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子种苗 紫苏种子

中药材种子种苗 紫苏种子
中药材种子种苗 紫苏种子

中药材种子种苗紫苏种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紫苏子、紫苏叶和紫苏梗基原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种子质量分级指标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紫苏种子的质量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30.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2930.2-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2930.3-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其他植物种子数测定

GB/T 2930.4-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2930.8-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紫苏种子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成熟种子。

3.2 种子用价

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所占的百分率,也叫种子利用率。

计算公式为:种子用价(%)= 净度×发芽率

4 质量要求

4.1 外观形态

紫苏的果实为小坚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直径1mm ~1.3mm,有网纹。

图1 紫苏种子形态

4.2 质量分级

紫苏种子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等级见表1。

表1 紫苏种子质量分级

分级净度/%

≥发芽率/%

种子用价/%

其他植物种子数/(粒/kg)

水分/%

一95.0 75.0 71.3 100

12.0

二90.0 65.0 58.5 200

三80.0 55.0 44.0 500

5 检验方法

5.1 扦样

参照GB/T 2930.1规定的方法进行扦样。紫苏种子送检样品不少于300 g,净度分析试验样品不少于50g,计数其他植物种子的试验样品不少于50 g,最大种子批1000 kg。

5.2 种子净度

参照GB/T 2930.2规定执行。

5.3 其他植物种子数测定

参照GB/T 2930.3规定执行。

5.4 种子发芽率

按GB/T 2930.4规定执行。紫苏种子发芽床采用纸床(TP),发芽温度25℃,初次计数5d,末次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招商推介书 项目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地址: 电子邮箱: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项目简介 (1) 2. 项目背景 (2) 2.1行业现状 (2) 2.2产业政策 (3) 2.3必要性和重要性 (4) 3. 项目优势 (6) 4. 市场前景 (9) 5. 建设内容 (10) 6. 财务分析 (12) 6.1 经济效益分析 (12) 6.2 财务评价 (16) 6.2.1 盈利能力评价 (16) 6.2.2 清偿能力评价 (16) 6.2.3 风险评价 (17) 7. 投资环境 (17) 7.1 区位 (17) 7.2 交通 (18) 7.3 气候 (18) 7.4 生产要素 (19) 7.5 息烽县概况 (19) 7.6 政务环境 (20) 8. 风险评估 (22) 9. 总论 (23) 10. 附表 (23)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1.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息烽县中草材种植基地项目 行业类别:新医药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选址:息烽县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 项目占地:3万亩 投资总额:21603.83万元 合作方式:独资 息烽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 本项目将依托息烽县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在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等地建设3万亩中草药基地,为息烽县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原材料资源。

拟对中草药行业种植企业及相关实力企业进行重点招商。 2. 项目背景 2.1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年产值平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5.5%,在所有行业中增长迅速。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贵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面积及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达到458.84万亩,跃居全国第三位。产量和产值同步提升,产量达165.05万吨,实现产值161.67亿元。贵州中药材基地建设不仅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且也提升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从解决温饱问题逐渐转向生活质量的经营。绿色无公害药材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重视,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的辨证思想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因此,中医药产业将会成为未

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小小的一颗种子,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它便能长成一棵完整的甚至高大的植株。关键词:种子萌芽光照 正文: 小小的一颗种子,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它便能长成一棵完整的甚至高大的植株。在这一过程中,它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所需的物质,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生长,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始于最初的阶段——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是它开始新生命的一次爆发,也正是这种勃发的激情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绽放的绿叶和花朵。 我们已经从有关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它自身具有完整的结构,还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那么,它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光照对于种子萌发有何影响呢? 1提出问题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也许需要光照,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它才能发芽得更好。 3制定计划 3.1实验前准备 实验材料:40颗完整、饱满、大小相当的绿豆种子。 实验装置:取一个大小适合的盘子,将其分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用黑色卡纸将塑料盘子一部分遮盖住;在卡纸上开几个大小合适的小孔,保证空气流畅。 3.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B组(无光照),对照组A组(有光照):两组均放入20颗绿豆,并加入适量的搁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把盘子放在有阳光照射、空气流畅的地方。 4实施计划 为期8天时间,对两组绿豆萌发状况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⑴实验装置所选择的盘子表面不宜过于光滑,以免产生较多是镜面反射对实验组B组有影响; ⑵注意天气的多变,随时为更换装置的位置做准备,避免昆虫等动物对种子的破坏; ⑶每天要在固定时间观察,实验装置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日期天气状况阴雨实验组(B 组)对照组(A 组)2014.4.12 放入完好的绿豆20 颗,放入完好绿豆20 颗,有无光照绿豆吸水变得饱满光照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2014.4.13 先阴后阳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轴全部绿豆破皮、露胚根基本如上基本如上 2014.4.14 阳光

如何选择中药材种子

如何选择中药材种子

根据信息选品种 只有掌握好市场行情,选择好种植品种,才能获得中药材种植效益。要获取准确信息,首先要注意鉴别广告的真假,不要被虚假广告所蒙骗。其次大多数药农喜欢种植一时在市场上价格较高的品种,往往以上年的高价品种作为来年选种的参考和决策的依据。怎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呢?应从以下几方面收集信息:①有关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②药材市场;③药材产地;④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统计部门;⑤边贸进出口部门;⑥科研部门;⑦知情人士和业内专家;⑧中药材专业网站。 密切关注中药材价格的变化,并把收集的权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核准事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会发现种植中药材效益好的品种和时机,从而有的放矢,获得好效益。 搞清药用植物繁殖方式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种子繁殖;一类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如、番、丹参、玄参、、半夏、天南星、金银花、太子参、芍药、贝母、等药材,在生产中多采用无性繁殖。在进行此类药材生产时,种苗的真假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主要应注意种苗的大小是否有烂苗,是否带有国家规定检疫的有害生物问题。掌握各类药材的繁殖方式很重要,如有人以包回收为诱饵出售番“种子”,事实上番是用球茎繁殖,所售种子是何物不得

而知。 因地制宜选品种 目前药材种子很多,分别属于不同科属不同种,同一种又有不同品种,不同品种的药材适应环境也不同。如何从众多品种中选择合适品种种植呢?首先要考虑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和排水的条件,以及其他生长习性的特殊要求等。要选择适合于本地种植的品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要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套种,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果。如天南星、半夏喜阴湿环境,其畦边可间作玉米、辣椒、芝麻等;杜仲、银杏的行间可种植等;丹参出苗期较长,可在畦边套作早玉米等高杆作物。山坡、丘陵可用杜仲、山茱萸、吴茱萸等造林,既绿化了荒山,又使药农致富。 了解种子储藏方法 有的药材种子,虽然是新种子,但如果种子储藏使用技术不正确,仍会出现种子发芽率低或不发芽现象。如穿心莲种子种皮有一层蜡质,不透水,需摩擦后温水浸种处理;、种子存在硬实现象,经摩擦、浸 种可提高发芽率;对一些休眠期较长的种子更应引起注意,如牡丹、、西洋参、红豆杉等可采用低温沙藏层积处理。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栽培技术亩株数 紫苏是一种中药,近年来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高级保健蔬菜,其嫩茎叶是凉拌、炒食的上等菜肴,播种至采收为100天左右,适宜闽南地区栽培,是一个出口创汇优良品种。一、选好育苗田 在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地育苗。经翻犁细耙后,整成畦面宽1米,沟宽、深各0.3米,畦面的土壤必须细碎、紧实、平整,无杂草和碎石。在畦面上铺上20厘米厚的稻草或甘蔗叶,然后放火烧掉,可显著减少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二、种子处理与播种 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后取出,放在冰箱的冷藏室约12小时后取出晾干待播。 3年栽培实践证明,过早播种可早开花,一般宜在12月上、中旬播种。晾干后的种子用细沙拌匀,均匀地撒在稻草或甘蔗叶烧的灰上,可以不盖种,也可667平方米(1亩)用蘑菇土或土杂肥300~500公斤盖种。种苗田播种量为667平方米0.4~0.6公斤。播种后用竹竿搭高0.5~0.6米、长1.2~1.3米的拱棚,棚上盖膜保温。棚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一般7天后开始出苗,10~15天基本齐苗。

三、苗期管理 结合拔除苗床杂草,去除较密的弱苗。二叶一心时667平方米施10%的人粪尿400~500公斤,以后每隔10天薄施一次人粪尿,同时保持苗床湿润。后期如遇气温回升,要及时揭膜炼苗,防止徒长,如遇阴雨低温则要及时盖膜保苗。移栽前一周喷一次送嫁药,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苗木病虫。 四、整地与移栽 选择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田的地块,667平方米加入蘑菇土或土杂肥1000公斤,进行深耕晒白,并细耙翻耕,使土壤细碎、疏松、平整,而后整成畦宽0.8米、沟宽0.3米、沟深0.2米的畦面。移栽后最初紫苏苗木生长缓慢,20天后才恢复正常生长。于2月上旬气温回升时,选择晴天移栽。移栽前畦面灌足水后排干,用食指和拇指轻握苗木基部轻轻插入土中,并使苗木直立,入土深度为1~2厘米即可。采用双行定植,株距15~20厘米、行距30~40厘米,基本苗数为667平方米7000~8000株。 五、栽培管理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陕西凤鸣百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本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参股组成。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岐山县,该地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是企业投资理想之地。 项目所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基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1.5发展模式 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 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 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 1.7建设条件 1、场地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县、眉县接壤,西同凤翔县、陈仓区毗邻。东起七里河,西到凤鸣沟,南自瓦房沟,北至孟家山,介于东经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南北长53.5千米,东西平均宽30.5千米,总面积856.45平方千米。县城东距省会西安市136千米、扶风县城26千米,东南距眉县县城36千米,西距xx市70千米、凤翔县城25千米,西南距陈仓区47千米,北距麟游县城56千米。 地质构成 秦岭中高山区 位于五丈原以南,组成物质为前震旦纪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 低山丘陵区 位于周公庙、崛山沟以北,其组成物质以分水岭为界,北为石灰岩及

各种蔬菜播种时间

精心整理华南地区各种蔬菜播种时间 1、萝卜:全年均可种,但以秋冬为主,种子发芽适温20-25度,叶片生长适温15-20度,肉质生长适温13-18度.(冬萝卜:8-9月播,10-12月收获;春萝卜:晚秋和初冬播种,翌年2-3月收获;夏秋萝卜:春夏播种,夏秋收获) 2、胡萝卜:种子发芽适温20-25度,在秋季栽培时,可比白萝卜早播10多天。 3、花椰菜:9-11月播种 4 种。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茄子:四季栽培。春茄9-10播种,12月定植,翌年4-6月采收;夏茄2-3播种,4-5月定植,6-8月采收;秋茄3-4播种,4-5月定植,7-11月采收;冬茄8月上旬播种,12月定植,11-12月采收。 16、辣椒:12月至翌年1月育苗,2-3月定植;8月上旬育苗,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17、黄瓜:一年四季均可,但最适合春季,12-翌年1月直播,2月定植 18、冬瓜:2月底或3月露地直播;秋冬瓜在小暑前播种

19、南瓜:与黄瓜相似 20、丝瓜、苦瓜:2-3月春植;夏植于4-521、生食甜瓜:包括西瓜、网纹瓜、哈密瓜等,生长适温25-32度,2月下旬播种。 22、葫芦:生长适温20-25度,2月播种 23、豌豆、荷兰豆:9月中旬-12月,11月至翌年3月收获,若以采收嫩梢为目的,在8月中下旬播种 24 25 26 27 283月份。 29 30 31 32 32 33 河南地区 黄瓜、长豆角、短豆角三种的种植时间基本一致,大概在4月中旬左右,“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比种白菜早十来天。 总之,瓜类蔬菜、豆类蔬菜、芹菜、茄子、辣椒、土豆、番茄、大葱、韭菜等等都是春天种植;白菜、萝卜、秋豆角、秋芹菜、晚茴香等等都是夏天种植;小葱、菠菜、大蒜等冬天不怕冻而且第二年春天吃的菜一般秋天种植。 秋天播种的蔬菜 2 3 4 播8-1120%的 经常洒 667平方米 5 3cm为宜。北方播种宜早不宜晚。秋季来临之前(8月底至9月初)及早播种,使其长大成苗并有较多分枝,以便完成低温春化作用,从而保障多出花、开好花。 6、雏菊; 7、紫罗兰;

中药材种子种苗 紫苏种子

中药材种子种苗紫苏种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紫苏子、紫苏叶和紫苏梗基原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种子质量分级指标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紫苏种子的质量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30.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2930.2-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2930.3-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其他植物种子数测定 GB/T 2930.4-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2930.8-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紫苏种子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成熟种子。 3.2 种子用价 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所占的百分率,也叫种子利用率。 计算公式为:种子用价(%)= 净度×发芽率 4 质量要求 4.1 外观形态

紫苏的果实为小坚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直径1mm ~1.3mm,有网纹。 图1 紫苏种子形态 4.2 质量分级 紫苏种子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等级见表1。 表1 紫苏种子质量分级 分级净度/% ≥发芽率/% ≥ 种子用价/% ≥ 其他植物种子数/(粒/kg) ≤ 水分/% ≤ 一95.0 75.0 71.3 100 12.0 二90.0 65.0 58.5 200 三80.0 55.0 44.0 500 5 检验方法 5.1 扦样 参照GB/T 2930.1规定的方法进行扦样。紫苏种子送检样品不少于300 g,净度分析试验样品不少于50g,计数其他植物种子的试验样品不少于50 g,最大种子批1000 kg。 5.2 种子净度 参照GB/T 2930.2规定执行。 5.3 其他植物种子数测定 参照GB/T 2930.3规定执行。 5.4 种子发芽率 按GB/T 2930.4规定执行。紫苏种子发芽床采用纸床(TP),发芽温度25℃,初次计数5d,末次

中药价格明细

红参400-800 桔梗28-35 九节菖蒲140-160 石菖蒲40-45 白参400-700 郁金20-25 茜草30-35 胡麻仁15-20 西洋参850-1200 半夏13-16 旱半夏130-150 威灵仙30-35 莱菔子13-15 党参25-35 柴胡50-90 甘遂100-120 白芥子12-20 北沙参23-30 苍术40-55 重楼100-800 诃子10-20 南沙参50-60 香附子14-17 芦根8-13 急性子35-40 玄参13-16 龙胆草45-50 白茅根15-20 川楝子7-8 太子参70-90 远志40-90 山豆根12-14 蔓荆子11-13 丹参16-20 玉竹20-110 麻黄20-25 芦巴子10-15 三七参180-400 黄精50-60 猫爪草80-150 韭子35-40 防风15-45 甘草15-27 紫草30-35 覆盆子90-175 当归45-60 汉防己70-80 木防己9-12 地榆10-12 金樱子15-25 川羌40-220 赤芍20-57 千年健17-20 蛇床子35-45 独活15-22 天花粉10-60 贯众9-12 地肤子15-18 生地16-20 巴戟天60-100 仙茅45-50 八月札18-30 熟地15-20 知母12-16 红大戟450-600 红莲子20-25 黄芪15-35 葛根16-20 光慈姑100-300 白莲子40-45 黄连85-100 板蓝根18-20 虎杖10-11 莲子心110-140 黄芩16-35 秦艽26-150 夏天无90-110 丝瓜络30-35 天冬40-45 升麻30-35 锁阳26-30 冬瓜子18-30 麦冬46-55 制何首乌26-30 枸杞45-70 大茴香25-30 浙贝90-165 川贝200-350 胖大海70-100 五味子27-50 三棱30-35 莪术16-18 藁本32-40 砂仁75-180 小茴香15-17 南星30-60 栀子18-30 白胡椒105-120 白术20-35 川乌45-90 二丑7-9 枣仁40-190 白芷15-17 苦参16-20 沙苑子35-40 柏子仁80-100 白前20-25 白薇40-50 乌药10-20 杏仁26-30 山奈25-30 罗汉果 1.1-2 白头翁12-35 射干20-85 桃仁65-80 车前子28-35 郁李仁70-80 白芨150-700 百合15-25 葶苈子8-10 火麻仁12-15 山药14-30 百部28-35 菟丝子60-70 吴茱萸35-50 泽泻14-17 良姜16-22 草决明11-12 山茱萸25-30 天麻90-150 姜黄16-30 女贞子5-6 益智仁80-100 大黄7-16 萆薢20-22 王不留行8-12 草果55-70 黑附子35-80 草寇18-25 土茯苓11-23 苍耳子7-9 川断17-20 鸦胆子50-80 白蔻44-50 桔梗28-35 狗脊10-12 柏子仁80-100 肉蔻105-150 郁金20-30 骨碎补25-28 野菊花18-25 佛手35-40 木蝴蝶40-50 荆芥9-10 荆芥穗15-20 丁香90-100 通草100-200 香橼7-25 瞿麦11-13 蒲黄30-50 皂刺50-200 山楂7-15 泽兰10-12 月季花100-110 玫瑰花50-60 钩藤26-90 佩兰8-10 忍冬藤7-8

中药材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2018修订版)

中药材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中草药种植项目 1.1.2 项目性质:新建、扩建 1.1.3 项目实施地点:XXX 1.1.4 项目承担单位:XXX 1.1.5 项目建设期限:XXX 1.1.6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布局 本项目的建设依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的要求,以公司基地为产业发展示范基础,按照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干群积极性高。 (2)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种源基地建设 ①建设药材种质资源圃。建立中草药、重楼和白芨种质资源圃150亩。 ②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2)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公司按照中草药GAP标准,建立1000亩的三种植中草药示范基地;扩建1000平方米中草药粗加工厂。 3)中草药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建设 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按照GAP要求,与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县4个项目乡镇建设4000亩的规范化种植推广

基地。 4)科研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县中草药科技服务中心一处,基地技术服务中心4个。 1.1.7 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86%,流动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1.8 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企业自筹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申请农业银行贷款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4%。申请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1 产品规模和方案 1.1 中草药、重楼等三种中草药规 范种植亩 1000 增收800万 元 1.2 中草药、重楼等三种中草药推 广种植亩 4000 增收2400万 元 1.3 安置劳动就业人600 1.4 人均年增收元1000 2 总投资万元2100

模块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项目三果实生长和种子萌发任务二植物的生殖

课 题:植物的生殖生长 课 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殖生长的原理及春化作用。 教学重点:利用春化作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 教学难点:春化作用的原理。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植物果实成熟的变化。 2、打破植物种子休眠的方法。 二、引入新课: 植物营养生长完成后,进入生殖生长期。 三、讲授新课: 模块二 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项目三 果实生长和种子萌发 任务二 植物的生殖生长 一、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一)春化作用的概念 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与季节的温度变化相适应。一些作物在秋季播种,冬前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然后度过寒冷的冬季,在第二年春季重新旺盛生长,并于春末夏初开花结实。如将秋播作物春播,则不能开花或延迟开花。这种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除了冬小麦、冬黑麦、冬大麦等冬性禾谷类作物以外,某些二年生植物,如白菜、萝卜、胡萝卜、芹菜、甜菜、甘蓝和天仙子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的开花也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二)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 植物开花对低温的要求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绝对的,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属于这类,它们在头一年秋季长成莲座状的营养植株,并以这种状态过冬,经过低温的诱导,于第二年夏季抽薹开花。如果不经过一定天数的低温,就一直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绝对不开花;另一类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相对的,如冬小麦等冬性植物,低温处理可促进它们开花,未经低温处理的植株虽然营养生长期延长,但是最终也能开花。它们对春化作用的反应表现出量的需要,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加长,到抽穗需要的天数逐渐减少,而未经低温处理的,达到抽穗的天数最长。 二、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 (一)低温

中药材种植技术

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

选地、整地 1、选地: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2、整地: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0~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耕深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墒翻耕,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二、播种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柴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繁殖系数低。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介绍有性繁殖方法如下: 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 贵州药业有限公司 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 本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参股组成。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县,该地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是企业投资理想之地。 贵州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厂条件和区位优势。项目所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基地,劳动力资源充足。1.5发展模式 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 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 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 1.7建设条件 1、场地 我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 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377.7m,相对高差2116.1m,高低点直距46.12km。境内地形可分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类型有溶蚀、侵蚀和河谷冲刷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县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围广,除东南部的梵净山外,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型。东部梵净山地区,平均海拔大于160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度较陡,为中高山地形,以锓蚀地貌为主;中东部梵净山前缘地带海拔1000-1600m,坡度陡缓不等,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冲刷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带海拔

苏子栽培技术

苏子栽培技术 苏子是我国栽培种植的油料作物之一,含油量高达40%以上,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农产品之一,产品大量出口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现由中国紫苏油交易网的小编将苏子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苏子属月苋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四棱形、直立、有分枝;株高1m左右,根圆锥形,叶对生,广卵形,叶缘有锯齿,总状花序,位于茎枝顶端,花白色,双唇形,雄蕊4枚,子房四裂;小坚果卵圆形,内有籽4粒。苏子喜湿润,后期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适于各种土壤栽培。苏子生育期110d,需活动积温2200℃,公顷产量1500~2625kg。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肥力较高、排水良好、阔叶杂草较少的沙壤土种植,前茬以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宜。由于苏子子粒较小,千粒重仅3.2~4.0g,故种子拱土能力较弱,对整地质量要求较严。整地要人工拿净茬子或机械灭茬,重耙2遍后起垄、镇压,垄距65cm。整地应达到土壤细碎、无残茬、无土块的良好播种状态。

2.2 施肥 苏子耐瘠薄,需肥量较少,一般每公顷施纯氮40.5kg、纯磷54.0kg、纯钾37.5kg即可满足苏子生长发育的需求,有条件的地区最好每公顷施有机肥30t。以总肥量的2/3作基肥,1/3作种肥,生育期一般不用追肥。 2.3 种子处理及播种 a.种子处理:播前要对种子进行风选,去除小粒、秕粒和杂质,然后用种子量的0.2%的50%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 b.播种:当5cm地温稳定通过15℃即开始播种,适期早播种能保证苏子正常成熟,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苏子的正常播期为5月10~15日,采用垄上机械精量点播和人工穴播,每穴下种3~4粒,公顷播量6.0~7.5kg,播深2~3cm,不宜过深,播后要及时镇压。如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机械播种需进行播前喷灌,人工穴播要坐水播种,确保全苗。 2.4 田间管理 a.查田补栽:出苗后应及时进行苗情检查,如缺苗要利用田间多余的苗进行坐水补栽,也可等雨后移栽,雨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综合评价与结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5) 2.1贫困根源分析 2.2项目背景 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概况 (16) 3.1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概况 3.2项目协作单位基的本概况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26) 4.1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 4.2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况 4.3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29)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5.2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第六章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32) 6.1 项目的基本原来、关键技术及工艺路线 6.2中草药科研种植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项目的组织及经营方式 (37) 7.1项目组织管理 7.2项目经营方式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40) 8.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2项目实施年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 9.1 项目总投资规模 9.2 投资使用方案 9.3 资金筹措方案 9.4贷款偿还计划 第十章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43) 10.1经济效益分析 10.2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46) 11.1项目风险分析 11.2技术风险 11.3 市场风险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48)

12.1总结12.2建议

附表目录 1、附表-1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表 2、附表-2土建及装饰工程投资估算表 3、附表-3设施设备投资明细表 4、附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5、附表-5总成本费用 6、附表-6运营成本费用 7、附表-7劳动定员及工资福利费用估算表 8、附表-8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9、附表-9利润表 10、附表-10产品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11、附表-11现金流量表 12、附表-12投资回收期

中药材种子种苗 三叉苦种子

中药材种子种苗三叉苦种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叉苦种子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评定方法、标签、包装、采集、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三叉苦种子生产、销售、管理和使用时的种子质量分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 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实验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7414-19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3.1 三叉苦种子 为芸香科植物三桠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植株生长经开花结实所形成的植物学种子。3.2 千粒重 指自然干燥状态下(含水率≤14%)1000 粒种子的重量,以克(g)为单位。 3.3 净度 指纯净种子的重量占总重量(包含纯净种子、其它种子和杂质)的百分比。 3.4 含水量 按规定程序把种子样品烘干所失去的重量,用失去重量占供检样品原始重量的百分率(%)表示。

4 质量要求 4.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4.2 质量分级 以发芽率、千粒重、净度、含水量为指标将三叉苦种子分级,分级指标见表2。 表2 三叉苦种子质量分级 4.3 检测方法 种子质量分级各项指标的检验须按本标准第五条“检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5 检验方法 5.1 真实性鉴定 采用形态鉴定法。随机从送检样品中数取100 粒种子,4 次重复,逐粒观察种子形态、颜色等表面特征,并测量种子长、宽、厚。 5.2 扦样 种子批的最大重量和样品最小重量见表 3。 5.3 净度分析

紫苏种植方法

紫苏种植方法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 ar.arguta Benth.Hand-Mazz.〕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赤苏、红苏、香苏。全草名全苏,具散寒解表、理气宽胸之功能。紫苏的果实,叶片和茎干燥后分别称苏子、苏叶和苏梗,均作药用。苏子具润肺、消痰的功能;苏叶和苏梗药效同全苏。主产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省,全国各地广泛栽培,长江以南有野生。 (一)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株高l-1.5米。茎四棱形,直立,被细毛紫色或绿紫色,多分枝。叶对生,有长柄,叶片椭圆形至宽卵形,先端突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被柔毛。轮伞花序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每花有一苞片,卵圆形,先端渐尖;花萼钟形,先端5裂;花冠二唇形,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4,2强;子房4裂,柱头2浅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生长习性 紫苏对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但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旺盛。 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25℃。种子寿命为1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上种植为好。每亩施入2000-3000千克农家肥作基肥,耕翻、耙细整平,作成80-100厘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l)直播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开0.5- 1厘米的浅沟。穴播按穴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地撒入沟(穴)内,覆薄土,稍加镇压,每亩用种子1千克。播后5-7天即可出苗。 (2)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并配加适量过磷酸钙,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厘米。如果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6厘米时间苗,苗高15-20厘米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2次,即可成活。 3.田间管理 (l)间苗、补苗条播者,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30厘米定苗;穴播者,每穴留l-2株。如有缺苗应予补苗。育苗移栽者,栽后7-10天,如有死苗,也应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中药材种植基地几大要点

品种选择 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效益和生存,因而基地栽培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基地的各种环境条件,以种植基地为标准,选择品种类型。要将传统研究方法逐步向成分(组分)定量化、质量可控化,将后者作为选择优良品种的标准。遵循“有成分论而不唯成分论”的原则进行品种选育。并且将品种的选育与培育贯穿于基地建设的始终。 在种植基地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高的效益产出需要优良的中药材品种。基地建设要实行由科研基地到选育、培育基地到示范种植基地再到推广种植基地的逐步扩大种植的过程,并且将优良种植品种的选育贯穿于各种植过程之中。 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建设需要巨大的前期投资,盲目的推广种植由于所选品种不好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资金浪费,从而在降低效益的同时降低公司、科研单位的信誉,使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失去良好的外部环境。药材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种植加工过程中的机械作用、药材本身的生物学性状和遗传学特性等诸多原因会造成很多新的种下变异,这些变异长期得不到选择和筛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就会积累下来。这些新的变异往往使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或其有效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因此,在推广种植之前,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所选药材品种或类型从药

材品质、产量、生长周期、储藏与加工成本、抗逆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基地环境条件,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系统,对各种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和聚类分析,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储运及加工成本低、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或类型,进行选育、培育基地种植。一方面利用种子繁殖,通过对后代性状分离状况的统计来判断种子的纯合度,并经多次试验种植,选择优质纯种;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的方法,迅速对所选优质种苗进行工业化快繁增殖,进行示范基地的种植,以此缩短研发周期,迅速取得效益。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种植成本,选用其中一种进行推广种植。种植方式和方法选择为了达到药材的质量控制要求,中药材的种植必须符合GAP的要求。首先,种植要符合标准操作规程(SOP),其次优良品种的选出及符合SOP操作规程的种植并不等于种植基地效益的最大产出。在种植基地的建设中,要引入现代混合农业、立体农业的理念。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开展野生培育、间作套种、引种栽培等栽培方法的研究,逐步打破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和观念,开辟新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研究,大力发展一地多栽、一地多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不同营养需求层位、优势互补的多种药材套种栽培,避免品种单一化引起的品系退化或药性丧失,使土地产出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在多品种同地栽培时,充分融入中医药配伍理论研究,搞清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植物代谢对土壤微环境及微气候的影响,适时调整种植策略。在种植基地品种栽培过程中,要顾及重要理论中“整体观念”“辩证思想”理念和“阴阳互补”观点,从中医学的

中药材种子种苗 党参种子

中药材种子种苗党参种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参种子的名词术语、质量要求、检验方法、评定方法、标签、包装、采集、贮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3.1 党参种子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干燥成熟种子。 3.2 净度 测定样品中纯净种子重量占送检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数。 3.3 千粒重 指自然干燥状态下(含水率≤5%)1000粒种子重量,以克(g)为单位。 3.4 生活力 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采用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有生活力种子包括全部染色、子叶侧边或远胚根一端≤1/3不染色,其余部分全染色的种子。 3.5 正常幼苗 在适宜条件下能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包括胚根和子叶匀称完整的幼苗、子叶前端或边缘缺损≤1/3的幼苗、初生根局部损伤或胚轴轻度裂痕的幼苗、外源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幼苗发病和轻微腐烂的幼苗。 4 质量要求

4.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4.2 质量分级 以党参种子净度、发芽率、千粒重、含水量等为质量分级指标将党参种子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质量分级见表2。 4.3 检测方法 党参种子质量分级各项指标的检验需按如下方法进行。 5 检验方法 5.1 真实性鉴定 采用形态鉴定法。随机从送检样品中数取约100粒种子,4次重复,逐一观察种子形态、颜色等表面特征,并测量种子长、宽、厚。 5.2 扦样 扦样点数不少于5个点,送检样品的重量不少于50克(g)。 5.3 净度分析 通过过筛、挑选、抖落等方法,将试验样品分成净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和杂质,测定各部分重量,单位以克(g)表示,保留3位小数。计算各组分重量的百分率(%)。 5.4 千粒重测定 采用千粒重法测定,方法与步骤具体如下: (1)将种子充分混合均匀,从中随机取出种子1000粒,重复3次;

紫苏栽培技术

紫苏栽培技术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做汤,茎叶可腌渍。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做汤,茎叶可腌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矿质元素等。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腌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6至9月可陆续采收,保护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或育苗栽种,11月至次年6月收获。 二、种子处理及催芽紫苏种子属深休眠类型,采种后4至5个月才能逐步完全发芽,如果要进行反季节生长,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微升/升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及光照条件下5至10天,后置于15℃至20℃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三、播种育苗江南地区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

法最佳。每公顷用种量3千克。按种植面积的8%至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至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一层见不到种子颗粒的薄土,再均匀撒些稻草,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至10天即发芽出苗。注意及时揭除地膜,及时间苗,一般间苗3次,以达到不拥挤为标准,苗距约3厘米见方。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进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壮,增强定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四、整地定植土壤在定植前10至15天进行深耕晒垄,每公顷施复合肥1500千克,人粪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千克作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垄,净垄面0.9米,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喷洒除草剂都尔,用量1500克/公顷,喷药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到不破坏土表除草剂液膜。两天后进行定植,这样可使整个生长季节没有草害发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至3对其叶时进行。每垄定植6行,株行距均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苏可根据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如 1、芽紫苏将种子播于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湿润过的苗床或一些简易的育苗盘,当紫苏长至具有4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收获芽紫苏。 2、穗紫苏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由于日照短,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地区可用黑膜覆盖,使日照缩短到6至7小时,当长6至7片真叶时抽穗,穗长6至8厘米时可以收获穗紫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