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银凤岭省级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物种基因保护、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降解污染等功能。
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
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植物资源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银凤岭位于芦溪县境内,芦溪县地处江西省萍乡市东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7°19′~27°45′、东经113°24′~113°42′。
境内森林茂密、植物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是萍乡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农产品主产区,也是江西省重点自然生态保护区。
银凤岭位于芦溪县北郊,与上栗县接壤,主峰在芦溪县源南乡境内,是一个由山岭、水库、滩涂组成的水陆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区,境内生态保存较好,植物资源丰富[1]。
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银凤岭地区的森林生态及植物资源,详细掌握该地区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在有关林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帮助下,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银凤岭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归纳总结森林植被资源分布情况和特点。
1概况1.1地貌土壤特征银凤岭省级森林公园分属九岭山余脉和武功山余脉,最高海拔587.6m 、最低海拔182.1m ,相对高差405.5m ,整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境内有少量山地、田地及水体;地层由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等组成,经长期淋溶风化、雨水冲刷,形成低山丘陵,红层地形特征明显;林间地面常覆5~8cm 的落叶、枯枝,地表下的腐殖质层呈暗灰色,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山间盆地及河滩分布潴灰沙泥田及灰潮沙泥,有90~100cm 的土层,13~20cm 的腐殖质层。
1.2气候与水文特征银凤岭森林公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温和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光照充足,有丰富的热量和充沛的雨量,霜期短。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一、背景
在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植物调查。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一座位于城市外围的工业园区作为调查点。
这个地
方拥有大片绿化带和公园,是城市绿化面积较大的地方之一。
三、调查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了解这个区域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为
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四、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实地走访和拍照的方式进行调查。
在实地走访时,我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每一株植物的外观特征和环境生长条件,拍摄了每株植物的照片。
五、调查结果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个区域内共有20余种植物,其中常见的有红枫、黄金树、紫薇等。
这些植物生长良好,环境适宜。
我们还发现,有些植物品种比较罕见,需要特别保护和研究。
六、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区域内的植物资源情况。
我们建议城市规划部门增加对这个区域内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鼓励对罕见品种进行研究和保护。
七、结语
通过这次植物调查,我们深入认识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意识到了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希望能更多地开展植物调查
活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关于植物的调查报告

关于植物的调查报告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起着维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种类、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植物的调查。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植物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首先,我选择了一座公园作为我的调查场所。
这座公园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优美,植被茂盛。
我在公园中随机选择了几个地点进行观察,并记录了我所看到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公园中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从大树到小草,从花朵到叶片,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我特别注意到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比如榕树、松树和玫瑰。
榕树高大挺拔,树冠茂盛,给人一种庄重和稳定的感觉;松树则是一种常见的针叶树,它的枝叶呈现出深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而玫瑰则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它的花瓣丰满而鲜艳,给人一种浪漫和温馨的感觉。
除了观察植物的外貌特征,我还对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了一些研究。
我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它们的生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植物适应于阳光充足的环境,比如玫瑰花;而有些植物则适应于阴凉潮湿的环境,比如蕨类植物。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些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
有些植物喜欢肥沃的土壤,而有些植物则适应于贫瘠的土壤。
在我的调查中,我还了解到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我们平常吃的谷物、蔬菜和水果都是植物的产物。
此外,植物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建筑和纺织等领域。
许多药物的原料来自于植物,比如中药;建筑材料中的木材也是植物的产物;纺织品中的棉花和亚麻也是植物的纤维。
可以说,植物对人类的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次调查中,我还了解到植物的保护和绿化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温度,预防水土流失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植物保护,增加植物的种植和绿化面积,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1. 引言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植物是公园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公园的美化、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公园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某公园内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植物的调查研究,可以为公园的植物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3. 调查方法3.1 选择调查区域:在公园中选择代表性的几个区域作为调查样点,确保涵盖不同植被类型和环境条件的区域。
3.2 采用样方法调查:在每个调查区域内,设置固定大小的样方,对样方内的植物进行调查。
样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建议在1平方米左右。
3.3 记录植物种类和数量:在每个样方内,记录出现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可以使用植物识别手册或手机应用来识别植物种类。
3.4 记录周围环境因素:在每个样方内,还应记录周围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日照程度、水分状况等。
这些环境因素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密切相关。
4. 调查结果根据对公园内多个样点的调查,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调查结果:4.1 植物种类丰富:公园内存在大量的植物种类,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经过初步统计,我们记录到了超过50种不同的植物。
4.2 植物分布差异明显:不同样点之间的植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样点以树木和灌木为主,而另一些样点则以草本植物为主。
这与周围环境因素的不同有关,如光照、土壤湿度等。
4.3 植物数量变化:在不同样点内,同一种植物的数量也存在差异。
一些样点中,某种植物的数量较多,而另一些样点则较少。
这可能与生境适宜性、竞争关系等因素有关。
5.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5.1 多样性保护:公园内存在丰富的植物种类,这是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和管理。
公园绿化调查报告

公园绿化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园绿化情况,本报告对某市区内的三个公园进行
了实地调查。
通过对植被种类、绿化覆盖率、管理维护情况等方面的
观察和统计,制定了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化的建议。
一、公园概况
在调查的三个公园中,公园A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较小,主要以草坪为主,植被少且分布不均匀;公园B地处市区边缘,面积
较大,树木较为密集,但草坪杂草丛生;公园C位于市郊,植被较为
丰富,绿树成荫,整体绿化效果较好。
二、绿化植被种类
三个公园内的绿化植被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在公园A中,乔木种类单一,缺乏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点缀;公园
B内乔木较为杂乱,需要进一步修剪整理;而公园C的植被种类丰富,植物分布均匀,景观效果较好。
三、绿化覆盖率
通过实地测量,发现公园A的绿化覆盖率较低,大片荒凉;公园B
的绿化覆盖率中等,但需清除杂草,整理乔木;公园C的绿化覆盖率
最高,植被茂盛,景观宜人。
四、管理维护情况
在采访园林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得知,公园A的管理维护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植被保养;公园B的管理稍有改善,但仍存在草坪缺乏修剪等问题;公园C的管理更加规范,有专业园林公司进行周期性养护,绿化效果较为显著。
五、建议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公园A应增加植物种类,加大绿化投入,提升绿化覆盖率;公园B应加强草坪修剪,优化乔木植被,改善整体景观效果;公园C应继续保持管理水平,适时更新植被,保持绿化质量。
通过本次调查,对三个公园绿化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公园绿化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休闲环境。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

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报告
鄞州公园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宁海县北古科路桥头,始建于1993年,是一座绿
色景观中心,占地面积约130公顷,是一座集植物展示、科普教育、休憩康乐等功能于一
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景观园地。
本次,我参与了鄞州公园植物造景实习调查,调查了鄞州公园公园内的植物种类情况
和植物造景情况。
一、植物资源情况
调查发现,鄞州公园的植物资源总体发育良好,主要有枫树、杨树、梧桐树、橡树、
金菊等乔木植物;花卉有陆行鸟花、月季、凤仙花等;绿化有甘蔗、龙舌兰等灌木。
在湖
心小岛等景点可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爱斯基摩草等。
根据调查,鄞州公园利用内植物创造了优美的景观,规划安排了植物景观布局,如迈
宁湖畔的樱桃花海、公园东端的枫树荫蔽、南门的日本藤蔓等,以此给公园带来更好的空气、更好的氛围,给游客以视觉享受。
1、植物造景设计
鄞州公园综合植物造景考量了环境状况、气候特点,以及展示植物的需求,采取“植
物搭配”方案调研山与水、水与空,有天然石坝、天然瀑布、山林和湖泊,成功创造了一
个丰富多彩的绿色景观体系。
为了改善公园的空气质量,改善公园内的水质,改善景观的质量,鄞州公园采用散射、林窗、绿丝带等技术,把植物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连接起来。
综上所述,鄞州公园的植物资源总体发展良好,综合考虑了环境、气候、植物特性等
因素,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技术,使公园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景观更加宜人。
植物调研报告(通用5篇)

植物调研报告(通用5篇)植物篇1开学初,科学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对《植物和环境》研究的辅导课,并要求我们尽可能提出《植物和环境》的问题。
我们小组的同学根据在平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12个问题:一、我们的问题1、种子萌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2、小白菜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好?3、苹果、柑橘在什么样的气温下容易发霉?4、竹子开花代表什么?5、小草为什么会发黄?6、为什么我们用手触摸含羞草,叶子会合拢?7、梅花为什么在冬天才开花?8、人们为什么用金银花来泡茶?9、为什么仙人掌这么耐旱?10、为什么大多数植物在春季开花?11、铁树真的开花吗?12、同样一株苹果树结果有大有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3、植物的生长与日光有关系吗?二、我们研究的方法在小组里,我们经过讨论,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些问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行了近三个月长期的研究,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1、调查访问通过调查访问,我们都寻找到了答案。
比如说:小白菜在什么样的气温下生长的好?通过访问农民伯伯,我们知道了小白菜在寒冷的气候下生长的好的原因;还有是什么原因会导致树叶落下来?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访问,并且还看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落叶树经过发芽、长大、衰老的周期,天气一冷,树叶才会掉下来;金银花是一种药物,用它来泡茶喝,可以预防疾病。
大多数花为什么在春季才开放?这个问题,我们访问农民伯伯得知。
因为花儿喜欢阳光、温暖的环境,而春天的气候又是阳光明媚的,适合她所需要的环境,所以大多数花在春季开。
还有苹果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我们通过访问和调查,知道了,因为苹果接受阳光多,所以就大;而接受阳光少的,苹果就小。
还有最后一个,我们又是访问的农民伯伯。
问题是,西红柿为什么一半红一半青?农民伯伯说:“青的一面接受阳光少,而红的一面接受阳光多。
”2、查阅资料我们除了访问农民伯伯外,还在书上网上查阅资料。
比如说:小草为什么会发黄?我们通过查找,知道小草的生命是有终结的。
观察植物调研报告怎么写

观察植物调研报告怎么写观察植物调研报告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不仅能提供我们所需的氧气和食物,还能美化我们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特点,本次调研选择了公园里的几种常见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环境适应性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选取了樱花树、松树、草地和玫瑰花作为调研对象。
以观察、测量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1. 樱花树: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观察到樱花树的生长周期为一年,花期通常在春季,并且持续时间较短,只有约一周左右。
同时,我们发现樱花树的树干直立,分枝呈伞形排列,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花朵,还能为城市增添绿色。
2. 松树:通过对松树的观察发现,它们长得比较高大,树干笔直,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穹顶形,可以为人们提供荫凉。
同时,松树的树皮不容易剥落,有助于它们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适应性强。
3. 草地:草地是绿色植物的代表,观察发现它们的叶片细长且绿色鲜艳,在夏季生长迅速。
草地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吸收雨水,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放松和娱乐场所。
4. 玫瑰花:玫瑰花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花卉,我们观察到玫瑰花的花瓣呈各种颜色,形状各异。
玫瑰花株高,花期较长,常常在春季和夏季开放。
玫瑰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取花瓣中的香精制成香水,具有经济价值。
三、调研感悟:通过本次观察和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美丽的环境。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植物的保护,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结论:通过对植物的观察调研,我们了解到樱花树、松树、草地和玫瑰花等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适应性。
植物的存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自然的美丽,还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氧气和食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和研究,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1. 张某某,《植物观察与调研》,华中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篇一: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景观”(landscape)在各种词典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其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
而植物造景是景观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植物造景要求充分表现出植物本身特有的形态、线条以及色彩等特色,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
其基本功能概括起来有生态功能(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消弱噪声、阻止烟尘,生态防护等)、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体现城市风格、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装饰生活等)、实用功能(遮阴、避雨、遮光、安全、抗体保健等)、情感功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商业功能(八廓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科教功能等。
因此,植物造景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典范。
在本学期的园林植物造景课中,我们不仅在课堂和课本中学习关于植物和植物造景的知识,而且也组织了几次外出学习,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海珠湖、华南植物园,让我们在实践经验中体会学到的植物造景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里的莲花湖一、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作为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观,水面具有开敞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空旷的感觉。
用水生植物点缀水面,可以增加水面的色彩,丰富水面的层次,是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盒衬托,显得生机勃勃,而植物产生的倒影更使水面富有情趣。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湖上不同颜色的睡莲有的成群,有的成片静静的躺在偶尔因蜻蜓点水而泛起一点涟漪的湖面上,为学院添加了一份着清淡闲逸。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造景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
在开阔的湖边通常采用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林、阔叶林、多种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般的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般。
就如图中的水松群和岸边的一些灌木和乔木以及在岸边的一些小建筑倒影于静谧的湖面所形成景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二、园林植物与园路组合造景: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
按其功能及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游步小道三种类型。
左图为游步小道,一般宽度在~2M,其两旁的植物应最接近自然状态。
由于园路的植物配置打破了整齐行列的格局,所以就需注意两旁植物造景的均衡,在华南植物园的这个园路配景中,草沿着路边蜿蜒深进远处,两边各是由朱蕉、鹅掌藤、软叶刺葵、棕竹等组成的不规则混交灌木群,空间分布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有层次感,而且朱蕉和其他灌木的颜色相互衬托,观赏性高。
另外,因为有些园路是一年四季不多见阳光的,所以园路所种植的适宜植物大多数都是常绿的阴生植物。
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可观。
而右图为植物园的主路,路两旁种植的为人面子,树干耸直,枝叶茂密,遮阴性好,树姿整齐壮观、粗生,完全符合作为行道树的标准。
此外,人面子的抗风、抗大气污染力很强。
一般的主要道路的宽度为4~5M,植物园里的主路因行车不多而比较窄,三、园林植物与建筑组合造景:单纯的建筑会给人以呆板、死气沉沉和无生气的感觉,植物可以用来缓和或消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与周围园林环境不相称各种矛盾,即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若植物配置得当,将能很好地丰富建筑物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虽固定不变,而植物则是随季节、随年龄而异的有机体,因此植物的四季变化和生长发育可让凝固的建筑产生生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细叶榕的列植和经修剪的小灌木含笑既可作为路旁的行道树,但我觉得他们也对建筑起到了软化的作用,在灰色的墙边点缀上一行绿色,形成色彩的对比,这无疑使得校园更加有生气。
说起园林与建筑,中国的园林中无疑体现着我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底蕴,中国园林中常见的建筑有,厅,堂、轩、馆、楼、阁、亭、榭、廊、舫等,具有使用和观赏两重作用。
园林建筑重视造型轮廓的轻巧玲珑,飞檐飞翘,曲线优美,体谅尺度相宜,与周围景物和谐。
在装饰色彩上讲究精巧细腻,雅朴自然。
园林中建筑的大小,形式艺术处理与地形功能和风景构图有关,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选址多取最好的实现和观景点,使园林内外互相对景,借景。
园林建筑的布局亦无定制,处理灵活,一间半间,随意布置。
空间处理多开敞流通,设空廊,门洞,漏窗,尽收园内景色。
四、园林植物与室外环境造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保和绿化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空间同时不忽视绿化、让我们的环境溶于大自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亭子后面的常绿乔木和灌木和亭前已经枯萎的荷花让人一眼便能感觉到当前的季节,也能让人联想到夏天时湖里正盛的荷花会是怎样的另一番美景。
亭子的功能除了提供给游人休憩和遮阴之外,其一面是向水面展开出一个平台的,能让游人更亲近自然。
喧嚣的市区里的公园似乎便是大家最方便亲近自然的地方。
每天早早便会有很多老人与一些晨运者来到公园做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所以我们发现公园里种植的多数都是能够释放较多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能力较强的植物,如细叶榕、尖叶杜英、大叶相思、九里香等。
当然,配上观赏性好的一些花卉太阳花、一串红、一品红、杜鹃花、叶子花等等供人欣赏,这样人们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经过本学期对景观园林植物造景的学习,我更确定景观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树木,而是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联合体。
所以今后学习中必须经常观察、不断思考以及总结和积累经验。
XX景观园林设计B班MOONXX年12月31日篇二:园林植物综合实习调查报告园林植物综合实习调查报告专业:园林班级:07级(1)班姓名:高明宇学号:02 摘要:走进大学快两年了,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有许多,我们都很想有一次实习的机会,那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可以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方向,可以让知识与理论结合、将来走进工作提供前奏!根据学校与学院的安排,结合园林专业培训方案,在校现有条件和学校附近与植物相关的资源的前提下,学院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安排了为期五天的园林植物综合实习,在本学期十八周的工作日里,我们迎来了梦寐以求的植物实践锻炼,大家怀着自信、抱着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成功的走过了有苦有甜的野外实习生活!关键字:植物植物造景林下植物园林植物植物配置苗圃大棚引言:实习只有短短的五天,怎么才能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是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老师的精心安排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实习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完整的句号!实习结束了,可是收获多少呢,指导老师很想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与想明白自己在实习中有无收获,今天清晨天气随和、大地上有微风和校园里阳光普照的学习气氛下,我来到了电脑跟前,开始思考园林植物实习报告问题!在实习的五天里,走过了一些苗圃、花艺、苗木基地,同时去了植物园、含笑园、樱花园等,认识了许多植物,了解了植物的造景问题,看到了许多盆栽植物与花卉,参观了培养植物的大棚,在柏加苗木基地和植物园里深入的学习了植物配置和林下植物问题。
植物造景要注意植物形态、美学问题,把植物的大小、外形、质感很好的融入统一、现实时空、数字的世界,让植物能在景观中得到较好的利用,把自然美人工化!针对林下植物,目前发展形式好,可以结合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充分考虑林下的特殊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同时注意经济效益、技术问题、生态环保,让林下植物的种植达到经济与环保双重效益。
在植物的配置上,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地利用植物进行合理布置,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植物的多样性,把植物的配置问题与生态、经济、效益、社会结合起来,为和谐提供有利的条件。
对大棚与苗圃进行了较简单的了解,总结了实习过程中认识的植物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校园内的行道树而进行的收集。
正文是通过实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把笔记与查阅资料结合起来得出的,因个人原因会使总结的资料存在一些问题!正文:(一)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植物整形修剪成的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吸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植物造景是针对园林建设中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建设的,是门综合性强的艺术,涉及美学、植物学等学科,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又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还应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植物景观是说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也含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应求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
不同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从生态角度来说,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性、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宕、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
以上都是植物造景中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一、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1、植物的大小:植株价位与植物大小、造型、种类相关,植物的大小取决植物的年龄、生长速度,植物大小会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特别使植物群体景观的观赏效果,若大小一致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尽管外观统一规整,但平齐的树冠线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若不同大小、高度的植物合理组合会形成富于变化的林冠线,优美的林管线正是人们对自然的追求。
2、植物的外形:不同的外形特征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圆柱形、圆锥形、塔形是向上的符号,能够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给人以高耸挺拔的感觉;垂枝形因下垂的枝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地面,可种植在水边以配合波光粼粼的水面;扁球形具有水平延展,会使景物在水平方向形成视觉上的联系,整个景观表现为扩展性和外延感。
在规划设计中,植物造型的选择很重要,许多植物本身拥有奇特的外形,有些植物可以利用人工修剪使植物“改头换面”幻化为特殊的理想化的目的性的外形。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规划管理要适时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作出合理的调整,使观众的美感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