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PPT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PPT
• 这种情况在十几年后仍未好转。
• 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学者对这个 问题的讨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更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论题。
• 不论什么情况,首先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例如,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 力包含什么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哪些途径,在什么阶段应 该解决什么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等。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 而且会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因此它对于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 交际非常有帮助。
• 同时,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文化定势”, 即对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某种文化的一概而论,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或者是 具体交际情景。
•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它们 的文化内核的结构差异、传统文化的特征差异、宗教观念 的不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从而避免再犯文化定势 的错误,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较深厚的文 化功底,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建立敏感的文化 差异意识。
• 跨文化交际能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与跨文化能力(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是两个绝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 文秋芳(WEN 2004:175)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 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在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图表中,交际能力与跨文 化能力共同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 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文化差异的容忍 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 归根到底,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目的语与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能力。“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 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 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 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邓炎昌·刘润清:1989)。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这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交流。

首先,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习俗、信仰和历史。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系统,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例如,中文强调人际关系和尊重,而英文更注重个人表达和直接沟通。

因此,要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合作。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首先是语言障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这导致了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yes”可以表示同意,而在日语中,“はい”更多的是表示对话的确认,而不一定表示同意。

因此,当两个人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挑战。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误解。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过于直接的表达可能被视为冒犯或无礼。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行为规范非常重要,以避免冲突和误解。

然而,跨文化交际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

同时,跨文化交际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和合作。

那么,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呢?首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我们应该接受不同的观念和习俗,并尽量避免对他人的文化进行评判。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f334b180-7164-11ec-82d6-7cb59b590d7d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的进步和交际手段的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的人们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l、哈姆斯认为,世界上的交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浮现;用词;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交流的特点是跨文化交流。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1.首先,它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习俗,并逐渐形成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美国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

2.edwar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 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今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传播是传播的核心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一、沟通与沟通三、传播的种类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可以分为社会交往和非社会交往。

非社交沟通指的是内向沟通 (自我沟通) 。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者婚系亦十分重视。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两种语言词汇的词义差异
• 解决方法:解释和音译 • 词汇差异引起的冲突:半空缺词汇;全空 缺词汇;联想意义相反的词汇 •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出现,可译性 很差
句法与跨文化交际
• 句法是句子中连词成句的规则,即词汇符号 之间的关系,是语法的一部分 • 世界各语言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 主谓宾 35% 主宾谓 44% 谓主宾 19% 谓宾 主 2% • 英语句子两种基本类型:主语-系动词-表语; 主语-谓语,主语不可缺少;汉语为主语-谓语 -宾语 • 形态语和非形态语 • 英语强调标点、关联词、形式逻辑,通过丰 富的形态变化达到表意的目的;汉语形态匮 乏,通过丰富的词义和词语位置的变化来表 意
• 部分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文章: 1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 札记》 2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 3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出探》 4 申小龙、张汝伦:《文化的语言视界: 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 5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 6 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 7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But 1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对于人们给予我的赞扬,我也想做出同样的回报: 借此国际学界的最高盛会,请业已献身于同样艰苦 劳作的男女青年听我说几句话,因为在他们中间, 将来站在我现在所站的讲台上的人已经产生了。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互相交流交往的行为。

它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沟通能力,更包括了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在内。

而语言文化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化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以及如何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语言的表达、习惯用语、文法结构等都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因此,语言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至关重要。

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中,人们会因为语言及其习惯用法的差异而导致交流的误解。

例如,日语称呼对方时常常用敬语,而中国人则常用一些称呼,如“大姐”、“老板”等。

如果在跨文化交往中,日本人以敬语称呼中国人,则中国人可能会认为他们之间关系很偏暧,而事实上是交往双方存在语言文化差异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交往中,语言文化对语言的歧义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例如,在英语中,“I see”一词表示“我明白了”,但是在韩语中,“I see”就被理解成“我不同意”。

当一名英国人与一名韩国人交流时,如果英国人回应“I see”时,对方可能回应不理解,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歧义所导致的误会。

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差异和歧义带来的影响。

如何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得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一、了解相关文化和语言知识。

在跨文化交际前,先了解所要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和具体语言特点,可以减少文化和语言差异对交流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多利用跨文化资料、文化教育书籍,以及旅游和交流活动等机会,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和常识。

二、建立互信和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互信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处理跨文化关系时,我们必须表现出开放、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这样才能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不愉快。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1983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初步探讨首次出现在《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年鉴》中。

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渐入佳境,学者们互相借鉴、综合研究,使跨文化理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十几种之多,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章主要就一些研究比较成型、实践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以详细论述。

4.1 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人们常常把谈话当成生活中最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人们在交谈时经常按照大家预期的方式说话,这是约定俗成的方式。

为了了解交谈的本质,人们常常使用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该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大师W·巴内特·皮尔斯和弗农·克罗农(W. 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提出的。

他们认为交际过程受到规则制约和指导,因此,规则在该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意义协调理论一般指个体如何确立规则,创造和解释意义以及这些规则如何在交谈的意义协调中使用。

皮尔斯和克罗农把生活比作是“没有导演的戏剧”,谈话则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要产品。

由于没有导演也没有剧本,所以情节错综复杂,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意义,同时又不停地与他人协调着他们的剧本。

实际上,那些能够读懂他人剧本的人在交谈中能够保持前后一致;而那些读不懂剧本的人则需要协调他们的意义。

可见,对谈话剧本达成共识非常困难。

皮尔斯和克罗农这个鲜活的比喻阐明了意义协调理论的本质。

该理论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的。

4.1.1 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意义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它揭示了个体如何把意义赋予某个信息。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1.个人生活在交际之中。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案例:有一位华人常到麻州大学达特茅资分校与 朋友打乒乓球。有一次正在体育馆打得火热时, 朋友打乒乓球。有一次正在体育馆打得火热时, 总觉得隔壁桌来的美国女生, 总觉得隔壁桌来的美国女生,偶尔抛来鄙夷与愤 恨的眼色。其中一个美国女生走到乒乓球桌前, 恨的眼色。其中一个美国女生走到乒乓球桌前, 很不客气地说: 很不客气地说:“You guys are rude. Please watch out your language.” 然后不悦地正和 ” 同伴要离开。这位华人愣了一下, 同伴要离开。这位华人愣了一下,问你这话是什 么意思?她答道: 么意思?她答道:“You are not supposed to use dirty language in public”,然后扬长而 ” 去。 这一说,搞得大家无心打球, 这一说,搞得大家无心打球,检讨自己到底说了 什么脏话。讨论了很久,才发现原来是一说“ 什么脏话。讨论了很久,才发现原来是一说“发 这两个美国学生就抛来鄙夷的眼色。 球”,这两个美国学生就抛来鄙夷的眼色。 在闽南语的“发球”与英语: 在闽南语的“发球”与英语:Fuck you”的发 ” 音很相近,真是哭笑不得。 音很相近,真是哭笑不得。
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了使用该 语言的文化内涵。同样地, 语言的文化内涵。同样地,语词的意义与 实用惯例,也预先受到该社会、 实用惯例,也预先受到该社会、团体的文 化思想形态的牵制。 化思想形态的牵制。
语用学专门研究语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语用学专门研究语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专门研究语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本前面说的“发球” 本前面说的“发球”与“fuck you”就是 ” 一个例子。互动的过程中, 一个例子。互动的过程中,讯息传送者的 遣词用语, 遣词用语,常会引起听到的人不同的情绪 反应。 反应。 何兆熊先生(要一书 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 中指出 “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 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 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 是语境。 是语境。”
第四章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目录
第一节: 第一节:语言概论 第二节: 第二节: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第三节: 第三节: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第四节: 第四节: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第五章: 第五章:语言的翻译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 1、语言概论:定义、特征、结构等等。 、语言概论:定义、特征、结构等等。 2、什么是语用迁移?他对交际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语用迁移?他对交际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语言相对论? 、什么是语言相对论? 4、什么是合作原则?有哪些文化差异? 、什么是合作原则?有哪些文化差异? 5、什么是礼貌原则?有哪些文化差异? 、什么是礼貌原则?有哪些文化差异? 6、了解言语行为理论,学会联系实际加以 、了解言语行为理论, 说明。 说明。
比如“ 比如“山”的概念意义为“地面形成的高 的概念意义为“ 耸部分” 此外还有次要语义特征, 耸部分”,此外还有次要语义特征,如: 如山聚集土石之多) ①人山人海 (如山聚集土石之多) 如山一样永恒) ②海誓山盟 (如山一样永恒) 如山一样确定不移) ③铁证如山 (如山一样确定不移) 执法如山(如山一样坚定不动摇) ④执法如山(如山一样坚定不动摇)
语言决定论及语言相对论
1、语言决定论(language Determinism) 、语言决定论( ) 语言决定论认为, 语言决定论认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会 制约、影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 制约、影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所以 人的世界观是由语言来决定的。 人的世界观是由语言来决定的。“当你使 用语言时, 用语言时,语言也同样在使用或者说影响 着你,影响你说话的口音, 着你,影响你说话的口音,影响你遣词造 句的方式和速度, 句的方式和速度,影响你对他人或者说读 者和整个客观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者和整个客观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甚至影 响你的思维方式” 钱钟书)。 响你的思维方式”(钱钟书)。
“方便时候不能来”
一次, 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 外国男生吃饭,中间, 外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 方便一下” 外国学生不懂其意, “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 告知这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 告知这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 有一天, 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 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 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你什么时 候都可以来, 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 来。”
人类的语言可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语言, 人类的语言可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语言, 二是非口头语言。 二是非口头语言。这两种语言构成人类沟 通的主要脉络, 通的主要脉络,一切讯息都经由这两种语 言来表现。 言来表现。语言是人类用来制造口语讯息 的一组符号系统。 的一组符号系统。我们通过语言符号传达 讯息,以达到沟通交际的目的。 讯息,以达到沟通交际的目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及语言背后文 化所传递的信息是否相同和理解对跨文化 交际影响深远。 交际影响深远。
2、语言相对论是采取保守的态度来论述语 语言相对论是采取保守的态度来论述语 语言相对论 言与文化的关系。 言与文化的关系。在不认为语言是人类文 化生成者的情况下,退一步地主张,语言 化生成者的情况下,退一步地主张, 只是反映人类的文化,包括思想、 只是反映人类的文化,包括思想、信仰及 态度行为。 态度行为。 语言相对论” “语言相对论”,也就是说使用不同语言 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不同, 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不同,这与他们 的语言背景有关。 的语言背景有关。就是使用明显不同的语 法的人,会因其使用的语法不同而有不同 法的人, 的观察行为, 的观察行为,对相似的外在观察行为也会 有不同的评价。 有不同的评价。
二、 语言的特征 人类的语言具有四项特征: 人类的语言具有四项特征: 1、符号表征性 、 2、规则性 、 3、意义出自说话者 、 4、不变形和变化性 、
不变性 1.符号的任意性保证了符号的不变性。符号的音义 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后,对人们就具有 强制性,不得任意更改。 2.语言符号为数甚多,系统太复杂,也使变化成为 2. 不可能。 3.集体惰性。语言符号广布于群体之中,受群体所 控制,任何社会群体都有惰性,这是生活的需要, 语言与生活共存,其惰性可想而知。 4.传承性。语言代代相传,是传统的继承,传统与 改革格格不入,给语言以最保守的影响。
二、语言相对论对跨文化的影响 文化不仅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在语法、 文化不仅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在语法、 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许多方面, 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许多方面,文 化都施予很大的影响。 化都施予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掌 握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握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不了解深层的文化 意义,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 意义,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 我们说的, 我们说的,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常常失 误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误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往往是因为不同文化的 人们在交往时,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 人们在交往时,对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 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认识, 范方面存在的差异缺乏认识,而这些差异却十分 顽固地表现在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方面。 顽固地表现在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方面。
7、了解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了解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8、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 9、语言的翻译 、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社 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 会群体约定俗成的,通过学习获得的, 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的符号系统。 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的符号系统。 它是一定地域文化群体成员表达意思和 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文化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语言本身: 度上决定了语言本身:英汉语亲属称谓 对等级秩序的态度差异; 对等级秩序的态度差异;
可变性 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某些变化又是不可避 免的。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和社会生活 是发展变化的,音和义的对应关系也会转移。而 且语言是后天获得的,口耳相传的偏离,如语音 的演变。总之,语言的变化时缓慢的,但是积累 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巨大的变化。 语言符号不变性和可变性的辩证关系: 正因为有可变性,语言符号才能一直存在下来,并 将永远存在。一切变化都以过去为基础。延续和 变化是矛盾的统一,有变化才有延续,有延续才 谈得上变化。
语用的差异
Foreigner: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 Chinese: No, 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 如中国人用“ 如中国人用“老”称呼他人来表示一种 尊敬和友好, 老张” 尊敬和友好,“老张”可能只有三十或四 十岁, 张老” 十岁,而“张老”则可能是一个七八十岁 受人尊敬的长者。而在西方文化中, 受人尊敬的长者。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 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 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老”,方会 被人理解成岁数大。 被人理解成岁数大。 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时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这个假设或理 论提出了三个要点。
第一,语言在文化整体性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 相当重要的角色。除了是一种沟通的工具之外, 语言同时引导或指挥人们的认知系统,而且给说 话者提供一组解释经验的习惯性模式。因此,由 于人类语言系统的差异,要克服跨文化沟通交际 所带来的阻碍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语言的结构与语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的。换句话说,无论人类的意义解释模式发展到 多么复杂的地步,仍然无法逃脱语言本身形态的 投射。语言既协助又阻碍人类对经验的探索,而 且这协助与阻碍的细节,其实就储藏在不同文化 的隐微意义里。 第三,一个语言的表达方式,通常描绘出言说者 的思想模式,并且可以用来解释与测量一个人的 世界观。也就是语言与文化有直接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