,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信仰或其它社会特点;而反过来,不同的社会特点也会影响到文化的发展。
比如,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外来词的差异,可以进一步阐述在民族方化形成过程中综合因素的影响。
了解了文化这一特点,我们应把它贯彻到跨文化交际中去,并在实践上了解与其文化有关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成功完成交际的目的,否则,会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二、文化与语言关于语言的起源,有《圣经》的上帝造字说,也有中国古代传说的“仓颉”造字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类语言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交际的需要;二是发音器官的形成。
近现代一些语言学家都曾对语言下过定义,但都有片面性。
跨文化交际

名词解释1.跨文化交际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说,所谓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这个概念界定是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而定的,于是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概念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时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者社团,这些群体或者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整体文化形象。
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
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者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为了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而价值观是它的核心。
③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舆论宣传,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体态语体态语( body language )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跨文化交际_第八章_第二节_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结构改良与语义 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结构形式上的分析已经逐步让位于语义的研究;语义
研究中又特别注重语言社会意义的研究。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反思与认知研究阶段。
一个重要变化:在语言认知研究同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之间建立了
一种关联。 这一阶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对前一阶段研究内容的认真反思,加强了实证研究;
(3)无视一性别存在,凸显另一性别的语言现象;
(4)刻意掩盖,极力粉饰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语言性别歧视研究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语料搜集与身份 验证阶段。 观察角度:基本上是采用女权主义的观察视野。 研究方法:内省式研究和民俗语言学方法,以书面材料为对象。 考察内容:现代英语中含有显性性别歧视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 参与群体:媒体的积极介入,广大民众踊跃参与。 本阶段主要是唤醒公众意识,充分认识歧视危害性。现象分析缺
汉民族的情况也一样。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单数的
语言形式不少,但却没有一个单独用来指代女性的。从标记理论来看, 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系统中,阳性代词表现为非标记形式,所以理
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泛指的通称形式;如果要特别指明所指对象为女性,
有必要在上下文中采用其他形式标记,才能使得回指照应的意义落到 实处。
(二)词语形式上的不对称现象
许多英语词语仅有表示男性的用法,没有体现女性存在的形式。
Word of Man chairman Man of the Year Word of Woman —— —— Word of Man seminal virile Word of Woman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fects network process context
B B A B
A A A D
A B A B
B A D A
A C B C
A D A A
A D B C
socialization
module resources
B
D C
A
D D
D
D A
B
A A
D
D C
D
A A
B
D D
programs
B
D
A
B
A
玄德看其人:Xuande looked over the newcomer item by item 身长九尺; and noted his huge frame, 髯长三尺; his long beard, his dark 面如重枣, brown face and deep red 唇若涂脂; lips. He had eyes like a 丹凤眼, phoenix and fine bushy 卧蚕眉, eyebrows like silk worms. 相貌堂堂, His whole appearance was dignified and awe威风凛凛. inspiring.
英语造句用的是“榫合法”, 汉语造句用的是“黏合法 英语形态语言的句式特点是空间搭架形式, 即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过大量的形态手法等把句子各个成分层 层搭架,呈现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汉语句意合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按时间的先 后顺序,通过动词的多个连用或事件的先 后展开,呈现出流水型图式。因此英语造 句用的是“榫合法”,汉语造句用的是 “黏合法”。
• 汉英句式的时空事理对比 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中国人习惯于从整 体入手,从大到小,因此汉语语序是对 时空事理的临摹,即将事物按其发展的 时间、空间、结果等先后顺序展开,而 英语则以客体意识为主导,习惯从小到 大,从特殊到一般。
1 事件时间的先后 她晚饭后看电视。 She watched television after supper. 教授在家里写书。 The professor wrote his book at home. 2 事理因果的先后 1)在“原因一结果”句中,汉语先说原因,后说结果, 英语与之相反。 你不给钱,我就不给你货。 “1 won’t give you the goods until you give me the money”. 2)在“条件一推论”句中,汉语先说条件,后说推论, 这也与英语相反。 有了空闲时间,我就去帮你。(条件一推论) 1 will help you,if I am free.(推论一条件)
天净沙(马致远)
•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s, and on the far bank,is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
语音与跨文化交际
• • • • • • • • • 语音对语言表达风格的影响 汉语的声调语言和英语的非声调语言 汉语的四声和英语的轻重音 汉语多为单音节字,英语多为多音节词 语音使汉语具有诗歌特征,而英语缺乏韵律 感 汉语使用平仄律;英语使用轻重律 汉语同音词占38.6%,使中国的曲艺别具特色 绕口令的不可译 拟声词在英语中比例较汉语中少,主要用于对 儿童和加强讽刺效果
B A B
C A D
B A D
C B D
A C D
C B D
system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C
A B
A
B C
D
A C
A
B A
A
A A
C
A A
A
B B
Analysis
Audience
A
C
A
D
A
B
A
B
A
B
A
A
B
B
加腾秀俊的传播学词汇可译表
英语 锡兰 汉语 孟加拉语 印尼 菲律宾 印地语 日语
第八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目录
• • • • • • •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 第二节:语言哲学观之文化对比 第三节:语音、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第四节:句法与跨文化交际 第五节: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六节: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第七章:语言的翻译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
•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社 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 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的符号系统。 它是一定地域文化群体成员表达意思和 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文化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语言本身:骆驼,英汉语亲 属称谓对等级秩序的态度差异;临湘和 永宁乡的称呼对父系和母系社会的反映; 中国崇尚对称和谐在成语和双音节词中 的表现;人名地名商号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
• 部分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文章: 1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 札记》 2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3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出探》 4 申小龙、张汝伦:《文化的语言视界: 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 5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 6 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 7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But 1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对于人们给予我的赞扬,我也想做出同样的回报: 借此国际学界的最高盛会,请业已献身于同样艰苦 劳作的男女青年听我说几句话,因为在他们中间, 将来站在我现在所站的讲台上的人已经产生了。
静夜思
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ing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 匡衡凿壁偷光,王冕牛角挂书,车胤囊 莹照诵,孙康映雪读书。难道我们还怕 什么学习中的困难吗?世上无难事,只 要肯攀登。
• Kuang Heng read by light from a hole gouged through the wall; Wang Mian read,while grazing the cattle with his books hung on its horns; Che Yin read by light of bagged fireflies and Sun Kang by the reflection of snow- can there be any difficulty in our study to be afraid of ? No difficulty in the world is insurmountable, so long as one dares to scale the highest peak possible.
第三节:语言哲学观之文化对比
• 中西方使用语言的差异与语言观有关,语 言观与宇宙观、认识论有密切的联系 • 中西都把语言当作一种行为范畴,语言具 指称和创造世界的功能 1 老子的无为和无名的认识论为基础,提 出无中生有,语言属于“有”,具有指称 功能和创造功能 2 西方宗教也揭示语言的指称功能和创造 功能 • 东西方对语言的态度有极大的区别:东方 偏向无和无为;西方崇尚有和有为
3事件空间的先后 他从武汉经郑州来到北京。 (起点—中点 一终点) He came to Beijing from Wuhan through Zhengzhou.(终点一起点) 又如在“存在句”中,汉语要先有“空间”, 然后才有在这个空间所存在的“主体”;而英语 则要先说“主体”,后说主体所在的“空间”。 湖中心有个小岛。(湖一小岛) There is a small isl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小岛一湖)
第四节: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 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1 符号与对象的关系由社会生活约定俗成: 2 指示意义和隐含意义:“政治家”、黄金 时节、红色 3 词汇的意义在发展变化,稳定是相对的, 变化是绝对的,如 Negro,weekend , 先 生等
两种语言词汇的词义差异
1 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完全相 反 2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3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文化中有丰富联 想意义,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4 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形成词汇空缺 •词汇的联想意义随说者、听者的文化背 景以及特定的语境而变化,只有了解词 的联想意义才能获得词语承载的全部信 息量
A
B
加腾秀俊的传播学词汇可译度表
Planning broadcasting media sign symbol Non-verbal B B B B A B B B B B A B A B B B A B C A A B C A B B A C B A A C B C D D B D D A A D B A D D A A C A A D A A D D A B B B B B C CD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