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以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且一个基因会表现出优势或隐性的特征。
他总结了两个基因互相独立地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配对、分离和重组,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指出了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分离和随机组合规律。
突变和遗传变异规律: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然而非逐渐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利的或中性的,但是它们都对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规律: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或有性生殖中的复制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实现,是遗传学的基础。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规律。
以上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理解生命进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遗传的三大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连锁和交换规律
摩尔根
孟德尔的试验 (一)孟德尔的选材
• 孟德尔所用的材料:
---豌豆
选择豌豆的理由:
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
自花(闭花)授粉,没有
外界花粉的污染;人工授
豌豆
粉也能结实。
讨论:科学研究的成 功与材料方法的关系
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 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 那些性状。
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颗粒式遗传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遗传因子是相互独立的
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F1 黄圆 (YyRr) X (yyrr)
F1配子 YR Yr yR yr
绿皱配子 测交子代合子
YyRr
yr
Yyrr
yyRr
yyrr
多基因杂种的分离
杂交中 显性完 子一代 子二 子一代 分离
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
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纯合子与杂合子
五. 分离假说的验证
*分离定律的实质
测交法 自交法 花粉测定法
*孟德尔法则的普遍性
基因分离规律的验证
1. 测交法(test cross)
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的交配。 例 Cc×cc → Ft Cc 红:cc 白 =1:1
饱满 满
荚果颜色 绿 黄 绿
着花位置 腋生 顶 腋
生
生
株高 高 矮 高
F2 性状 显形 隐性
5474 圆 6022 黄 705 灰 882 饱满
428 绿 651 腋生
1850 皱 2001 绿 204 白 299 不饱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1、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2、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又称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3、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
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遗传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遗传规律。
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3篇

高中生物遗传第一篇: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遗传是指父母将自己所拥有的基因通过生殖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涉及遗传物质的继承、变异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
在遗传学中,有三种基本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作用的非独立性原则。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一个基因有两种基因型,以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通过实验观察到,对于一个基因只有两种表现型,而且父系和母系都有遗传影响。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验表明,遗传物质是由染色体随机分离和组合的。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对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有很大帮助。
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需要随着染色体的分离和再组合而传递。
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连锁性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同时,染色体的继承还涉及到亲缘关系和基因频率的因素。
染色体遗传规律对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非常重要。
基因作用的非独立性原则是指某些基因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不是独立存在。
比如说,某些基因对其他基因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或者与其他基因产生协同作用。
这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遗传表现形式的解释很重要,也有助于理解基因调控和表达关系的复杂性。
以上三种基本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它们的研究成果也为人类基因编辑和治疗遗传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遗传规律的探索以及遗传学的不断开展,对人类自身和整个生命体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遗传的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自然的,比如说由DNA复制或修复时发生的突变或错误,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化学物质或辐射对遗传物质造成的影响。
遗传变异可以导致物种和个体的特征出现差异,从而对自然选择、进化和适应性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突变是一种突然的、不可逆转的遗传变异形式。
它是由基因结构的突变所引起的,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染 色体和基因,揭示了遗传信息 的载体和传递机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双螺旋结构,为现代遗传 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 划启动,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 的全部DNA序列,为疾病诊断 、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深入的见 解。
02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结构和功能
转基因技术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有益基因导 入作物中,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转 基因作物。
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和修饰,实现定向进化、基因表 达调控等功能。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组织中,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引起的疾病 。基因治疗在某些遗传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总结词
解释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 遗传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基因是染色体上携带遗传信息的片段 ,它们通过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来 发挥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结构 ,负责储存基因。
03孟德尔遗传定律 Nhomakorabea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总结词:科学先驱
详细描述: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 传定律。
05
遗传与环境
遗传与环境对表型的影响
遗传因素
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分子,影 响个体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即表 型。
VS
环境因素
环境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或者直接作用 于个体,也影响表型。
表型可塑性和进化
表型可塑性
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 表型特征。
进化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适应环境的表型得以保 留并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实现物种的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x Aaf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laa);
Bbx BB f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x Cc f后代有3种基因型(ICC:2Cc:1cc)。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3X2X3=18种基因型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容概述]
本专题容包括: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
传。
[重点难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研究方法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能科学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程序科学严谨:实验-假设-验证-总结规律。
(3)患病双亲生出正常孩子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如不符合上述 色体显性遗传。
2.遗传病概率计算:所谓概率是指在反复试验中,预期某一事件的出现次数的比例。
①加法定律:当一个事件岀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互为排斥事件,它
们出现的概率为各自概率之和。
②乘法定律: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时, 生的概率是他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因型。
规书写遗传图解,例如:(复杂的遗传图解也可用棋盘法)
5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题简便算法: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遗传,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在解题时,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
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要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再把结果综合起来。(以丫、y;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整合一、遗传的基本定律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特别提醒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不是指性状的分离;性状分离比是分离定律的检测指标。
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不能说成“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时精卵的自由组合。
2.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典型数据判断亲代基因型3.子代中重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5/8。
子代中纯合子占1/4,重组纯合子占1/8。
4.利用典型数据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直接验证法若F1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四种组合形态,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间接验证法①测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验证测交时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自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重复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正、反交结果有差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2.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性遗传的特殊性(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 b Y。
必修2专题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

必修2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豌豆作为研究对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有较明显的相对性状。
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未成熟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过程: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进而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
考点2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的外在特征和生理特性。
表现方式有显性性状(杂交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和隐形性状(杂交F1代没有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交(X):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相互交配表现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与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DD或Dd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
例如D与d,A与a。
2、遗传的分离定律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高茎×矮茎↓高茎↓自交高茎矮茎3 : 1②对分离现象解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④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考点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网络构建】
【重难点整合】
1.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3.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
①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③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杂合子自交
AaBb ×AaBb →1AABB ∶2AaBB ∶4AaBb ∶2AABb ∶1AAbb ∶2Aabb ∶1aaBB ∶2aaBb ∶1aabb ①表现型比例9∶3∶3∶1的常见变式
⎩
⎪⎨⎪⎧
Ⅰ.9∶3∶4⇒aa 或bb 成对存在时就和双隐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Ⅱ.9∶6∶1⇒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Ⅲ.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同种性状Ⅳ.9∶7⇒单显和双隐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Ⅴ.13∶3⇒双显和双隐及一种单隐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单隐表现另一种性状
Ⅵ.12∶3∶1⇒双显和某一种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②测交时相应比例为:
3.两对等位基因(A 、a ,B 、b)在染色体上的可能位置
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
2.仅在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
②世代遗传。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②隔代交叉遗传。
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3.XY 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现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 、a 位于XY 同源区段,则女性基因型可表示为X A X A 、X A X a 、X a X a ,男性基因型可表示为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
①如X a X a (♀)×X a Y A (♂)→子代(♀)全为隐性,(♂)全为显性。
②如X a X a (♀)×X A Y a (♂)→子代(♀)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四.判断题
1.F 1测交产生4种(1∶1∶1∶1)表现型的后代,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2.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
3.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 4.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5.摩尔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6.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 7.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
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但遗传时都与性别相关联( ) 9.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 10.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 )
11.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 ) 五.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Ⅲ,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 和Bb 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 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 、Bb 、bb 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2.有甲乙两对表现型都正常的夫妇,甲夫妇中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中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子女不会患白化病
B .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女孩都不患血友病
C .调查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需要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D .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男孩中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3.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A /a 、B/b 两对基因控制。
A 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AA 和Aa 的效应相同,B 基因具有淡化色素的作用。
现用两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F 1自交,产生的F 2中红色∶粉色∶白色=3∶6∶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用于人工杂交的两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 、aabb
C .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一定会出现红色∶白色=3∶1
D .BB 和Bb 淡化色素的程度不同,BB 个体表现为白色
4.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 .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
2
D .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
8
(二)多选题 5.(2019·南通等七市二模)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F 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 1自交,F 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
B.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
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4
6.(2019·江苏,25)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
人的MN血
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
已知Ⅰ
-1、Ⅰ-3为M型,Ⅰ-2、Ⅰ-4为N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 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1携带的X b可能来自Ⅰ-3
(三)非选择题
7.(2019·江苏,32)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红毛棕毛白毛
基因组成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
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