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5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14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会考复习专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会考专题复习)一、【学习目标】:1.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3. 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学习难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基础层次问题:(一)知识清单:1.基本概念:1.1 交配类型:杂交:基因型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与相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2 性状类型: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1.3 基因类:等位基因: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1.4 个体类: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基因型+ 。
纯合体:是由含有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是由含有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1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杂合体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3.伴性遗传3.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患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一定是患者。
(2)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女性有两个X,所以_________患者多于_____________。
(3)具有________遗传现象。
3.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一定是患者。
专题5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必背知识+真题回顾】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冲刺

专题5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1.核心概念(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必修2 P3)(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必修2 P4)(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必修2 P4)(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必修2 P4)(5)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必修2 P5)(6)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必修2 P5)(7)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必修2 P12)(8)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必修2 P12)(9)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必修2 P12)(10)伴性遗传:由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必修2 P33)2.要语必备(1)教材黑体字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必修2 P27)②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必修2 P90)(2)易混重难点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必修2 P2)②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摩尔根则通过假说—演绎法验证了这一推论。
(必修2 P27~28)③伴X染色体遗传男性相关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即存在交叉遗传特点。
(必修2 P36)④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宜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在广大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调查遗传病患病方式宜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必修2 P91)⑤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产前诊断可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
(必修2 P92)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2+X+Y)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整合一、遗传的基本定律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特别提醒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不是指性状的分离;性状分离比是分离定律的检测指标。
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不能说成“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时精卵的自由组合。
2.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典型数据判断亲代基因型3.子代中重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5/8。
子代中纯合子占1/4,重组纯合子占1/8。
4.利用典型数据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直接验证法若F1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四种组合形态,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间接验证法①测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验证测交时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自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重复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正、反交结果有差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2.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性遗传的特殊性(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 b Y。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全汇总遗传规律是高考生物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生物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考生物中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总。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A 和 a 会分离,形成含 A 和含 a 的两种配子,比例为 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提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比如,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A 和 a 分离,B 和 b 分离,同时 A 和 B 或 b、a 和 B 或 b 自由组合,最终形成AB、Ab、aB、ab 四种配子,比例为 1:1:1:1。
二、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遗传多样性。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同时也使父方和母方的遗传物质得以融合,保证了物种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遗传规律的应用1、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遗传规律培育优良品种。
例如,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总结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在豌豆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现象有规律可循,提出了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个体遗传规律:个体从父母分得的遗传因子是一对,其中只有一个因子参与遗传,另一个因子隐性•分离规律:杂交后代第一代被覆盖的性状表现,而第二代中,隐性基因重新组合成为相应的表型•自由组合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染色体上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就算在同一个染色体上也会发生交换,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2. 基因连锁规律基因连锁规律是基因遗传中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多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存在的串联基因效应,即这些基因在游离染色体的新组合中的联合组合性引起的现象。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来源于Ångström和 Tjio对眼虫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形态的随机出现,但分开看后却发现其实是由基因的组合引起的。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因遗传,同时也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3. 随机独立规律随机独立规律指的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群体中的基因或某种等位基因在自然条件下遵从大数定律而呈现的随机性分布规律。
随机独立规律是基于基因频率变动理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群体基因分布的规律和周期。
对于群体基因每一代中的全面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携带并控制着伴性位点的一种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中的伴性位点通常指基因座(基因位点)。
通常出现在X染色体的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伴性连锁基因。
伴性遗传中,母亲为患者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可能在XX和XY两种基因型中出现,而且患病率相对积极。
而伴性基因常常被视为隐性基因,其表现受到染色体性别和其他基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表达不同。
三、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了生命的发展过程,还决定了生命的后代。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考点梳理.总结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考点梳理】1.分别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合用范围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与原核生物的遗传不按照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且不过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详细期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分别-------基因的分别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规律2.遗传规律的试验方法及试验1)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适合地选择了实验资料----豌豆奇妙地运用了由简到繁的方法------分别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严实地假说演绎------假说演绎法2)分别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试验杂交试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说现象设计实验,考证假说概括综合,总结规律分别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两定律的差别和联系项目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目及在染色一平等位基因,位于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体上的地点同源染色体上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染色体分别体自由组合遗传本质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分开而分别由组合F1 产生的配子数 2 种 2 n种配子间组合方式 4 种 4 n种F2 的基因型 3 种 3 n种2的表现型 2 种 2 n 种F联系分别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平等位基因都要按分别定律发生疏别,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3.有关的符号、观点及其关系性状类: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交配类:杂交 自交 测交 正交 反交交配种类 含义作用①研究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 ① 植物的异株异花受粉 传达规律②将不同优秀性状集 杂交中到一同,获得新品种③显隐 ②动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性性状判断①植物的自花 ( 或同株异花 ) 受粉②①可不停提升种群中纯合子的 比率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 自交基因型同样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合子的判定F1 与隐性纯合子订交, 进而测定 F1①考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说的正确性②高等动物纯合子、 测交的基因构成杂合子的判定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查验是细胞核遗传仍是细胞质 正交与反交遗传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符号类:PF 1 F 2 ×?基因类: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个体类:纯合体杂合体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条件4. 显、隐性的判断拥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的亲本杂交,F 1 展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显性性状F 1 自交, F 2 中出现性状分别,占 3/4 性状的 --------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 -------隐性性状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定实验自交: 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辈无性状分别,则可能为纯合体。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讲(共71张PPT)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 1 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①③
D
C.②④
D.②③
解析:分析表中记录可知,母亲有基因标记Ⅰ、Ⅱ,父亲 没有,所以女儿 1 的基因标记Ⅰ、女儿 2 的基因标记Ⅱ均 来自于母亲,基因Ⅰ和基因Ⅱ不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①错误;女儿 2 同时具有基因Ⅱ与基因Ⅳ,说明基因Ⅱ与 基因Ⅳ可能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或 X 染色体,②正确; 父亲有基因标记Ⅲ,两个女儿都有,儿子没有,说明基因 Ⅲ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③正确;父亲有Ⅴ基因标记,但 儿子没有,说明基因 V 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④错误, 所以选 D。
6.(致死类)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
(T)位于 X 染色体上。已知没有 X 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 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
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B )
A.3/4 与 1∶1
B.2/3 与 2∶1
C.1/2 与 1∶2
D.1/3 与 1∶1
2.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分析 (1)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 全为红眼果蝇, 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 (2)F1 雌雄交配,F2 红眼和白眼果蝇比是 3∶1,说明眼色 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白眼果蝇总是雄性,则说明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3.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五大特点 (1)隔代遗传。 (2)交叉遗传。 (3)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4)女性患病,其父亲、其儿子必患病。 (5)男性正常,其母亲、其女儿均正常。
视角 2►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基因伴性遗传的特点 3.(遗传图解分析类)(2016·安徽亳州模拟)对下列系谱图叙 述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纲解读考情播报最新考纲核心内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主要考查遗传杂交实验的方法、遗传概念的辨析、性状显隐性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定、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等1.考查方式:以遗传实验、遗传现象及遗传图解的方式单独考查,或者与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综合考查。
2.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知识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杂交方法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2.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知识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过程图解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X围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 判断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操作的正误(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2014·某某卷)(×)(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2014·某某卷)(√)(3)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经典再现)(×)(4)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经典再现)(×)(5)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经典再现)(√)2. 判断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的正误(1)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2)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2014·某某卷)(×)(3)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经典再现)(×)(4)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5)受精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是自由组合(×)3.判断有关基因型、表现型叙述的正误(1)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经典再现)(×)(2)DD、dd、AABB、AAbb都是纯合子,Dd、AaBb、Aabb、AabbCCdd都是杂合子(√)(3)杂种后代不表现的性状叫隐性性状(×)(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5)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一、选择题1.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1)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 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
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
条
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是定
(4)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①确定方法: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 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②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 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或9∶3∶3∶1的变式)的性状分离 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专题5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考点14 聚焦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
栏目 索引
静悟与梳理 排查与特训
依纲静悟
静悟与梳理
核心梳理
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 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 →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 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 ①若有显性纯合雄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a.后代 雄性均为隐性个体,雌性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 非同源区段;b.后代雌雄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 同源区段。 ②若是群体中无法直接获得显性纯合雄性个体:多对显性雄性个体×隐 性雌性个体→a.若后代出现显性雄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 体同源区段;b.若所有杂交组合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显性个体,雄性个体 均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3)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①若显隐性已知,则选用隐性雌性个体×显性雄性个体,得F1全表现为 显性,再让F1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观察F2的性状表现。 ②若显隐性未知,先采用正交和反交法得到各自的F1,然后再让各自的 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各自的F2,观察对比F2的性状表现。
↓⊗ 结果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测交法(更适于动物)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
结果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分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3)花粉鉴定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
酒结果 分析
Ⅱ.已知显隐性:显性雄性个体与隐性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雌性全为 显性个体,雄性全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个 体中显隐性出现的概率相同(或显隐性的概率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 ②调查实验法 调查统计具有某性状的雌雄个体数量,若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基 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 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若雄性个体数量 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该基因为隐 性基因。若只有雄性,则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 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全为红褐色或蓝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4)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 为纯合子,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3.基因位置的判断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判断 ①杂交实验法 Ⅰ.未知显隐性:选用纯合亲本,采用正交和反交方法,看正反交结果 是否相同。a.若结果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结果不同,基 因位于X染色体上。
4.根据性状判断性别 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显性个 体杂交,具体分析如下:
排查与特训
题组一 遗传基本规律实验探究与辨析
1.(2014·新课标Ⅰ,32节选)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
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
_律__;__控__制__这__两__对__相__对__性__状__的__基__因__位__于_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___2 __3__4___5__6___7 __8________。
解析 答案
(2)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 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将__纯__合__抗__病__高__秆__与__ _感__病__矮__秆__植__株__杂__交__,__产__生__F_1_,__让__F_1与__感__病__矮__秆__杂__交___。
解析 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 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12345678
解析 答案
真题重组 完成下列内容: (1)(2014·福建,28节选)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 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 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___种配子。实 验 结 果 不 符 合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 原 因 是 这 两 对 等 位 基 因 不 满 足 该 定非律同 “源_染__色_ 体上非等位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的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4)依调查结果判断:若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具有代代相传现象,通常 是显性遗传;若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且具有隔代遗传现象,通常为隐性 遗传。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
待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