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2认识固体-导学案-粤教版(2017)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说课

15.认识气体说课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15认识气体。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气体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编排了活动1.给篮球充气,活动2.气体有质量吗,活动3.空气的体积会变吗三个活动。
活动1是通过给篮球充气,引导学生观察充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
并提出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活动2气体有质量吗,指导学生利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
把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
取下皮球,给皮球充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
从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活动3引导学生通过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
并尝试推动注射器活塞,接着放开推动活塞的手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说明空气的体积是会变的,因为它容易被压缩。
二、说学情: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固体、液体的认识后,对气体的学习研究会比较轻松,由于气体的特征与固体和液体不同,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回顾固体、液体的特征入手,让学生在对比固体、液体的特征的情况下学习气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认识空气的特征。
三、说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活动1.给篮球充气,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蓝球在充气前、充气中、停止充气后的变化情况,启发学生思考篮球充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蓝球充气前后的变化、讨论探究得出空气有会流动的性质。
活动2.气体有质量吗,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利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通过亲身经历称量充气前后皮球的质量数据进行对比,探究发现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有一定质量的物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认识固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认识固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固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有所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固体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液体和气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固体、液体和气体。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固体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固体样品(如石头、橡皮泥、铁块等)、液体和气体样品(如水、空气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观察盒,用于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样品,如石头、橡皮泥、铁块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展示液体和气体样品,如水、空气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固体、液体和气体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课件

石子 5克
小结: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 ,质量和 体积 等特征。
实践:找一找课室里哪些物体是固体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 3单元 认识液体
第 13 课 认识液体
你能改变水的形状吗?
活动1 能给水变个样吗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水是否有确定的形状?把 水装进气球里制成水球。
尝试改变水球的形状,观察并描述现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课件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第 3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 12 课 认识固体
我们试试玩摆军棋
活动1 摆棋子
观察军棋的棋子和棋盒的形状,尝试用不同的摆法将棋子全部 放进棋盒里。
讨论:你是据什么来摆放的?
活动:设法将棋子全部放进盒子里
• 都有刻度,刻度单位是毫升。 • 常用的量筒或量杯有10毫升、50毫升、
100毫升和250毫升等规格。
活动2:学习使用量筒
倒 看
读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 把液体注入量筒。向量筒注入液体时,应 该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 烧杯,使烧杯顶部的槽口紧挨着量筒口, 让液体缓缓流入。
• 量筒要平放到桌面上,刻度面对自己。 • 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
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 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 高或偏低。
2.若要测量大约100毫升的液体,以下方法中正确的 有哪些?请勾选正确的操作。
√√
√
任务:选择合适的量筒或量杯,测量各种容器 能盛多少毫升的水
要求: ①明确观察的操作的要求,因为量筒和量杯是玻璃制品 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②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如果把不同容器中的水量按正确的 操作方法步骤进行测量,并对不同容器的水量进行记录。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2课《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一课,本课安排了“摆棋子”和“和固体有什么特征”两个探究活动进行教学。
活动一是通过摆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军棋的棋子和棋盒的形状,尝试用不同的摆法将棋子全部放进棋盒里。
活动二是指导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固体,如:铅笔、橡皮、杯子等物体通过用尺测量、用手掂量、用简易天平称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固体是有一定形状、体积和质量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物体都很熟悉了,但物体可细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学生去没有明确的区分方法,也就是对什么样的物体被称为固体,固体有什么样的特征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也不会区分出许多物体中哪一些才是固体。
所以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摆棋子”和“固体有什么特征”这两个活动来认识什么固体是怎样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特征。
三、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用不同的摆法将棋子全部放进棋盒里。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军棋的棋盒和棋子的形状,让其思考怎样用不同的方法把棋子全部放入棋盒中。
并通过自己亲手尝试把棋子全部摆放入棋盒中。
2.指导学生用手和不同的工具。
通过掂量、测量、称量等方式认识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质量的特征。
四、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
3、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4、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选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组用学具一套、课件、相关图片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军棋一盒、铅笔长短各一支,橡皮一块、塑料杯一只,塑料、积木、石头、泡沫块、塑料尺和软尺各一把,简易天平一台。
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军棋一盒,让学生认识。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固体和液体的区分
1.固体形状是固定不变 的,液体形状由容器决 定。 2.液体具有流动性,固 体不容易流动。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判断: 1.沙漏中的沙子能流
动,所以沙漏中的沙
子不是固体。( x )
1.认识固体
橡皮
布
水
水 杯
石头
螺帽
面粉
玻璃
牛奶
钢笔
文具盒
找家
水
面粉
石头
橡皮 文具盒
玻璃
布
水杯
钢笔 牛奶
螺帽
固体
液体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它们是固体还是液体呢??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面
牙膏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固 体
混
合
液
体
体
牙膏和面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说说下列物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固体的性质
灰白 银色
无 白色
不规则 六棱形 片状 长条形
硬
硬
硬软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性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流 动。
2.固体都是硬的。( x) 3.固体都是不透明的。( x)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教材《认识固体》精讲课件1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课件

液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 液体具有确定的形状 • 具有流动性 • 确定的体积
实践:检查砂锅是否漏水
讨论:刚买来一个砂锅是否会漏水,可以怎样检查?
为什么可 以用水来检查 砂锅是否漏水?
每每只只棋棋子子的形 状是固的定形的。
每只棋子。
我的发现
• 棋子和棋盒都是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它们
都是长方体。
• 棋子和棋盒都是塑料制成的。 • 棋子和棋盒都是固体。
活动2 固体有什么特征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由金属、塑料、木材和石头制成, 像棋子一 样,它们都是固体。这些固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固固体体固有有体一一有定定一定 的的形形状吗吗??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12课 认识固体
我们试试玩摆军棋
活动1 摆棋子
观察军棋的棋子和棋盒的形状,尝试用不同的摆法 将棋子全部 放进棋盒里。
讨论:你是据什么来摆放的?
活动:设法将棋子全部放进盒子里
请填写活动手册:
分享与交流
能将棋子全部 放进棋盒里的诀窍是什么?
量一量。利用尺子测量固体的大小
掂一掂。利用简易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固体有质量吗?
活动:寻找固体的共同特征
量一量 掂一掂 记一记
2.测量固体的大小
水杯
铅笔
军旗
皮尺
直尺
直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7、8 14、1、0.5 2.5、1.5、1
泡沫 0.5克
积木 2.5克
石子 5克
小结: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 ,质量和 体积 等特征。
实践:找一找课室里哪些物体是固体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1课《认识固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固体的基本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知道固体的基本特征。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固体,能识别和分类常见固体。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固体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难点:理解固体分子间的紧密排列和固定形状,以及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固体样品(如石头、木头、糖果等),教学PPT,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记录本,铅笔,固体样品(如橡皮、铅笔、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固体物质,讨论固体的特征。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讲解固体分子间的紧密排列和固定形状,引导学生区分固体与液体、气体。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固体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讲解如何识别和分类常见固体。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各自带来的固体样品,进行分类。
5. 实验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主要内容: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固体的基本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固体与液体、气体有什么区别?请用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1)例:石头用于建筑,木头用于制作家具等。
(2)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排列紧密;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分子间排列较紧密;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排列较稀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识别和分类常见固体。
(精品)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认识固体》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以“固体和液体”为主题,从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分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也为学生将来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奠定基础。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共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辨认教室里的物品是否是固体,并延伸对柔软、细颗粒状固体的辨认,充分感知固体。
第二部分在了解固体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想办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
第三部分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是否还是固体,性质是否会改变。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固体形状或大小的变化、自然界岩石的变化,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研究典型具象物质“石头”“水”和“空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但他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固体还是液体时,往往是把自己熟悉的、具体的某一固体或液体作为标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固体概念。
所以本课在判断诸如纱巾、羽毛、面粉、食盐等物体属于什么状态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特征的认识不足,对“固体”概念比较模糊。
当明确固体是有确定形状、体积和质量的,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区分出到底哪些物体是固体。
通过动手实践也能想办法比较出不同固体体积的大小。
三、学习目标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五、教学准备:纱巾、羽毛(羽毛枕)、面粉、食盐、三组积木块、带刻度的小尺、透明杯子、玉米淀粉、大小不一的两个小玩偶,量杯、锤子、粉笔、剪刀、纸张、蜡烛、小刀六、教学过程(一)辨认教室里的物品是否是固体1.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大家研究过石头、空气和水,这些物体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解释
活动2:固体有什么特征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由金属、塑料、木材和石头制成,像棋子一样,它们都是固体。这些固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用塑料尺和软尺、手、简易天平等测量铅笔、橡皮、军棋、杯子、塑料小方块、石头、泡沫块的长度和质量的大小,并记录。
(1)测量固体长宽高
物体
石头
木块
泡沫
杯子
……..
2.可以用来测量固体长度的工具是( )
A.尺子 B.天平
二、简答
1.固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测量固体的长度和质量是哪些工具?
认识固体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
3.提高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4.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选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橡皮一块、塑料杯一只,塑料、积木、石头、泡沫块、塑料尺和软尺各一把,简易天平一台。
【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一)问题银行存折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观察军棋的棋子和棋盒的形状是怎样的?
2
能尝试用不同的摆法将棋子全部放进棋盒里吗?
3
固体有什么特征?
4
5
6
……
(二)活动探究
活动1:摆棋子
1.观察棋盒和棋子的形状,分别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2.怎样把长方体且大小一样的棋子用不同的摆法全部放入长方体的棋盒里呢?
测量工具
长、宽、高/厘米
(2)测量固体的质量(先用手掂一掂)
轻→重
用手掂
称量/克
(三)理解与应用。
1.固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固体?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特征。
【精炼反馈】
一、选择题
1.以下物品中不属于固体的是( )
A.水 B.石头 C.木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