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五单元第21课《梦回繁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试卷D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9八上·内黄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 . 仲裁/记载书籍/满院狼藉殚精竭虑/肆无忌惮B . 交卸/防御频道/濒临绝望惟妙惟肖/春寒料峭C . 踌躇/田畴签字/油光可鉴为富不仁/为虎作伥D . 檀木/擅长嘹亮/眼花缭乱抑扬顿挫/不辍劳作2. (2分)选出字形没有误的一项是()A . 焦虑辉煌矜持峰围蝶阵B . 猥琐服侍茏罩祸不单行C . 镇静贮立嫁接淅淅沥沥D . 幽寂涉足踏青血气方刚3. (2分) (2020九上·麻城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贺州大道两旁的紫荆花盛放,摩肩接踵的市民和车辆仿佛沐浴在花海之中。
B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都会自惭形秽。
C .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D . 每当看到他那滑稽的动作,调皮的表情,同学们都会忍俊不禁。
4. (2分) (2018八上·深圳期中)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B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分类别)C .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列数字)D .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举例子)5. (2分)(2017·邵阳)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 (2019八下·历下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恭顺煞风景震耳欲聋名副其实B . 高梁湿漉漉草长莺飞挑拔离间C . 瞭望摄像头招遥撞骗相辅相成D . 撺掇霓红灯人情事故川流不息2.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B .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
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
C . 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D . 即使是站姿方向这样很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一次击球的失败,即平常人们所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宏敞踏青严谨一应具全B . 纵横岔道拓展无遐一顾C . 汴粱香烛田畴摩肩接踵D . 覆灭卒年严谨疏林薄雾4.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徽宗(wēi)题跋(bá)酒肆(sì)B . 摄取(shè)遒劲(jìn)纤夫(qiàn)C . 舳舻(zhú)枢纽(shū)漕运(cáo)D . 停泊(pō)簇拥(cù)沉檀(tán)5. (2分)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 .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 .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
D .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智入微。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A卷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A . 熹微静谧摇曳脸颊B . 白堤慎思木樨花徘徊C . 淅沥徜徉紫檀木西泠印社D . 魂牵梦莹黏溻溻湿漉漉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宏敞踏青严谨一应具全B . 纵横岔道拓展无遐一顾C . 汴粱香烛田畴摩肩接踵D . 覆灭卒年严谨疏林薄雾3.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徽宗(wēi)题跋(bá)酒肆(sì)B . 摄取(shè)遒劲(jìn)纤夫(qiàn)C . 舳舻(zhú)枢纽(s hū)漕运(cáo)D . 停泊(pō)簇拥(cù)沉檀(tán)4.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B .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
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
C . 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D . 即使是站姿方向这样很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一次击球的失败,即平常人们所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2016年北京时间11月29日下午,巴西传来恶耗,该国甲级球队沙佩科恩斯球队所乘飞机在哥伦比亚坠机,机上共有81人,包括9名机组人员和72名乘客。
B . 复杂恐龙的消逝,精美偶像的黄昏,总有新生命破茧而出。
不是物竟天择,而是顺势而为;并非基因遗传,而是常态突变。
C .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D . 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2016年11月8日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提议举行欧盟国家外长会议,该提议反映的如果不是担忧,那么就是某种张惶失措的意味。
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精品(部编版)

20*梦回繁华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汴.梁(biàn)绢.本(juān)瀚.林(hàn)田畴.(chóu)B.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竿(wéi)C.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D.枢.杻(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考定活跃骨骼摩肩接踵B.拓展擅长坐阵梦回繁华C.桥梁扫墓神采一幅画卷D.漕运经典亲睐细致入微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进而转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5.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
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件第5单元 21 梦回繁华

糕的事情。
D.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 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
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 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 一种担当。(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 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 释。”是为了说明《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这一特征。
答案:A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
A.选文第③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形式、手法、细 节刻画以及画作的存在价值。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 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 推费县旅游事业。(成分残缺,应在“旅游事业”后添加“发 展步伐”)
C.2016 年 4 月 4 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 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句 子杂糅,应该去掉“该奖”)
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
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 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正进 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 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 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 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 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回繁华》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第21课梦回繁华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汴.梁(biàn)题跋.(bá) 舳.舻(yòu) 酒肆.(sì)B.生卒.(zú) 擅.长(shàn) 桅.杆(wéi) 枢.纽(qū)C.徽.宗(huī) 料峭.(qiào) 沉檀.(tán) 田畴.(chóu)D.翰.林(hàn) 跋涉.(shè) 纤.夫(qiān) 冗.长(rǒng)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D.人们忙碌不停,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目不暇接....。
3.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2)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回繁华》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作者是毛宁。
B.《梦回繁华》是一篇幻想性的说明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
C.张择端,北宋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D.《梦回繁华》描摹北宋繁华的市井风情,激发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想象。
5.学习了本文,同学们被《清明上河图》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决定深入了解这幅名画,请你参与探究。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汴.京(biàn)绢.本(juàn)翰.林(hàn)题跋.(bō)B.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杆(wéi)C.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D.枢.纽(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田筹行旅修面整容疏林薄雾B.宏敞摄取内忧外患逆水行驶C.城郭酒肆无遐一顾无所不备D.御下槽船繁而不乱结构严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几串噼里啪啦的鞭炮,窗外春寒料峭....,屋内暖意融融,一整年打拼的疲惫能在这一瞬被治愈。
B.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
C.一块巨型电子屏幕上缓缓铺陈开来的《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D.汪曾祺的出版热潮至今络绎不绝....,全集出版只是这个热潮的一部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清明上河图》里的那些人物惟妙惟肖....,看到此画的人无不连连赞叹画家张择端精湛的技艺。
B.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测试含答案

梦回繁华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汴.京〔biàn〕绢.本〔juàn〕翰.林〔hàn〕题跋.〔bō〕B. 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杆〔wéi〕C. 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D. 枢.纽〔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田筹行旅修面整容疏林薄雾B. 宏敞摄取内忧外患逆水行驶C. 城郭酒肆无遐一顾无所不备D. 御下槽船繁而不乱结构严谨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几串噼里啪啦的鞭炮,窗外春寒料峭....,屋内暖意融融,一整年打拼的疲惫能在这一瞬被治愈。
B. 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心。
C. 一块巨型电子屏幕上缓缓铺陈开来的?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D. 汪曾祺的出版热潮至今络绎不绝....,全集出版只是这个热潮的一局部。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 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 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清楚、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
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梦回繁华》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冗.长(yǒnɡ)摄.取(shè)摩肩接踵.(zhǒnɡ)
B簇.拥(chù )踏.青(tà )络.绎不绝(luò )
C岔.道(chà )行旅.(lǚ)长途跋.涉(bá )
D擅.长(shàn )遒劲.(jìn)初来乍.到(zhà)
【答案】C
【解析】A冗长(rǒnɡ) B簇拥(cù) D遒劲( jìng)
2.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宏敞考定秀颀
B 翰林遂道虬枝
C城郭雷同狼藉
D 题跋序幕躁热
【答案】C
【解析】A考订 B隧道 D燥热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山东潍坊)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B结构混乱D搭配不当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019哈尔滨中考)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
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答案】C
【解析】依据上下文内容,“砖石”,只能与“垫起高度”搭配,同理可推断后面的句子。
5.文学常识填空:
(1)《蝉》的作者是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他被世人称为“”。
他自幼爱好自然,用了三十年时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成了《》十卷。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______(朝代)京城汴梁_______时节的繁荣景象。
作者是。
(3)《苏州园林》作者是_ _,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
有“”之称。
【答案】(1)法法布尔昆虫界的何马昆虫记
(2)北宋清明张择端
(3)叶圣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解析】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样重要,一些地方已经作为中考的内容。
平时应注意积累。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
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巨大的漕船,舳舻
..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
称道。
船正在放倒桅杆
..,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6.给词注音:
舳舻()()桅杆()()
【答案】舳舻zhú lú桅杆wéi gān
【解析】除课后读读写写,注意积累课下注释词语。
7.选文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介绍《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内容。
是按照“开卷”-“中段”-“后段”这个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的把握。
8.画面中“树木新发的芽”对表现画面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能调节画面的色彩和疏密,透露出北国早春的气息,增强了画面的繁华感。
【解析】将问题代入原文,找到答题敬意,前后检索,即可找到答案。
9.赏析画线句:
(1)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
(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
(2)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从说明方法及作用角度赏析)
【答案】(1)在介绍画面近郊风光时,大量使用了四字词语,仅十几字,却概括出非常丰富的内容,体现出本文语言概括力强,同时具有典雅而富有韵味的特点。
(2)本句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解析】意思对即可。
(二)古琴音韵(2019哈尔滨中考)
○1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2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
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
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
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走手音”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
这
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钟子期就是先被俞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选文和改动)
10.(3分)古琴在演奏中为什么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答案】因为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在演奏中会出现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
【解析】将问题代入原文,找到答题敬意,前后检索即可找到答案。
本题在第2段后部。
11. (2分)“走手音”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解析】注意关键词语“特点之一”“另一个特点”,要关注全篇,以免遗漏。
12.(2分)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昊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
(2)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
【答案】(1)列数字(2)作比较
【解析】(1)句用数字说明,帮为列数字;(2)句用“多数乐器”与“古琴”对比,故为作比较。
13. (3分)有人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请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
解释这种感受的语句并抄写
..下来。
【答案】(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解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显然突出了古琴声音绵长特点。
故而选择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