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试题的网站
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菏泽市二○一一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30分)得分评卷人(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默写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
(4分)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 ,则不复也。
(《孔孟论学习》)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③ ,,尓来二十又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②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鱼儿自由游弋,江水清亮见底的句子:(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4分)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仲春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扼要赏析。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好像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后代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相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7.评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拍。
菏泽语文中考题含答案

卷类型A菏泽市二○一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30分)1.默写唐朝诗人刘长卿(de)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4分),.,.2.依据课文填空.(4分)① , ,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3.根据提示默写.(4分)①刘禹锡秋词中描写秋高气爽、鹤冲云霄景象(de)句子:,.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景色(de)句子:,.(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de)什么特点5.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4分)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袁枚黄生借书说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6.解释下列加点(de)词.(4分)①若业.为吾所有( )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③姑俟.异日观()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7.下列句中加点(de)“之”相当于“(de)”(de)一项是()(2分)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9.甲文(de)论点是乙文(de)论点是两文共同(de)论证方法是(4分)二、现代文(40分)梁思成(de)故事(节选)李辉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de)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de)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de)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de)杰作.它①是为防御而叠积(de)砖堆, ②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de)壮丽有莫大关系(de)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de)品质,或它轩昂(de)外象,或它历尽风雨,同北京人民同甘苦(de)象征意味,总要引起后人复杂(de)情感.”五十年代,听说自己曾经堪察过(de)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有感于自己(de)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de)感叹:“我也是辽代(de)一块木头”一个真正有文化精神(de)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de)感叹.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10.画线句中(de)错别字是 ,它(de)正确写法是 .(2分)11.选择恰当(de)词语填空.(2分)①(不仅,不只,不但)②(而,而且,又)12.“我也是辽代(de)一块木头”运用了修辞方法,作用是(2分)13.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请分析这句话(de)含义.(2分)菏泽牡丹汪曾祺①谚云:“谷雨三日看牡丹”.今年(de)谷雨是阳历四月二十.我们二十二日到菏泽,第二天清晨去看牡丹,正是好时候.②初日照临,杨柳春风,一千亩盛开(de)牡丹,这真是一场花(de)盛宴,蜜(de)海洋,一次官能上(de)过度(de)饱饫.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③牡丹(de)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我们在李集参观了一丛浅白色(de)牡丹,花头之大,花瓣之多,令人骇异.村支书指着一朵花说:“昨天量了量,直径三十五公分”,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尺”,不为过分.他叫我们用手掂掂这朵花.掂了掂,够一斤重苏东坡诗云“头重欲人扶”,得其神理.牡丹花分三大类: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六型: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平头型、皇冠型、绣球型;八大色:黄、红、蓝、白、黑、绿、紫、粉.通称“三类、六型、八大色”.姚黄、魏紫,这里都有.紫花甚多,却不甚贵重.古人特重姚黄,菏泽(de)姚黄色浅而花小,并不突出,据说是退化了.园中最出色(de)是绿牡丹、黑牡丹.绿牡丹品名豆绿,盛开时恰如新剥(de)蚕豆.挪威(de)别伦·别尔生说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de),他大概没有看到过中国(de)绿牡丹.黑牡丹正如墨菊一样,当然不是纯黑色(de),而是紫红得发黑.菏泽用“黑花魁”与“烟笼紫玉盘”杂交而得(de)“冠世墨玉”,近花萼处真如墨染.堪称菏泽牡丹(de)“代表作”(de),大概还要算清代赵花园园主赵玉田培育出来(de)“赵粉”.粉色(de)牡丹不难见,但“赵粉”极娇嫩,为粉花上品.传至洛阳,称“童子面”,传至西安,称“娃儿面”,以婴儿笑靥状之,差能得其仿佛.④菏泽种牡丹,始于何时,难于查考.至明嘉靖年间,栽培已盛.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菏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现在全国各地名园所种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de).清代即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凡称某处某物甲天下者,每为天下人所不服;而称“菏泽牡丹甲天下”,则天下人皆无异议.⑤牡丹(de)根,经过加工,为“丹皮”,为重要(de)药材,这是大家都知道(de).菏泽丹皮,称为“曹丹”,行市很俏.⑥牡丹是长寿(de).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de)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儿童常爬上去玩耍,被称为“牡丹王”.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王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de)公馆里,不久枯死.今年在菏泽开牡丹学术讨论会,安徽(de)代表说在山里发现一棵牡丹,已经三百多年,每年开花二百余朵,犹无衰老态.但是牡丹(de)栽培却是不易(de).牡丹(de)繁殖,或分根,或播种,皆可.一棵牡丹,每五年才能分根,结籽常需七年.一个杂交(de)新品种(de)栽培需要十五年,成种率为千分之四.看花才十日,栽花十五年,亦云劳矣.⑦告别(de)时候,村支书叫我们等一等,说是要送我们一些花,一个小伙子抱来了一抱.带到招待所,养在茶缸里,每间屋里都有几缸花.菏泽(de)同志说,未开(de)骨朵可以带到北京,我们便带在吉普车上.不想到了梁山,住了一夜,全都开了,于是一齐捧着送给了梁山招待所(de)女服务员.正是:菏泽牡丹携不去,且留春色在梁山.(选自汪曾祺草木春秋,有删改)14.赏析第二段画线句子所运用(de)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15.第③段写别伦·别尔生(de)话,目(d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第⑥段写安徽代表(de)话,目(d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6.“一棵牡丹,每五年才能分根,结籽常需七年”中(de)“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7.根据本文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称‘菏泽牡丹甲天下’则天下人皆无异议”(4分)榕树下(de)瘦女人沈祖连长长(de)新兴路,延伸到桥头,形成个“丁”字.丁字路口处,有棵大榕树,说不清它有多大(de)年纪,只知道在父亲乃至祖父他们小时侯就有了.逢着夏天,这里是人们纳凉、娱乐(de)天地.现在秋凉了,一天比一天冷,人们便都转入屋里去了,这里便现出了它(de)荒凉,阵阵秋风吹得人们(de)心都发了毛,谁还会到这里来呢不过也有.一个瘦骨嶙峋(de)女人,终日拄着一根枯藤或是一截竹棍在这里,有时坐着,有时站着.秋风拂起那发黄(de)发丝,飘飘悠悠(de),一双呆滞(de)眼睛犹如两眼枯井,时而看着桥头,时而看着路,时而看着行人,有时什么也不看.我早上去上班,路过桥头便看见了她,她(de)瘦以及她(de)黄发丝,都让人无缘无故地产生一种怜悯.我便走近了她.“阿姨,你在等什么”她慢慢地反应过来:“先生,是问我吗这么说,你看见过一个后生仔么”她没有正面看我,我用左手在她面前比划了一下,她(de)眼睛动了动,便又停下了.我猜她是眼睛不好,至少是看不清面前(de)人和物.“阿姨,你要等(de)后生是什么样子,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找.”“那太好了,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刚才有个姑娘也说要帮我找.后生高高(de),说话声音不大,跟你差不多,说话很好听.”“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等他做什么呢,他是你(de)什么人”“不,他不是我(de)什么人,只是欠我(de)钱,那天他买我(de)手镯,说等会儿给我钱,便走了.”“阿姨,我想你是上当了,怎么不给钱就让他走了现在可不同以前了,不抢你就好了,你能告诉我多少钱吗”“我们说好了(de),他回头给我三百元,那可是真玉(de)啊.是我母亲给我(de)嫁妆,他见了直说是好玉.我见他识货,便解下给他看,他说我(de)手太瘦太小,不适合戴,便缠住要我卖(de).”又是一起诈骗案.中午我回来,经过桥头,她还在等.第二天,她还在等.看着直让人心疼.我在心里一百次地骂,是哪个没良心(de)小子,有本事不去诈骗大亨,却来骗这些可怜(de)老百姓,该是断子绝孙(de).第三天,她还在等,不知怎么,看到她那黄黄(de)发丝和深似枯井(de)双眼,便有一种要帮助她(de)本能涌上了心头.于是我又走近了她:“阿姨,对不起,我这两天有急事,我去了很远很远(de)地方,让您久等了.”她慢慢地转过身来,捉住我(de)双手,她(de)瘦手在哆嗦着,那枯井似(de)双眼分明渗出泪来:“你可回来了啊,你可知道我要钱干什么吗”“知道,阿姨,是我耽误了您,您打我骂我吧.”我把三百元钱塞到她(de)手上,并做好了挨骂或挨打(de)准备.“好了,你回来就好,阿姨怎么舍得打你骂你到底这个世界还有好人,前天那先生还说你是个骗子呢.”瘦女人心满意足地走了.又是一阵秋风掠过,榕树叶子簌簌(de)落了下来,我(de)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7期18.开头和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9.小说没有直接点明瘦女人是个盲人,而是通过多处描写进行暗示,请找出三处写在下面横线上.(6分)①②③20.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文中(de)瘦女人是一个(de)人.(4分)21. 结尾说“我(de)心里是一阵快慰又一阵悲戚……”,“我”为什么感到“悲戚”(4分)三、写作(50分)22.冰心在春水中写道: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请以“写好人生每一页”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附:参考答案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②佳木秀而繁阴③濯清涟而不妖3、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de)特点.5、用以声衬静(de)手法写出四明山(de)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de)一声萧鸣,反衬出山(de)幽静.6、已经借等到断绝7、D8、其余那些祖辈父辈积攒书,子辈孙辈丢弃书(de)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de)好处啊.9、书非借不能读也文须有益于天下对比12、比喻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de)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de)无奈和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de)不妥协13、(答案提示:围绕梁思成对古建筑(de)热爱之情,即使遭人误解也执着于自己(de)事业回答)14、运用比喻正面描写牡丹花(de)繁盛、艳丽和花香(de)浓郁;又通过“饱饫”“恍恍惚惚”“如梦回酒醒”等主观感受,侧面烘托牡丹园令人陶醉(de)美景.15、①更加突出菏泽绿牡丹(de)珍贵.②举例说明牡丹是长寿(de).16、不能.用“才”是强调牡丹栽培(de)不易,去掉后只是说明分根需要(de)时间,失去了强调(de)意义.17、因为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广,品种繁多,稀奇珍贵;种植历史悠久;遍及全国名园.18、开头(de)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de)时间和环境,渲染了凄凉(de)气氛;结尾(de)景物描写照应开头,衬托了人物悲戚(de)心情.19、①终日拄着一根枯藤或是一截竹棍在这里.②一双呆滞(de)眼睛犹如两眼枯井.③她慢慢地反应过来:“先生,是问我吗……”④我用左手在她面前比划了一下,她(de)眼睛动了动,便又停下了.⑤那枯井似(de)双眼分明渗出泪来:“你可回来了啊,……”评分:答出一处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处即可得满分.20、瘦弱、贫困,而又单纯、善良.21、对瘦女人生活(de)处境深表同情,也为社会风气(de)败坏感到悲哀和愤懑.三、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菏泽语文中考试卷真题答案

菏泽语文中考试卷真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一愁莫展C. 再接再励D. 心旷神怡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________,毫不气馁。
A. 一往无前B. 勇往直前C. 义无反顾D. 勇猛精进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完全理解。
D. 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创作的。
D.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神话小说。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苍白。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声音如同银铃般悦耳。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沉重。
答案:C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B. 他的演讲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C. 他的眼睛亮得像星星一样。
D. 他的笑容温暖如春日的阳光。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C. 你难道不觉得他很努力吗?D.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规定的吗?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他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完全理解。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而学习?为了实现梦想。
山东省菏泽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恣睢(suī) 瞥(piē)见嗔(chēn)怪B. 褴褛(lǚ) 拮据(jù) 豢(huàn)养C. 摇曳(yè) 濡(rú)养恪(gé)守D. 宽宥(yòu) 游弋(yì) 矗(chù)立【答案】A. 【解析】选项B中的“拮据”应读作jié jū;选项C中的“恪守”应读作kè shǒu;选项D中的所有注音均正确,但是根据题意选择全对的一项,因此答案为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惊惶失措精兵减政谈笑风声B. 随声附合走头无路世外桃园C. 再接再励出奇致胜直接了当D. 销声匿迹莫名其妙按部就班【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选项B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选项C中,“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出奇致胜”应为“出奇制胜”,“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
因此正确答案为D。
3、【题目】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息息相关(xīxī xiāngguān)B. 铿锵有力(kēngqiāng yǒulì)C.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D.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答案】C【解析】A选项中“息”应为“息”,B选项中“锵”应为“枪”,D选项中“长”应为“长”。
只有C选项的字形、字音都是正确的。
4、【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天气原因,本次比赛被取消,让所有参赛者感到十分遗憾。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小陈和爸爸妈妈周末想游览美丽的山东,他做了以下攻略。
1.小陈有两个词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
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奠基彰显sù kàn B.奠基彰显sù kǎnC.奠基章显sù kàn D.奠基章显sù kǎn2.上面文段中画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B.②C.③D.④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分)要求山东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挖掘。
4.游览途中,小陈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景点结识了老李:老李为人热情,无论遇见谁都要拉着别人嘘寒问暖,强聒不舍....,大家都喜欢同他聊天。
B.在日照看到:日照市民看到各地游客都置之不理....,充分体现了日照市民的好客与热情。
C.在泰山感受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
D.在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市民们纷纷慕名而至....地到来。
5.游水浒好汉城,品《水浒传》。
(7分)(1)爸爸对小陈说:“《水浒传》108将中,我最喜欢林冲,你能给我讲一下他的故事吗?”(3分)(2)游客:走到武松雕像前说:“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不愧为打虎英雄呀。
”小陈:李逵为救母亲打死了老虎,也是打虎英雄呀。
武松和李逵都被称为打虎英雄,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4分)6.游览济南时,正逢清明节。
小陈选了下面的资料。
(5分)(1)清明祭扫是中华传统民俗,他拟出了上联,请写出下联。
(3分)上联:鲜花献英烈下联:__________(2)写出清明节的两个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语文试题山东省菏泽市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学科试卷

初三语文试题山东省菏泽市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学科试卷山东省菏泽市____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20题。
(10分)①北极光是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最瑰丽最神奇的景观。
②现在我们知道,极光的形成是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
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电子和质子),它以150万公里以上的时速运行,最终被地球磁场捕获。
进入地球磁场之后,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
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和氧原子碰撞,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光,形成了绚丽的极光。
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碰撞原子的类型,如果光线是蓝色、紫色或红色的,被碰撞的应该是氮原子,如果粒子与氧原子碰撞,极光则主要呈绿色。
③极光的形状和颜色千变万化,在天空中呈现出帐幕状、弧状、带状、射线状和云状等多种形状,光彩夺目,令观赏者大为着迷。
极光常常在地球磁极附近的一具椭圆形区域内移动,可以延伸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美国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
这一椭圆形区域的大小取决于太阳风的强弱和速度。
在每____年一循环的太阳活动盛期,这一区域面积最大。
④极光也在白天出现,但由于阳光太强,肉眼无法观察到。
只要大气和磁场条件与地球相似,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能够产生极光现象。
由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土星的极地地区同样出现了红色的极光。
和地球一样,土星上的极光也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⑤____年2月份,在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上空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极光。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夜空很晴朗,人们抬起头,看到了一团形状奇特的绿光。
当人们边走边寻找最佳观测点的时候,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
所有的人都在抬头看天,把这当作一次难得的、不容错过的良机。
⑥在这一地区,从9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份,一年中约有200个夜晚能够看到极光,但要具备几个基本观赏条件:天空无云,并且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因为城市的灯光会使人看不到亮度较弱的极光。
菏泽初三试题语文及答案

菏泽初三试题语文及答案菏泽市初三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语境和所给音节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1)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sè()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2)他总是那么谦逊,即使取得了成绩,也从不zài()耀。
答案:(1)sè(2)zài2.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2分)(1)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却非常老练,真是。
A. 少年老成B. 老气横秋(2)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要迎难而上。
A. 知难而进B. 知难而退答案:(1)A (2)B3.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2分)(1)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却非常老练,真是少年老成。
A. 因此B. 而且答案:A4.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空。
(2分)(1)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却非常老练,真是少年老成。
A. ,B. 。
答案:B5.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2分)(1)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却非常老练,真是少年老成。
A. 比喻B. 夸张答案:A6.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2分)(1)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却非常老练,真是少年老成。
A. 老马识途B. 老成持重答案:B7.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文学常识填空。
(2分)(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A. 范仲淹B. 苏轼答案:A8.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诗句填空。
(2分)(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诗句是“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答案:A9.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文言文翻译填空。
(2分)(1)《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
A. 先于天下人忧虑,后于天下人快乐B. 先于天下人快乐,后于天下人忧虑答案:A10.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现代文阅读填空。
(2分)(1)《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
A. 对自然的热爱B. 对国家的忧虑答案:B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1.(4分)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2.(4分)依据课文填空。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②,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③陈涉太息曰:“嗟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④大人者,言不必信,惟义所在。
(传统文化《孟子•离娄下》)3.(4分)根据提示默写。
①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美当代英雄豪杰的诗句是:,。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4.(4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5.(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②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试题的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菏泽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古诗文积累(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_xx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
(4分)雨后池上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宋)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楹:?廊。
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5、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
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3]流行:远行。
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8分)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
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
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
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
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
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
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
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
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1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意;在括号内填写汉字,将成语补充完整。
(2分)嗜()好手不()卷.12、文中把“职业的读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嗜好的读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3、下面表达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学生和教师的读书都是职业的读书,因此他们都很苦痛,都很可怜。
B、职业和嗜好的合一现在的社会还做到,将来是一定能做到的。
C、嗜好的读书前行是在中获得乐趣,扩大精神和增加知识是次要的。
D、作者主为职业的读书是下品,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去追求嗜好的读书。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6分)图书馆里的空位宋耀良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
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
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
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
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
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
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
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
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
“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
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
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
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
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
这泪中有悲,更有喜。
”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14、结尾一段中老馆长说:“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推想,“那些”指的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多次描写了“她”的神情,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作用。
(4分)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6、随着情节的展开,老馆长对“她”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17、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她”这个人物形象。
(4分)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6分)乐水贾祥伦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
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向大海作波涛。
”水是有灵气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
水的精神是可贵的,当我萎靡不振的时候,郁郁寡欢的时候,自我陶醉的时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辞劳”的气魄,“到底方知出处高”的追求,“溪间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终向大海作波涛”的执著,都给我以鼓舞和鞭策,那“丁丁冬冬”的水声,催我自省,催我开拓。
我喜欢水的安分随时。
你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适应:放在盆里,变作盆形;放在碗里,变作碗状;放在长江大河,便能奔腾咆哮;装进试管烧杯,也能安稳闲静。
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创造能力。
人不也是如此吗?首先是生存和适应,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
试想,那种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苦能乐的人,不就是具备这诸多能力吗?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没有安分随时的处世本领,还真不好做人。
我喜欢水的随机应变。
在不同的情况下,水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本领,颇为人称道。
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会凝结成冰,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壮美形象;遇到天气炎热,它又可以变为升腾的水蒸气,由地面飞到山顶,飞上无尽的苍穹,变成云,变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候它又借助太阳的眼睛,在天上凌空架起七彩的虹桥,诱发人们丰富的想像;有时又会在海上湖面,凭空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