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概念范畴。
从字面理解,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是会计系统为了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及输出过程的基本约束。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投资、管理者绩效考核、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监控等一系列的经济决策,而投资者主要通过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获取所需要的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主要过财务报告信息去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报告信息可以提供有关企业的多种信息,而盈余是企业所提供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会计信息。
投资者们在做出理性投资决策时,通常要考虑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利润及其衍生出来的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作出相应投资决策的首要依据。
企业会计盈余是反映公司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指标,是财务报告中最为重要的信息。
但会计盈余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受制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等因素,会计盈余并不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最有价值的信息。
现行的会计盈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衡量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产物,权责发生制下所形成的会计盈余信息不仅不能体现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首要变量——现金流量,而且权责发生制使企业有可能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创造性的会计技术和战略分配的方法对会计盈余进行操纵,从而使得账面盈余有时可能异化公司决策和歪曲经营业绩。
对企业盈余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做出决策。
在会计理论框架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中,财务报告的目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
《我国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Alexander Wole(2009)指出,沃尔比重分析体系在分析过程中是在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发展能力中选定部分财务比率利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通过分配权重指标确定企业总体得分的分析体系。
Donaldson Brown(2010)表示,杜邦分析体系盈利能力分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析体系,在该体系中被分析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分析过程中通过将净资产收益率层层分解,逐步分析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因素。
Kim(2017)认为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使用新的财务指标进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引起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Jason Stephen Kasozi(2018)通过对非银行融资企业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Zulkifflee Bin Mohamed与Samuel Jebaraj Benjamin(2019)对资产周转率与利润率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其实验结果指出,资产周转率与利润率这两个因素可以反映于企业同期的股利政策,还可以对企业的股利发放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
二、国内研究现状曹晓丽(2014)提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从根本上切实提升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意识以及工作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与进步。
任风莲(2017)认为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很好展现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同时有利于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也就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谢海娟(2018)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将企业的盈利能力划分为盈利质量评价和盈利质量影响两个方面,盈利质量主要以企业经营周期内净利润为评价指标,盈利质量主要以每股市价为衡量指标。
孟健.2018)在分析某个企业盈利能力时,对该企业的期间费用进行重点研究,指出企业应该降低销售费用,并将其稳固在合理的区间之内,利用此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收 益 质 量 分 析
口 高 琛
( 锡 市 新 区 经 济 发 展 集 团总 公 司 , 苏 无 江 无锡 242) 10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市公 司收益质量分析是其 财务质量 分析 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上 只有客观揭 示公 司收益的质 量, 能正确把握其 总体 财务状 才
况。 因为公 司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收益 的增加和 收益 的质 量, 企业的收益质量最终会转化 为资产质量和 资本结构质量, 了好的收益质 有 量, 才能保证企业 的健康成长 。因此, 只有充分研 究公 司收益质量, 才能更好地 揭示其财务质 量
关键 词 : 市 公 司 收 益 质 量 上 现金流量 盈 利 能 力
一
、
引 言
上 市 公 司 财 务 质 量 分 析 主 要 包 括 资 产质量、 资本 结构 质 量 、 益 质 量 、 金流 收 现 量 质 量 及 企 业 成 长 性 等 内容 , 中收 益 质 其 量居于中心地位。 收益 质 量 是影 响 公 司 生 存 和 发 展 的一 个 生 死 攸 关 的 关 键 性 问题 , 是 公 司 盈 利 水 平 的 内在 揭 示 . 在 盈 利 能 是 力 评 价 的 基 础 上 , 公 司 收 益 水 平 进 一 步 对 修 复 和 检 验 ,对 企 业 收 益 状 况 进 行 多 视 角 、 方 位 综 合 分 析 , 而 反 映 企 业 收 益 多 从 质 量 的 一 综 合 评 价 结果 。 种 二 、 益 质 量 的 影 响 因 素 收 收 益 质 量 是 指 公 司 收 益 的 形 成 过 程 和 收 益 结 果 的质 量 , 有 以 下 四个 因 素 : 一般 高质量 的公司 收益具体 表现 为资产运转 状 况 良好 、 司所 依 赖 的业 务 具 有 较 好 的 公 市 场 发 展 前 景 、 司对 利 润 具 有 较 好 的支 公 付 能 力 、 益 所 带 来 的净 资 产 的增 加 能够 收 为 公 司 的 未 来 发 展 奠 定 良好 的 资 产 基 础 。 影 响 收 益 质 量 的 因素 很 多 , 体 上 可 以分 大 为三 个 方 面 : ( ) 计 政 策 的选 择 一 会 公 司在 选 择 可 接 受 的会 计 政 策 时, 有 定 的 自由决 定 能力 。 予 公 司 一 定 的 自 赋 由 决 定 能 力 , 任 何 国家 的 会 计 规 范 都 存 是 在 的, 不 过 程 度 有 区别 。 公 司 在 选 择 会 只 计 政 策 时 , 以采 取 稳 健 的态 度 , 可 以采 可 也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角度出发,在介绍盈利质量评估的指标、方法后,结合现实情况,明确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相关因素。
进而,结合案例,在一般的评估指标基础上,对八一钢铁的盈利质量进行评价,阐述现有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最后,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盈利质量评价指标局限性目录一、盈利质量概述 (1)(一)盈利质量的内涵 (1)(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 (1)(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2)(四)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4)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5)(一)个案分析 (5)(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局限性 (9)三、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建议 (10)(一)引入平衡计分卡理念构建动态的财务指标体系 (10)(二)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 (12)(三)融合并扩展财务分析方法 (13)【参考文献】 (15)盈利质量分析需要结合系列财务指标,但是单一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质量分析,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调整。
结合更多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盈利,合理决策。
一、盈利质量概述(一)盈利质量的内涵盈利质量也就是盈利质量,它是上市公司会计盈利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①。
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盈利或者盈利也就是企业账面盈利信息可以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可信的描述。
而低质量盈利则会误导投资者。
而企业盈利包括其实际收入与利得,因此盈利质量也就包括企业的收入与利得两个层面。
(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结合《中国企业财务通则》的相关规定,一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治理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归纳为如下五个主要指标:1.市盈率指标市盈率也就是企业股价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每股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一般情况下,处于20-30之间,表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正常,风险相对较低②。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投资者急剧增加,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加之国内外大型的财务欺诈和虚假报表呈报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使投资者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收益信息是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益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各方的投资决策与切身利益,因此对上司公司收益质量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收益质量的含义及评价等问题尚未取得公允观点,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果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收益质量进行分析,拓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深度,促使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利于限制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不法盈余管理,纠正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不正确收益信息,以规范其管理行为,对建立和健全我国法制的市场经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文献综述1.1收益质量的定义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将收益质量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也就是说,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转化为现金流入能力的高低程度。
Hodge(2003)认为收益质量是指利润表上报告的收益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
Penman(2003)则认为收益质量与过去的收益和当期报告收益有关。
Ball(2005)认为收益质量是财务报表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与公司联系的第三方组织的有用性。
1.2 收益质量的特征1990年Lipe将收益的持续性定义为当期会计收益的未预期变动在未来各会计期间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Ramakrishnan和Thomas(1991)认为,利润的不同组成成分有不同的持久性,盈利的持久性是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持久性的平均数。
Lev和Thiagajan(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益质量与其持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只有牢牢把握核心竞争力、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导,未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而收益的持久性增强,相应的收益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盈利质量分析论文范文

求关于"盈利质量分析"的文献综述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王安武(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一、研究目的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
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
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
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
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
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
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一是收益的收现性,即会计收益与现金流的配比性;二是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即收益是否可以延续到以后的会计年度,而不是仅涉及当前的会计年度。
本文以98年-07年为研究窗口,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取在97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分行业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根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行业自身收益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采掘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收益质量呈上升趋势;制造业的收益质量呈周期性波动;房地产业的收益质量呈下降趋势;农业、信息技术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业的收益可持续增长性呈下降趋势✧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信息技术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在收益的收现性表现较好;而采掘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农业在收益的收现性方面表现较差。
总的来说,收现性因子主要与行业的销售方式和竞争程度有关,采用现销方式的批发与零售贸易业以及垄断类的行业如传播与文化产业等收现性因子得分都较高。
而像房地产和建筑业等通常垫支经营的行业收现因子得分较低。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观测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收益质量的收现性因子得分,从00年-07年,整体呈周期性的下降的趋势,在02年和05年达到两个高点,说明在这两个年度,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有较好的现金流保证,而07年为时间序列中的最低点,所以我们要对07年上市公司整体的收益状况持谨慎的态度。
✧对各行业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因子计算得分,结果显示:综合类、制造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业、农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的可持续性增长因子得分较高;房地产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收益的可持续性增长因子得分较低。
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通常与行业的竞争结构以及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如信息技术业等行业是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利润增长较快,因此收益的可持续增长性因子得分较高。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有关市盈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全面,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市盈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或者实证分析。
最早提出市盈率概念的是“现代证券分析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早在1934年,他与大卫·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对市盈率作了表述,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值是其当期收益的一定倍数,而这个倍数由两个方面决定,一部分由当时的人气决定,也就是投资者预期;另一部分由企业的性质和记录决定,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模式等特点决定,而这个一定倍数正是表示市盈率的大小【1】。
在市盈率的内在含义方面,Fairfield(1994)从经济含义的角度分析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认为市盈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变化函数,市净率是未来盈利能力预期水平函数。
而且,通过利用美国1970-1984 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发现,从账面价值角度看,市净率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关系,对未来超额盈余的增长率有正面的影响,市净率与市盈率合在一起对未来股价有比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根据市盈率与市净率进行分组的不同的组合对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会不同【2】。
Kane, Marcus 和Noh(1996)认为市盈率是十分易变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增加百分之一能够引起市盈率1.8%的降低,因此,任何对于市场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考虑市盈率的变动将犯根本上的错误【3】。
Sujata Behera(2020)通过对大中小盘236 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进行了相关信息含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常市场收益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优于需求收益率不变的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估值模型【5】。
Adil Pasha等(2019)通过对13 个行业的70 家非金融类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 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加值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投资者急剧增加,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加之国内外大型的财务欺诈和虚假报表呈报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使投资者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收益信息是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益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各方的投资决策与切身利益,因此对上司公司收益质量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收益质量的含义及评价等问题尚未取得公允观点,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果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收益质量进行分析,拓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深度,促使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利于限制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不法盈余管理,纠正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不正确收益信息,以规范其管理行为,对建立和健全我国法制的市场经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文献综述1.1收益质量的定义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将收益质量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也就是说,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转化为现金流入能力的高低程度。
Hodge(2003)认为收益质量是指利润表上报告的收益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
Penman(2003)则认为收益质量与过去的收益和当期报告收益有关。
Ball(2005)认为收益质量是财务报表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与公司联系的第三方组织的有用性。
1.2 收益质量的特征1990年Lipe将收益的持续性定义为当期会计收益的未预期变动在未来各会计期间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Ramakrishnan和Thomas(1991)认为,利润的不同组成成分有不同的持久性,盈利的持久性是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持久性的平均数。
Lev和Thiagajan(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益质量与其持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只有牢牢把握核心竞争力、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导,未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而收益的持久性增强,相应的收益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Choi(1995 )认为收益的持续性即当期会计收益在未来持续或增长的可能性。
盈余反映系数(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简称ERC) 研究的理论框架是以公司估价模型(即现金流量模型)为基础,对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美国会计学家Rober M.Brown(1986)等推翻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始终坚持的会计收益比历史现金流量信息更能够充当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指示器”的论断,认为现金流有关数据的预测能力明显强于会计收益的有关数据。
Swaminathan(1991) 、Tech和Wong(1993)等人的研究表明,由于当期收益与未来股利联系的紧密程度受收益质量的影响,因此收益质量越高,收益市场做出的反映越强烈,具体表现为如果收益质量提高,收益反映系数也将同时上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ERC反映的是未预期收益同股票报酬的相关程度,因此通过ERC度量的收益质量只是未预期收益的质量,而不是会计收益本身。
1.3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Sloan(1996)认为应计利润是收益质量的指示器,即净收益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是收益质量的核心衡量指标之一,他将会计收益分成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两部分,并通过未来会计收益对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回归分析,发现在会计收益的组成部分中,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弱于现金流量,即表明应计利润所占比重越高,收益质量就越低。
Konan Char (2001)等以应计利润作为收益质量的衡量指标,对收益质量与股票回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收益质量与股票的未来回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Francis和Iafond(2002)通过对收益质量的市场定价的研究,发现收益质量同公司资本成本、债务成本、权益β系数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同市盈率、负债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Scott Richardson(2003)通过研究发现,低收益质量样本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即利用会计选择将当期收益高计,但是现金流量并未受影响,因此报告的应计利润反映估计值可作为收益质量的指示器。
1.4收益质量的评价指标Neill(1993)用审计声誉、会计方法选择的谨慎性和对未来前景的披露数量三个独立的指标来测量收益质量。
根据审计公司以及存货计量方法的选择,将公司分成谨慎性和非谨慎性两组。
研究结果并没有说明,市场对公开上市公司的错误定价和会计收益质量反向相关。
Ecker (2006) 在回归年度内,公司收益质量保持不变或波动不大的假设的前提下,以未来经营现金流量分别对前期总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回归,并以调整的模型判定系数作为收益质量的表征变量。
2 国内文献综述2.1收益质量的定义周浪波(2002)认为收益质量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它取决于会计计价基础的适当性以及收益确认过程中会计人员判断的中立性和适当性;其次是会计收益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或然性的匹配程度,体现收益信息的预测价值。
张新民(2003)在《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中的论述:“收益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
高质量的收益是指报表收益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济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述是可靠和可信任的。
反之,如果报表收益对企业过去、现在经济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述具有误导性,那么该收益就被认为是低质量的。
”程小可(2004)认为收益质量是收益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收益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曾祥飞(2009)将收益质量定义为收益信息含量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2.2 收益质量的特征陆建桥(1999)从非经营性损益角度对收益质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会计收益中非经营性损益比重偏大,会计收益与实际现金流转严重偏离,而投资者对相同数量、不同质量的会计收益信息差异却不能识别。
储一昀和王安武(2000)认为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具有可比性的,但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发现上市公司收益中的问题,找出衡量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标准。
他们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
王冬,王庆梅(2005)借助于核心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进行了持续增长性方面的分析。
张静,刘胜军(2006)指出影响收益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收益的可持续性,并强调盈利的预测性和其可持续性成正相关关系,即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测性很强,那么可以认为其可持续性很强,稳定性很高,其盈利质量也很高。
2.3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符刚、林万祥、唐滔智(2006)则从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信息可以揭示收益质量、收益质量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基于上市公司的综合杠杆、营业毛利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周转率对公司盈利质量有显著解释力这一点,建立了两个回归模型来分析公司收益质量,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受风险水平高低、现金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评价收益质量来衡量相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姚芳玲(2009)从现金流量和会计收益结构两个方面对会计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影响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其他因素。
张瑞丽、李少轩(2010)通过对收益质量的内涵及特征的界定,将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会计规范的漏洞、证券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与处罚力度不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公司经济收益能力等5项,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
彭彦敏、石鹏鹏(2010)在对了股权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后,抽取2006-2007 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证实了其开始时提出的三个假设:股权集中度与收益质量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控制权竞争度与收益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五大流通股持股比例与收益质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4 收益质量的评价指标曹强(2005)通过设定预测价值指标、反馈价值指标、反映真实性指标、中立性指标、及时性指标、可验证性指标重新构建了盈利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盈利质量的综合得分,帮组盈利信息的使用者更好的进行决策。
陈玉珍(2003)根据收益质量的定义设计了两方面的评价指标:(1)收益构成指标,采用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2)盈利差异指标,即分别用应计制和现金制确定相应指标后,计算两者的差值。
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与销售现金比率差异、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东权益现金回报率差异、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现金回报率差异、每股收益与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差异。
对2001 年和2002 年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总体水平较低,获利能力不强,收现能力不高。
周建波(2004)研究了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的变化以及上市公司的规模等相关变量,在考虑了盈利的现金流量指标,同时也考虑到对未来盈利的成长有利的重要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经营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毛利等8个具体的收益质量指标和综合指标以及股票回报率等进行了回归分析。
认为收益质量较高(低)的上市公司,在未来年度的收益表现也较好(差),股票回报率相应的也较高(低)。
3 总结和展望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收益质量评价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收益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欺诈和虚假报表的问题,证券市场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收益质量的定义的对比可以发现,对于收益质量的定义,主要是集中于收益的可持续性、现金保障性以及真实性这三个方面,对于盈余质量与其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大多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来验证会计收益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关系。
对收益质量的评价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大多都是从某个或某几个角度对收益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较为片面狭隘,没有形成系统的收益质量理论。
笔者认为若是从收益质量的理论渊源,即收益质量的定义出发,根据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选取正确的指标、设计相应的模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检验是进行研究的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成效的方法,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透明化,促使投资者理性投资,促进上市公司关注自身财务状况,应该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1]Lipe.R.The relation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accounting earnings given alternative inform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49-71.[2]B.Lev and R.Thiagarajan.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8):34-44.[3]Sloan.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Accounting Review,1996,71(3):289-315.[4]Richardson.Earnings Quality and Short Sellers[J].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49-61.[5]周浪波.收益质量及其评价探徽[J].财会月刊,2002(10).[6]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J].会计研究,2003(9).[7]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及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曾祥飞.盈余质量研究:评述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9]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10]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0(9).[11]周建波.基本财务信息、盈余质量和未来盈利——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3).[12]王冬,王庆梅.基于收益的可持续性评价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J].大众标准化, 2005(6).[13]张静,刘胜军.会计盈余可持续性研究[J].金融会计,2006(1).[14]符刚,林万祥,唐滔智.基本财务信息、盈利质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J].云南财贸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姚芳玲.公司会计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月刊,2009(9).[16]彭彦敏,石鹏鹏.股权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2010(5).[17]陈玉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J].广东审计,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