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比热容比

合集下载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心得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心得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心得空气比热容比实验心得篇1空气比热容比实验心得一、实验目标1.掌握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方法;2.学会利用热敏电阻测量空气温度;3.理解空气比热容比与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关系;4.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得出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空气比热容比是指单位体积的空气所具有的热量与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具有的热量之比。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对温度变化敏感的一种电阻,可以利用热敏电阻测量空气温度。

通过测量空气温度和空气比热容比,可以计算空气的热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热敏电阻、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空气比热容比测量仪、压力传感器、温度计、空气发生器、压力变化装置等;2.将热敏电阻固定在空气发生器中,将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连接,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3.开启空气发生器,调整压力变化装置,使空气压力在0-100kPa范围内变化;4.测量不同压力下的空气温度,记录数据;5.利用空气比热容比测量仪测量空气比热容比;6.利用测量得到的空气温度、压力和空气比热容比,计算空气的热量。

四、数据分析1.压力与温度关系图:将实验得到的压力与温度数据绘制成图表,观察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2.空气比热容比与温度关系图:将实验得到的空气比热容比与温度数据绘制成图表,观察空气比热容比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空气热量变化图:将实验得到的空气热量与压力数据绘制成图表,观察空气热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论1.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不同压力下的空气温度与空气比热容比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发现空气温度与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2.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空气比热容比与温度的关系,发现空气比热容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空气热量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发现空气热量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六、实验建议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如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和水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3.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二 空气比热容比和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一)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简介】空气的比热容比 又称气体的绝热指数, 是系统在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参量。

测定 值在研究气体系统的内能,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内部的运动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气体系统作绝热压缩时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反之绝热膨胀时, 内能减少, 温度降低。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制冷设备正是利用系统的绝热膨胀来获得低温的。

除此以外, 测定比热容比还可以研究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由上可见, 测定气体的比热容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本实验采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 值。

【实验目的】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使用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和福廷式气压计。

【实验仪器】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FD —NCD 型, 包括主机, 10升集气瓶连橡皮塞和活塞, 打气球, 硅压力传感器及同轴电缆, AD590温度传感器及电缆)、低压直流电源(VD1710—3A )、电阻箱(或 定值标准电阻)、福廷式气压计(共用)。

【实验原理】1.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有 , 叫做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或绝热指数。

和 分别是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 为普适气体恒量) 2.如图所示, 关闭集气瓶上的活塞 , 打开 , 用打气球缓慢而稳定地将空气打入集气瓶内, 瓶内空气的压强逐渐增大, 温度逐渐升高。

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 关闭 , 停止打气。

待集气瓶内的温度降至室温 状态稳定时, 这时瓶内气体处处密度均匀, 压力均匀, 温度均匀。

此时取瓶内体积为 的一部分气体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系统处于状态1 , 这部分气体在接下来的膨胀中体积可以恰好充满整个瓶的容积 。

突然打开活塞 进行放气, 放掉多余的气体, 使系统迅速的膨胀, 达到状态2 , 随即又迅速关闭 。

是环境大气压。

由于放气过程迅速, 可视为绝热过程, 故有1102PV PV γγ= (1)3.关闭 后, 瓶内气体的温度会由 缓慢回升至室温 , 与此同时, 压强也会逐渐增大。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报告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空气比热容比,掌握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了解气体的热膨胀特性,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学中的热力学基础知识。

二、实验原理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主要利用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气体的状态方程,另一个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其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气体摩尔数,R表示气体普适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温度。

对于气体在绝热条件下的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得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气体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热量,W表示功。

在绝热条件下,Q = 0,所以ΔU = -W。

气体的内能是由分子的内部能量和分子运动所带来的动能组成的,比热容则是热量增加单位温度所需要的比率,所以等于内能和温度的比率,可以表示为Cp = ΔU/ΔT。

对于压缩气体来说,功是负值,所以ΔU也是负值。

得到如下公式:Cp - Cv = R,其中Cv表示气体的等密比热容。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 绝热容器2) 气压计3) 温度计4) 手摇式风扇5) 水壶6) 水槽2.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如下:1) 在绝热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干燥空气,并使用气压计记录其初始压强和初始温度。

2) 手摇风扇使其在绝热条件下进行气体的压缩。

3) 当气体温度上升一定温度时,暂停手摇风扇。

4) 记录停止手摇风扇后的气体压强和温度。

5) 将停止手摇风扇后的绝热容器放入水壶中的水中,并记录水的温度。

6) 将绝热容器中的气体放入水槽中,与水进行热交换直至稳定。

7) 测量气体最终的压强和温度。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初始气压(Pa) | 初始温度(℃) | 停止风扇后气压(Pa) | 停止风扇后气温(℃) | 热交换后气压(Pa) | 热交换后气温(℃) | 水的温度(℃) || --- | --- | --- | --- | --- | --- | --- | --- ||1 | 98683 | 21.5 | 128340 | 40.0 | 100092 | 21.5 | 25.0||2 | 98703 | 21.5 | 130330 | 44.0 | 101325 | 21.5 | 25.0||3 | 98703 | 21.5 | 131320 | 46.0 | 101325 | 21.5 | 25.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ΔU = -W绝热容器中压缩气体所做的功可以表示为:W = P1V1 - P2V2其中,P1和V1表示气体的初始压强和体积,P2和V2表示气体的压强和体积。

实验4 空气比热容比

实验4  空气比热容比

状态I
绝热膨胀
状态II
等容吸热
状态III
P1 , V 1 , T 0
P0 , V2 , T1
P2 , V 2 , T 0
图2(a) 实验过程状态分析
空气比热容比
热学实验
图2(b) 实验过程状态分析
状态I至状态II是绝热过程,由绝热过程方程得:
P V1 P0V2 1


(3)
空气比热容比
热学实验
6、每次测出一组压强值 利用公式(4) 计算空气比容热比 。重复6次计算 的平 均值。
p 0, p 1, 故只需等瓶内压强稳定即可记录)p 2,
空气比热容比
热学实验
【数据处理】
P1,P2的换算公式为:
p1 p0 p1 2000;
测量 次数 测量值(mV) 状态I

p2 p0 p2 2000
空气比热容比
热学实验
4.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当贮气瓶的空气压强降至 环境大气压强时(这时放气声“嗤”刚消失),迅 速 P0 , T1 关闭活塞2,此时瓶内气体状态为II( )。 5.当贮气瓶内空气的温度从T1上升至室温T0,且压 强稳定后,此时瓶内气体状态为III(P2,T0),记 ( P2 , T 2 ) 下 。(注:因实验过程中室温可能有变化,
(4)由于瓶内气体温度低于室温,瓶内气体慢 慢从外界吸热,直至达到室温为止,此时瓶内气体 压强也随之增大为 p 2,气体状态变为Ⅲ ( P ,V , T )。
2 2 0
空气比热容比
热学实验
(5)、从状态II至状态III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容 吸热的过程。
由状态I→状态II →状态III的过程如图2(a)、(b)所示。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

实验4-4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气体的比热容比γ(又称绝热指数)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测量γ的方法有多种,绝热膨胀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传统的比热容比实验大多是利用开口U 型水银压力计或水压力计测量气体的压强,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测量结果较为粗略,实验误差大。

本实验采用的是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克服了原有实验的不足,实验时能更明显地观察分析热力学现象,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目的】1.学习用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γ;2.观察和分析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和过程特征,掌握实现等值过程的方法; 3.了解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1.测量比热容比的原理气体受热过程不同,比热容也不同。

气体等容及等压过程的比热容分别称为定容比热容V C 和定压比热容p C 。

定容比热容是将kg 1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C 1︒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kg 1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C 1︒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V p C C >。

气体的比热容比γ定义为定压比热容p C 和定容比热容V C 之比,即Vp C C =γ (4-4-1)测量γ的实验装置如图4-4-1所示。

我们以贮气瓶内空气作为研究的热力学系统,进行如下实验过程。

(1) 首先打开放气活塞2,贮气瓶与大气相通,再关闭放气活塞2,瓶内充满与周围空气同温同压的气体。

(2) 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充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关闭进气活塞1。

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等待内部气体温度稳定,即达到与周围温度(室温)平衡,此时的气体处于状态Ⅰ),,(011T V p 。

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数字电压表(3)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当瓶内气体压强降到0p 时,立即关闭放气活塞2,将有体积为V ∆的气体喷泻出贮气瓶。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2
1 5
4 3
压强 调零
温度
1. 进气活塞 C1
2. 放气活塞 C2
4. 气体压力传感器 5. 704 胶粘剂
3. AD590 传感器
图 2-8-4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装置图
3
AD590 测温原理:
6V
AD590

5KΩ


图 2-8-5 AD590 温度传感器测温原理图
AD590 接 6V 直流电源后组成一个稳流源,见图 2-8-5,它的测温灵敏度为 1µA/℃,若串接 5KΩ 电阻后,可产生 5mV/℃的信号电压,接 0~2V 量程四位半数字电压表,灵敏度即可达到 0.02℃。 【实验内容】 1.按图 2-8-5 接好仪器的电路,AD590 的正负极请勿接错,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测定大气压强 P0, 用水银温度计测环境室温 T0 。开启电源,打开活塞 C1 和 C2,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 20 分钟,然后再用 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表示值调到零。 2.关闭活塞 C2,活塞 C1 仍然打开。先用打气球把空气缓缓压入贮气瓶内,当瓶内气体压强变化约 100mV~120mV 左右时,停止打气,然后关闭进气活塞 C1。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瓶内气体压强均匀稳定
什么?) 4.重复测量 7 次,计算实际压强值 P1 和 P2,代入公式(2-8-8)进行计算,求得空气比热容比值 γ 及 其平均值。 5.将测出的 γ 值与理论值 γ = 1.403 比较,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E。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P0 =
Pa ; T =
K ; P1,2 = P0 + P1',2 / 2000 (105 Pa)
时的压强显示值 P1′ (mV)和温度显示值 T1′ (mV)。

空气定压比热容

空气定压比热容

空气定压比热容
1、空气的比热容没有确定值,即便是在温度确定时,通常使用
定压比热容或定容比热容来反映空气比热容的大小,这两者都与温度有关(温差不太大时可认为基本相等)。

2、空气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p=1.005kJ/(kg×K)。

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
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

3、在普通物理实验中,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常用方法有绝热
膨胀法、振动法、EDA方法等。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空气比热容比实验采用的大多是FD-NCD型测定仪,这种装置是人工打气、放气和
关闭气阀来实现空气的绝热膨胀等过程,从而测得空气比热容比γ。

4、振动法原理是通过实现热力学中的准静态过程(等温、等
容及绝热),小钢球以小孔为中心上下作简谐振动,测定振动周期
来计算结果。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5—2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 和定容比热容C v 之间满足关系:p v C C R -=,其中R 为气体普适常数;二者之比p v C C γ=称为气体的比热容比,也称气体的绝热指数,它在热力学理论及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热机的效率及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特性都与空气的比热容比γ有关。

【实验目的】⒈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⒉ 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⒊ 学习空气压力传感器及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把原处于环境压强P 0及室温T 0下的空气状态称为状态O (P 0 ,T 0)。

关闭放气阀、打开充气阀,用充气球将原处于环境压强P 0、室温T 0状态下的空气经充气阀压入贮气瓶中。

打气速度很快时,此过程可近似为一个绝热压缩过程,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关闭进气阀,气体压强稳定后,达到状态Ⅰ(P 1 ,T 1 )。

随后,瓶内气体通过容器壁和外界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步下降至室温T 0,达到状态Ⅱ(P 2 ,T 0 ),这是一个等容放热过程。

迅速打开放气阀,使瓶内空气与外界大气相通,当压强降至P 0时立即关闭放气阀。

此过程进行非常快时,可近似为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空气压强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压强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Ⅲ(P 0 ,T 2 )。

随后,瓶内空气通过容器壁和外界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步回升至室温T 0,达到状态IV(P 3 ,T 0 ),这是一个等容吸热过程。

O (P 0 ,T 0 ) ① 绝热压缩→ Ⅰ(P 1 ,T 1 )② 等容放热→ Ⅱ(P 2 ,T 0 )③ 绝热膨胀→ Ⅲ(P 0 ,T 2 )④ 等容吸热→ IV(P 3 ,T 0 )其中过程①、② 对测量γ没有直接影响,这两个过程的目的是获取温度等于环境温度T 0的压缩空气,同时可以观察气体在绝热压缩过程及等容放热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对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的是③、④两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