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临床路径表单(2010年版)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病人主要以皮肤局灶性丘疹、水肿及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皮肤科门诊中,荨麻疹是常见的就诊疾病之一。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与治疗效率,减少痛苦与医疗资源的浪费。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评估与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荨麻疹。
临床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病情的持续时间与频率、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与漏诊的可能性。
2. 患者教育与指导: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病因、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等。
帮助患者了解荨麻疹的特点及其诱发因素,以减少患者的不必要的刺激与诱因,促使病情稳定与康复。
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与用药,避免过度依赖激素类药物。
4. 随访与评估:根据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与患者的病情反应,进行定期的随访与评估。
通过随访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中的问题与困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5. 疑难病例讨论与交流: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荨麻疹病例,可以进行多学科的病例讨论与交流,以找寻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病例讨论与交流,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高效、个体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治疗效果,减少漏诊与误诊的可能性,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医疗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扰。
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治疗方法也较为有限。
由于荨麻疹的症状及病情变化较快,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皮肤科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门诊患者。
一、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瘾疹(TCD编码为:BW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荨麻疹(ICD-10编码为:L50.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瘾疹(慢性荨麻疹)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表证风寒束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瘾疹(慢性荨麻疹)的患者。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过敏原检测、相关免疫学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B超等。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318病种)

病种名称
17.16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 17.17 肾母细胞瘤(Ⅰ-Ⅱ期) 17.18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 17.19 先天性肌性斜颈 17.20 隐睾(睾丸可触及) 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8.2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8.3 共同性斜视 18.4 上睑下垂 18.5 老年性白内障 (十八) 18.6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眼科 疾病 18.7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临床 18.8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路径 18.9 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六) 肾 内科 疾病 临床 路径
6.4Ig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6.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 6.6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6.7 急性肾盂肾炎 6.8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6.9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6.10 慢性肾脏病贫血 7.1 1 型糖尿病 7.2 2 型糖尿病 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七) 内分泌 疾病 临床 路径
7.4 库欣综合征 7.5 Graves 病 7.6 垂体催乳素瘤 7.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7.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7.9 尿崩症
第 3 页,共 11 页
路径
序号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专业 7.10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8.1 胃十二指肠溃疡 8.2 急性乳腺炎 8.3 直肠息肉 8.4 门静脉高压症 8.5 腹股沟疝 8.6 下肢静脉曲张 8.7 血栓性外痔 8.8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8.9 结节性甲状腺肿 8.10 乳腺癌 8.11 乳腺良性肿瘤 8.12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8.13 甲状腺良性肿瘤 (八) 普通 外科 疾病 临床 路径 8.14 甲状腺癌(2011 版) 8.15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8.16 慢性胆囊炎
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白癜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白癜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ICD-10:L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白癜风治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皮肤科杂志)。
白癜风为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一般无自觉症状。
白斑常呈乳白色,大小、形态不一,毛发可正常或变白。
白癜风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
寻常型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可局限于某些部位或散发、泛发全身,故寻常型又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四个亚型。
节段型一般为单侧,白斑沿某一皮神经节支配区分布。
白癜风根据病情活动与否分为两期:进展期和稳定期。
进展期为原白斑仍在扩大,边界模糊,并且可有新发皮损,可有同形反应;稳定期为原白斑停止发展,并且无新发皮损,无同形反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局部外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光敏剂补骨脂素、氮芥酊。
2.光疗或光化学治疗。
3.手术治疗:表皮或黑素细胞移植。
4.系统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5.系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80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就诊期间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伍德灯;2.血常规;3.甲状腺相关抗体;4.抗体过筛;5.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治疗原则(1)进展期白癜风:1)寻常型:①局限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也可外用低浓度的光敏药,如浓度<0.1%的8一甲氧补骨脂素(8-MOP);局部光疗可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308nm准分子激光及准分子光、高能紫外光等。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为皮肤发生短暂性红色丘疹或丘疹伴发痒。
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等。
对于荨麻疹的临床管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环节,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来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病史采集是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症状特点、伴随症状和诱因等,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荨麻疹的病史采集可以通过标准化的问卷进行,以确保对每位患者的询问内容一致。
病史采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荨麻疹的类型和可能的致病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对于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皮肤划痕试验和皮肤活检等。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确定过敏原和制定相应的避免措施,皮肤划痕试验可以判断荨麻疹的过敏原和过敏类型,皮肤活检可以确定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荨麻疹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对于轻度病例,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非仁昂制剂、卡曲地尔等。
对于中度至重度病例,可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如洛得那肽、孟鲁司特酮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
治疗的目标是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皮损和预防复发。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通过规范化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环节,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就诊体验,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荨麻疹患者。
中医临床路径12-皮肤科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码:BWR170)。
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L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8-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4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麻疹(典型)的住院患者。
一、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麻疹(TCD编码:BE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麻疹(典型)(ICD-10编码:B0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麻疹诊断标准(201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2008年)》。
2.疾病分期(1)前驱期(2)出疹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麻疹(典型)临床常见证候:麻毒袭表证毒犯肺胃证毒热下利证(三)治疗方案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麻疹(典型)。
2.患者适合,患者或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麻疹(典型)。
2.麻疹合并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的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麻疹抗体;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CRP、降钙素原;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2.可以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痰/咽拭培养、免疫功能、腹部彩超、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麻毒袭表证:疏风散热、辛凉透表。
(2)毒犯肺胃证:宣肺化痰,解毒透疹。
(3)毒热下利证:透疹清热、化湿止利。
皮肤科临床路径汇总表 皮肤科

附1:(带状疱疹)科临床路径实施汇总表
病种名称入选例数顺利实施例数退出例数死亡例数院感例数手术并发症例数带状疱疹 3 3 0 0 0
附2:(皮肤科)科临床路径实施各病种实施详表
病种名称:带状疱疹
患者姓名住院号费用药品
费用住院天数是否
退出
若院感
请注明
若死亡
请注明
并发症
请注明
878194 5975 3530 12 否否否否
881743 2948 1639 6 否否否否
881716 5216 3004 9 否否否否病种名称:
患者姓名住院号费用药品
费用住院天数是否
退出
若院感
请注明
若死亡
请注明
并发症
请注明
注:统计数据为当月出院患者,附2各类病种患者总数应与附1入选例数一致。
请每月5日前将上两表通过OA网传至医务处马可忠邮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医师
签名
时间
门诊第2–4周
门诊第5–6周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完成疗效评估并调整治疗计划
□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重
点
医
嘱
门诊医嘱: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视病情减量或停用)
□白三烯受体抑制剂(视病情调整用量):孟鲁司特等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并制定长期随访计划
□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重
点
医
嘱
门诊医嘱: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视病情减量)
□白三烯受体抑制剂(视病情调整用量):孟鲁司特等
□糖皮质激素及其辅助治疗(视病情)
□中医治疗(视病情)
□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视病情)
□复查血常规、粪常规和隐血(必要时)
□中医治疗(视病情)
□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视病情)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离子等(必要时)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时间
门诊第7–8周
(慢性荨麻疹)
门诊第9–12周
(慢性荨麻疹)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门诊医嘱: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维生素C等
□外用止痒药:炉甘石洗剂
□糖皮质激素(视病情调整用量):泼尼龙等
□糖皮质激素的辅助治疗(视病情):胃粘膜保护剂等
□复查血常规、粪常规和隐血(必要时)
□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必要时)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糖皮质激素(视病情):泼尼龙等
□糖皮质激素的辅助治疗(视病情):胃粘膜保护剂等
□免疫抑制剂(视病情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甲氨蝶呤、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白三烯受体抑制剂(视病情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孟鲁司特等
□0.1%肾上腺素(视病情)
□免疫球蛋白(视病情):丙种球蛋白
□伴发症状治疗(视病情):气管切开等
□与患者或家属谈话明确诊疗计划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意书”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知情同意书”(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对治疗的反Fra bibliotek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
点
医
嘱
门诊医嘱: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维生素C等
□外用止痒药:炉甘石洗剂
□中医治疗(视病情)
□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冷脱敏等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和隐血(必要时)
□肝肾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ANA、ENA、dsDNA、RF、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等)、抗“O”(必要时)
□过敏原筛查、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内窥镜等检查(必要时)
□复查肝肾功能、血离子、血糖等(必要时)
门诊医嘱: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视病情减量)
□免疫抑制剂(视病情调整用量):甲氨蝶呤、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白三烯受体抑制剂(视病情调整用量):孟鲁司特等
□糖皮质激素及其辅助治疗(视病情)
□中医治疗(视病情)
□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视病情)
□复查血常规、粪常规和隐血(必要时)
□复查肝肾功能、血离子、血糖等(必要时)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糖皮质激素及其辅助治疗(视病情减量至停用):泼尼龙等
□中医治疗(视病情)
□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视病情)
□复查血常规、粪常规和隐血(必要时)
□复查肝肾功能、血离子、血糖等(必要时)
门诊医嘱:
□组胺H1受体拮抗剂(视病情减量或停用)
□白三烯受体抑制剂(视病情调整用量):孟鲁司特等
□糖皮质激素及其辅助治疗(视病情)
荨麻疹临床路径表单(2010年版)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荨麻疹(ICD-10:L50/L56.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初诊日期:年月日标准门诊治疗周数:2–12周
时间
门诊第1天
门诊第2–7天(急性荨麻疹)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首次门诊病史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开具化验单及辅助检查申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