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作物种植规模及区域情况

合集下载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哪个地区?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域,一起来看看。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域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根据发展种植业的条件、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生产布局和商品化程度,以及发展种植业生产的方向、措施,按照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并保持一定行政区界完整性的原则,中国农作物种植业区域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其中一级区分别为: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西北绿州麦、棉、甜菜、葡萄区;青藏高原青稞、小麦、甜菜区。

我国种植业的特点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农作物的生物机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和农产品。

就其本质来说,种植业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它是一切以植物产品为食品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植业是大农业的重要基础,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和渔业提供饲料。

同时,种植业的分布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直接影响。

中国种植业历史悠久,中国农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其中粮食作物生产的发展对畜牧业、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种植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正确确定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合理利用土地、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种植业地位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

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

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本文将介绍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农业发展情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内陆省份之一。

它位于黄河中游,东临安徽省,北接河北省,西北与山西省相连,南界湖北省,西南毗邻陕西省,东南与山东省接壤。

河南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一个理想的农业生产区域。

同时,河南省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

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农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的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

在粮食作物方面,常见的有稻谷、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红薯等。

蔬菜水果方面,河南省种植了多种蔬菜和水果,如番茄、黄瓜、葡萄等。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河南省的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占总种植面积的大部分。

其次是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

种植面积的分布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

河南省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河南省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关于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的简要介绍。

以下是河南省主要作物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的列举:玉米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简介:玉米是河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

大部分玉米种植用于粮食生产和畜牧业。

小麦种植面积:约500万亩简介:小麦是河南省的另一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小麦种植主要用于面粉、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

水稻种植面积:约300万亩简介:水稻是河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适中。

水稻种植主要用于米饭和米面制品的生产。

大豆种植面积:约200万亩简介:大豆是河南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

大豆种植主要用于食用油和豆制品的生产。

___种植面积:约150万亩简介:___是河南省主要的果树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适中。

中国主要农业区

中国主要农业区

中国主要农业区中国是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袤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包括东北农业区、黄淮农业区、长江农业区、云贵高原农业区和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

一、东北农业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

由于这个农业区域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并且降水充沛,所以适合种植早熟作物。

此外,东北农业区还以养殖业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畜牧业,如养殖猪、牛、羊等。

二、黄淮农业区黄淮农业区包括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这个区域土地肥沃,降水适中,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黄淮农业区也以水稻种植和养殖业发达为特点。

三、长江农业区长江农业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和东南部,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这个区域适宜种植稻谷、油菜、桑葚、茶叶等作物。

此外,长江农业区还以禽畜养殖为主要特色。

四、云贵高原农业区云贵高原农业区主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个区域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合种植高山作物,如高山蔬菜、高山水果等。

云贵高原农业区还以茶叶、中草药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特色。

五、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包括中国的四川、重庆、部分湖南等地。

这个区域地势起伏,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甘蔗等作物。

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的养殖业也相当发达,特别是养殖家禽和水产养殖。

六、防治农业区域间生态环境差异带来的问题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差异,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冬季长,种植周期相对较短,所以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事措施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一些农业区域可能存在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总结: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包括东北农业区、黄淮农业区、长江农业区、云贵高原农业区和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

不同的农业区域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和发展不同的养殖业。

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

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

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我国的种植业是农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分区发展模式。

我国的种植业分区是依据土地条件、环境气候、种植特点和商品属性等因素进行的,以下为介绍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

1、北方麦区北方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省份以及山西、河北等北方省份。

该区域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同时,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还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种植区。

2、苏皖沪地区苏皖沪地区主要指江苏、安徽、上海等省份,该区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其中,江苏和安徽两省是我国主要的稻米产区。

3、南方果区南方果区包括广东、福建、云南、湖南等省份,该区域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适合种植香蕉、椰子、柚子、荔枝等热带水果,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水果产区。

4、华北农牧交错区华北农牧交错区包括河北、山西等省份,该区域北部气温低、腹地开阔,适合发展畜牧业;南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该地区近年来已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供销社为龙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西部丝绸之路边缘区西部丝绸之路边缘区包括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该区域干燥、缺水,但日照充足。

适合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同时,新疆还是我国特有的油松、巨松、云杉等针叶林区域。

6、东南丘陵盆地区东南丘陵盆地区包括江西、湖北、浙江等省份,该区域地势较高,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多种水果、柑橘、茶叶等作物颇具特色。

7、中部山地区中部山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山西、陕西等省份,该区域山峰起伏、地势复杂,适合种植烤烟、茶叶、水果等特色作物。

其中,湖南茶叶产区或江南名泉十二泉的茶叶特别有名,产量大且质量好。

8、西南稻田区西南稻田区包括四川、云南等省份,该区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其中,四川省还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种植区。

9、华南马鞍山区华南马鞍山区包括福建、江西等省份,该区域地势高峻,气候湿润,适合种植烟草、茶叶、中药材等作物。

太全了!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必须收藏!

太全了!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必须收藏!

太全了!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必须收藏!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1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耕作制度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4农业特色5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本文来源互联网;转自:沃田生态农业编辑:任永芬、白晨。

2021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分析

2021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分析

2021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分析一、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农作物是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

"人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给人类带来健康。

2021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763万公顷,同比增长0.7%;棉花播种面积为303万公顷,同比下降4.4%;小麦播种面积2357万公顷,同比增长0.8%;玉米播种面积为4332万公顷,同比增长5%;油料播种面积为1310万公顷,同比下降0.2%。

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它农作物九大类。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为68285万吨,同比增长2%;棉花产量为573万吨,同比下降3%;小麦产量为13695万吨,同比增长2%;玉米产量为27255万吨,同比增长4.6%;油料产量为3613万吨,同比增长0.8%。

二、农作物受灾情况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

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其中2021年中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174万公顷,同比增长17.49%。

2016-2021年中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及增速其中2020年中国旱灾农作物成灾面积为2510千公顷,同比下降24.6%;水灾农作物成灾面积为3040千公顷,同比增长16.5%。

其中2020年中国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为5080千公顷,同比下降35.2%;水灾农作物受灾面积为7190千公顷,同比增长7.6%。

2021年中国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477亿元,同比下降7.8%;因干旱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01亿元,同比下降19.3%;因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33亿元,同比下降13.6%;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30亿元,同比下降80.5%。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14页)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14页)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一、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方小麦以其粒大、质优、口感好等特点著称。

2. 玉米:玉米在北方地区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广泛,尤其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米以其饱满、香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

4. 薯类:马铃薯、红薯等薯类作物在北方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尤其在甘肃、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干旱少雨,适宜薯类作物生长。

二、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水稻: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口感细腻,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

2. 柑橘:南方地区的柑橘产业具有世界知名度,尤其是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这些地区的柑橘以其皮薄、汁多、味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我国南方茶叶种类繁多,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4. 棉花: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棉花纤维品质优良,产量稳定,对我国棉纺织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西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枣树:新疆是我国枣树的主产区,尤其以若羌红枣、和田大枣等品种闻名。

新疆的枣树种植历史悠久,红枣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

2. 葡萄:新疆葡萄品种繁多,口感各异。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享誉世界,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

3. 瓜类:西北地区的哈密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品质优良,口感鲜美。

尤其是哈密瓜,以其甜度高、肉质细腻著称。

四、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青稞: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 藏药: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藏药资源。

中国粮食种植区域

中国粮食种植区域

中国粮食种植区域中国粮食种植区域广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1.东北平原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

其中,黑龙江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2.黄淮海平原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份,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

其中,河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其中,江苏和湖北地区的小麦产量较高,湖南和安徽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

4.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是中国南方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其中,海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和玉米产量较高。

5.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是中国西南方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

其中,四川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和小麦产量较高。

6.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是中国西北方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和玉米产量较高。

总的来说,中国粮食种植区域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差异较大,因此种植的作物和品种也有所不同。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效益,从而推动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提高国内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栽培的666个品种的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作物中有1/5起源于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已经超过500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更新已超过三代。

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种类,决定我国农业机械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根据中为咨询网资料显示,按2010年的播种面积排序,我国前八大农作物的播种情况如下:
实施农作物区域优势化种植,明显提升了优势区域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对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已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现正在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根据中为咨询网资料显示,具体见下图:
综上所述,根据中为咨询网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生产具有的户均耕作面积极小、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地域特征差异显著、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性,决定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只能借鉴、而不能抄袭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