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解析
中考物理试卷双向细目表

中考物理试卷双向细目表
内 容标 准
第一次测试
一
二
三
四
模块分值
物
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及改进的意见。
33
(3)实验探究平面镜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4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35
(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电
和
磁
36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51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52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3
(5)了解热量的概念。
54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电
磁
能
55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56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1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12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13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初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14.1热机
1课时
1.热机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
√
√
√
2.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
√
√
√
√
√
√
2.能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
√
√
3.验电器的构造在,作用及工作原理,电荷量的单位。
√
√
√
√
4.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
√
√
5.导体和绝缘体,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
√
√
√
15.2电流和电路
2课时
1.电流的形成条件,电流方向的规定
√
√
√
√
√
18.2
电功率
1课时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
√
√
√
2.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额定电压、功率与实际电压、功率的区别。
√
√
√
√
√
3. 千瓦时的来历及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
√
√
4.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
√
√
√
√
√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
√
√
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2024最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电能 1.电功的概念
√
电 功 和 电 功 率
和电 功
电功 率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 换算 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 决有关问题 4.读电能表的示数 1.电功率的概念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
√
√ √
√
√
感线 2.磁感线
√
3.地磁场
√
电流 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的磁 2.用右手螺旋定则确
√
电 场 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或
√
解决有关问题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
√
2
率
机械 1.动能、重力势能、 √ 能 弹性势能
2.动能、势能的相互 √ 转化
声 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 现 的产 动产生的
象 生和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
播速度
乐音 1.乐音的三要素
√
、噪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声
光 光的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 现 直线 直线传播 象 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 √
√
3.根据日常经验或物 √ 长度 品尺度估测常见物体
测量 的长度
4.测量误差,误差和 √
错误的区别
5.测量结果由数值和 √
单位组成
内 知识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容点
A B C D 12345678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
运 动
机械 运动
性 2.参照物
√
和 力
匀速 直线
3.机械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 念
√
化 其应用
3
3.凝华过程中放热及 √ 其应用
内 分子 1.扩散现象
√
能 理论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 √
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滑
轮
5.定滑轮、动滑轮和 滑轮组的作用
(G 物+G 动)
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 素 2、功的单位 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 解决有关问题 4、功率的概念 5、功率的单位及单位 换算 6、运用功率的公式解 决解决有关问题 7、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 8、机械效率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焦耳 J W=Fs W=Gh
s t
惯性及 牛顿第一定 律
9.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只能说有或具有,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也不能说 惯性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 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 证明这一定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Pa, 2 1 帕=1 牛/米 固体压强 P=
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物理课本 26 厘米,铅笔长度 18 厘米;一元硬币直径 2 厘米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可避免,可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 米/秒=3.6 千米/小时 v=
大气压强
9.托里拆利实验 10.大气压随高度增加 而减小
流体的压 强与流速 浮 力 浮 力
1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新课标下的《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细目表》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注:1、读数时不要求估读。
2、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
3、探究实验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20个,内容和要求都有所提高。
具体增加和变更的是:(1)将原来的“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改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改为“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
(2)删去“探究碘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3)增加“探究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探究通电螺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线管的磁场”、“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探究欧姆定律”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培训资料

3•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V
「4•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进行简单计
V
算
变速 运动
1.平均速度的意义
V
2.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V
惯性
1.惯性现象及简单解释
V
2•惯性定律
V
压 强
压力 与压 强
1.压力的概念
V
2•压强的概念
V
3•压强的单位
V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V
5.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天问题
V
液体 内部 压强
V
「5•识别串、并联电路
V
「6•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V
7•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V
电 流 疋 律
电流
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V
2.电荷[量]及单位
V
.电流的形成
V
4.电流的方向
V
5.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V
6.用电流表测电流
V
电压
:1.电压的作用
V
2•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V
3.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V
V
3•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尺度估测常 见物体的长度
V
I4•测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V
5•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V
内 容
知识 占八、、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运 动 和 力
机械 运动
j.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V
2•参照物
V
3.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
√
2.磁感线
√
3.地磁场
√
电流的磁场
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2.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或电流方向
√
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
√
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
2.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2.重力的方向
√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摩擦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
3.滚动摩擦
√
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
2.二力平衡的条件
√
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
3.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尺度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
4.测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新课标下的双向细目表

新课标下的《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细目表》
注意:
连续四年(必考)
三年(几率较大)
隔年(10年已经考查过的内容11年不考)
近两年(暂时不考)
四年一次都没有考过的(考10分)
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1.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2.不单独考查电能表测量。
3.汽车挡风玻璃防水雾装置原理,汽车简单机械。
4.各版本(人教、沪粤、科教)叙述不一致的内容不考,如安全电压。
5.判断多次测量的目的:减小误差或总结规律。
6.电磁波只需知道概念,不考公式计算。
7.刻度尺不考估计值。
8.平面镜成像作图注意平面镜示意图画法。
9.量筒、烧杯示意图画法。
10.g若无说明取9.8N/Kg。
11.起重机、厨具所包含物理知识原理。
12.风力发电风速与功率关系,电学综合。
13.防核辐射、能源分类。
14.多项选择题有3个正确选项。
15.物理学史。
16.黑箱作图。
17.亚运会、十二五规划、新能源、环境、新兴材料。
18.以考试答题必备工具设计、进行实验探究。
19.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的条件
2.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
3.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热现象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
√
3.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热现象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现象
√
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质量和密度
质量
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
4.托盘天平的调节
√
5.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
6.用量筒测体积
√
密度
1.密度的概念
√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摩擦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
3.滚动摩擦
√
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
2.二力平衡的条件
√
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
3.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尺度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
4.测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热机
1.热机的能量转化
√
2.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3.热机的效率
√
能量守恒定律
1.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
2.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
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
3.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
√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
2.光的反射规律
√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
√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5.平面镜成像特点
√
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
2.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
惯性
1.惯性现象及简单解释
√
2.惯性定律
√
压强
压力与压强
1.压力的概念
√
2.压强的概念
√
3.压强的单位
√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
5.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液体内部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
2.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3.连通器的应用
√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
4.用电压表测电压
√
电阻
1.电阻的概念
√
2.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4.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
5.读电阻箱的示数
√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
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
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
电阻的串并联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
2功的原理
√
3.机械效率
√
4.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机械能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乐音、噪声
1.乐音的三要素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2.重力的方向
√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2.升华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3.凝华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内能和热量
分子理论
1.扩散现象
√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热量
比热容
1.物体的内能
√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
3.热量及其单位
√
比热容
1.燃料的热值
√
2.比热容的概念
√
3.比热容的单位
√
4.查比热容表√Βιβλιοθήκη 5.应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
√
6.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
2.托里拆利实验
√
3.大气压现象
√
4.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
5.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
浮力
浮力
1.浮力
√
2.浮力产生的原因
√
3.阿基米德原理
√
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
2.运用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
简单机械
杠杆
1.杠杆
√
2.力臂的概念
√
3.画力臂
√
4.杠杆平衡条件
√
5.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
滑轮
1.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与作用
√
2.滑轮组的作用、绕线与组装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功和能
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2.力的单位
√
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功率
1.功率的概念
√
2.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5.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参照物
√
3.机械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
3.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4.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变速运动
1.平均速度的意义
√
3.晶体的熔点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5.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6.查熔点表
√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4.沸腾现象
√
5.沸点
√
6.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7.沸腾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8.液化现象
√
9.液化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化
1.升华和凝华现象
√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
电功和电功率
电能和电功
1.电功的概念
√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4.读电能表的示数
√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
4.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
4.常见电路元件符号
√
5.识别串、并联电路
√
6.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
7.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
电流定律
电流
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2.电荷[量]及单位
√
3.电流的形成
√
4.电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