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课标卷1语文诗歌鉴赏讲评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含详解及作文点评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含详解及作文点评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全国卷1古诗鉴赏命题分析

全国卷1古诗鉴赏命题分析

高考全国卷Ⅰ之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策略一、2015年考试说明要求和题型示例㈠、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㈡、题型示例:2011——2015年全国卷1诗歌鉴赏题汇总二、细目表年份题目作者朝代体裁第8题第9题试题考点试题考点2015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唐诗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表达方式——描写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情感2014阮郎归无名氏宋词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表达技巧——结构作用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情感、手法2013 鹊桥仙陆游宋词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句意、情感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典故、用意2012思远人晏几道宋词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情感、诗句作用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句意理解2011春日秦国怀古周朴唐诗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情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情景关系1、从选文来看,多出自唐宋诗词,2年唐诗,3年宋词;从作者和其创作的诗词来看,多为名家的非名篇或非名家的代表作。

2、从考点来看,主要涉及:①情感类,5年多有试题;②表达技巧类,2014年考结构作用和手法,2013年考典故用意;③情景类,2011年情景关系;④语言类,2012年考句意及理解,2013年考句意。

3、从题材来看,主要涉及:①借古咏怀(2011),②思远怀人(2012),③抒怀言志(2013),④写景抒情(2014),⑤边塞留别(2015)。

2015全国课标卷1语文古诗文讲评ppt课件

2015全国课标卷1语文古诗文讲评ppt课件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北,方且朝太廷子傅也,当死 从。”追是赠夕,宿可(门以司下建空;立、明府司日署 马,并 、金自 司人选 徒召僚 )之属 ,去, 是。班 荣明位 誉年与 虚二礼 衔月仪。,比死拟于三朔司廷。绍兴
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3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 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 儿子。
5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
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
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 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原.孙文傅“舍金身人取义来,索死太后谥上为、忠帝定,后太、子诸被迫王至、金妃营,主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 傅者留劝太阻子,他不表遣示”身为表太明子金傅,人应并誓未死跟索从求太太子;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 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他骗金人的话 也与原文不符。
遂二登十城天。二年正月,钦送宗回诣皇金帝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称,帝帝兼 中原旬地不返区,傅屡贻为书动请用之。法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
相貌,样子
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
留太子不遣欺。骗密谋匿之民间,挟别求持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 持首送之,给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停太止子索出,要都人争以斗死杀之坚,持误下伤去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与已太,子刚以死继宾之。语”前越置五日,无肯 承其事者,敌傅曰军:统“帅吾为太子或傅许,当同生死成。功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 俱行,求见二酋面为责什之么,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

2015全国课标卷1语文诗歌鉴赏讲评

2015全国课标卷1语文诗歌鉴赏讲评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感情( 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 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关键词
句的意思,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勤王”“梦 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中归”等词语及诗人即将奔赴边地的处境,使得诗 作用( 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 人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忠君报国的豪情,又有思 念故乡的愁情。正因为结尾点明“勤王”之志,也 伤,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把报国之志和思乡之 使得前面的景物描写不致落入阴沉的氛围,也升华 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升华了诗歌主题。) 了诗歌主旨。
河北统一评分标准
8、与《白雪歌பைடு நூலகம்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 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回答出“并非亲眼所见”或者“出于想像”任何一个 方面的,就给满分。
(2)从“标题”或者“开头‘闻说’”任意一个角度回答 问题的,就给满分。“从标题可以看出”还可以表述为 “从题目可以看出”、“从‘将赴’可以看出”、“从 ‘将’可以看出”等;“开头‘闻说’”还可以表述为 “庭别人说”、“听说的”、“从开头可以看出”等。 特别提示:题目中所提及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面 看是与本诗横向比较,实则为陷阱,学生答题时不必理会。 “写景的角度”是一个外延极宽泛的概念。时、空、感觉、 动静、表达、虚实等都包含在内。加上个比较对象,可能 想明确一下答题范围,但误导了学生,成了干扰。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诗意: 听说轮台这个地方,连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飞的 景象。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节也应 该很少。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过青翠的 山经过武威。辛勤为朝廷做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 只能私下在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2015年新课标I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0

2015年新课标I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0
闻说轮台路⑵,连年见雪飞⑶。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来自。⑶连年:接连多年。“闻说”者,并非作者亲眼所见,则说明此行第一次去,接着写所闻自然景色,春风不到,连年雪飞,突出了环境的的寒冷与荒凉,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春风曾不到⑷,汉使亦应稀⑸。
白草通疏勒⑹,青山过武威⑺。
⑷曾(zēng):竟,竟然。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写景,诗人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苦寒荒凉萧瑟荒僻的恶劣环境。突出戍边将士的艰苦。也以此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张本。
勤王敢道远⑻,私向梦中归。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勤王:谓尽力于王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答出手法“想象”给三分,简析给二分。采分点:想象、闻说、诗题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本诗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所闻,通过作者表现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羁旅思乡之愁,不至于那么伤感。升华了诗歌的情感格调。
2015年新课标I高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此诗内容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点明了所叙事件的地点,应该写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作者
岑参(715~770),唐边塞诗诗人,其诗题材广泛。与高适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
尾联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诗的点睛之笔,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含详细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含详细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统一评分标准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 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回答出“并非亲眼所见”或者“出于想像”任何一个 方面的,就给满分。
(2)从“标题”或者“开头‘闻说’”任意一个角度回答 问题的,就给满分。“从标题可以看出”还可以表述为 “从题目可以看出”、“从‘将赴’可以看出”、“从 ‘将’可以看出”等;“开头‘闻说’”还可以表述为 “庭别人说”、“听说的”、“从开头可以看出”等。 特别提示:题目中所提及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面 看是与本诗横向比较,实则为陷阱,学生答题时不必理会。 “写景的角度”是一个外延极宽泛的概念。时、空、感觉、 动静、表达、虚实等都包含在内。加上个比较对象,可能 想明确一下答题范围,但误导了学生,成了干扰。
• 评分细则: • 角度方面3分,分析2分。此题只有0分、2 分、3分、5分这几个得分值。 • 角度方面答出“虚写、出于想象、不是亲 眼所见、并无亲身体验、没有到过轮台、 只是所闻所想、不是亲眼目睹的、听说的、 出于推测、联想”都可得3分。(√)
• “假想、臆想、幻想、以他人角度、借他 人之口、只写出虚实结合却没有指出具体 的虚写在哪”不得分(×)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
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岑参 分析:景物描写的角度应从正面侧面、 而是出于想象。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远景近景、虚写实写、动景静景等方面 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考虑。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注意根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据题目和诗中的关键词,明确诗人写诗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时所处的地方。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 3分;进行简要分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析的,给 2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
• 评分细则: • 思想感情3分、作用3分此题只有0分、3分、 6分这几个得分值。 • 思乡之情或爱国热忱都可得分,也可答 为“眷恋/思念/想念亲人/友人/家乡、留恋 此地、不舍、不愿离去、渴望回到家乡、 对归来的渴望;爱国、忠君、报国、建功立 业的情怀、对国事关心、对朝政关心、忧 国忧民、渴望为国效力、保卫边疆、投身 于国家边区事业、不愿前往北庭的无奈。” (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诗意: 听说轮台这个地方,连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飞的 景象。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节也应 该很少。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过青翠的 山经过武威。辛勤为朝廷做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 只能私下在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感情( 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 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关键词
句的意思,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勤王”“梦 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中归”等词语及诗人即将奔赴边地的处境,使得诗 作用( 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 人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忠君报国的豪情,又有思 念故乡的愁情。正因为结尾点明“勤王”之志,也 伤,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把报国之志和思乡之 使得前面的景物描写不致落入阴沉的氛围,也升华 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升华了诗歌主题。) 了诗歌主旨。
• 答“突出、点明、点染、点睛、渲染主题、 奠定基调、总结全文、烘托了……的感情、 使……达到高潮、感情升温、促进等不能表 示更高一层意思的,以及使结构更完整” 不得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
• 读懂词句(语言基础) • 完备知识(全面充分) • 由浅入深(深入挖掘)
• 答“壮志难酬、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 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渴望回到朝廷/国 都/皇帝身边、渴望被重用、渴望与友人相 见、离别伤感、渴望做官、对勤王的不舍、 对轮台的不舍、对塞外景物的依依不舍、 只点出怀有雄心壮志”不得分(×)
• 作用方面,答“使思乡之情不致流于感伤 或升华了主题”均可得分。还可以答“升 华、深化、加深、使……更深刻、更进一层、 加强、强化、增加、提炼、更加突出等表 感情或格调更高一层意思”的均可得分。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